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天后宮裡文物展,鎮廟之寶在這裡,媽祖其人

2020-12-11 懶遊的故事

接著分享我的海口行。前面介紹了海口騎樓老街中的天后宮,裡面有個天后宮文物展,很長知識,我們去看看。

騎樓老街是海口的一座城市名片,被譽為「中國歷史文化名街」。其實,騎樓老街是一個包括得勝沙路、中山路、博愛路、新華路、解放路、長堤路等的街區,巴洛克風格的騎樓建築的優雅細緻的雕塑和洋派的裝飾,讓人嘆為觀止。

天后宮又稱天妃廟、天后廟,始建於元代,原名環海坊,距今約有700多年的歷史,明清時期,紳士商人多次捐募款擴建和修繕天后宮,供養香火,祭祀拜謁,是那時海南島上頗具宏偉規模的一座媽祖廟。我們今天看到的天后宮,經過2013年的全面修繕,煥然一新,莊嚴大氣。在每年的農曆三月二十三日和九月九日,這兩個日子分別是媽祖的誕辰和忌日,海口天后宮都會舉行祭祀媽祖的大典儀式。

很有趣的是,天后宮的外面是經典的南洋騎樓建築風格,但院內的殿堂卻是純正的中國南方傳統抬梁式結構,這種有趣的布局格式源自歷史的衍變。天后宮的東廂是《天后宮文物展》,入口處就有兩扇斑駁的鑲滿門釘的木門,展出的這兩扇門為清代建造,仿佛在訴說著媽祖文化在當時的盛行和輝煌。

文物展有兩個展區。左面的第一展區展示了媽祖其人、媽祖文化、媽祖廟在中國的分布、海口天后宮、天后祀奉等歷史脈絡、文化。

媽祖,原名林默,也稱默娘、娘媽、天妃、天后、天上聖母。媽祖誕生於北宋建隆元年(960)三月二十三日,為都巡林公願六女。其從小立志不嫁,慈悲為懷,扶危助困,行善濟世。因其聰穎靈悟,識天象、懂醫理、擅泅水,做了大量感天動地的好事。

北宋雍熙四年(987)九月初九,在一次海上搶險中國不幸遇難,此後,航行在海上的人們傳說其升化後,「朱衣旋舞,蹁躚焉於水上飛行」,保佑一路航行平安順利,因而受到了極高尊重和愛戴,故被沿海人民尊為「海上女神」。人們感其生前與民為善的恩惠,就在漁船上供奉媽祖神像和建廟祀之。

媽祖生前博愛無垠,名聞遐邇;死後靈跡彰顯,聲動朝野。自在北宋顯化以來,歷代帝王莫不尊崇有加,疊賜褒封,朝廷譴官致祭及載入國家祀典。如今,全世界共有媽祖信眾近2億人,2006年媽祖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和平女神」稱號;媽祖信俗於2009年9月13日被列入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世界三大天后宮:福建湄洲天后宮,天津天后宮,臺灣北港朝天宮。還有中國其他較有特色的天后宮,如泉州天后宮,蓬萊閣天后宮,長島廟島顯應宮,臺灣澎湖天后宮,湖南芷江天后宮,寧波天后宮,澳門天后宮等等。我只去過泉州天后宮,你去過哪些天后宮?

第二展區展示了天后宮近年來兩次修繕時中挖掘出的石碑以及石構件等展品。

海口天后宮現保存有29通明清時期的石碑,其中較完整的僅2通,其餘27通均為殘碑。這些石碑所記載的文字,主要涉及當時紳商捐修天妃廟、官府示諭商船依規繳稅、嚴禁貨船私販糧米擾亂市場秩序、規定貨船租工的腳價事宜及商鋪捐款銀錢等方面的內容,對了解和研究明清時期海口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及鄉規民約提供了較重要的實物資料,有著一定的歷史價值。

第二展區最顯著位置展出的是《天妃廟田記》碑,是在2013年天后宮修繕時發現的,碑文記錄了天后宮的歷史,是天后宮的鎮廟之寶。其中寫道明孝宗弘治十五年(1502)天后宮佔地曾達到14.7畝,那就是現在面積的整整7倍了。

由於鎮廟之寶年代久遠,字跡模糊不清,在第二展區貼心地展出了碑文的拓片,上面記錄著:「書提督柳慶南寧軍務,徵討蠻賊,為瘴癘所侵,病甚篤。付信於家,先妻馬氏驚,諸祠登舟往任視之。予疾愈,次年而婦出。所許白金十兩買民汪恕土,名黎田,付道士行疫癘……」這段碑文設立於明弘治十五年(1502年),作者為廣西按察司僉事,前監察御史致仕李廷珍。

