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先行先試註冊制:上市條件是什麼 如何審核?

2020-12-17 中國新聞網

  資本市場制度創新,在科創板先行先試

  (經濟聚焦)解碼註冊制

  本報記者 謝衛群

  科創板、註冊制的相關規則公布後,引發市場及科創企業的熱議。清早醒來,朋友圈裡便有人不斷問記者:「註冊制了,企業上市是不是更容易了?」「我如果是家科創企業,怎樣做可以更快上市?」

  的確,註冊制是中國資本市場的一個創新制度安排,這是無數擬上市企業翹首以盼的。此次推出的註冊制,確定在科創板先行先試,既顯示了大力推進改革的決心,又兼顧了改革節奏與市場發展的平衡,是資本市場基礎性制度的一次突破。

  註冊制會對科創企業上市帶來怎樣的影響?記者採訪了交易所、中介機構等有關人士,試圖給科創企業提供更多信息。

出自《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股票上市規則(徵求意見稿)》

  上市條件是啥

  以市值為基礎,提供多樣化的標準,不以持續盈利為唯一指標

  「我是一家技術類企業,採用註冊制可以儘快上市嗎?」這是許多企業最為關心的問題。

  按照現有的規則,首先得衡量下,自己的企業是否符合科創板的屬性。科創板主要服務於符合國家戰略、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市場認可度高的科技創新企業。重點支持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以及生物醫藥等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

  上交所有關人士告訴記者,科創企業可對照後續發布的科創板企業上市推薦指引確定是否符合標準;上交所將通過保薦代表人培訓、發行上市服務等提供相關信息。如果還拿不準的,必要時可以向上交所科技創新諮詢委員會進行諮詢,該委員會是上交所的行業智囊團,有委員30—40人,主要是相關行業專家、企業家和投資專家。

  如果符合科創板的屬性,企業可尋求證券公司、律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服務,由保薦機構完成盡調和核查工作,準備發行申請文件。

  科創板的上市條件相對更包容,涵蓋範圍更廣。目前,A股上市以持續盈利為必要條件,完全將虧損企業排除在外,而科創板設立了五套上市條件,以市值為基礎,適應不同發展模式、不同發展階段的科創企業,只要達到一定的市值門檻,具有較好的成長性,都可以來申請上市,包括尚未盈利的企業。

  幾套財務指標互為因果。當下盈利能力越好,市值門檻就越低;如果當下不盈利,企業發展前景獲得市場認可,符合相應的預計市值要求,也滿足上市發行條件,同樣可以登陸科創板。

  五套上市條件,總有一款適合你。五套上市條件中最低市值為10億元,因此,一般預計市值在10億元以上的科創企業都有希望。「這樣的設置,為更多科創企業上市融資提供了可能。」前海開源基金執行總經理楊德龍說。

  上市如何審核

  以信息披露為中心,強調公開透明,目的是要「問出一個真企業」

  如果科創企業符合上市條件了,如何註冊呢?是不是不用審核?許多企業這樣以為。

  「其實,註冊制不是不審,而是換了個審核方式。」上交所有關人士這樣回復。

  科創板試點註冊制下,除了要看符合基本的發行、上市條件外,重點關注是否符合相關信息披露要求。但這並不意味著申請企業通過審核就容易了,而是面臨的考驗不同了。這個考驗就是回復交易所提出的問詢,而且問詢與回復是全程公開的。問答可以是一輪或者多輪,每一輪中只要企業作出回復,問答就會全部上網,所有的投資人、保薦機構、監管機構都能看到。通過信息披露的問和答,讓發行人和中介機構說清楚、講明白,便利投資者作出投資決策,便利機構參與詢價和合理定價。所以,擬上市企業一點也不輕鬆。「問出一個真企業」,正是這套模式的出發點。

  這套做法與納斯達克、香港交易所等境外資本市場是一致的。同時,這套問答方式也讓眾多企業脫了一層皮。有些企業回答不出問題,或沒有回答好問題,最後投資人不認可,只好放棄上市。

