穀雨丨倉頡造文字

2021-03-01 客家風骨


                                                                 

穀雨採茶歌


清·乾隆帝


  前日採茶我不喜,率緣供覽官經理;
  今日採茶我愛觀,吳民生計勤自然。
  雲棲取近跋山路,都非吏備清蹕處。
  無事迴避出採茶,相將男婦實勞劬。
  嫩莢新芽細撥挑,趁忙穀雨臨明朝;
  雨前價貴雨後賤,民艱觸目陳鳴鑣。
  由來貴誠不貴偽,嗟哉老幼赴時意;
  敝衣糲食曾不敷,龍團鳳餅真無味。


穀雨,谷得雨而生也。

每年4月19日~21日時太陽到達黃經30°時為穀雨,源自古人「雨生百穀」之說。它是春季的最後一個節氣,雨水後,土膏脈動,穀物得雨而茂盛,是播種移苗、種瓜點豆的最佳時節。

穀雨三候

一年二十四個節氣,一個節氣十五天。

古人將「五天」分為「一候」,「三候」即為一個節氣。

中國古代也將穀雨分為三候:


一候,萍始生丨浮萍開始生長。

二候,鳴鳩拂其羽丨布穀鳥鳴叫,提醒人們要開始播種。

三候,戴勝降於桑丨桑樹上已經可以見到戴勝鳥。

百穀競生長春雨貴如油

穀雨有「雨生百穀」之意,這時田中的秧苗初插、作物新種,最需要雨水的滋潤,因此這一節氣與農事的關係最為緊密,穀雨農諺不勝枚舉。

「穀雨前,好種棉。

穀雨後,好種豆。」


「穀雨一點雨,河裡一個魚。」

「穀雨是旺汛,一刻值千金。」

穀雨習俗,源遠流長

採茶

民間諺雲「穀雨穀雨,採茶對雨」,穀雨,是新茶採收的時節。經過雨露的滋潤的穀雨茶,營養豐富,香氣逼人。傳說穀雨這天的茶喝了能清火、闢邪、明目。

食香椿

穀雨時節,北方有食香椿習俗。

穀雨前後是香椿上市的時節,這時的香椿醇香爽口營養價值高,有句老話這樣說:

「雨前椿芽嫩無比,雨後椿芽生木體。

祭倉頡

陝西白水縣穀雨有祭祀文祖倉頡的習俗。「穀雨祭倉頡」,是自漢代以來流傳千年的民間傳統。傳說在黃帝時代,倉頡在夢中說:「我想要五穀豐登,讓天下的老百姓都有飯吃。」第二天真的滿天落下穀粒。黃帝便把下穀子雨這天做為一個節日,叫做穀雨節。

賞牡丹

江南地區有句俗語:「穀雨三朝看牡丹。」穀雨三天後,正是牡丹怒放,觀賞牡丹最佳時。因此,牡丹亦被稱作「穀雨花」。幾千年的文化傳承,使得「穀雨時節賞牡丹」,已成為人們約定俗成的一種活動了。

穀雨養生

穀雨前後是神經痛、花粉過敏、風溼病等疾病的高發期,這個時節的養生應遵遁自然節氣的變化,針對其氣候特點進行調養。

飲食上仍需注重養脾,宜少食酸味食物、多食清淡甘味食物。

歸納起來就是四個字:

