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合肥:巢湖北岸的千年古鎮,柘皋老街那些事兒

2020-10-23 出外龍舒人

作者:束文杰

編者按 合肥浮槎山東麓,有一條古老的河流,自北向南匯納了兩岸諸多小河之後,在中垾河口村匯入了巢湖。曾經這裡是凹入的湖灘,歷經數年自然變遷和勞動人民的改造,漸成通航水道。這條水道的目的地,即河流的六公裡處,坐落著一個千年古鎮——柘皋。不出意外,這條河因此得名「柘皋河」(古稱石樑河、柘皋水)。本篇的主角是柘皋鎮,故事即將開始。

柘皋河(攝影 | 陸新生)

史話柘皋

不知有多少人與筆者經歷相同,第一次見到這個地名時,曾錯讀成「tuo gao」,可能將「拓」與「柘」進行了混淆,就連上世紀九十年代出版的《柘皋志》中也多處印作了「拓皋」。今天這個讀音是錯誤的,反倒是和她的古名非常相似——「橐(tuó)皋」。

橐皋(攝影 | 銀山智人)

「橐皋」是商周時期的部落方國。曾有學者提出,其應是群舒之一宗國故地,因系皋陶後裔(偃姓),為表懷念祖先而獲名。春秋時期,楚國滅群舒。周敬王十四年(前506),吳王以伍子胥為大將,統兵伐楚,取群舒地。據《春秋》記載,魯哀公十二年(前483),「公(與衛君)會吳(王夫差)於橐皋,吳子使大宰嚭請尋盟」,「橐皋」首次出現在史籍上。後世有志,將會盟之地記作「會吳城」,或稱「會吳臺」。今鎮東12裡板橋村有土丘,名曰「罈子山」,當地人稱「塔子山」,相傳是會吳古城址,後經省市考古所考證為東周末期村落遺址。

鎮東三板橋亦有一座「曬書墩」。民間相傳,孔子曾率弟子南遊,路過三板橋時,「車傾,書落水,乃駐車曬書臺上」。孔子又在附近月亮地上講學,旁邊有「一溪流水,清泓澄澈,常年不涸」,於是便得曬書墩、孔探橋、孔子臺、聽書港、洗硯池等地名。還有相傳「孔子師項橐」便發生在這裡,據此20多公裡外的肥東撮鎮亦有「孔子喟然嘆曰『地多一撮,書重百城』」的故事。然而,事實上孔子到過合肥是沒有史料記載的,而那位項橐則是當時莒國(今山東日照)的一位神童。雖有附會之疑,但精彩故事的背後,不乏可見儒家文化對於柘皋的深遠影響。

曬書墩舊影(來源 | 資料圖片)

今日曬書墩(來源 | 古韻柘皋)

聽書港(來源 | 古韻柘皋)

此外,在出土的包山楚簡之中,又出現「矤叴(shè qiú)」一名,即「射叴」。據此,有學者著文猜測,歷史上這塊土地曾生活著一支以遊獵為主的「叴」氏族部落,或者擅長於製造狩獵工具及產品,漸成貿易集市。讀史可以豐富想像,史實還需後續考證。

秦時,橐皋為城邑,屬九江郡。西漢,新置「橐皋縣」,先後屬楚國、淮南國、九江郡。東漢,廢「橐皋縣」,其地併入「浚遒縣」(西晉時改「逡遒」,今肥東縣石塘鎮龍城社區)。三國,魏、吳在江淮交鋒對峙,橐皋為兩者爭奪的重要據點。據《巢縣誌》記載,魏文帝黃初三年(222),大司馬曹仁曾兵萬人駐屯陽河崗,並挖掘了三口古井(今稱「九步三眼井」),其附近今有典韋衣冠冢。東晉,因戰亂逡遒原住民被迫南遷,不久「慎縣」自淮河以北遷置於此(今肥東縣梁園鎮),遂同逡遒故地入屬慎縣。

西漢九江郡圖(來源 | 資料圖片)

