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雪佛蘭試著將收音機放入汽車開始,人們對汽車的訴求就不再滿足於單純的代步工具。幾十年的變遷中,汽車承載了越來越多的功能。而今,隨著智能化、網聯化的大潮興起,智能座艙的概念正在逐步走向大眾化。面對包羅萬象的駕乘空間,駕乘人員與車輛的「對話」更為複雜。因此,默契的人機互動方案就成為了實現人與車輛溝通的紐帶。
作為一家老牌零部件供應商,大陸集團很早就順應時代的趨勢,大力投入智能座艙產品的研發,特別是在最能有效提升用戶體驗的人機互動層面。近期,本刊記者採訪到大陸集團人機界面事業部中國區負責人華蘭超,就智能座艙的發展趨勢以及大陸集團的相應部署展開探討。
大陸集團人機界面事業部中國區負責人華蘭超
01
圍繞用戶體驗,未來智能座艙的三大趨勢
汽車智能化、網聯化的趨勢下,對於傳統廠商和新入局的玩家而言,汽車的定義都不同於以往。
華蘭超對此的觀點是:不管是從功能角度將汽車定義為智能終端的另一種形態,還是從需求角度將汽車作為除居住和辦公區域之外的第三空間,未來智能座艙的重要趨勢都是圍繞提升用戶體驗展開。
從用戶體驗的視角切入,華蘭超將其概括為三點。
信息交互更複雜
智能座艙是面向未來科技發展的交互方式,在一個小空間裡,車輛提供給駕乘者大量的信息和功能,並且能夠和用戶進行互動。隨著越來越多的元素加入智能座艙的常規模塊,比如車載信息娛樂系統、流媒體後視鏡、抬頭顯示系統HUD、全液晶儀表、車聯網等,直接多方位的信息交互方案成為必要的人機溝通方式。從機械按鈕到數字觸屏再到語音控制,未來的智能座艙人機互動方式是多模態的,應當滿足用戶與車輛之間溝通無障礙的需求。
在複雜的交互下,座艙釋放的信息量成倍提升,因此需要放置更多且更大的顯示屏。為了更有效率地實現信息交互,多屏融合是顯而易見的趨勢。多屏交互將座艙內的各個屏幕以信息共享的方式連接起來,在屏幕之間實現信息的互聯共通。例如,用戶可以隨時根據需求將導航、娛樂界面等信息傳到副駕或者後排的顯示屏上。
集成化程度更高
「過往的座艙中,十幾個單獨的執行器控制不同的功能,這種模式將被一個集中式的域控制器所取代。」華蘭超認為,汽車電子系統從分布式走向集中式的演化對智能座艙的發展是革命性的。不僅在於集中式的電子電氣架構可以通過減少各個部件所需的ECU,來適應智能座艙的複雜功能,更重要的是可以簡化用戶的操作,直觀地提升用戶體驗。
安全性考量更優先
除了賦予各種酷炫的功能外,安全設計也是智能座艙需要著重考量的方面。在娛樂和實用功能之外,智能座艙安全性將成為用戶的第一需求。安全相關的信息例如制動、零部件故障等,其優先級勢必要高於圖像娛樂等功能。通過攝像頭識別駕駛員狀態防止疲勞駕駛,依靠力反饋來幫助用戶判斷是否進行了誤操作……這些事關安全性的解決方案將更多地應用於智能座艙中。尤其未來自動駕駛的落地,對智能座艙的安全性設計將是顛覆性的。
汽車智能聯網能讓汽車在更新換代時,甚至在其生命周期內,擁有更多的功能。就像剎車對於安全駕駛來說是必不可少的一樣,先進的網絡安全技術也是聯網汽車必須具備的一項基本配置。
02
曲面屏、裸眼3D、高性能計算單元,大陸集團如何玩轉一體式人機界面?