飲食要「清」,起居宜「閒」,運動適「緩」,心態從「淨」。

飲食要「清

在飲食上要管住嘴,以清淡為主,在食物的烹飪上要突出「三少」,即少油、少鹽、少糖,如果非要加調料,儘量以少為佳。味道上要突出淡淡的感覺。

同時在食量上也要進行控制,以「少」為好,不要吃得太多、太飽,尤其要控制晚飯的量。在飲食的品種上要「素」、「鮮」,以各類時令蔬菜為主。

起居宜「閒

在生活方式上要講究「悠閒」。「春眠不覺曉」,穀雨前後,人容易發困,尤其對小孩子來說,早起上學是一件比較痛苦的事。這時,就要學會自我調節,把生活的節奏適當慢下來。

但「閒」並不是叫人偷懶、坐著不動,而是倡導起居要「有節」,要走出去散步、郊遊、放風箏,使身心處在平和的狀態之下,使身心與節令同步同頻,起到養生的效果。

運動適「緩

就是說不論從事哪項運動都不要太用力,以「舒緩」為宜,不急也不滯。

《黃帝內經》裡就有「廣步於庭,被發緩形」的闡述,意思就是讓人們在這個季節散開束髮,寬鬆衣帶,不讓身體受到束縛,到寬廣的庭院中散步,不讓行動受到束縛。

用今天的時髦話說,大概就是「有氧運動」吧。

心態宜「淨」

這個「淨」既是乾淨的「淨」,更是平靜的「靜」。穀雨前後萬物生發,人的內心也處於勃發時期,若果控制不好,就容易發怒、上火。所以,在這個時節,就要放下內心沒必要的「欲望」和「雜念」,對內心進行一次徹底的清理打掃,使心態處在「乾淨」的狀態之下。

總之,穀雨前後養生,概括起來,就一句話:「哀而不傷,樂而不荒」,就是要保持一種深厚的、有節制的生活態度和生存方式。穀雨,谷得雨而生也。

穀雨與倉頡

「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文字一出,人類從此由蠻荒歲月轉向文明生活。

據《呂氏春秋通詮·審分覽·君守》載:倉頡,原姓侯岡,名頡,號史皇氏,生於陝西省白水縣楊武村鳥羽山(另一說山西臨汾人)。享年110歲,為軒轅黃帝左史官。我國原始象形文字的創造者,我國官吏制度及姓氏的草創人之一。傳說他仰觀天象,俯察萬物, 首創了「鳥跡書」震驚塵寰,堪稱人文始祖。黃帝感他功績過人,乃賜以「倉」(倉)姓,意為君上一人,人下一君。由於倉頡造字功德感天,玉皇大帝也便賜給人間一場穀子雨,以慰勞聖功,這就是現在的「穀雨」節氣。倉頡去世後,當地百姓在其墓葬處修有廟宇,並將這裡的村莊取名為「史官村」。

建於漢代的倉頡廟內有一塊《倉聖鳥跡書碑》,黑色的石頭上刻著28個古怪的符號,相傳這就是倉頡當年所造象形文字的本形。

這些鳥跡書由小的圖形和畫面組成。

這是世界上最早的象形文字。

1984年,上海書店翻印的宋代王著《淳化閣帖》將它們破譯為:

「戊己甲乙,居首共友,所止列世,式氣光名,左互X家,受赤水尊,戈矛釜芾」。


傳說人物


傳說中倉頡生有「雙瞳四目」。

目有重瞳者,中國史書上記載有重瞳的只八個人:

倉頡、重耳、虞舜、項羽、呂光、高洋、魚俱羅、李煜。

倉頡是黃帝時代的造字聖人;

虞舜是禪讓的聖人,孝順的聖人,三皇五帝之一;

晉文公重耳是春秋五霸之一;

呂光則是十六國時期橫掃西域的後涼國王;

高洋是北齊建立者;

魚俱羅相傳是擊殺猛將李元霸隋朝名將;

李煜是五代十國時南唐後主,著名的詞人,文學家;

項羽則是曠古絕今的「西楚霸王」。


倉頡,中國原始社會後期黃帝的助手。

曾把流傳於先民中的文字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漢字創造的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為中華民族的繁衍和昌盛作出了不朽的功績。


