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近日在其5000字股東戰略闡述郵件中提到,阿里巴巴正在投資極具戰略意義的電子商務之外的新業務,其中一個是十年後基於數據技術的健康和數字娛樂業務,「我們稱之為「double H」產業,Health and Happiness」。寥寥數語,兩個單詞,清晰地描繪了阿里之前一系列投資和布局,而這一Double-H的說法,也讓我聯想到智能硬體產業,實際上,這兩個單詞正是智能硬體領域最有機會爆發的領域。
智能健康類設備遠不止於手環,只要有利於人類身體健康的智能設備都可以歸為智能健康設備,雷科技(微信:leitech)梳理了一下現在圍繞智能健康的項目品類:
智能硬體開始廣為人知應該是Google的功勞,Google Glass賦予眼鏡全新功能的思維,引領著人類去思考還有哪些物體可以智能化,變得更聰明一些,遺憾的是Google Glass此後並未成功。而最先普及到大眾的智能硬體,則是可穿戴設備。可穿戴設備又可以分為運動類如Fitbit、安全類如安全兒童手錶、寵物類、行業類如迪士尼手環、平臺類如Apple Watch以及GoPro這一穿戴在物體上的攝像頭。不過,最受關注的Fitbit、Jawbone以及中國的小米手環,都是主打活動記錄功能,Fitbit已成為上市第一股,小米手環銷量也突破了600萬隻。毫無疑問,手環儘管被許多人視作雞肋,但它確實是最先普及的智能硬體,所謂爆款。
可穿戴健康設備,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智能手環以及智能手錶,大都提供運動和睡眠記錄,有一些還可以監測心率,如果是病人還可直接與私人醫生對接。本地化的數據記錄實現所謂 『自我量化』,然後在進行健康管理,最終實現數據上傳到雲端並與健康、醫療服務對接起來。未來在現有形態產品基礎上可能還會出現可嵌入、頭戴式、貼身式多種形態智能健康可穿戴產品。
2014年賣得最好的智能硬體是什麼?智能體重秤可以堪稱『之一』,是2014年賣上百萬臺的三大類智能硬體之一,有Fitbit、樂心(LIFESENSE)、雲悅RyFit、有品(PICOOC)、lemon等玩家,主打體重管理概念,同時還有智能監測體脂等功能。2015年小米推出99元智能體重秤之後,毫無疑問,這個行業又會被血洗,當然樂觀來看這會拉動整個行業。為什麼智能體重秤可以賣這麼好?還是因為兩點:剛需且便宜,每年市場容量3000萬臺,而『智能化』並未增加太大成本。
智能體重秤只是家用智能健康設備的最熱品類。智能健康與智能家居存在著很多交叉點,人們有超過一半時間停留在家這個場景中,許多生活與健康息息相關。已面世的產品除了智能體重秤,還有智能跑步機、智能淨水器、智能空氣淨化器、提醒你定時喝水的智能水杯、睡眠健康的智能床墊和智能枕頭、給到你更好光環境的智能床頭燈等智能燈光、讓你生活更有營養飲食更健康的智能豆漿機等……所有這些都是在給你一個更舒適同時也是更健康的家居環境。所以相對而言,跟健康相關的智能家居項目、智能家電項目,可能更有機會。
健康與醫療本身不是一個概念,不過醫療依然屬於泛健康設備,已面世的專業健康醫療設備就包括智能血壓計,騰訊糖大夫智能血糖儀,智能體溫計,智能戒菸儀等等。
BAT、小米在智能醫療領域均厲兵秣馬,投入重兵。
小米則用2500萬美元投資了九安醫療;百度主要集中在服務層面,接入部分醫院服務、與衛生部門達成合作,並投資了醫護網、健康之路;騰訊除了推出糖大夫硬體試水之外,旗下微信正在成為網際網路醫療服務的重要平臺,投資PICOOC這一明星泛健康智能硬體團隊和聚合了醫療行業人士的垂直社群丁香園;最積極的則是阿里,收購中信21世紀之後成立『阿里健康』事業群,在醫藥電商及O2O、醫藥數據、軟體系統、智能硬體、整體智能醫院、對外項目投資上進行全面布局,力度最大,覆蓋最多。
長遠來看,醫療儀器智能化例如手術機器人、與諸如華大基因這類頂尖生物科技公司結合,讓醫療大數據不再是紙上談兵,將會有更多的機會,屆時人類生命更加健康和長壽、醫療服務獲取成本更低且更容易更平等。這些都是智能硬體在專業健康醫療領域的機會。
