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2 08: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精打細算的 Discovery探索頻道
無論是雙十一還是拼夕夕,無論是+7直播還是近在眼前的雙十二,「薅羊毛」這個詞正在越來越頻繁地出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成了「積少成多」的一種手段,卻脫離了它本來的含義:「偷偷地扯一些羊身上的毛」。
今天,我們來一次追本溯源,看看澳大利亞「工業級」的薅羊毛水平。
澳大利亞人從19世紀初就開始為他們的羊群剪毛了,全澳州目前有7800萬頭羊咩咩,每年要在羊羊理髮店剪下3億5千萬公斤的羊毛。
對於羊和人來說這是一個雙贏舉措,羊羊避免因厚重羊毛引起中暑和疾病,牧主們則可以通過出售羊毛獲利。你知道可愛的羊羊們是如何剪毛的嗎?
這是最早,也是最傳統的剪羊毛手藝,一百多年的時間裡,工人們全靠一把特製的大剪刀來咔嚓羊毛。澳大利亞目前仍舊在比賽或者表演中保留著手工剪毛的方法,他們相信這樣的方式可以剪得更乾淨。
目前澳大利亞最主流的剪羊毛工藝還是用電推剪毛器,類似我們理髮店裡看到的那種推子,唯一不同的是,這些剪毛器並不靠內置的電池驅動馬達,而是連接在遠端巨大的電動馬達上。
依靠這樣的設備,薅羊毛速度有了工業級的提升,平均1小時可以剃光18隻羊,熟手的數量還能更多。
這是澳大利亞最新研發的「剪」羊毛方法,嚴格意義上來說已經不能算「剪」,而是為羊羊注射一種特殊的「酶」,之後羊毛就會自然脫落,而工人們只需要像脫毛衣一樣,將整團羊毛從羊身上褪下即可。
無論哪種方法,剪下來的羊毛都會粘有許多羊身上的死皮和細小的短毛,專業的「整毛師」們會將羊毛放在特製的平臺上抖落這些垃圾,再去除沾有汗水和汙垢的邊緣。最後經由羊毛分級師,將不同品質的羊毛分類放入壓縮機中,壓製成200公斤一袋的捆包運往加工廠。
而羊羊們經過一年一度的剃毛,平均每隻會比原來輕6公斤,邁著小碎步重回草原開始悠閒的吃草生活,等待著12個月後又一波的薅羊毛時節啦!
無論是一顆小小的高爾夫球、白熾燈泡,
還是常見的鉛筆、可樂、報紙……
它們看似平平無奇,
其實在無形中給我們帶來了許多便利與樂趣,
並愈發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存在。
原標題:《雙12了,想學點「薅羊毛」技術嗎?》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薅羊毛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