倉頡,史皇氏,今河南南樂縣西十八公裡吳村人那時制定曆法需要文字記載,制定神諭也需要行文,因此,倉頡應是顓頊部族人。

他「生於斯,葬於斯」,故造書臺北有倉頡陵墓。


這位史前傳說人物,在我國古代戰國以前的典藉中都從未提及。

最早提及倉頡者,是戰國時期的荀卿。

其後是《呂氏春秋》和《韓非子》,在荀子「故好書者眾矣,而倉頡獨傳者,一也」的基礎上,又有所引申,其主要觀點是「倉頡作書」。

漢代後,在《淮南子》和《論衡》中,已從「倉頡造字」發展為「倉頡四目」,開始神化。

尤其是漢代的緯書,又進而渲染,倉頡「生而能書,又受河圖錄書,於是窮天地之變,仰視奎星圜曲之勢,俯察魚文鳥羽,山川指掌,而創文字」(《春秋元命苞》)。

以後愈演愈神奇,發展為倉頡是「黃帝的史官」等傳說。

黃帝是原始社會後期部落聯盟的首領之一,當時沒有國家機器,可見「史官」之說,顯然是後人用後代國家機器的職官名稱套用於史前傳說人物的結果。


倉頡造字的傳說


有一次,黃帝軍隊與蚩尤軍隊交戰,打得難分難解,勝負未分。

黃帝準備改變戰術,叫倉頡把作戰圖拿來,倉頡一摸,身上帶的作戰地圖早已丟失,黃帝又氣又急,只好暫且收兵回營。


黃帝對倉頡說:

「你是我身邊最聰明的一位大臣,怎能在打仗的生死關頭把作戰地圖丟失?

這是多大的過錯啊!

」倉頡回答說:

「黃帝,如今人多事雜,又要經常打仗,用結繩記事,刻木為號的傳令辦法已難以應付。

若照這樣下去以後還會出更大的亂子。

」黃帝問:

「那該怎麼辦?

」倉頡說:

「要是有一種圖,天下人一看,就能明白是什麼意思。

用這種圖把你要說的話畫出來,人們都會按照你的意思去做。

」黃帝覺得他說的很有道理,便說:

「好吧,今後邊你就不要隨軍打仗了,專門留下來給咱們畫圖造字吧!

這下可把倉頡難住了。圖和字怎麼造呢?他整天苦思冥想,半年過去了,眼看已到冬天,倉頡還沒有想出造字的辦法來,一天夜裡下了一場大雪,倉頡一早起來到山上去打獵,只見滿山遍野白雪皚皚,山川樹木全被大雪覆蓋。倉頡轉了一座山,也未見到一個獵物。正準備下山回去突然從樹林裡竄出來兩隻山雞,在雪地上覓食。山雞走過後,在雪地上留下了兩行長長的爪印。接著,又有兩隻小鹿也竄出樹林,發現人後撒腿跑掉了,雪地上又留下了小鹿的蹄印。倉頡看得出神,把打獵的事早已忘得一乾二淨。他把山雞的爪印和小鹿的蹄印一對比,發現形狀不一樣。於是他想,把雞爪印畫出來就叫雞,把鹿蹄印畫出來就叫鹿。世界上任何東西,只要把它的象形畫出來不就成了字嗎!

想到這裡,倉頡心花怒放,回去後就把他的這個想法向黃帝報告。黃帝聽後笑看說:「我說過,你是個精明人,果然不出所料。好吧!你就把天下的山川日月,飛禽走獸,都按照象形造出字來,我再頒布天下。」從這以後,倉頡每日仰觀日月星辰,俯察鳥獸山川,創造象形文字。不久,人、手、日、月、星、牛、羊、馬、雞、犬這些字都造出來了。可是象形文字越造越多,往哪裡寫呢?寫在石尖上拿不動,寫在木板上太笨重,寫在獸皮上也不合適,這又把倉頡難住了。一天,有個人在河邊捉住一隻大龜,前來請倉頡給它造字。倉頡把龜細看了一遍,發現龜背上有排列整齊的方格子,便照龜的象形,造了個「龜」字。然後又把字刻在龜背上的方格子裡,龜由於背上刻字感到疼痛,乘人不防時,爬進河裡去了。三年以後,這隻背上刻字的龜,在另一個地方又被人捉住。人們告訴倉頡,刻在龜背字的字不但沒有被水衝掉,而且還長大了,字跡也更明顯……