這是之前業界尤其是媒體關注較少的一個領域,體育運動類設備幫助人類更好地運動、競技、訓練,最終實際上也是給到了人類健康,當然,也有快樂——競技、運動、體育本身就有快樂,所以很難說清楚阿里投資恆大,究竟是屬於Health,還是Happiness。阿里在體育上的布局還有電商層面,例如與皇馬、拜仁合作售賣其周邊產品。如果說到小米與李寧合作、百度與361°合作,大家應該還有印象,這兩個合作談得都很遠大,例如要做大數據什麼的,最後落地產品都是智能跑鞋,未來可能還有智能足球等產品面世。
這些案例之外,還有更多創業者和傳統體育巨頭正在行動,本身網際網路體育就是一個風口,體育媒體、體育社區、體育O2O、體育教練、體育視頻、網際網路彩票都有許多創業者在做。
智能硬體在專業體育領域同樣有著強勁的需求,將晶片嵌入到專業運動員跑鞋之中、網球拍上、甚至足球之中,都能更好地輔助訓練,而在高爾夫玩家中,智能球桿訓練系統的新一代訓練方式已經很受歡迎,廣州機智雲在這塊就有很多積累。
傳統體育設備廠商都在尋找與科技結合的機會,除了眾所周知的Nike很早便已退出Nike系列智能裝備之外,以及前文提及的小米李寧、百度361°之外,貴人鳥等企業一方面開始投資新興體育科技公司,另一方面則在嘗試推出結合科技的智能球鞋。最近興起的智能自行車創業潮,同樣是迎合了體育運動這一健康大趨勢。位於廣州的體育科技公司 Sponia 則正在建立一個體育與科技結合的實驗室,試圖推進體育產業的智能化。
小結一下:不論是可穿戴設備,還是智能家居,這兩個最受外界關注的智能硬體領域,最先爆發的,其實都是與健康息息相關的,這說明健康依然是一個非常好的切入點,而且在醫療、體育諸多領域還有很多未開墾的富礦,未來智能硬體領域的爆款、牛逼團隊,可能會來自於這些領域。
有了電之後,人們將之用在點燈、電熨鬥、洗衣機這些領域的同時,嘗試將之用於娛樂,電影、收音機、電視機相繼問世,這兩條主線在現在的家電領域被劃分為黑電和白電。儘管智能家電兩類都有所涉及,但最先爆發的是『智能黑電』無疑。如果算上山寨貨,智能電視盒子是首個銷量突破1000萬的智能硬體。智能電視同樣在快速崛起,未來必然會是電視機的主流,樂視從網絡視頻起家,正是藉助智能電視切入到硬體領域,現已延展到智慧型手機、智能自行車諸多領域,成為跟小米並駕齊驅的網際網路派硬體巨頭。而TCL、創維等老牌電視廠商在智能化上也取得很好的成績。
除了電視,還有這些與娛樂相關的智能硬體,都有相當不錯的表現:
極米想必大家都有所耳聞,這是一個做智能投影儀的團隊,智能投影儀的別名有微投,相對於傳統投影儀,體積更小,同時內置了Android系統,可直接播放視頻、加載應用,所以它還有個名字叫做無屏電視,主要使用場景是家庭、會議、戶外等等,有一些甚至做到口袋大小可外攜,或者做成多角度投影,可以躺在床上看投在天花板的畫面。
目前,極米已獲得1億元融資,在京東上銷量表現不錯。極米原CMO王龍則自行創立了『PaPa』即葩葩並推出口袋影院。堅果科技獲得了StarVC投資,其王牌產品是音色俱佳的堅果G1投影儀。除了這些創業團隊之外,海爾等公司也推出了對應的產品。
極米Z4 Air
數位音樂已發展多年並顛覆了傳統唱片產業,智能硬體產業潮興起之後,音樂硬體再度迎來『復興』,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音箱(響),電蟒是其中的代表。與之前的音響設備最大不同是,它內置了系統和自帶了屏幕,直接與雲端連接,實現音樂內容的獲取和播放,即軟硬體+內容一體化,有一些還可實現語音交互。除了電蟒之外,該領域還有小智超級音箱、訊飛智能音箱以及與京東合作的DingDong智能音箱、阿里與飛利浦和漫步者分別合作推出的智能音箱、Rock Lava智能分體音箱……
