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相見不相識 ,笑問客從何處來

2021-02-08 池城舊時光
兒童相見不相識 ,笑問客從何處來


    日子過得真快,轉眼又是秋天,放眼四野,樹樹皆秋色,山山盡蕭瑟。迎著初升的秋陽,我騎單車去小村毛竹園。此行是應老友之邀,前往他家作客。我不緊不慢的踩著單車,這樣既鍛鍊了身體,又能看看沿途的景色。清溪河從眼前流過,遠處溼地撲朔迷離一片蒼茫,深黛色的齊山從身邊掠過。一叢叢黃花,一樹樹紅葉,給深邃凝重的晚秋,增添了一抹亮麗的色彩。真好像是一幅著色的水墨畫啊。



    山遠近,路橫斜,轉眼間,毛竹園的蓮花峰也在眼前,峰巒上的薄霧在陽光下漸漸散去。遠山近樹,炊煙嫋嫋。山腳處竹林依依,竹園深處,不時傳來一兩聲鳥啼,更顯得小村的幽靜。古時的毛竹園因盛長毛竹而得名,一直流傳至今。記得當年,我在這裡工作的那段日子,常在日出的清晨,或落日的黃昏。在竹林裡踱步,還寫過一篇短文《漫話竹林》。我說的竹林就是糧站旁邊操家村的竹園,操家村是蓮花山下一個古樸的小村,全村人都姓操,操姓是罕見的姓氏,據《操氏宗譜》記載:操氏鼻祖原姓曹,乃曹魏武帝曹操庶子曹林,因獲罪於司馬氏,其後裔為避晉皇室司馬氏之害,則以祖先名「操」為氏,匿於民間。此說不知確否,但小村隱於蓮花山下,潺緩的溪水繞村而過,村莊四周密布著茂林修竹,好像又一處「世外桃源」。清晨或薄暮的時候,行走著我孤獨的身影,曾寄託我思家的情懷。如今時過境遷,景色猶在。遠去的那些人和事,還常常出現在夢境裡,鄉情難忘,在漫漫歲月裡眼前總飄逸著這裡的蕭蕭竹影。



    村莊依舊在,不見舊時景。「兒童相見不相識 ,笑問客從何處來」。嘆光陰如箭,當年二十歲的青年,如今也是古稀老人,有誰還能認識呢?訪得鄉村老友的家,眼前也不是舊時的竹籬小徑,磚瓦矮屋。只見一幢小樓聳立在綠樹掩映中,與村子裡散落有致的樓房還沉浸在秋天清晨的恬靜中。老倆口熱情地把我拉到屋裡,問長問短。退休了沒有?養老金每月能拿多少?身體好嗎?多少年沒見,激動的我,把想要說的話匯成一個字「好」。他們流露出的真情象一股暖流流進我的心中。我迫不及待的望著門外,好想看看這曾經熟悉小村。水塘邊高大的樟樹、蕭蕭的竹林、還有遠處的青蓮峰。


     鄉村老友吩咐老伴燒午飯,他帶我到村中走走,入秋後的村落,一切都蘊含著秋意。一叢野菊花在瑟瑟秋風裡搖曳,塘邊的樟樹多年未見,顯得更加地高大。池塘裡的水綠茵茵的深不可測,微風過去一片漣漪。多少個夏日的傍晚,我吃過晚飯洗過澡,和同單位幾個年輕人一起端著臉盆到這個池塘裡洗衣服。赤著腳站在塘邊的麻石條上,清澈的池水漫過腳背,涼颼颼的。晚風吹在大樟樹上,樹枝搖晃著。夏天的炎熱無聲無息地消失在池塘裡。



     一兩隻秋蟲躲在草叢裡鳴叫,似乎已經感覺寒露襲來,美好的夏日遙遙遠去。不情願的哀鳴著。田陌縱橫,溪水潺潺。山腳邊是蒿草密布的水窪地,我和老友來到當年夜晚打手電逮石雞的地方。石雞比青蛙大,喜歡藏身在水窪邊的石縫裡,夜深人靜時出來覓食,發出:「咕、咕、咕」 的叫聲。有石雞的地方總有大蛇出沒,我們從城裡來的人害怕,穿著膠靴帶著手套,在後面打手電照。每次發現石雞總是老友上去抓。每夜的辛苦多是為了第二天餐桌上石雞的美味,今天想來倍感難忘。


