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幾乎每個城市,都有一條街,人山人海,以老街的名字,以文藝的名義,千篇一律地賣著從義烏批發來的工藝品,賣著臭豆腐、烤魷魚和奶茶
這條街在北京叫作南鑼鼓巷
在杭州叫河坊街
在南京叫夫子廟
在成都叫寬窄巷子
在廈門叫鼓浪嶼
在武漢叫戶部巷
在西安叫回民街
在重慶叫磁器口
在天津叫古文化街
在拉薩叫八角街
在麗江叫做麗江古城。
這都不是南瓜姐姐的菜,南瓜姐心目中的那條街,叫第五大道。Fifth Avenue就是著名的紐約第五大道。
Avenue,名詞,大道,林蔭道,注意它表示的是大街,而road表示一般意義上的路,avenue經常縮寫成ave。
avenue 英 ['æv(ə)njuː]
美 ['ævənu]
n.途徑,方法;大街;(美)林蔭道
例: Books are avenues to success.
書籍是獲得成功的途徑。
南瓜講詞: avenue諧音:愛蝸牛 → 蝸牛喜歡在林蔭道上爬。
帶你領略世界上絕美的林蔭大道(avenue)
英國,北愛爾蘭,The Dark Hedges黑暗樹籬
樹木虯枝間,日光灑落,頓時景色宛如畫作。這條是位於北愛爾蘭的一條神秘古道,據說在15年前還是只有當地人知道的「私房景點」,不過現在已經是著名的觀光景點、攝影聖地,尤其是日落前的景色,太陽斜照古道時特別神秘。
德國,波昂赫爾街HeerStrasse in Bonn
美麗的「櫻木花道」不是日本的專利,位於西歐的德國也能見到不遜於日本的櫻花美景。位於萊茵河畔的前西德首都波昂,是德國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擁有兩千年歷史,也是著名作曲家貝多芬的出生之地。其舊城區的HeerStrasse更是著名的櫻花道,兩旁高大的櫻花樹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至今,伴隨這條街已有近三十年的歷史。
日本,九州,紫藤花隧道
日本的春天,總是被櫻花搶了風頭,其實在春櫻過後,紫藤花季接踵而至。在九州的河內富士花園(河內藤園)內,有一條夢幻般的紫藤隧道,每到4、5月,絳紫、桃紅、奶白色花朵盛開垂降,猶如仙境。隧道間設有座椅,遊客可在其中野餐賞花,坐享春日的怡人時刻。
美國,紐奧良,橡樹巷莊園(Oak Alley Platation)
屹立於密西西比河南岸的橡樹莊園,是美國著名的歷史莊園之一,屋前的橡樹林道更是經典畫面。林道兩旁高大的28棵橡樹樹齡已高至300多年,種植者為何人早已不可考究。這座莊園是美國南北戰爭時期南方莊園的代表之一,見證了美國黑奴制從興盛到廢除、黑人民權運動發展至今歐巴馬主政等重大歷史時刻,實具歷史價值。
南非,普勒託利亞,藍花楹樹道
藍花楹(Jacarandas)也稱非洲紫薇,雖然原產地在巴西,但最著名的賞花名所卻是在南非的普勒託利亞。據說藍花楹在南非的盛名堪比日本櫻花,每年9月下旬到11月上旬的花季,也是各國攝影師、觀光客爭相拜訪的熱門景點,滿是藍紫色的花雨浪漫,似乎是其他地方難得一見的。
烏克蘭,愛的樹海隧道(Tunnel of Love)
綠油油隧道好像與世隔絕,聽說路的盡頭通往夢想成真的世界。這是烏克蘭的著名景點愛的樹海隧道,一聽這個名字,可想而知一定有什麼和愛情有關的浪漫傳說,據說在其中許下心願,特別容易實現。樹海隧道四季景不同,春時新綠、夏時碧綠、秋時金黃、冬時雪白,無論何時前往,都能給你不同的驚喜。
日本,京都,嵐山竹林步道
相比前面的林木道,京都嵐山嵯峨野的竹林步道又是另一種風格。竹子做為東方文化的代表,其空幽禪意別具一格,而京都的竹林步道也早已是世界聞名的景點之一,這條竹林小徑長約500m,周邊多是廟宇,更能增其悠悠意境。風吹過,竹葉沙沙作響,走在其中彷彿回到亙古之遠,凝結時空。
日本,東京,目黑川櫻花道
作為東京賞櫻名所,目黑川也有人稱之為「東京哲學之道」,河道兩邊春時吉野櫻漫開,不管是白天還是夜晚都十分美麗,且櫻花祭的時候河岸邊還會掛上小燈籠,上燈時的夜櫻更是別具風情。
英國,Sussex,通往Halnaker Windmill的古道
Halnaker Windmill是一座矗立在Halnaker Hill山上的風車塔,而照片中的這個林間小道,則是通往風車塔的一條小路。小道兩旁的樹彎曲形成略圓形的通道空間,春夏時綠意一片,走在其中感覺十分愜意,而冬季的景觀又有另一種美。
美國,加州,Marconi柏樹隧道
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有一座老無線基地臺,其外有一條長長的通道,通道兩旁儘是高大的柏樹成蔭,在晨昏時的陽光照射下景色尤其醉人。
韓國,鎮海,慶和站鐵道櫻花
東方賞櫻,除了日本之外,韓國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像阿里山那樣鐵道下櫻花紛飛的景色,在韓國鎮海的慶和火車站也能看到類似卻更有特色的美景。據說慶和鐵道兩旁站滿高大的櫻花樹,春時櫻吹雪的景色不輸給日本的賞櫻名所,一樣令人目眩神迷,年年吸引大批賞花人潮,也是韓劇和電影喜歡選擇的拍攝場景。
辯論式議論文之(三)
模版3
There is no consensus of opinions among people about X(爭論的焦點)。Some people are of the view that 觀點1,while others take an opposite side, firmly believing that 觀點2。As far as I am concerned, the former/latter notion is preferable in many senses. The reasons are obvious.
First of all, 論據1。
Furthermore, 論據2。
Among all of the supporting evidences, one is the strongest. That is, 論據3。
A natural conclusion from the above discussion is that總結觀點。
As a college student, I am supposed to 表決心.
或 From above, we can predict that 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