在《天妃廟田記》碑實物的旁邊,有一個簡易的牌子,上面把碑文譯成了白話文,這樣讀起來就順暢多了。節選一段碑文,「我在1453年至1478年的6年間,在海上往返十六次之多,每次乘船向媽祖祈求保佑平安都靈驗,1474年,我受皇帝的任命,封佔城國王(今越南南部賓童龍區),在海上航行了五個月左右,屢次遭受危險,把自己的生命寄望於神靈媽祖,得到了安寧。回來後,在京城再次任命,升南京御史,任職十年多後,升廣西按察司僉事。聖上任命我提督這個職務負責南寧軍務,赴海南徵討蠻賊,被瘴氣所侵害,病得厲害,被天妃廟道士救治,精心治療痊癒後第二年才回去。我用十兩黃金購買黎景的田地,贈送給天妃廟的道士作為報答。」

媽祖誕生於北宋初年,一生以「和平、勇敢、關愛」的行為和精神,為後人演繹發展成人類追求「真善美」的媽祖文化。來海口,一定要來騎樓老街的天后宮,別錯過「鎮廟之寶」。

相關焦點

  • 海口天后宮裡文物展,鎮廟之寶在這裡,媽祖其人
    接著分享我的海口行。前面介紹了海口騎樓老街中的天后宮,裡面有個天后宮文物展,很長知識,我們去看看。騎樓老街是海口的一座城市名片,被譽為「中國歷史文化名街」。天后宮的東廂是《天后宮文物展》,入口處就有兩扇斑駁的鑲滿門釘的木門,展出的這兩扇門為清代建造,仿佛在訴說著媽祖文化在當時的盛行和輝煌。文物展有兩個展區。左面的第一展區展示了媽祖其人、媽祖文化、媽祖廟在中國的分布、海口天后宮、天后祀奉等歷史脈絡、文化。
  • 海口騎樓老街裡的天后宮,兩座廟宇做鄰居,誰是古廟?
    從中山橫街就可以看到寫有「天后宮」三個字的牌坊,天后宮門前有銅像栩栩如生,一位背著嬰兒,領著男孩,目送遠處的丈夫出海謀生。海南人經常從這裡出海,向媽祖祈求消災賜福,使這座廟宇香火興盛不衰。海口天后宮位於中山路中段最顯著的位置,大家都稱她為老海口保護神,是海南規模最大的媽祖廟,也是海口的最重要的標誌性與象徵性建築群之一,每天參觀的遊客絡繹不絕,人氣很旺。天后宮又稱天妃廟、天后廟,始建於元代,距今約有700多年的歷史。
  • 海口騎樓老街裡的天后宮,兩座廟宇做鄰居,誰是古廟?
    從中山橫街就可以看到寫有「天后宮」三個字的牌坊,天后宮門前有銅像栩栩如生,一位背著嬰兒,領著男孩,目送遠處的丈夫出海謀生。海南人經常從這裡出海,向媽祖祈求消災賜福,使這座廟宇香火興盛不衰。海口天后宮位於中山路中段最顯著的位置,大家都稱她為老海口保護神,是海南規模最大的媽祖廟,也是海口的最重要的標誌性與象徵性建築群之一,每天參觀的遊客絡繹不絕,人氣很旺。天后宮又稱天妃廟、天后廟,始建於元代,距今約有700多年的歷史。
  • 海口天后宮修繕一新再迎客一塊石碑披露過往歷史
    歷經劫難後修繕一新木門石柱、新漆裝扮,眼前剛剛修繕一新的天后宮氣勢恢宏。但回顧歷史,這裡一度尺椽片瓦,歷經劫難。海口天后宮也稱天妃廟、天后廟。由於海南島是海上絲綢之路的必經之路,隨著海上貿易航運的發展,媽祖信仰也流傳到了海南。民國《瓊山縣誌》記載,元代時海口始建天妃廟。
  • 遊泉州天后宮,看最大媽祖廟,這裡免費不要票
    作為沿海城市保留下來的傳統,城內有很多的媽祖信徒。泉州的天后宮就是海內外規模最大的祭祀媽祖的廟宇,每年來這裡既是媽祖的人絡繹不絕。在一些特殊的節日裡,這裡更是人潮湧動,場面蔚為壯觀。值得一提的是,這裡的媽祖廟的門票是免費的,來這裡旅遊的小夥伴一定不要錯過哦。
  • 遊泉州天后宮,看最大媽祖廟,這裡免費不要票
    作為沿海城市保留下來的傳統,城內有很多的媽祖信徒。泉州的天后宮就是海內外規模最大的祭祀媽祖的廟宇,每年來這裡既是媽祖的人絡繹不絕。在一些特殊的節日裡,這裡更是人潮湧動,場面蔚為壯觀。值得一提的是,這裡的媽祖廟的門票是免費的,來這裡旅遊的小夥伴一定不要錯過哦。