隋開皇三年(583),改蘄縣為襄安縣(今巢湖市),橐皋來屬。唐武德三年(620),置巢州,治襄安,領襄安、開城、扶陽三縣。不久,七年(624),廢巢州,並開城、扶陽縣入襄安,更名巢縣,改屬廬州。《讀史方輿紀要》記載:「唐曰橐皋鎮」。

航拍柘皋(來源 | 古韻柘皋)

宋代,鎮名開始由「橐皋」因「訛」演變為「柘皋」。過程中亦有上文提到的「拓皋」,主要見於元代脫脫等人所著《宋史》、《金史》中。宋業高、王心源、楊福生《柘皋鎮考釋》一文提出,南宋紹興十一年(1141),龐恭孫有詩題為《聞虜人敗於柘皋作口號十首》,是文獻所見當時人最早使用「柘皋」者之一,距今有近九百年歷史。無獨有偶,這時柘皋再次成為了主戰場,這次交戰雙方是宋、金,最為知名的是那場「柘皋之戰」。正如上文那首詩名,那一年,金帥完顏宗弼率軍十萬南下,越過淝水,攻佔壽春、廬州,駐紮在太平州(今安徽當塗)的劉錡率兵緊急渡江,並與趕來的王德、楊沂中部協同奮戰,兩軍在柘皋鎮進行激烈鏖戰,結果金軍慘敗,遂向北潰逃,宋軍乘勝收復廬州。當時,巢縣為「望縣」,設有十一鄉二鎮,其中二鎮即指柘皋、石牌。據《宋會要輯稿》記載,熙寧十年(1077),柘皋鎮商稅1096貫997文,位列淮西鎮第27;熙寧中,柘皋鎮買鹽4147貫81文。

宋金柘皋之戰示意圖(來源 | 資料圖片)

自宋至清,柘皋鎮隨巢縣,先後屬廬州、無為軍、鎮巢軍、巢州、無為州、廬州府等。民國初年,設立民政司,辦理民政事務。民國十七年(1928),巢縣第二區駐柘皋,轄104保、7047甲,11459戶。民國十九年(1930),設立第二區區公所,委派區長,推行政令。民國二十七年(1938)夏,巢縣政府遷駐柘皋鎮。民國三十四年(1945),柘皋為巢縣五鎮之一,轄7保;同年8月下旬,巢縣政府遷回巢城。

清代 巢縣境圖(來源 | 資料圖片)

1949年1月22日,柘皋鎮獲得解放;同年2月,巢縣民主政府在柘皋鎮成立(1952年2月4日遷回巢城),同時成立的還有柘黃區和柘皋鎮。三年後,柘黃區撤銷改設柘皋、清澗二區。1956年1月,清澗區併入柘皋區;次年2月,撤銷柘皋區,7月恢復。1959年7月,撤銷柘皋區,成立柘皋、廟崗人民公社,1961年6月恢復(轄有柘皋鄉)。1984年1月4日,巢縣撤縣改市,柘皋區、鎮改屬新成立的縣級巢湖市。1986年6月,柘皋鎮與柘皋區合併辦公,同年柘皋鎮升為副縣級。1992年,柘皋區撤銷,原區轄柘皋、分路、峏山三鄉併入柘皋鎮。1999年7月,柘皋鎮屬巢湖市居巢區。2004年4月,板橋鄉併入。2011年7月至今,柘皋鎮屬縣級巢湖市。

2020年 巢湖市地圖(來源 | 資料圖片)

柘皋古鎮

柘皋鎮,擁有三千年悠久歷史,位列安徽四大古鎮之一。不過,歷史上多次成為南北政權對峙前線,戰火屢發殃及,很大程度上延緩或阻礙了城鎮的發展。直到明末清初,柘皋街道建設開始形成一定規模。

北閘街(攝影 | 束文杰)