從此以後,倉頡就命人捉到龜把龜殼都取下來,他把自己造出的所有象形字都刻在龜殼的方格子裡,然後用繩子串起來,送給黃帝。

黃帝看了很高興,命人好好收藏,並給倉頡記了一大功。

傳說從這時起,我們中華民族就有了最早的象形文字和甲骨文。

- END -


文      字:鄧建人

編      輯:王曉芹

圖       片:網    絡

版       面:小   可

出       品:客家風骨新媒體

山有木兮木有枝, 心悅君兮君不知。伐木架橋,依山築屋,多少年來,我們的客家先祖,斬荊披棘,從北至南一路走來,行雙腳,用汗水,鑄就全球客家民系的榮光,請大家關注客家文化平臺一客家風骨,我們將與您一起,用專注,熱情,點燃自己心中熾熱的鄉愁與無限的人文情懷。

相關焦點

  • 穀雨時節話倉頡
    倉頡祭祀儀式是歷史悠久的漢族民俗及民間祭祀活動。體現了漢民族對文字始祖的崇拜和社祭文化,承載著許多重大的歷史文化信息和原始記憶。通過祭祀儀式,可以使倉頡造字故事與倉頡開拓精神得到有效傳承。具有漢族文化特色的音樂、舞蹈和民俗活動,具有濃鬱特色的文化藝術活動。已發展成為人民群眾交流民族文化和文明情感的重要活動場所。成為連接、凝聚民族意志的橋梁。
  • 【倉頡廟會】穀雨 帶著家人趕倉頡廟會了
    五月天的歌曲《倉頡》中這句歌詞打動了很多人。倉頡因造字而感天動地,上天於是下了一場穀子雨,這也是二十四節氣「穀雨」的由來。作為倉頡後裔,穀雨對於白水人來說已經不僅僅代表著春天的最後一個節氣,她更代表了一種嚮往,一種文化的積澱。又是一年穀雨到,每年穀雨節,倉頡廟都要舉行傳統廟會,會期長達七至十天。
  • 穀雨習俗知多少:與倉頡有關?張貼「穀雨貼」
    相傳,這個節氣的由來與倉頡造字有關。也有民俗專家表示,穀雨只是一個節氣,圍繞它展開的習俗不是很多,而且比較日常生活化。  這個節氣與倉頡有關嗎?  穀雨,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六個節氣,時間一般在每年公曆4月19日至21日。
  • 你們知道24節氣中的「穀雨」與倉頡的關係嗎?倉頡造字穀雨
    在我的成長過程中一直聽說有個美麗的傳說「倉頡造字」。倉頡造字的故事出於炎黃時代,距今已有五千年歷史。傳說上古時期,倉頡因記事記史需要,日思夜想,創造文字,仰觀日月星辰,天際變幻,俯察鳥跡山川地理。倉頡受到啟示,一日忽見靈龜負書,在洛水浮現,丹甲青文,宛若字跡,靈感迸發,於是創造了二十八個漢字,從此結束了人類結繩記事的歷史。傳說倉頡造字之日,蒼天感動。
  • 庚子年穀雨祭祀倉頡典禮在陝西白水倉頡廟舉行
    庚子年穀雨祭祀倉頡典禮。 張佳迪 攝中新網西安4月19日電 (記者 阿琳娜 通訊員 董張曼)穀雨節、拜倉頡。19日穀雨當天,庚子年穀雨祭祀倉頡典禮在陝西省白水縣倉頡廟景區舉行。祭拜按照陝西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穀雨祭祀倉頡典禮」九規制舉行,包括正衣冠,全體肅立;金聲振,鐘鼓齊鳴;迎神樓,恭迎文祖;沐聖光,安放神位;獻三牲,五穀豐登;上貢酒,心香一瓣;萬民仰,敬獻花籃;誥天地,恭誦祭文;靜心神,集體參拜九個環節。庚子年穀雨祭祀倉頡典禮現場。
  • 穀雨是倉頡的祭日?
