今年最火的行業是什麼?那肯定是社區團購。近年來網際網路巨頭們的觸角伸到哪,哪裡就會成為市場熱點。而現在阿里、騰訊、美團、拼多多、滴滴等巨頭正在蜂擁衝入社區團購市場,賣菜大戰正如火如荼。
社區團購併不是今年才出現的。前幾年就已經出現,甚至在當年的團購大戰裡就有過苗頭。但以前社區團購的時機並沒有成熟。今年之所以徹底火起來,成為各大巨頭的必爭之地。也是因為各種內外部環境已經成熟。
疫情以來,人們出門的熱情降低,宅經濟盛行,盒馬鮮生、叮咚買菜等生鮮電商火爆一時。而另一邊網際網路巨頭們的線上流量增長不斷放緩,急需線下業務倒流,社區團購的市場規模和用戶量都足夠大,也就成了巨頭們的必爭之地。
一、巨頭們醉翁之意不在酒:海量用戶更有價值
巨頭們醉翁之意不在酒,買菜本身雖然市場已經不小,但並不是巨頭們的最終目的。深耕社區團購市場,深入挖掘這部分海量用戶的消費潛力更讓他們眼饞。看一下中國的收入層級就明白了,為什麼網際網路巨頭都在湧入社區團購。
中國社會目前90%的人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月收入過萬的只有7110萬人,僅佔比約5%。外賣、專車、視頻付費娛樂、休閒零食、遊戲等網際網路巨頭目前競爭的主要是月收入5000+的人群,大概1.5億左右。而月收入1000-5000元這個區間的有7億人,社區團購恰恰是打開這一群體最佳的捷徑,也是巨頭們推進線上線下一體化布局的最快途徑。
社交團購低廉的價格、便捷的購物體驗正好和這一階層的消費訴求契合,所以阿里、美團、騰訊、拼多多這些巨頭都爭相湧入。團購買菜只是第一步,巨頭燒錢補貼是為了培養消費者的消費習慣,獲取用戶搶佔市場,用買菜構建的生態帶動其他消費,然後向生活的方方面面延伸,拿下線上線下所有消費場景。
二、社區團購給了電商以外的網際網路巨頭巨大的機會入局
線上電商領域,由於有阿里巴巴、京東、拼多多這樣的巨頭,基本已經處於壟斷形態。其他巨頭看著這麼大的市場 ,卻沒什麼機會。社區電商就不同,進入門檻較低,阿里等電商平臺的壟斷也沒覆蓋到,市場足夠大,可拓展性也強,天然給了其他巨頭切入電商領域的機會。因此美團、滴滴、字節跳動、快手都不會放棄。滴滴程維說滴滴對橙心優選的投入不設上限,美團王興說美團優選絕對是我們想要做的事情,是一個大市場。拼多多CEO陳磊表示賣菜是個苦業務,但長期看有很大的社會價值。
巨頭進入,免不了大規模補貼搶佔市場。社區團購各平臺目前採用新人補貼、購物返現、低價促銷等形式,與線下市場、超市搶佔市場。線上團購買菜的商業模式門檻雖然低,但物流運輸、貨品供應和後臺品控是決定能不能留住用戶的關鍵。
三、社區團購中團長的價值凸顯
社區團購是以社區為單位,以社群為場景,依靠團長向居民推薦商品,來完成交易。所以有得團長者得天下的說法。團長的競爭關鍵在於人脈,如果一個社區有不同平臺競爭,那麼團長之間的競爭決定了社群的大小和銷售額。
社區團購中的團長相當於傳統連鎖商業系統中的加盟店。團長一般採取微信群的方式主動營銷。團長的來源可以是專職的個人,也可以是線下社區附近的實體店老闆。社區實體店如各種便利店、藥店、小賣部店主都是天然的社區團購團長來源。但專職的個人由於不需要房租和經營執照,收入提成較高,積極性可能更高。團長佣金最高可以到25%,再加上每單的送貨費,個人團長月收入過萬很容易,社區團購讓個人創業門檻得到大幅降低。
四、賣菜小攤販會消失嗎?
網際網路對線下經營實體的打擊很大,社區團購的發展勢必會讓我們身邊的菜市場、賣菜的小攤販逐漸消失。對於中青年菜販還好轉型,被納入社區團購的商業系統裡也是可以的。但很多老爺爺、老奶奶就可能被「失業」了。我這裡小區外面,不管颳風下雨,每天都有很多老爺爺、老奶奶在地上擺攤賣菜,他們甚至都不知道自己很快將會面對什麼。
正因為這樣,人們對社區團購的評價兩極分化。一部分人認為網際網路巨頭入局讓買菜更方便了,另一部分人認為社區團購擠壓了賣菜攤販的生存空間。尤其是大規模的燒錢補貼,短時間就讓小攤販們陷入困境。
五、社區電商會不會被資本玩壞
作為社區團購的主戰場,湖南已經產生了興盛優選、十薈團這樣的獨角獸企業。這樣企業用農村包圍城市的策略,用更低的價格和更高效的供應鏈,獲取了大量下沉市場的消費者。興盛優選聯合創始人劉宇輝認為社區電商本質上是供應鏈效率革命。
作為社區團購的先行者,興盛優選幾乎是以裂變的速度在擴張。目前業務已經覆蓋13個省、161個地級市、938個縣級市、4777個鄉鎮和31405個村級單位。門店數已經超過30萬家,並且每周都會新增近萬家。11月1日興盛優選對外公布的當天日訂單已經突破了1200萬單。巨頭們顯然不會放任興盛優選拿下這麼大塊蛋糕,興盛優選的裂變發展直接倒逼了巨頭們下場參戰。
艾媒諮詢預測2020年社區團購市場規模將達到720億元。到2022年,市場規模將達到1020億元。而安信證券估算出的樂觀預期下的市場空間甚至達到了14965億元。光大證券則認為社區團購是電商行業的又一次歷史級機遇,再一次打開了用戶規模的天花板。
對於社區團購來說,巨頭入場不能說是壞事,能夠更方便地買菜當然是好事。但大規模的燒錢補貼,也要避免像之前的共享單車、長租公寓一樣,資本過度湧入破壞了以往的商業生態,最後卻弄得菜市場關門、社區小攤販失業,這些社區團購公司也因為補貼大戰而一蹶不振,整個行業一地雞毛,長時期不能恢復活力。
正如人們調侃的「馬斯克正在一步步把未來世界的幻想變為現實,而國內的網際網路巨頭們忙著搶社區小販們的飯碗。」資本應該引導在科學技術上創新,而不是用燒錢來建立壟斷。
-----------------------
上林院:楊飛,經濟學博士,高校教師,深度觀察產業經濟與財經事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