柘皋鎮的發展,離不開交通因素。《安徽公路史》據楚懷王六年(前323)的《鄂君啟節·車節》指出,早在戰國時期,當時便有一條從「鄂」出發,經過今天的湖北、河南、安徽等省,最終抵達「郢」的車道。其中有「庚下□(蔡),庚居鄛(巢)」一句,《柘皋志》則進一步提出,該車道自下蔡南下,過橐皋,往居巢。但居巢故址素有爭議,「過橐皋」亦存疑。又據《巢縣誌》記載,明代洪武年間,設有高井驛(今夏閣鎮高井鋪),後遷至柘皋鎮西街(郵電支局東側)。清代,驛丞吳承芳在城隍廟左側建有「馬驛公館」。這條驛道從合肥而來,橫穿柘皋鎮,向東去往巢縣。除了這條交通要道外,還有數十條道路連接周邊集鎮及鄰縣。光緒三十一年(1905),柘皋鎮始設郵局。民國十五年(1926),柘皋為二等郵局(1934年和1948年,先後改為二等乙級、三等甲級郵局)。民國十九年(1930)6月,合浦公路築成通車,始設柘皋汽車站。抗戰爆發時曾遭下令毀壞,抗戰勝利後修復通車。水運方面,文首已有所提及,到了民國時期,伴隨著淮南鐵路的開通,「港口水運逐漸衰落」。今天的柘皋,蕪合高速、312國道、329國道、215省道等穿鎮而過,商合杭高鐵全線通車,柘皋站正式運營,柘皋港通湖達江。

柘皋站(來源 | 今日頭條)

早在唐宋時期,柘皋便已成為了江淮地區重要商業城鎮。清末民初,柘皋鎮商業輻射更是達到了頂峰,商鋪近千家,年銷售額超巢城。鼎盛之時,「人文薈萃,商賈雲集,車載馬馱,熙熙攘攘,喧夜鬧聲不絕」,時稱「不夜城」、「小南京」。據相關調查,1936年柘皋鎮擁有較大商鋪326家,包括了雜貨店、茶酒館、服務業、布店、醬坊、糖坊、茶葉店、匠鋪、煙業(黃煙店和煙廠)、糧油棉土產行、藥店(含診所)、土膏店、當鋪等數十種行業。解放前,亦有70多家私營作坊。除了本地商賈外,還吸引了一大批省內外客商前來「棒場」,古鎮上曾設有江西會館、福建會館、徽州會館、合肥會館及廣潮幫等。抗戰期間,柘皋商業遭到破壞。抗戰勝利後,商業時興時衰,市場起伏不定。新中國成立以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柘皋商業市場逐步得到了恢復、振興和發展。

老街上的商號(攝影 | 束文杰)

最後,來說一說聞名遐邇的柘皋老街。清代晚期,柘皋鎮有「九街十三巷」,即東街、西街、十字街、河東街、河西街、北街、北門外大小街、上灣街、下灣街,以及劉大聖巷、四老巷、升福巷、高井驛巷、河西大巷口、小巷口、河東巷、北門大街巷、小街巷、大觀園巷、茹家巷、徐坤大巷、牛市巷等。據民國三十五年(1946)《巢縣分鄉詳圖》附《柘皋街鎮圖》標有,東大街、十字街、西大街、北門大街、河東大街、河西大街、后街等。另據《柘皋志》附《柘皋鎮街坊示意圖》標有,北閘坊、仁聖坊、伍英坊、佛祖坊、升福坊、珍珠坊、太平坊、仁壽坊、大慈坊、福德坊、降福坊、樂歲坊、紫金坊等。解放後,先後又新建了石樑街、鼓樓街(新街)、珍珠街、大橋路、大慈路、農貿路、河下線路、龍廟路、東嶽路、探花路、金巢大道、陽光大道等等。

1946年 柘皋街鎮圖(來源 | 資料圖片)

柘皋鎮街坊示意圖(來源 | 資料圖片)

今天,我們所稱的柘皋老街主要是北閘街和橋西街。北閘街,原北街,南起十字街,北至北閘口,原長480米,今長230米,街寬4米,現存古民居建築600多間,被譽為皖中地區保存最好的明清古建築群。2007年,北閘老街被納入首批原地級巢湖市文物保護單位(今合肥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6年2月,入選第二批「安徽省傳統村落」名錄。2018年,入選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橋西街,玉欄街(原老長街)一部分,文革時曾更名「紅衛街」,全長約1000米,街寬3—4米。2015年,橋西街入選巢湖市不可移動文物。過去的老街,街道用條石鋪成,中間高兩邊低,形同鯽魚背,橫石之下是條陰溝。街道兩側,房屋緊鄰,門面商鋪兩三間,上有閣樓,敞開式板門,兩側山牆砌有「封火牆」;店後有住房、庫房或者加工作坊,縱深一般三進,亦有延伸四至六進;街後民居比較簡陋,土牆瓦頂或者土牆草頂,位置隱蔽。