  比如,一家中國網絡公司存在一些在本土市場無法滿足剛性發行標準的問題,包括:實際控制人設立或收購了大量公司,但未注入上市主體,是否存在潛在同業競爭?核心業務牌照掌握在實際控制人手中,是否影響上市主體的獨立經營能力?發行人與關聯公司的關聯交易逐年增加,是否影響交易的公允性……

  但在境外市場,隨著這些問題得到回答,並取得了投資人的認可,這家公司最終會實現境外上市。

  此次A股市場的註冊制改革,也希望通過圍繞信息披露的問答式審核過程,提高對科創企業的包容度。

  同時,此次改革還明確了企業發行上市的時間預期,上交所將在6個月內完成發行審核流程,以往排長隊等待上市審核的現象有望大大改觀。

  再有,註冊制試點改革明確了全程公開的理念,不僅審核標準公開,審核問詢和回復內容公開,受理、審核工作進度也及時公開;上市委員會的召開時間、參會名單、會議過程信息等也將全部公開。

  事實上,全程公開對上交所自身也是一大挑戰和考驗。問與答是上市審核的主要內容,問得寬和嚴,問得多與少,問到痛處和隨便問問,結果都不一樣。全程公開後,全社會都能看到審核過程,評價審核標準和質量,比較同類公司、同類問題的審核情況,從而形成全社會對交易所的強烈監督。

  目前,上交所正在建設這套公開審核的技術系統,有望在規則徵求意見後就投入使用。

  中介機構有何責任

  切實發揮「看門人」的作用,是註冊制順利推進的重要保障

  註冊制試點改革,讓中介機構「看門人」的作用更加突出。

  保薦機構、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是發行人最直接的知情者和把關人,科創板上市企業的質量,首先要通過中介機構的關口。「監管機構在後臺,中介機構在第一線,中介機構能不能把責任擔起來,是註冊製成功的前提條件之一。」上交所有關人士說。

  「為了壓實中介機構的責任,科創板的系列規則中對中介機構作出了一系列的要求,要求非常嚴格,有些條文是現有資本市場沒有過的。」投行業務專家王驥躍說。

  從事前監管看,現有的A股上市預披露只涉及招股說明書,而在科創板,需要披露四個文件:招股說明書、發行上市保薦書、審計報告和法律意見書。

  在信息披露責任上,更加突出發行人是信息披露第一責任人,保薦人(證券公司)、證券服務機構(會計師事務所和律師事務所)對發行人的信息披露進行嚴格把關。規則規定,保薦人在申報首次公開發行文件時,需同步交存工作底稿,這是中國資本市場首次作出如此規定,以此督促證券公司認真開展盡職調查、審慎核查工作,防止材料造假。

  在事中監管方面,對於審核問詢中無法解決的重大疑點,可根據需要啟動現場檢查。在事後監管方面,如果保薦機構一年內有兩次申請不予受理,將實施暫停三個月申報的「冷淡對待」措施。這些事前、事中、事後的監管安排,有助於推動落實保薦人、證券服務機構更好發揮「看門人」作用。

  另外,與目前發行審核主要由財務審核和非財務(法律)審核構成不同,科創板發行審核還更加注重行業審核。比如晶片類企業申請上市時,還要披露整個晶片行業的風險相關信息,以便於投資人看清這個企業的行業風險。