     登上蓮花峰,天蒼蒼野茫茫。俯瞰遠近的村落,也不是舊時模樣。一座座樓房代替了過去的竹籬茅舍,道路村村通,遠處是高速公路和鐵路,在青山綠水間穿行。如果現在夜間站在山上,一定能看見城裡萬家燈火,亮如白晝。當年搞戰備演練,曾在山上搭窩棚吃住在山上。每夜站在蓮花峰上,向城裡眺望,只見遠處城區兩三燈火,一片迷茫。思鄉之情常縈繞在心頭。



     蓮花峰下的那所裡山公社中學,很久之前就已經搬離了此處,如今這裡校舍已經給一所民辦的「黃浦中學」在使用。原來公社辦的這所中學,有初中和高中。學校三面環山,校舍依山而建,粉牆黑瓦,錯落有致。木製的門窗刷過桐油,木紋經過桐油的浸潤,滲透出暗紅的顏色,清晰得如同繪製上去的精美圖案。學校四周都被鬱鬱蔥蔥的松樹包圍著,開門見青山,臨窗聽松濤,的確是所幽靜的鄉村中學。我當時住的宿舍緊挨著學校,常常聽得見教室裡傳來朗朗的讀書聲。


     在學校對面,原來是大隊綜合廠的幾間打鐵和軋米的小作坊,不知什麼時候已經消失得無影無蹤,在這片舊址上,新開了一家「農家大院」,這個鄉村的土菜館。綠樹掩映著古色古香的酒樓,粉牆黛瓦,幽深雅靜。在這裡吃柴火灶的飯菜,品地道鄉村味道。看窗外竹林蕭蕭,聽屋後松濤陣陣,和城市的喧囂相比,此處應該是別有一番滋味。



     我準備下午還到別處走走,午飯之前就趕回老友家。他老伴已經燒好了飯菜正等著我們,幾碗農家菜喚醒心中久遠的鄉情,新鮮的扁豆、茄子和黃瓜都是剛從地裡摘來,蒸南瓜、炒南瓜頭、辣椒癟,簡單的飯菜帶著秋的味道和鄉村的味道,又一次讓我品嘗到逝去歲月裡曾經難忘的農家菜。


     告別鄉村老友,騎車西行,到前面曾經生活過的村莊去看看,秋天的原野,儘管已經秋風蕭瑟,天氣漸涼。但農家的田園裡正儲滿著豐收的碩果,原野正用豐富的色彩描繪著迷人的秋天。如今,城市在一日千裡地發展,美好鄉村也在突飛猛進,但願這是個充滿希望和收穫的秋天。我行走在拾掇鄉情的旅途上,思緒象山澗溪水滔滔不息。