    《群芳譜》中有言:「穀雨,谷得雨而生也。」穀雨作為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六個節氣同時也是春季的最後一個節氣,每年4月19~21日太陽到達黃經30°時為穀雨。穀雨本為唐高宗年間一人名,為何後來被用作節氣了呢?這就要提起倉頡造字了。倉頡,何許人也?
  • 揚州倉頡村「穀雨祭倉聖」 紀念中華文字始祖倉頡
    祭祀現場    4月19日,「穀雨祭倉聖」活動在揚州市邗江區楊廟鎮倉頡村舉行,祭祀中華文字始祖倉頡  楊廟鎮黨委副書記談昕說:「『穀雨祭倉聖』活動今後將會持續舉辦下去,並著力打造成揚州文化的『新名片』。」   揚州市華夏銘漢學館館長、民俗學者夏梅珍認為:「穀雨祭倉聖」體現了漢民族對文字始祖的崇拜和社祭文化,承載著許多重大的歷史文化信息和原始記憶。
  • 穀雨節氣知多少:傳說與倉頡有關 意味暮春到來
    穀雨,是傳統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六個節氣,也是春季最後一個節氣。在一些傳說中,還認為它的起源於倉頡有關。
  • 穀雨的來歷由來起源及傳說故事 穀雨節氣與倉頡有關嗎
    你知道在穀雨有什麼傳說故事嗎?穀雨的起源與倉頡有關嗎?這一天,下了一場不平常的雨,落下無數的穀米,以慰勞聖功,後人因此把這天定名穀雨,成為二十四節氣中的一個,這就是現在的「穀雨」節氣。  但是,在民間,陝西省關中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相傳在四千多年前,軒轅黃帝急需一位掌管史料的官員史官。一天,黃帝發現了德才出眾的倉頡,任命倉頡做了史官。他以結繩記事,國家大事記得清清楚楚,很受黃帝賞識。後來結繩記事日顯落後。
  • 06丙戌年穀雨公祭中華文字始祖倉頡祭文(全文)
    中新網白水(陝西)4月20日電 今日上午,陝西白水縣隆重舉行丙戌年穀雨公祭倉頡典禮祭文不僅充滿後人對「中華文字始祖」倉頡的深深愛戴,也昭示了白水政府勵精圖治的精神。  以下為祭文全文:2006丙戌年穀雨公祭倉頡文  白水縣縣長 孫礦玲恭讀  維公元2006年4月20日,歲在丙戌,節屆穀雨。值此春光明媚,鳥語花香之時,倉頡子孫匯聚於倉頡古廟,擊鼓鳴鐘,高奏雅樂,虔敬鮮花素果,公祭我造字始祖倉頡之靈。
  • 穀雨節氣的起源與人們對倉頡的崇拜有關 穀雨有哪些習俗
    穀雨節氣的起源與人們對倉頡的崇拜有關 穀雨有哪些習俗  穀雨是萬物生長旺盛的節氣,氣溫逐漸上升,正式結束寒涼的時節。穀雨習俗多彩斑斕,下邊小編和大家聊聊公祭倉頡儀式這一習俗吧。倉頡是原始象形文字的創造者,穀雨這一天公祭倉頡是陝西白水縣的習俗,穀雨祭祀倉頡起於何時無人考證,祭祀歷經數千年,而約定成俗。
  • 穀雨丨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
    萌出天際的驚蟄節氣歌↓《淮南子·本經》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之說,民間對此的解釋是倉頡造字不要上天的獎勵,只求老天讓人民五穀豐登,故天雨穀粒,給人間下了一場穀子雨。文字的出現也標誌著人類從此由蠻荒歲月轉向文明生活。但這舉天同慶的日子,為什麼鬼要哭呢?道家認為:人類有了文字,民智日開,民德日離,欺偽狡詐、爭奪殺戮由此而生,天下從此永無太平日子,連鬼也不得安寧,所以鬼要哭了。
  • 穀雨的名稱,傳說和倉頡造字有關