  由此看來,找個好的中介機構,也是科創企業在科創板上市的重要條件。

  本報記者 謝衛群

相關焦點

  • 「科創板開板一周年」「中國智慧」清香外溢 科創板註冊制邁向審核...
    開板滿一周年的科創板「試驗田」,經過一年的不斷探索、耕耘、完善、創新,如今可謂是清香外溢,慧澤芳鄰——近日結束徵求意見的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相關制度規則,吸收借鑑了科創板試點註冊制改革經驗;新三板精選層轉板制度也將與科創板和註冊制維度下的創業板進行銜接。事實上,講述科創板和註冊制的「中國智慧」,審核環節無疑是故事的起點。
  • 存量創業板和註冊制創業板是什麼意思?創業板註冊制落地
    如果說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改革是我國資本市場註冊制的首次嘗試,那麼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便是註冊制改革由局部試點到推廣至資本市場其他板塊的關鍵一躍。引領存量改革相比科創板試點註冊制改革時沒有歷史包袱,創業板試點註冊制改革面臨的核心問題顯然是如何平衡好改革與存量市場的關係,畢竟創業板如今是一個有著數千萬存量投資者,數百家存量上市公司的成熟板塊。
  • 科創板上市公司「滿百」 註冊制試點經驗向多層次市場傳導
    蘇寧金融研究院特約研究員何南野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具體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科創板上市審核實現了常態化的推進,上市流程預期性很強。二是上市公司數量穩步提升,科技企業突出特色,公司質地、經營業績都很好。三是二級市場交易較為穩定,投機性逐步褪去,價值投資成為主流。四是在註冊審核當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為創業板試點註冊制提供了基礎。
  • 從科創板到創業板 註冊制改革星火燎原
    2018年11月5日,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的號角從上海發出;2019年7月22日,首批25家科創板公司鳴鑼上市,資本市場迎來科創板時間。  如今,科創板「試驗田」已成為硬科技公司的聚集地,星光閃耀。
  • 全面註冊制是什麼意思?全面註冊制什麼時候實施?
    A股全面推行註冊制已是大勢所趨。10月22日,證監會副主席李超在2020金融街論壇年會分論壇上透露,經過科創板、創業板兩個板塊的試點,在全市場推行註冊制的條件已逐步具備,證監會正在研究制定全市場推廣註冊制實施方案。
  • 發行上市審核Ekey開始申請,創業板註冊制審核系統上線試用
    創業板改革及試點註冊制工作正按部就班進行當中。券商中國記者了解到,5月13日起,創業板改革及試點註冊制發行上市審核系統開始試用;同時保薦機構可申請發行上市審核專區的數字證書(EKey)。創業板改革及試點註冊制發行上市審核將實行電子化審核,未來投行可在該系統中提交申報文件、接收審核問詢函、提交回復等。
  • 全面註冊制是什麼意思?全面註冊制什麼時候實施?
    A股全面推行註冊制已是大勢所趨。10月22日,證監會副主席李超在2020金融街論壇年會分論壇上透露,經過科創板、創業板兩個板塊的試點,在全市場推行註冊制的條件已逐步具備,證監會正在研究制定全市場推廣註冊制實施方案。
  • 上交所修訂科創板股票發行上市審核規則 科創板IPO審核時間不超3個月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鍾國斌為貫徹落實新《證券法》要求,持續推進科創板試點註冊制改革,進一步規範和完善發行上市審核工作,從源頭上提高上市公司質量,上交所4日發布新修訂的《科創板股票發行上市審核規則》(下稱《審核規則》)
  • 上交所修訂科創板上市審核規則,明確審核+註冊不超3個月
    12月4日,上海證券交易所(以下簡稱「上交所」)發布新修訂的《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股票發行上市審核規則》(以下簡稱「《審核規則》」)、《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上市委員會管理辦法》(以下簡稱「《上市委管理辦法》」)。
  • IPO再現堰塞湖,註冊制不意味著上市門檻的降低
    註冊制在科創板與創業板開啟試點,是資本市場不斷深化改革的結果。但在試點過程中,也產生了某些方面的問題。相對於證監會發審委的審核已有一套非常明確的流程與標準,科創板與創業板某些申報企業,也存在不得不被動撤回材料的現象。其中,既有排隊企業增多,審核時間較長的因素;也有審核標準不明確,企業上會審議由於隨意性較大沒有獲通過導致的因素。