北閘街(攝影 | 束文杰)

行走老街

己亥十月金秋,與好友同遊古鎮柘皋。行走北閘老街,雖經修繕改造,細微觀察依然可見歲月的留痕,兩側牆壁上書寫的字號,仿佛在講述著一個個傳奇故事。老街居民笑著交談些什麼,目光突然轉移到筆者手上的相機,話題似乎也在悄悄改變。筆者沒有繼續留意,好友在拍短視頻,沒敢過多打擾,繼續向深處走去。

北閘街(攝影 | 束文杰)

老街的中段有一座老當鋪,「省保」名錄上記作「柘皋李氏當鋪」,門面南邊一間則掛著今人牌匾「李鴻章當鋪」,中央門框上有殘損的「公和典」字樣。走進當鋪內,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大的木製櫃檯,以及一件照著幽幽白光的匾額。當鋪的其他部分主要是古鎮歷史和當地農具的展覽,前者在上文中已作較詳的介紹。走進中院,門面後側的雕刻十分精美,上書有「左宜」、「右有」,出自《詩經·小雅》,形容才德兼備,則無所不宜。中院之內,還有一口古井和一座水缸。不知當鋪為何不開大門,於是閣樓天井被遊人忽略,兩棵芭蕉盡情享受古宅裡的安寧。

公和典(攝影 | 束文杰)

出了當鋪,前進不足幾步,又轉而拐進了深巷。與修繕後全新面貌的老街不同,街後的人家卻呈現比對鮮明的「舊」,舊屋、舊園、舊門牌,還有一條悠長的舊土路。北閘街還有一座「特別」的建築,西洋風的基督教堂。再往前人愈來愈少,於是還沒等到閘口便進行返程。來古鎮之前,以為只有北閘街,好友告訴筆者,還有一條橋西街。北閘街口向西是滔滔不絕的柘皋河,連接二街則有一條玉欄古橋,民間相傳有朱元璋與「遇難橋」的故事,可惜舊橋作古,新橋代之。

北閘街(攝影 | 束文杰)

橋西街的風貌與北閘街大致相同,只是現存狀況稍差一些,其間亦有數處蓋了新房,顯得格格不入。有些老屋損壞嚴重,僅留有大梁及主體結構,屋頂被掀起大半。本已苟延殘喘,一條水泥鄉道又橫切了老街。這條老街上具有特色的商鋪字號,也比北閘街少了許多,大多遭到後來居民的鏟清或者覆蓋。好友介紹說,橋西街上曾有諸多古宅民居、商鋪字號以及寺宇廟堂,特別是柘皋城隍廟,曾是老巢縣三大城隍廟之一。

橋西街(攝影 | 束文杰)

橋西街的遊人不多,也許大家都是奔著北閘街來的。當然,要不是好友的指引,筆者也差點錯過這道風景。北閘街可以參觀的也很有限,也許古鎮剛剛修繕不久,很多小景點正在籌備之中。正如筆者在街上拍照,某刻被街旁小店裡石搗臼所吸引,店主見狀帶領筆者進了隔壁門面,指著一堆農具開始大談起來,說是準備建起一個民俗展覽館,那些農具除了一部分常見的,還有少量當地獨有的,若是有心,好好一番策劃,倒是可作老街小景。北閘街和橋西街還需進行合理的「連接」和整體規劃,從「李鴻章當鋪」到「北閘老街」,再到「柘皋古鎮」,以點到線,以線到面,再上升到正在建設的「環巢湖國家旅遊休閒區」,這樣將更加有利於柘皋文旅的推廣和發展,帶動地方經濟的活躍和繁榮。

老街上的石搗臼(攝影 | 束文杰)

還有一句

遊覽結束後,好友特別提了句,希望筆者能夠出一篇遊記,通過遊人的視角,再看老巢縣,再看古鎮柘皋。單篇遊記沒有頭緒,單談「行走」又沒有頭尾,索性將柘皋史話的分享與古鎮遊記相融合,遂得本篇。筆者水平和所掌資料有限,歡迎大家多多批評,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今日話題:關於柘皋古鎮,你有什麼故事呢?