  • 海南印象:海口老街的西天廟與天后宮
    王佐是海瑞的老前輩,出生於明宣德年間的富裕家庭,早年經歷與海瑞相似,七歲喪父,其母出身海口唐氏名門望族,極重視王佐的教育,將其送回娘家,自幼為其遍訪名師,學業突飛猛進。說起海神廟來,距離西天廟不遠的另一座寺廟就是坐落在中山路上的「天后宮」,始建於元代,距今已有七百餘年的歷史,是海南最早的媽祖廟,也是老街上最老的建築物。
  • 海口騎樓的天后宮裡,藏著一個小展館,想了解媽祖知識絕不能錯過
    這裡是噩夢無限的旅行世界,分享我有趣的旅途所見所聞。如果來到海南的海口旅遊,騎樓老街肯定是大部分人的第一個旅遊目的地。但在騎樓老街的中心位置,有一個與騎樓老街融為一體,被譽為老海口的守護神,香火火鼎盛,海南規模最大,並已有700多年歷史的天后宮(又稱為媽祖廟,天妃廟,天后廟等等),非常值得一去。
  • 詔安最早的媽祖廟——北門內天后宮
    在詔安,供奉媽祖的媽祖廟隨處可見,大小不一,建築風格大同小異。其中,最早的一間媽祖廟,建於南宋末期,距今已有800年的歷史了。這便是位於詔安縣城南詔鎮西門街環城北路邊的北門內天后宮了。這間媽祖廟很小,面積還不到10平方米,估計也是全縣最小的一間媽祖廟了。
  • 海口騎樓的天后宮裡,藏著一個小展館,想了解媽祖知識絕不能錯過
    這裡是噩夢無限的旅行世界,分享我有趣的旅途所見所聞。如果來到海南的海口旅遊,騎樓老街肯定是大部分人的第一個旅遊目的地。但在騎樓老街的中心位置,有一個與騎樓老街融為一體,被譽為老海口的守護神,香火火鼎盛,海南規模最大,並已有700多年歷史的天后宮(又稱為媽祖廟,天妃廟,天后廟等等),非常值得一去。
  • 海口天后宮,參觀向左,上香向右
    海口中山路天后宮是目前海南最大的天后宮,總佔地面積大約,建廟捐資的「流芳碑」多達幾十塊,毀建的次數之多可見一斑。直到2000年6月,海口市政府批准公布天后宮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9年5月,海南省政府批准公布天后宮為第二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後,由政府出資對中山路天后宮進行了修繕,才有了如今的規模。
  • 兩岸媒體探訪內陸最大的媽祖廟——芷江天后宮(圖)
    芷江天后宮  華夏經緯網10月15日訊:15日下午,第15屆海峽兩岸媒體來湘採訪團一行在湖南省懷化市芷江縣參訪中國內陸最大的媽祖廟——芷江天后宮,拜媽祖、聽歷史,欣賞精美的雕刻藝術  芷江天后宮這裡原為福建客民會館,乾隆十三年(1748年)由福建客民所建,天后宮佔地3700平方米,現存建築面積1970平方米,為內陸最大的媽祖廟。芷江天后宮坐西朝東,南北建有耳室,中間三進:戲臺、正殿、觀音堂,左為財神殿,右為武聖殿和五通神殿,全部建築結構基本保存完整。1986 年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 臺灣媒體人參訪海口騎樓老街天后宮
    臺灣媒體人臺灣許多媽祖天后宮曾來此交流有個文件展天后宮  12月3日,由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指導,中共海南省委統一戰線工作部主辦的第五屆兩岸網絡媒體走進海南活動正式啟動,來自海峽兩岸及香港的媒體記者40餘人到訪海南,開展為期5
  • 長汀天后宮:為何這個內陸小城裡,有個供奉海神媽祖的廟?