相關焦點

  • 笑問客從何處來
    禪蹤(12月12日)笑問客從何處來兩邊不知名的野花開得正濃,自己很熟的杜鵑花依然還沒有謝去,偶爾還能看到整片整片的杜鵑花叢。雲霧小的時候能看到陽光下的雲彩飄來飄去,升起下落,或從頭頂飛過,或從腳邊流走。雲霧大的時候,平時當作地標的電信塔和山頭都見不到了。在這樣的環境裡面,我們又是出來遊玩,沒有辦法走得快。一路驚奇不斷,或為山澗的深邃、或為奇峰的險峻、或為杜鵑的殷紅、或為流雲的突變而放慢速度或者乾脆停下來。
  • 相見不相識
    我想背著二寶,不讓,牽著他的手,竟然甩開,邁著小短腿自己走。這娃自立,多磨蹭點時間,讓她媽多休息會更好。妹妹自從有了二寶,天天累得不行,回娘家就是來休息的,我慢慢地跟著娃溜達。屋山頭,這一簇,那一簇,都是人。大部分是70歲左右的老頭,老太太,年輕人基本都不在家住了。跟我同齡的,40歲左右的還有幾家,不過差不多都在城裡買的房子,兒女在城裡上學。
  • 行走丨笑問客從何處來
     怕國際友人們不一定接受被拍攝做背景,解釋起來又麻煩,阿布囑咐:無需走太近以影響他們觀鳥,那樣全神貫注的自然狀態最真最美,你只需在他們前邊的槐林小道徘徊兩個來回即可。  還沒待走近,就知道我們花費的小心思多此一舉了,對方並不介意被拍,遠遠地就在前方就開始揮手微笑了,還擺出可愛POSE。
  • 十二首古詩詞描繪出十二種笑,詩詞之妙,笑也能年少
    俗話說得好,笑一笑十年少。喜歡微笑的人一定是心胸開朗,即使暴風雨驟來,也依然隨性開懷。能夠放聲大笑,不僅可以身心健康,而且在無意間感染了周圍的人,放下煩惱,忘記憂愁。下面精選一些描寫笑的詩詞,一起欣賞。1.惋惜的笑題都城南莊 崔護 唐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 詩人回到故鄉被當成陌生,於是寫下一首詩,讀來卻是令人心酸!
    然而古人也是一樣,他們也是把對於故鄉的那一份深深的思念之情,全部都會融入進自己的作品中,這也使得很多的作品裡處處充滿了一種感傷之懷,譬如賀知章的這首《回鄉偶書.其一》,更是一首很獨特的作品,詩人以另一個視角來描寫。從而也使得我們會不停地去問自己,故鄉對常年在外的人來說,到底意味著什麼?
  • 「人生七十古來稀」:人到七十一定要見這四種人,每種都令人落淚
    人生七十古來稀。古來稀,意思是自古以來都很稀少,這是一種很自豪、很豪邁的說法,雖然現在隨著生活醫療水平提升,七十已經不是「古來稀」,但是到了這個年齡,已經是到了從心所欲,不逾矩的年齡。年輕的時候,我們有過很多朋友,但是能稱得上摯友的,絕對不多。那時候,我們在一起很真誠,也許慢慢的我們會和對方失去聯絡,也許因為許久不聯繫,也許因為一些小小的矛盾,但是古稀之年的我們,對於那些以往的的不愉快早已放下,只是想著以前真誠的日子。
  • 去遊洛帶古鎮:遇到了一群人,笑問客從何處來
    以前由爺爺奶奶挑著擔子賣艾蒿饃饃和不知名的小吃也被年輕人擺在了門面上。熟悉的依然是這條街保留完好的明清建築,石板鋪就的小街從街頭延伸至街尾,跳躍著行走在上面,仿佛能尋到些許歷史的味道。不熟悉的是來來往往陌生的遊客,偶爾在某處停留,按下快門留下自己的永恆。
  • 飛花令,含有何處的詩句,你知道多少?
    ——唐·崔顥《黃鶴樓》夜來風浪起,何處認漁船。——唐·溫庭筠《贈考功盧郎中》終知不自潤,何處用脂膏。——唐·駱賓王《挑燈杖》故人此地揚帆去,何處相思雪滿頭。——唐·韋莊《清河縣樓作》解囊自取殘編讀,何處人間無短檠。——宋·陸遊《宿村舍》高閒真是貴,何處覓侯王。——唐·白居易《題施山人野居》皇心齊萬物,何處不同塵。
  • 十五首描寫兒童的古詩詞,吟誦經典,難忘童真年代
    詩歌來源於生活,詩人們通過對兒童生活細緻入微的觀察,讓許多詩作真實又靈動地再現了兒童的生活場景。這其中既不乏對兒童們的生活、娛樂等生活圖景的描繪,也有對兒童天真活潑內心世界的細膩捕捉。「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 那些在古詩詞裡嬉戲的兒童,多麼天真無邪,多麼活波可愛
    下面,請大家與果爸一起,夢回童年,重溫中小學語文課本中的「兒童詩」。一、「籠統」的兒童詩賀知章: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四明狂客」賀知章早年離開家鄉杭州蕭山,37歲中進士後,一直在外地為官。樹高千丈,落葉歸根。86歲那年,賀知章自知去日無多,便告老還鄉,沒多久常眠故裡。
  • 古詩中的兒童,天真靈巧,憨態可掬
    像駱賓王那樣七歲寫出《詠鵝》來,那種真正兒童寫兒童,這樣的兒童詩那是少之又少。至於現在專門編印的兒童詩歌,裡面收錄有李白的思鄉詩「床前明月光」,收錄有李紳的憫農詩「鋤禾日當午」,甚至收錄有王維的情感詩「紅豆生南國」等,不只是兒童題材,其內容包羅萬象。
  • 六一兒童節的來歷簡介50字 關於兒童節古詩詞、詩歌
    六一兒童節的來歷簡介50字  兒童節,也叫"六一國際兒童節",每年的6月1日舉行,是全世界少年兒童的節日。1949年11月,國際民主婦女聯合會在莫斯科舉行理事會議,中國和各國代表憤怒地揭露了帝國主義分子和各國反動派殘殺、毒害兒童的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