  • 作者:束文杰
  • 參考:《鄂君啟節》、《讀史方輿紀要》、《宋會要輯稿》、《宋史》、《金史》、《中國歷史地圖集》、《中國行政區劃通史》、《安徽省志》、《安徽公路史》、《廬州府志》、《合肥通史》、《巢湖地區志》、《巢湖學院學報》、《巢湖市志》、《巢縣誌》、《巢縣分鄉詳圖》、《柘皋志》、安徽老照片館、最憶是巢州、銀山智人、往期文章、網絡等
  • 運營:束文杰
  • 編輯:束文杰
  • 製作:出外龍舒人融媒體工作室

▼ 歡迎讀者粉絲加入頭條圈子「廬州歷史文化研究中心」,更多話題交流和線上下活動等著你~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相關焦點

  • 文化 | 巢湖北岸的千年古鎮,柘皋老街那些事兒!
    這條水道的目的地,即河流的六公裡處,坐落著一個千年古鎮——柘皋。不出意外,這條河因此得名「柘皋河」(古稱石樑河、柘皋水)。本篇的主角是柘皋鎮,故事即將開始。除了本地商賈外,還吸引了一大批省內外客商前來「棒場」,古鎮上曾設有江西會館、福建會館、徽州會館、合肥會館及廣潮幫等。抗戰期間,柘皋商業遭到破壞。抗戰勝利後,商業時興時衰,市場起伏不定。新中國成立以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柘皋商業市場逐步得到了恢復、振興和發展。
  • 商杭高鐵經過一個古鎮——柘皋
    北閘老街廣元美味早茶千年古井——柘皋(zhè gāo)柘皋的柘不常見,常被人錯讀為拓,當地人念做「宅皋」,位於巢湖北岸,一條柘皋河從鎮中蜿蜒流過匯入巢湖。她是一座擁有三千年歷史的古鎮。古稱橐皋,西周初期群舒一支在此建立宗國,春秋時先屬楚後屬吳,成語「欲速不達」孔子周遊列國遊學與弟子的對話故事據說發生於此。周敬王三十年(公元483年),魯哀公會吳於橐皋,故史稱「會吳城」。西漢置橐皋縣,屬九江郡。唐置橐皋鎮,屬巢縣。南宋時改稱柘皋,清末曾為安徽三大重鎮之一。民間傳說:因為「皋」字拆分開來是日本頭上一把刀,據說當年日本鬼子見了該鎮都繞著走。
  • 安徽合肥12處古村古鎮,廬州大地時光靜美古韻盎然
    important}安徽,合肥,古稱廬州、廬陽。因東淝河與南淝河均發源於該地而得名。境內不只名勝古蹟眾多,更有眾多美好古村古鎮。一起來看看最美的12處古村古鎮。1 洪疃古村巢湖市黃麓鎮洪疃村,是張治中將軍的故鄉。
  • 有個地方叫柘皋老街
    三千年歷史沉澱,古鎮柘皋因其優越地理位置和顯要政史資歷,一直成為皖中重埠,交通商旅樞紐,古來徵戰軍事戰略要地,以及南北流域古文化交錯分界地。古樸柘皋,厚重底蘊,徽磚青瓦間,有個地方叫柘皋老街。柘皋在清末時為安徽三大重鎮之一,曾有九街十三巷,北閘老街繁華可見。因立於柘皋河水碼頭附近,商賈雲集,水上船舶,路上荷擔推車忙碌不已。
  • 洪水淹沒安徽巢湖3000年古鎮,網友:可惜了,孔子「最愛」這裡!
    安徽洪水,一直牽動著每個人的心,但似乎老天有意要考驗我們,最近受到強降雨的影響,安徽巢湖支流柘皋河水位暴漲,導致洪水泛濫,並淹沒了柘皋古鎮--這個位於安徽巢湖有著3000年歷史的古鎮,網友表示可惜,因為這個古鎮也是孔子最愛的地方!