    媽祖信仰的歷史很悠久了,大約起源於北宋,到現在有一千多年了。她是東南沿海的百姓所信奉的海神,在百姓眼中,她善良而慈愛,能保護海上行船的人平安順利。面對大海的洶湧洪波,行船的人很容易產生無助膽怯的情緒。所以,百姓們信之甚篤,出海前總要向媽祖禱祝,希求在海上順風順水,然後平安歸來。長汀位於福建西部邊陲。
  • 中國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媽祖廟,泉州天后宮
    泉州天后宮位於鯉城區天后路1號,是我國東南沿海現存最早、規模也較大的一座媽祖廟,也是泉州比較重要的一個參觀點,這裡的香火非常旺盛。圖片來源:佑手愛天后宮又名媽祖,媽祖是我國海上的守護女神林默,其現存的建築群規模之大之美也是名列前茅的,觀之可以想像宋元時期泉州的海上貿易和運輸已經達到很繁盛的程度了。天后宮的山門很漂亮,山門兩側為東西厥建築。進入後,你會發現,天后正殿,雖歷經滄桑,但明清木構建築至今依舊保存完好。大殿壯觀,浮雕也顯得很漂亮,屋簷上的雕刻裝飾實在是美輪美奐。
  • 羅大佑《鹿港小鎮》裡提到的廟,臺灣媽祖廟之冠,媽祖像來自福建
    羅大佑一首《鹿港小鎮》中那句歌詞「廟裡的香火是否依然虔誠」,這個廟指的就是天后宮。正所謂入鄉隨俗,到鹿港,一定要去廟裡拜一拜。鹿港有大大小小廟宇200多所,可謂三步一小廟,五步一大廟。龍山寺、文武廟、興安宮、天后宮、文德宮,地藏王廟、城隍廟、三山國王廟,而天后宮尤其吸引遊客。鹿港天后宮是臺灣400多座媽祖廟之冠。
  • 臺灣媽祖廟??鎮瀾宮
    傳清雍正八年(西元一七三○年)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島人氏林永興,自湄洲媽祖祖廟奉請天上聖母神像來臺,途經本地定居謀生,當時移民篤信湄洲媽祖,紛紛前來參拜,聖蹟靈驗。地方縉紳見香火鼎盛,事後徵得林氏同意,擇地於現址,於清雍正十年(西元一七三二年)興建小祠。    清幹隆三十五年(西元一七七○年)改建小廟曰「天后宮」。
  • 羅大佑《鹿港小鎮》裡提到的廟,臺灣媽祖廟之冠,媽祖像來自福建
    羅大佑一首《鹿港小鎮》中那句歌詞「廟裡的香火是否依然虔誠」,這個廟指的就是天后宮。正所謂入鄉隨俗,到鹿港,一定要去廟裡拜一拜。鹿港有大大小小廟宇200多所,可謂三步一小廟,五步一大廟。龍山寺、文武廟、興安宮、天后宮、文德宮,地藏王廟、城隍廟、三山國王廟,而天后宮尤其吸引遊客。鹿港天后宮是臺灣400多座媽祖廟之冠。
  • 中國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媽祖廟,泉州天后宮
    泉州天后宮位於鯉城區天后路1號,是我國東南沿海現存最早、規模也較大的一座媽祖廟,也是泉州比較重要的一個參觀點,這裡的香火非常旺盛。圖片來源:佑手愛天后宮又名媽祖,媽祖是我國海上的守護女神林默,其現存的建築群規模之大之美也是名列前茅的,觀之可以想像宋元時期泉州的海上貿易和運輸已經達到很繁盛的程度了。天后宮的山門很漂亮,山門兩側為東西厥建築。進入後,你會發現,天后正殿,雖歷經滄桑,但明清木構建築至今依舊保存完好。大殿壯觀,浮雕也顯得很漂亮,屋簷上的雕刻裝飾實在是美輪美奐。
  • 臺灣媽祖廟??鎮瀾宮
    傳清雍正八年(西元一七三○年)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島人氏林永興,自湄洲媽祖祖廟奉請天上聖母神像來臺,途經本地定居謀生,當時移民篤信湄洲媽祖,紛紛前來參拜,聖蹟靈驗。地方縉紳見香火鼎盛,事後徵得林氏同意,擇地於現址,於清雍正十年(西元一七三二年)興建小祠。    清幹隆三十五年(西元一七七○年)改建小廟曰「天后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