    作為春季最後一個節氣,穀雨有兩個意思,第一個意思是播谷降雨,預示著穀雨時節雨水充足適合穀物生長;第二個意思則與穀雨的由來有關,傳說倉頡造字「天雨谷,鬼夜哭」,所以把倉頡造字這一天叫做穀雨。《淮南子·本經訓》:「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根據傳說,軒轅黃帝成為部落聯盟領袖後,他命倉頡為史官。倉頡做了史官以後,用不同類型的貝殼和繩結的大小、橫豎為標記記載事務。可是,隨著倉頡主管事務日益繁多,老辦法已遠遠不能適應需求,倉頡很犯愁。
  • 倉頡造字,一個美麗的傳說
    許慎《說文解字序》說:「黃帝之史倉頡,見鳥獸蹄迒之跡,知分理之可相別異也,初造書契.」(黃帝的史官 倉頡看到鳥獸的足跡,悟出紋理有別而鳥獸可辨,因而開始創造文字)。倉頡,稱蒼頡,複姓侯剛,號史皇氏,軒轅黃帝史官。
  • 穀雨習俗知多少:與倉頡有關?張貼「穀雨貼」
    穀雨,是春季的最後一個節氣,有「雨生百穀」的意味,也是播種移苗的好時候。相傳,這個節氣的由來與倉頡造字有關。也有民俗專家表示,穀雨只是一個節氣,圍繞它展開的習俗不是很多,而且比較日常生活化。這個節氣與倉頡有關嗎?
  • 穀雨也歸倉頡管,造字始祖日理萬機
    昨天便是乙亥年(2019)春天的最後一個節氣——穀雨。穀雨一詞的解釋為:「雨生百穀」。就是說雨能使各種植物開始加速成長,蓬勃發展。有過農耕經驗或者對農業了解的人應該熟知,下雨天植物的成長速度明顯快于晴天。穀雨非常重要,這一節氣農民會將各種適宜的農作物播種。半個月後就到了立夏,穀雨播種的農作物會開始破土而出,茁壯成長起來。
  • 穀雨!春季的最後一個節氣 與倉頡有關
    穀雨,是春季的最後一個節氣,有「雨生百穀」的意味,也是播種移苗的好時候。相傳,這個節氣的由來與倉頡造字有關。也有民俗專家表示,穀雨只是一個節氣,圍繞它展開的習俗不是很多,而且比較日常生活化。這個節氣與倉頡有關嗎?穀雨,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六個節氣,時間一般在每年公曆4月19日至21日。
  • 庚子年穀雨祭祀倉頡典禮在陝西白水倉頡廟舉行
    庚子年穀雨祭祀倉頡典禮 張佳迪攝圖中新網西安4月19日電 穀雨節、拜倉頡。19日穀雨當天,庚子年穀雨祭祀倉頡典禮在陝西省白水縣倉頡廟景區舉行。白水縣有關負責人、文化界知名人士、倉頡文化研究會、倉頡廟中華上古文化園參建單位和倉頡生卒地、倉頡後裔代表等參加典禮並敬獻花籃,弘揚倉頡精神,傳播中華文明,凝聚復興力量,祈福中華繁榮富強。截至上午十一時,10餘萬炎黃子孫通過視頻直播的方式觀看了「庚子年穀雨祭祀倉聖典禮」,5萬多人通過「網上祭拜」表達敬仰之情。
  • 第三屆聊城市華夏倉頡穀雨祭祀大典暨東方阿膠倉頡文化書法交流會成功舉辦
    2019年4月18日第三屆聊城市華夏倉頡文化學會穀雨祭祀大典在東阿縣王宗湯村古倉頡墓舉辦。
  • 穀雨節氣意義、古人歷史來源介紹 穀雨和倉頡什麼關係
    很快就要迎接「穀雨」節氣的到來,穀雨節氣的含義你了解過嗎?穀雨節氣的意義是什麼?【2018穀雨是幾月幾日 穀雨節氣介紹飲食吃什麼好】一、穀雨節氣的含義穀雨節氣含義一  穀雨是二十四節氣的第六個節氣,每年4月19日~21日時太陽到達黃經30°時為穀雨,源自古人「雨生百穀」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