  • 商合杭高鐵巢湖柘皋站邀您參與「首乘」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6月20日,商合杭高鐵柘皋站工程已全部建設完成並順利通過工程初步驗收,達到開通運營條件。被譽為「華東第二通道」的商合杭高鐵,北起河南商丘,經安徽合肥南抵浙江杭州橫跨豫、皖、浙三省,是我國「八縱八橫」高鐵網京港(臺)通道和京滬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
  • 合肥一座3000年歷史古鎮,有人名字都念不出,高鐵卻已經直達
    離合肥市46公裡,清末曾為安徽三大重鎮之一。3000多年歷史,如今在古鎮上,還能看到城裡崗遺址、北閘老街、李鴻章當鋪等歷史遺址,古街、古橋、古人家皆有之,古鎮的母親河柘皋河連巢湖通長江,它靈動的水資源源源不斷地給古鎮灌入生命和靈魂,它守護他們,他們亦守護著它,千百年來,亦是如此。
  • 合肥周邊千年古鎮 比三河古鎮還要早 古香古韻卻無人問津
    位於巢湖市東北部的柘皋鎮,是頗有名氣的古鎮,它曾以「矤叴」(shè qiú)之名刻記楚簡,並以「橐(tuó)皋」之名載入《春秋》,距今已有3000多年歷史。鎮上有城裡崗遺址、北閘老街、李鴻章當鋪等歷史遺蹟,有孔子曬書墩、聽書港、兩小兒辯日、峏山白龍洞等人文典故和傳說故事,有距今640年歷史的過太平橋、夏至節等特色民俗文化活動……
  • 環巢湖竟然有這麼多的特色小鎮!不去看一看真的虧大了!
    三河古鎮,古名鵲渚、鵲尾(渚)、鵲岸,是江南四大古鎮之一,也是合肥唯一的5A級景區。三河古鎮地處肥西、廬江、舒城三縣交界處。豐樂河、杭埠河、小南河在此匯合,經新河向東流約15公裡入巢湖。  地址:合肥市肥東縣長臨河古鎮  自駕路線:合肥——東流路——包河大道——包河大道高架——長臨河鎮  03  柘皋古鎮  巢湖市柘皋(zhè gāo)古鎮,不為大多數人所熟知,卻繁華了3000年,一度成為江淮名鎮。
  • 安徽最美五大古鎮,來安徽必去!千年時間帶來的不只是滄桑
    孔城古鎮 孔城古鎮,作為一座距今已經有1800多年歷史的古鎮,事實上孔城古鎮是國內眾多有古鎮裡為數不多的沒有濃厚商業化氣息的古鎮。以前許多房屋都是被定為危樓,不允許遊客特別靠近,所以對於孔城古鎮而言迎來的命運是徹底改造的可能性非常大。 那麼,也就意味著孔城古鎮會被濃厚的商業氣息覆蓋。
  • 安徽被洪水淹沒的古鎮,人稱合肥「小南京」,無需門票至今無人知
    一起來找尋那些遺失的,不一樣的美好,探尋不一樣的魅力。安徽,作為古徽州大地,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背景和優秀的自然奇觀。多數人只會想到安徽的黃山,九華山,又或者是西遞宏村這樣知名的古村落,但很少有人知道,在安徽的清末歷史上有三大重鎮。今天所說的便是這三大重鎮之一。但在說之前我們還是要說下安徽的洪水,現如今南方地區洪澇成災,尤其是安徽。
  • 合肥小眾古鎮!吃早茶逛李鴻章當鋪,感受千年小鎮的原生態之美
    古鎮是現在旅行中最常見的主題了,但是過度的商業化讓他們失去了原來的純粹。在合肥巢湖附近有著一座有著千年歷史的小鎮。這裡保留著傳統的民風和古樸的老街。跟蘇克一起去感受下吧。當鋪當年生意規模宏大,主要從事典當業務,營業範圍除了柘皋地區外,還涉及合肥、定遠、鳳陽、嘉山、全椒等地。眼下的當鋪是在原址上復原修建的。整條老街遊客都很少,十幾分鐘就逛完了。
