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臺灣臺中港到福建平潭島,「海峽號」客輪可以每小時90公裡的速度,在3個小時內到達彼此境內。而經由貨輪運至平潭的臺灣汽車,更是可以不用更換牌照地在內地大道上疾馳。
這個由126個小島組成的平潭,作為大陸距離臺灣最近的一個地區,僅需通過125公裡寬的臺灣海峽,就可與臺灣新竹市遙遙相望。過去兩岸民間都曾十分熟悉的偷渡基地,如今在臺海兩岸的交流中再次扮演起重要角色。
7月27日,福建省官方公布了一份推動平潭實驗區繼續發展的文件,其中的重點就是要突出「對臺特色」。12天前,國家發改委也正式公布了平潭綜合實驗區總體發展規劃,同意平潭實施全島放開。在對臺合作、通關模式、財稅、投資準入、金融保險等方面賦予其比經濟特區更加特殊的政策,從而打造一個對臺貿易自由港。
按照現有的規劃,今後五年平潭綜合實驗區GDP年均要增長20%左右,到2018年達到450億元左右。要打造30個以上十億元企業、5個百億元產業集群,每平方公裡產值達50億元以上。
平潭實驗區現作為一個正廳級機構,自2009年設立以來,在5年中已進行了大量投資和建設。據2012年當時的報導,每天就有超過1個億的資金投入該地區。昔日的漁業重鎮,似乎要蛻變成以文化旅遊、電子信息等產業為主的海西「橋頭堡」。
對臺交流重鎮 曾為軍演前線
其實在歷史上,平潭與臺灣就有頗多淵源。據可考資料,清朝鹹豐年間平潭就被闢為福建省五個對臺貿易的港口之一。
1978年平潭島在全國最早被批准設立臺輪停泊點和臺胞接待站。30年來,平潭接待的臺輪、臺胞總數居各臺輪停泊點的前列。平潭在臺鄉親達數十萬人,兩岸既有同名蘇澳鎮,又有同名北厝村(街),兩岸民間的各類交往十分密切。
除了是和平交流的重要中轉之外,作為海峽兩岸的要衝地帶,平潭的上空也曾經一度戰雲密布。早在1958年8月,兩岸軍方就曾在平潭島上空進行過一場空戰。而另外一場更為激烈的對峙發生在1995-1996年的臺海危機。當時在兩岸關係持續緊張的情況下,中國人民解放軍海陸空三軍在平潭縣敖東鎮附近海域進行了反臺獨大規模軍事演習。
責任編輯: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