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一部電影《可可西裡》讓世人知道了一個叫可可西裡的地方。遙遠、高峻、神秘、充滿傳奇色彩。
正如導演陸川所說:「她是天堂,是地獄,還是見證生命與信仰的聖地」。面對大自然,我們必須懷有更真誠的敬畏之心,探索可可西裡,拜訪生命禁地。
「生命禁區」可可西裡
3億年前,可可西裡還是一片汪洋大海,在隨後的數千萬年之間,印度板塊與歐亞板塊的劇烈碰撞,形成了世界屋脊——青藏高原。
在這片世界屋脊之上,各大山脈自西向東平行延伸,山與山之間又形成了寬闊的沉積盆地,並且形成了大小不一的湖泊河流。由此,一片極為廣闊的荒野,「可可西裡」誕生了。
可可西裡地區是一個範圍極大的地理單位,我們最熟悉的就是青海可可西裡自然保護區,總面積約4.5萬平方公裡。
這裡氣候極寒,常年大風,是人類極其惡劣的生存環境,能在這裡生存下來的動物尚且不多,加上上這裡幾乎沒有通訊信號,沒有經驗的遊客千萬不能貿然前往,也因此成就了這一處淨土。
可可西裡的「高原精靈」
說到可可西裡就一定會想到藏羚羊,這種高原精靈確實與可可西裡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可可西裡是藏羚羊的故鄉,藏羚羊又是可可西裡的驕傲。可誰又能想到在可可西裡生活了幾百年的藏羚羊,卻在上世紀80年代慘遭屠殺,瀕臨滅絕!
1992年7月,可可西裡周邊居民在索南達傑的領導下,開啟了反獵盜行動。1994年1月,在索南達傑第12次深入可可西裡的時候,他沒有能再回來,與18名盜獵分子的搏鬥流盡了他最後一滴血。
在風雪交加的崑崙山口上,可以見到一座高達20米的紀念碑。這是由民間自發捐款建造的索南達傑烈士紀念碑,整個紀念碑都被厚厚的積雪覆蓋了,碑上刻著:功蓋崑崙。
此次事跡,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強烈關注,1995年,青海省政府將該區域列為省級自然保護區,之後不久,國務院公布該區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如今,可可西裡已有10多年沒有響起獵盜的槍聲,藏羚羊也從一萬多隻恢復到七萬多隻。在可可西裡稀薄的氧氣中,歷經浩劫的藏羚羊靠著頑強的生命力立足於高原荒漠中。
其實,在這片世界上最年輕也是最廣袤的荒野之上,藏羚羊僅僅是其中一小部分,可可西裡還生活中許多野生動物。黑頸鶴是可可西裡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從遠方遷徙而來,在可可西裡的淺水中啄食植物及魚類。
巖羊生活在山地間,在最崎嶇的地帶仍可以施展「凌波微步」;野犛牛是可可西裡最令人生畏的動物,具有很強的攻擊性; 狼是可可西裡的終極獵手,極其善於群攻,圍捕一切獵物。
巍巍崑崙山口
可可西裡不僅是生機勃勃的野生動物天堂,還分布著中國最密集的湖泊群和最年輕的山脈群。崑崙山, 聳立在格爾木市南面,古書載崑崙山是玉龍騰空之地,素有亞洲脊柱之稱。也是青海、甘肅兩省通往西藏的必經之地。
海拔4767米,對大多數旅行者而言,崑崙山口是挑戰高原反應的第一個坎兒。登臨山口,巍巍崑崙的千峰萬壑如同披著銀灰色鎧甲的群群奔馬,隨著風起雲湧,滾滾向前。
崑崙山東段的最高峰——玉珠峰,其兩側矗立著眾多5000米左右的山峰,南緩北陡,南北坡均有現代冰川發育。
山峰頂部常年被冰雪所覆蓋,無巖石表露。冰雪坡較平緩。粒雪盆以下冰川,由於每年氣溫高,融化快,降水少,消融大於累積,屬消退型大陸冰川。
美麗神秘的三江源
美麗而神秘的三江源,地處青藏高原腹地,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源地,河流密布,湖泊、沼澤眾多,有著名的扎陵湖、鄂陵湖、冬給措那湖等,素有「中華水塔」美譽。
這些湖泊仿佛鑲嵌在高原上的明鏡,倒映著蔚藍的天空和聖潔的雪山,在陽光下波光粼粼,耀眼迷人。
因其地理環境複雜,自然環境類型多樣,生物多樣性豐富度據世界首位,三江源還被賦予「高寒生物自然種質資源庫」的美名。
東臺吉乃爾湖
最近火遍抖音的東臺吉乃爾湖,被稱為「中國的馬爾地夫」。
水中絕美的丹霞地貌,馬上展現出如水墨畫般的靈動,蔚藍的湖水在陽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湖面上千姿百態的丹霞地貌倒映曼妙。
察爾汗鹽湖
察爾汗鹽湖與茶卡鹽湖齊名,位於柴達木盆地南部。
千百年來,察爾汗鹽湖與巍巍崑崙雪山同在,與茫茫戈壁共存,宛若大漠戈壁中鑲嵌的碧玉。
因長期風吹日曬,察爾汗鹽湖內形成了高濃度的滷水,逐漸結晶成鹽粒。由鹽結晶形成的鹽花, 晴空萬裡,天然濾鏡下的浩瀚鹽湖,熠熠發光。
鹽湖上有一條長32公裡的路穿行而過,是一座浮在滷水上的萬丈鹽橋,青藏鐵路和青藏公路,直接修建於鹽蓋之上,其硬度和一般的柏油馬路相同,有著強悍承載能力的鹽橋橫跨整個察爾汗鹽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