說到音箱大家自然會想到耳機,法國民用無人機廠商Parrot(派瑞特)推出了一款自帶觸控按鈕、可通過App設置的頭戴式耳機,算是智能耳機的雛形。中國則有VOW智能耳機,自帶Android系統、屏幕組件和聯網能力,已被阿里收購併整合至阿里音樂的天天動聽播放器亦推出了定製版的耳機。魔調、索尼們出的智能運動耳機,還可以根據使用者的運動狀態等因素自動推薦音樂,還能同時記錄健身數據。
VOW 智能耳機
除了音響和耳機這兩樣通用智能音樂硬體之外,還有一個明星產品即貓王收音機,這是一款復古式的收音機,除了收音功能,還充當了藍牙音箱的功能,不過它與智能並無太大關係,與之類似的還有SONOS WIFI音響,它們都屬於網際網路時代的音樂硬體產品。
3.智能樂器
這是一個相對小眾卻市場需求強烈的領域。其中有創業者是GEEK,已推出智能鋼琴、智能吉他、智能電吉他三款智能樂器,相信還會向更多樂器延展。之所以智能樂器如此受歡迎,主要是它通過與App結合,讓學習樂器變得更簡單,除了GEEK還有The One智能鋼琴。
給孩子們(或者少部分大人)帶來快樂,例如可編程的跳舞機器人、可語音對話的公仔、可用手機遙控的四驅車和小飛機、可移動的智能寵物等等。樂視則推出了能夠給孩子講故事的的樂小寶故事機,而搜狗智能兒童手錶也主打講故事功能,家長可遠程控制手錶給孩子播放故事,臺灣創業團隊打造的Jumpy可用手錶控制Sphero(一款通過藍牙連接的智能小球)。
VR及AR設備相當一部分是娛樂設備——當然不排除HoloLens所介紹的非娛樂場景如設計摩託車這樣的專業工作。不過,我們看到相當一部分VR或者AR設備依然是讓讓人們以新的視覺看電影、玩遊戲、看動漫等等。隨著內容的補齊,成本的降低,VR和AR正在迎來爆發,(參考雷科技(微信ID:leitech)文章:不吹牛,虛擬實境 2015 年迎來大爆發!)。該領域知名的產品有Oculus,國內則有蟻視、暴風魔鏡等團隊。
小結一下:不論是家電還是個人電子產品,與娛樂相關的智能化產品,都更容易抓住用戶的眼球,而一個共同點是『內容』的重要性,智能化讓設備本身擁有了內容獲取、存儲和播放能力,讓娛樂內容消費更簡單的時候還有更好的一體化體驗。其外一些垂直領域如玩具、樂器依然值得關注。
不妨直接引用一段馬雲的演講:
我投資電影、體育、醫療,因為今天的水、空氣、食品安全問題一定會導致10年後很多家庭出現問題。我們今天開始準備,也許以後的社會問題就是我們巨大的機會。如果水不好、空氣不好,手機好有什麼用?文化產業是一樣的。我們怕的是口袋裡很實,腦袋裡卻沒東西。今後阿里想幹的就是健康、快樂兩個產業,想辦法讓人們更加健康、快樂。
馬雲高瞻遠矚,智能硬體團隊十年之後都不知道有多少還存在,也不知道屆時會不會有什麼新形態的產品出現。不夠從當前產品的市場表現來看,與健康和娛樂相關的智能硬體確實是更容易被接受的。筆者認為原因有幾點:
1.人們願意為健康投資和嘗試。智能硬體依然處於嘗鮮期,這意味著不少用戶會成為產品早期的小白鼠,例如手環,幾百萬人都去驗證手環究竟是不是剛需這個問題。為什麼大家前赴後繼呢?主要還是人們樂意為健康花錢(可以看看更誇張的保健品行業),並且願意為健康去嘗試新的東西。
2.娛樂類智能硬體的內容吸引力。智能電視雖然可以安裝各種電視App,但毫無疑問,人們選擇智能電視最核心的需求還是能看到更豐富、更不同的內容,以及看得更方便。智能音樂設備、智能投影儀同樣是這樣,它們最先解決的是內容層面的問題,這是用戶最關心的,而且人們一直在花錢買快樂,比如看電影、玩遊戲等等。
3.健康和娛樂類智能硬體門檻低。相對於機器人、無人機、智能大家電、智能汽車等領域而言,智能手環、智能電子秤、智能電視盒子這些產品的進入門檻要低許多,一些還有成熟的解決方案。無人機、機器人存在技術門檻,智能家電、智能汽車則有很高的行業壁壘。而健康和娛樂類,其中許多品類對於創業者或者非硬體公司起價的網際網路企業而言,進入更容易一些。
馬雲的Double-H只是對阿里巴巴未來的一個大的規劃,描繪了10年後的未來,卻碰巧瞄準了智能硬體當下最具機會的兩個大的領域。智能硬體最值得關注的,依然是Double-H產業:健康和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