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新搖籃、新力量」!
9月5日至9月10日,由「金鹿獎」評獎頒獎、電影論壇、電影展映、「致敬搖籃」等5大活動貫穿的第十五屆中國長春電影節,站在新中國電影的出發地,讓中國電影人感受到了長春對華語電影的深情守望,電影節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下成功舉辦,更彰顯了「新中國電影的搖籃」所在地——長春的責任與擔當,為中國電影「從搖籃再出發」凝聚了力量。
在過去的6天時間裡,長春電影節上演了哪些好戲?為中國電影界抑或是普通市民帶來了什麼?請跟隨小編的腳步,一直來數讀本屆長春電影節吧!
NO.1
獵「鹿」·10項「金鹿獎」揭曉
最佳影片獎:
《我和我的祖國》
評委會大獎:
《春潮》
最佳導演獎:
楊荔鈉(《春潮》)
最佳男演員獎:
海拉提·哈木(《遠去的牧歌》)
最佳女演員獎:
任素汐(《半個喜劇》)
最佳編劇獎:
周申、劉露(《半個喜劇》)
最佳攝影獎:
張東亮(《攀登者》)
最佳音樂獎:
胡楊(《那時風華》)
最佳技術獎:
《攀登者》
最佳處女作獎:
申奧(《受益人》)
NO.2
逐「鹿」·「金鹿計劃」
7個項目獲獎
優秀華語電影項目獎
一等獎:空缺
二等獎:電影項目《武漢·守城記》
三等獎:《凇沙》
優秀華語電影劇本獎
一等獎:《酆都》
二等獎:《工廠之子》《完美愛人》
三等獎:《禍從天降》《霧都孤兒》
NO.3
展映·20家影院預計放映電影
約170場
截至9月10日,本屆長春電影節首次增設的線下國際影展,其獨家售票平臺淘票票APP已售出展映影票2538張,首周末觀影人次達1807人。
國際影展包括8個展映單元:
「百年經典 4K修復」
「原力」
「電影節直通車」
「國際視野」
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經典2K修復展
「薪火相傳」於藍作品回顧展
「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女性影展
華語電影新片展
共放映國內外影片63部
展映時間:9月4日-9月15日。
預計12天時間,包括萬達院線、吉影院線、華夏聯合院線、完美世界院線在內的東北三省四市的20家影院,將共計放映電影約170場。
NO.4
「搖籃」·捧2個「金鹿」 亮7部片單
有著「新中國電影的搖籃」美譽的長影集團,憑藉電影《春潮》斬獲「金鹿獎」評委會大獎、最佳導演獎等兩項頗具分量的大獎,另一部影片《黃大年》喜獲提名。此前,長影電影《老阿姨》《守邊人》曾相繼在第十三屆、第十四屆中國長春電影節上榮獲評委會特別獎、最佳處女作獎。連續三屆蟬聯「金鹿獎」殊榮,展現長影全面推動主業振興、重塑電影創作輝煌的新篇章。
在本屆長春電影節上,長影元素得以充分釋放,長春「新搖籃」的獨特地位愈發凸顯。「長影之夜」活動、論壇活動、電影音樂季等多項主題活動輪番上演,長影的發展歷史更是觸動著新老影人和普通市民的「搖籃情懷」。同時,長影人還在長春電影節上交出亮眼的「長影片單」——電視劇《雷霆令》、電影《青春作伴好還鄉》正分別在海南三亞、吉林查幹湖緊張拍攝;電影《奔騰吧,兄弟》已進入後期製作;電視劇《谷鼓齊鳴》、電影《下一站,幸福》等待排期與觀眾見面;電影《新冰山上的來客》《731》《東北往事》即將開機拍攝。
NO.5
「論劍」·兩個論壇指引方向
在疫情影響下,中國電影業面臨在新形勢下如何再出發的抉擇。本屆長春電影節上舉辦兩個論壇——影視產業融合高峰論壇、「電影與建構人類文明新形態」主題論壇,即盛邀中國電影家協會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張宏,保利影業董事長李衛強,博納影業集團董事長於冬,華納兄弟中國區總裁趙方,萬達文化集團執行總裁兼萬達影視集團總裁曾茂軍等業界「大咖」,借適時舉辦的長春電影節,共話中國電影業的未來機遇和闖關路徑。
NO.6
籤約·長春國際影都
107個項目喜人
在長春加快推進四大板塊高質量發展之際,長春電影節成為推動長春國際影都板塊率先突破的契機。這一重要板塊也同樣吸引著電影業界的目光。在長春電影節舉辦期間,長春國際影都107個項目集中簽約,其中包括投資額超過10億元的大項目45個、籤約額1401億元;影視文旅、生命健康、數字經濟三大主導產業項目79個、籤約額1243億元,籤約項目整體呈現出投資規模大、業態結構好、發展潛力足等特點。
未來,在這個規劃區域總面積達1051平方公裡,核心區規劃面積7平方公裡的板塊中,將建設影視拍攝、5G數字影視產業、影視教育、影視文旅、影視孵化、影視總部等「六大基地」,打造影視產業集聚地和影視文旅創意城。
NO.7
對話·14場映後見面會與電影人
零距離
9月7日-9月13日,本屆長春電影節預計將舉辦14場電影映後見面會,為觀眾與電影人之間搭建零距離交流的平臺。其中重頭戲莫過於「對話大師」——謝飛導演經典作品《本命年》柏林首映30周年紀念展活動、「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女性影展系列活動。
作為中國第四代導演代表人物,謝飛導演的《本命年》曾榮獲1990年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獎」,成為第一部在柏林國際電影節上獲獎的現實題材中國電影。謝飛說,這部影片的成功是上世紀80年代末改革開放的成果,是當時人們思想解放、文學創作類型豐富成就了電影繁榮。時隔30年再看《本命年》,觀眾仍然慨嘆這是一部不過時的佳作。
電影《花這樣紅》《光之子》《少女佳禾》《牛郎織女》……新老影片為長春市民提供了一場電影盛宴,通過「對話」,長春觀眾得以走近電影創作的幕後。
NO.8
堅守·倒計時14天築牢防疫「底線」
7月20日,全國影院復工;7月23日,國家電影局批覆長春市舉辦第十五屆中國長春電影節,並保留「金鹿獎」評選,這使長春電影節成了特殊時期針對華語電影開展的評獎活動,意義重大。
在「健康城市長春」公眾號上,組委會設計了「電影節健康打卡」環節,在距離電影節啟動還剩14天時,所有參會人員均每日打卡;對於長春電影節嘉賓入住酒店、展映影院和活動劇場等點位,均配有一對一聯絡員;在電影節啟動之前、舉辦期間,檢查組多次來到各活動場館進行監督、檢查和指導;在承擔電影節展映環節的長春萬達影城13家門店,循環播放的廣播、牆面張貼的標識和座椅上粘貼的隔座提示……築牢防疫「底線」,使得本屆長春電影節在舒適安全的環境中得以圓滿落幕。
用一束光點亮另一束光!
第十五屆中國長春電影節
不僅是一場光影的接力
更用亮眼的「長春方案」
向中國電影人
發出誠意邀約——來吧!
讓我們一起從
新中國電影事業的出發地長春
同心砥礪再出發!
(來源:掌上長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