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3月18日,時尚界傳來一個令人唏噓的消息,法國國寶級奢侈品牌香奈兒(Chanel)宣布將停工兩周,並逐步暫時關閉在法國、義大利和瑞士的生產基地。其中暫停高級定製服、高級成衣、高級手工坊以及珠寶工作坊的生產線。
香奈兒並不是第一家宣布停工的奢侈品牌,隨著疫情影響歐洲,打擊奢侈品行業「心臟」,愛馬仕、古馳、迪奧等紛紛停產,古馳早先已經宣布關閉位於義大利託斯卡納和馬爾凱地區的工廠,愛馬仕也已關閉法國42家生產基地。奢侈品業界巨頭正陷入前所未有的窘境。
唾罵的這種境況給藝術界帶來的也是五味雜陳,這世間,很少能找到像藝術品與奢侈品這樣如此強力關聯的行業,兩者都以幾乎沒有固有用途或價值、但價格又奇高的物品出售為基礎,也都依賴廣大中產階級站穩腳跟繼而再靠一小撮富人去實現超高利潤。
過去幾十年,那些奢侈品大牌越來越喜歡通過聯姻藝術、勾搭藝術家來實現自己的隱形營銷。
奢侈品牌拼命往藝術圈裡鑽,要的就是那個看似虛無縹緲卻能帶來真金白銀的"藝術氣質";藝術家則嘴上雖不說可是心裡都個個明白,成為時尚明星幾乎就等於搭上火箭,名利雙收,一拍即合之下也產生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案例。
值此特殊時期,《蘭臺藝術新觀察》帶大家來重溫幾幕華麗的高光時刻。
01
香奈兒與中國美術館合作
書寫點石成金的傳奇
2011年末,香奈兒用一場「法國設計先鋒與藝術大師們的對話」,在北京中國美術館掀起了她神秘的蓋頭。
以上世紀二十年代的社會思潮變革為背景,《文化香奈兒》將目光投射於嘉柏麗爾 香奈兒的創作態度與行為理念,以「呼吸」,「行動」,「愛」,「夢想」、「創造」為主題,試圖探尋令品牌風格不斷演進的根源。
從立體派影響下的面料剪裁到衣服的構造、樂譜、香水、詩作乃至高級珠寶,都成了歷史與文化創造中的一環。
這些珍貴展品在延續、構築、傳承中被注入那個時代獨有的特質與氣息,成為嘉柏麗爾 香奈兒設計中意象元素的最佳註腳。
400多件展品,油畫、素描、照片、影像短片、雕塑、手稿以及時裝設計、香水、珠寶等,清晰地講述了香奈兒品牌開創至今的文化脈絡與傳承,勾勒出那個時代香奈兒本人所交往的名流:
畢卡索、科克多、佳吉列夫、斯特拉文斯基、威斯敏斯特公爵……
還有絹絲質地的山茶花、光亮的珍珠、菱格紋的2.55、醒目的黑頭雙色鞋和性感迷人的NO.5香水,只用幾個經典元素就勾勒出一暮永不褪色的品牌傳奇。
而《文化香奈兒》展覽的根本動機則在於隱性的產品推廣,通過藝術展覽的方式,猶報琵琶半遮面卻達到「欲擒故縱」的效果。
通過展覽,香奈兒加大了在中國市場的拓展和高端線路的滲透,在文化價值與影響力上獲得增值。
《文化香奈兒》展覽也依次在上海當代藝術館、北京中國美術館和廣州大劇院舉辦。
這是《文化香奈兒》在中國的第三次展出,同樣的名字,不同的地點,三次展覽展出了完完全全不同的內容。
香奈兒品牌用藝術表現和文化氛圍呈現品牌內涵與品質,於潛移默化中對大眾進行引導與教育。
正如奢侈品業內人士所言,傳遞西方主流文化的奢侈品牌想要被固守東方文化的中國人接受,長期的品牌教育比單純的產品推廣來得更為重要。
面對無限廣闊的中國市場,香奈兒此舉無疑顯現出品牌有計劃的文化推廣軌跡。
02
村上隆 x LV
村上隆(Murakami Takashi),是上世紀60年代以後出生的日本藝術家中極具影響力的一位,在日本不僅是一位受到廣泛喜愛的藝術家,也是日本新一代年輕人的偶像。
