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的思想國
我看你十分眼熟,
我們好像在哪見過???
搭訕有風險,裝嫩需謹慎。
但是,這種似曾相識感,
大家一定不陌生。
﹀
﹀
﹀
#coof miro#
高中的時候,宿舍是拼床睡,我旁邊的姑娘忽然拍我,那一瞬間我腦海中忽然閃現出,她會問我練習冊右下角的第二題,然後她真的問了我那道題……當時整個人都驚呆了……
#流浪的鴨子#
離家千裡上大學,一下公交車,看著周圍的一切,莫名熟悉,似乎以前來過這裡,異鄉的我在這裡找到了家的感覺。
#《紅樓夢》寶黛初見#
(黛玉)便吃一大驚,心下想著:「好生奇怪,倒像在哪裡見過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
寶玉看罷,因笑道:「這個妹妹我曾見過的。」
從未晤面的兩個人,卻似曾相識。難道這是曹雪芹所說的前世有緣嗎?
那麼,這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到底是什麼?
即視現象
在心理學上,這種感覺被稱為即視現象。即視現象,又稱「既視感」。該詞源自法語「Déjà vu」(Already Seen),也可以翻譯成「幻覺記憶」,指明明沒有發生過的事情或場景,仿佛在某時某地經歷過的似曾相識之感,也叫海馬效應。
「你是否有過這樣一種感覺,本來是第一次遇到的場景,
卻感覺以前就遇到過……」
年輕人的「特權」
《科學美國人》的調查表明,超過三分之二的人,至少有過一次「似曾相識」的感覺,大約有三分之一的人有過多次類似的體驗。15-25歲的年輕人,比較容易出現「幻覺記憶」。因為年輕人的生活較為豐富,身邊常出現新鮮事物;他們的生活也更加忙碌,容易疲憊,因此大腦「打結」的時刻出現較多。
海馬效應的出現,其實是大腦處於健康狀態下的表現。因為這說明我們的大腦能夠識別出那些「錯誤的熟悉信號」,我們還能意識到,眼前的熟悉景象並非真的遇見過。
遇見TA
據說,一見鍾情也是因為海馬效應。
我們永遠不知道自己會在什麼時候因為什麼愛上一個人。也許是TA在自習室裡認真讀書的側臉,下公交車時被風揚起的輕紗裙擺,扣籃時的帥氣一躍,舞臺上的自信微笑……
#安然的藍盆友#
我從不相信一見鍾情,直到見到她。
那是大一軍訓時的紅歌比賽,她作為文藝部的小萌新,為班級的合唱歌曲伴舞。小半個月的暴曬,大家都變得黑瘦,只有她皮膚依舊白得發光。她穿著不合身的軍訓服,在操場上翩翩起舞,舉手投足間滿是優雅與自信,我看呆了,這個世界上,怎麼會有這麼好看的女生,還是離我這麼近,真實存在於我身邊的女生。從那一刻起,所有單身的倔強都消失得一乾二淨。從此,我的世界裡,只有她。
#帥氣學長的小迷妹#
我,二十年母胎solo的女漢子一枚,竟然在一個人去看電影的時候,被旁邊的學長用一包爆米花就收買了。故事發生在一個月黑風高,不,黑黝黝的影院裡,淚點超低的我,被電影裡男女主的生死戀虐得哭到上氣不接下氣,鼻涕和眼淚橫飛,形象俱毀,這時旁邊的學長遞過來一張紙巾,我眯著紅腫的雙眼看過去,覺得他抱著爆米花,捏著紙巾的輪廓特別像我每次做噩夢,在夢中跑過來安慰的神秘小哥,然後……(此處省略一萬字,大家都懂)
也是只是在人群中擦肩而過,也許只是瞥見你回眸一笑,短短的一瞬,就像相識了一百年,從此就淪陷在你的世界裡,無法自拔,這到底是科學的奇妙,還是早已註定好的緣分。
一見鍾情,相守一生。願每個有緣人都能在細水長流的安穩與幸福中感受別樣的真實與美好。
好吧
還以為是自己的第六感爆棚
下一秒就能變成SuperMan
快來評論區分享你似曾相識的神奇經歷吧
作者 | 李曉婷
編輯 | 李曉婷
審發 | 王龍龍
轉載請留言並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