在智能座艙解決方案中,屏幕仍將是重要的顯示窗口。顯示屏是智能座艙使用中最頻繁也最直觀的功能界面,而這也是大陸集團的優勢所在。
大陸集團的研發重點之一是尺寸更大的車載曲面屏,通過曲面設計,提供給駕駛員更方便的觀察角度和空間體驗。大陸集團首創的在大尺寸曲面屏上使用塑料材質替換玻璃,可以維持相同的質感和硬度,並且其光學性能更優異,屏幕的造型設計更靈活。
另一項不得不提的顯示屏黑科技則是裸眼3D中控臺顯示屏,該產品能夠打造極致的裸眼3D體驗。其中的光場顯示技術可以為所有乘客提供裸眼4K解析度的3D體驗,而無需任何特殊的眼鏡或頭部跟蹤攝像頭。光場顯示屏的全息顯示效果由同一對象的八個圖像構成,每個圖像會根據視覺位置的不同而略有區別。此外,裸眼3D中控臺顯示屏結合了具有主動觸覺反饋的觸摸控制,可以幫助用戶實現盲操作,提升使用舒適度和安全性。
就顯示屏技術發展而言,除了屏幕本身的技術創新之外,屏與屏之間的信息交互也是未來的亮點。目前主流車輛的人機界面顯示通常由幾個獨立的單元組成(如組合儀表、中控多媒體、空調控制器等),信息顯示在不同的顯示屏上。隨著互聯技術的快速發展,這一架構模式存在著很大的局限性,一體式交互成為未來之需。
順應這一種趨勢,大陸集團提出了跨域解決方案,即通過一個駕駛艙高性能計算單元,將車輛中所有顯示器以及操作元素集成為一個整合的用戶界面。這一全新的電子架構將大幅提升舒適度和安全性,信息內容的展示可以由用戶自定義,在確保駕駛安全性的前提下提供個性化用戶界面;同時信息也可以在多屏幕之間推送或拓展。
在日前與先鋒公司達成的關於智能座艙的解決方案中,大陸集團將先鋒公司的整個信息娛樂子域集成於駕駛艙高性能計算單元中。通過將大量的軟體包與大陸集團的駕駛艙高性能計算單元進行集成,為汽車製造商開發智能駕駛艙系統提供了更高的靈活度。
03
本土化設計和軟體定義,大陸集團已具備實力
對於座艙設計來說,了解消費需求,並基於消費需求來提升用戶體驗,顯得尤為重要。各類市場調研顯示,中國消費者對於新技術有著更高的興趣度,對智能座艙技術的開放度也明顯高於歐美市場。
通過對本土用戶使用習慣的深入研究,大陸集團針對區域性差異,賦予消費者不同的功能選擇。例如,中國用戶對汽車網絡工具非常熱衷,大陸集團人機界面事業部就此做了本土化研發,適配更便捷的導航和更豐富的應用程式,完善國內用戶的使用體驗。
在多款已經落地的本土化產品中,華蘭超著重介紹了為中國市場量身定製的高性價比增強現實抬頭顯示器。基於TFT顯示技術的該產品是由大陸集團蕪湖研發團隊專為中國市場開發的解決方案。增強面積可以達到9°x 3°,相當於29英寸的投影範圍,投影距離為4.5米,卻能達到更小的體積。「我們的成本優化可以讓國內的主機廠客戶以較低的價格實現增強現實抬頭顯示功能,提高裝車率的同時,提高用戶的安全性和舒適性。」華蘭超說道。
通過在中國本土設立研發部門,並和全球研發團隊無縫連接,大陸集團可以在平臺化開發的同時兼顧區域性差異。如今,進入中國25年的大陸集團人機界面事業部建立了廣泛的客戶網絡,與許多在華合資品牌及中國本土品牌有著長期合作。
談及智能座艙的未來發展,華蘭超表示:「智能化、網聯化趨勢下的智能座艙是一個全新的領域,更多的功能將由軟體定義。大陸集團雖然是傳統以硬體見長的零部件供應商,但也積累了豐厚的軟體實力。目前,人機界面事業部在蕪湖設有研發中心,同時在南京和上海也分別設立研發辦公室,其中超過一半為軟體工作人員。因此,大陸集團完全有能力完成智能座艙從軟體開發到硬體生產的本土化。」
除此之外,通過收購以色列網絡安全專家Argus和嵌入式互聯軟體產品和服務供應商Elektrobit,對於大陸集團的軟體開發能力更是有效的補充。未來,大陸集團還將繼續憑藉強大的軟硬體實力,為中國市場提供更多的集成化產品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