2000 年 , LV 的設計總監馬可·雅克布(Marc Jacobs) 慧眼獨具, 希望村上隆對 LV 的經典圖騰 Monogram 展開新的形象設計。
經過不斷地溝通,村上隆決定在 LV 袋面原本的字母圖案上加上花的設計,於是在2003 年,暱稱 「櫻花包」 的 「Cherry Blossom」 誕生了。
當年,LV的櫻桃包等款式引發了消費者一陣搶購潮,整個時尚圈都為之痴迷,LV也因此獲得了超過3億美金的銷售額。
限量發售的「Eye Love Monogram」系列村上隆則用了經典的可愛眼睛。
03
丁乙 x Hermes
丁乙,中國當代藝術領域最具有影響力的藝術家之一,融合後現代主義與極少主義,將最基本筆法與現代感圖畫錘鍊、結合,是東方審美與西方繪畫融合的代表人物。
2007年,愛馬仕誕生170年之際,愛馬仕首次攜手中國藝術家,邀請著名畫家丁乙為愛馬仕「錦繡夢想」絲巾展設計絲巾。
丁乙以其獨特的設計,完美詮釋了愛馬仕對未來的熱情和對傳統的尊重。
這款「中國韻律」絲巾,意蘊非常,既充滿了以往丁乙大氣的後現代主義風格,又在用色上取得了令人驚喜的創新與突破。
丁乙為愛馬仕設計的「中國韻律」絲巾,是中國古典哲學思想與西方藝術理念的碰撞,靈動和諧、大氣沉穩,彰顯愛馬仕兼具古典與創新的品牌精神。
04
24位亞洲藝術家
演繹Gucci中國風印花
2016年,越來越青睞於中國市場的古馳(Gucci)邀請了24位來自亞洲的藝術家,讓他們使用借鑑古馳最新系列花鳥畫風格的Tian print元素在Instagram上進行創作。
"這些印花製品是為了留住如此短暫的美麗映像——鳥兒與花朵就定格在稍縱即逝前那最完美的一瞬間。"——Gucci
下面,是當時一些藝術家的部分作品。
藝術家曹斐獨家設計的作品,以「Gucci Tian」印花圖案為主題。她把一件印有Tian-printed圖案的內衣懸掛在了工業水泥牆的牆角,在傳統和現代之間創造了強烈的反差。
日本藝術家Q-TA將Tian print作為元素,創作了一系列怪異的拼貼作品,顯示出主人公在各種困境中的狀態。畫面中央的模特望向遠方,她的頭髮盤繞在地面上,而臉龐則被花朵簇擁。
一隻手出現了,
——這是她自己的嗎?還是其他人的?
——塗著紅色指甲油的手指讓觀眾感到驚異,卻又拉近了觀眾與藝術品之間的距離。
韓國動畫藝術家Shinyoung Kim為這個項目創作了一件手繪視頻,將Tian print進行解構,使用單獨的元素創作出了這件萬花筒式效果
陳天灼畢業於倫敦中央聖馬丁藝術學院,他將他於柏林知名夜店伯格罕參加過的一場表演的元素注入他的Gucci Tian圖案作品之中。服裝結合了京劇的視覺元素和風靡現代的嘻哈語言。
Tian圖案的鳥兒和猴子令畫面更為生動活潑。
而在此項目背後,是Gucci推出的「Tian」系列產品,它們的靈感源自10世紀中國傳統花鳥畫與18世紀屏風和掛毯的設計。
漢字「天」,在中國文化中,可解為天空或天堂。而中國傳統的花鳥畫,風格精麗,優雅如詩,所描繪的野逸閒情讓人充滿遐想,被視為東方的天堂景象。
Gucci Tian印花系列,歡脫的優雅,精緻的復古範兒。
天然的雙贏關係,牽引著奢侈品與藝術圈的不斷合謀,疫情之後,雙方還會如何並肩行走,也許玩法可能要大變了。
——END——
文字蘭臺君
編輯GW.LLL
本文由《蘭臺藝術新觀察》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