  • 肥東長臨河,巢湖北岸的一座千年古鎮
    長臨河古鎮的位置非常好,在濱湖溼地公園旁邊,又在巢湖觀景臺附近,離中廟也不遠,離濱湖新區開車十來分鐘就到了,這個古鎮平時的遊客就少多了,也沒有三河古鎮那樣商業化。這個古鎮距離合肥市民更近,乘坐公交車就能抵達,合肥地鐵1號線,在雲谷路站下,B出口,右轉百十米換乘526公交到長臨河終點站。
  • 安徽一座3000年古鎮被淹,坐擁「天下第一鋪」,距合肥1小時車程
    安徽一座3000年古鎮被淹,坐擁「天下第一鋪」,距合肥1小時車程很多朋友對於古鎮文化非常痴迷,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迷戀鎮內的悠久歷史,嚮往那種品茶逗鳥的安逸生活。小編今天想要為大家介紹的,是安徽一座有著3000多年歷史古鎮,它的名字就叫做柘皋(zhè gāo)。說起這兒的歷史,那還要從西周時期聊起。
  • 商合杭高鐵在這個千年古鎮設站,美景不一般,養在深閨人未識
    商合杭高鐵商合段已經開通,這條路線上有很多小站,位於安徽巢湖的柘皐站是新站, 柘皐站的設立,是在2015年商合樁高鐵開始全線工程之前最終確定的,這是因為配合合肥市政府建設合肥東部合巢新城,最終考慮到很多因素增設的, 那麼椿皋有什麼好玩的?
  • 商合杭高鐵巢湖柘皋站啟用 巢湖邁入全國高鐵...
    7月1日,商合杭高鐵柘皋站開通儀式暨巢湖東站運營5周年巡禮活動在巢湖東站舉辦。繼2015年合福高鐵正式開通之後,巢湖正式邁入雙高鐵時代。隨著商合杭高鐵柘皋站的正式啟用,巢湖東站也正式邁入全國高鐵版圖樞紐序列。開通儀式現場,抗疫醫護人員、老黨員等受邀參加「柘皋高鐵站首乘」活動,一起體驗巢湖的高鐵速度。
  • 揭秘【環巢湖十二鎮】你去過幾個呢?!
    >三河古鎮東瀕巢湖,因豐樂河、杭埠河、小南河三條河流貫其間而得名。同大鎮位於皖中腹地,廬江縣北部,東連巢湖、南接銅陵,北臨「千年古鎮」三河,西有京九鐵路。合銅、同白、新白公路穿境而過,白石天河、杭埠河左右環繞。
  • 安徽3000年古鎮被淹,景色不輸宏村,門票免費卻無人問津
    2020年並不平靜,疫情、蝗災還有如今的洪災,最近好像全國各地都有強降雨,有一些地方甚至一連下好幾天,這樣的情況下,南方一些地方就遭災了,尤其是安徽,安徽巢湖的支流柘皋河水位暴漲,之後就是洪水泛濫,而且還淹沒了一座有著3000年歷史的古鎮,柘皋古鎮,很多網友表示可惜,因為柘皋古鎮也是孔子當年最愛的地方。
  • 安徽一座塵封3000年的古鎮,有朱元璋建的橋,還有李鴻章當鋪
    三千年歷史沉澱,古鎮柘皋因其優越地理位置和顯要政史資歷柘皋在清末時為安徽三大重鎮之一,曾有九街十三巷,北閘老街繁華可見。因立於柘皋河水碼頭附近,商賈雲集,水上船舶,路上荷擔推車忙碌不已。2013年,柘皋北閘老街被列入合肥市環巢湖旅遊規劃。
  • 合肥附近最適合一日遊的13個地方,周末約起來!
    靠近巢湖,最完美的消暑聖地當然要數巢湖的湖心島啦!巢湖最大的湖心島是距北岸中廟3.5公裡的姥山島,總面積1300餘畝,周長約四公裡,最高處海拔115米。  中廟號稱「湖天第一勝境」,因居於古巢州、廬州中間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