  • 金融街丨從科創板到創業板 註冊制改革星火燎原
    2018年11月5日,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的號角從上海發出;2019年7月22日,首批25家科創板公司鳴鑼上市,資本市場迎來科創板時間。如今,科創板「試驗田」已成為硬科技公司的聚集地,星光閃耀。煥然一新的規則體系,構成了保障改革落地的完整制度安排;多元包容的發行上市條件,為未盈利企業、紅籌企業、特殊股權結構企業敞開A股上市之門;以信息披露為核心的發行上市審核制度,有效助力科創板上市公司把好質量「入口關」;市場化的發行承銷機制、試行保薦跟投制度,加速形成利益約束和聲譽約束,促進了合理定價;創新的交易機制和投資者適當性制度,保障了市場的活躍度和流動性;彈性的股權激勵
  • 上交所修訂科創板上市審核規則,明確審核+註冊不超3個月
    12月4日,上海證券交易所(以下簡稱「上交所」)發布新修訂的《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股票發行上市審核規則》(以下簡稱「《審核規則》」)、《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上市委員會管理辦法》(以下簡稱「《上市委管理辦法》」)。
  • 科創板:上市細則解讀和上市攻略(建議收藏)
    4、科創板發行註冊流程  證件《實施意見》明確,在科創板試點註冊制,合理制定科創板股票發行條件和更加全面深入精準的信息披露規則體系。  (1)科創板試點的註冊制審核分為兩個環節,一是上交所進行發行、上市、信息披露的全面審核,二是證監會對企業發行上市進行註冊。
  • 什麼是科創板股票?如何區分科創板股票和主板股票
    什麼是科創板股票?首先我們得明白是什麼是科創板,科創板是獨立於主板市場的新型板塊,而在科創板上市的股票就是科創板股票。那我們如何區分科創板股票和主板股票呢,其科創板的特徵有哪些?
  • 羅輯思維擬科創板上市是一種怎樣的「邏輯思維」?
    根據證監會在今年初發布的《關於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的實施意見》,重點支持的是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以及生物醫藥等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當前的科創板上市企業當中,基本上大部分都集中在硬科技領域,像羅輯思維這種以知識服務為核心的軟科技企業與科創板上市之間多少有些風馬牛不相及。
  • 陳崢嶸:落實併購重組註冊制改革 優化科創板併購重組制度
    它們的出臺意味著科創板公司併購重組註冊制試點改革正式落地,表明科創板註冊制試點改革從發行上市領域延伸、擴展至併購重組領域,標誌著科創板基礎制度改革和關鍵制度創新又向前邁進了一步。一、《特別規定》旨在建立高效的併購重組制度,規範科創板公司併購重組行為《特別規定》的主要內容包括:一是調整科創板公司重大資產重組認定標準。
  • 「全面問詢」有違註冊制試點初衷
    截至5月7日,上交所共受理了102家企業的申請,被列入問詢的有82家,僅審閱前兩批企業的申請就花費了審核人員相當長的時間,前車之鑑,審核人員如何能在有效的規定時間內對後續公司提出如此多需要問詢的問題,且接下來還有一次比一次不可能只是簡單重複而是會更加細緻深入且更觸及靈魂的二次乃至三次問詢。人們儘管很為科創板審核人員比「996」更激進的工作精神所感動,但卻也無法不聯想起當年寫過《出師表》的諸葛亮。
  • 什麼是科創板股票?如何區分科創板股票和主板股票
    什麼是科創板股票?首先我們得明白是什麼是科創板,科創板是獨立於主板市場的新型板塊,而在科創板上市的股票就是科創板股票。那我們如何區分科創板股票和主板股票呢,其科創板的特徵有哪些?
  • 註冊制也過「寒冬」:上市發審節奏趨緩 IPO「堰塞湖」或再現
    「上市節奏放緩,審核環節趨嚴」,已成為採訪中券商投行、投資機構和企業的共同感受。IPO審核嚴把入口關「這種感覺已經有2個月了」,對IPO市場上市節奏放緩,審核趨嚴的情況,有國內某大型券商投行業務人員表示。
  • 科創板補貼新規最高2000萬元 科創板上市標準、行業、要求、審核...
    二、科創板上市條件制定更具包容性的科創板上市條件。更加注重企業科技創新能力,允許符合科創板定位、尚未盈利或存在累計未彌補虧損的企業在科創板上市。綜合考慮預計市值、收入、淨利潤、研發投入、現金流等因素,設置多元包容的上市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