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吳京,觀眾腦海裡會有怎樣的關鍵詞?硬漢、戰狼、鐵血......誠然,吳京的《戰狼》系列大受好評,吳京也成功從演員轉型為製片人+導演,成為老少通吃的男神。要想成為吳京得修煉多久呢?要知道吳京曾經也是個小鮮肉,吳京這20年來的變化著實不小,只要功夫深,鮮肉也能成硬漢這句話一點也不假,小鮮肉雖好,但是也伴隨著不少負面新聞,「天價片酬」「面癱演技」「票房毒藥」都是小鮮肉的代言詞,甚至有觀眾有意避開流量偶像電影。現在活躍在影壇的男明星,出道時都是水靈的小夥子,但是青春飯不能吃一輩子,嘗試轉型時有些選擇憂鬱深沉路線,有些選擇鐵血硬漢路線,有些選擇優質大叔路線,一份男星轉型大全,請各位吃瓜群眾查收!
首先得說說中國第一代鮮肉唐國強,現在說到唐國強,妥妥的中國挖機帶頭人,可是出道那會,唐國強的路線可是奶油小生,那時還沒有鮮肉這一概念,放在現在大概國民度可以媲美鹿晗。唐國強是奶油小生創始人,這起源於一個笑話陳衝開玩笑說唐國強的皮膚細嫩,吃奶油吃出來了的,然後唐國強奶油小生的名號就被大家傳開了。唐國強在《孔雀公主》總扮演傣族王子,為了更俊美,化妝師還為唐國強貼上假睫毛,讓雙眼炯炯有神。但是在當時的審美環境下,唐國強的奶油標籤並不吃香,甚至一度丟了工作,為了生存下去,唐國強通過不同角色嘗試轉型,《四渡赤水》的軍人,《三國演義》裡的諸葛亮,唐國強在後期回憶裡坦言,十年轉型的艱苦,像極了諸葛亮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孤獨。
陳坤出道於電視劇《像霧像雨又像風》,一炮而紅以後有接拍了經典作品《金粉世家》,陳坤的奶油更多一份風雅,他像一個儒雅的紈絝子弟,當時在街上,都有人喊他「燕西少爺」。角色紅了,陳坤卻迷失了自己,就像現在的流量明星,各路導演都爭取與陳坤合作,劇本多到數不清,陳坤也沒有挑挑揀揀照單全收,那段時間拍了很多但是自己卻不記得拍了什麼,一炮而紅帶來的虛榮感快要吞沒陳坤。為了找回演員的感覺,當時已經是一線的陳坤,選擇到劇組做配角找回自己,從那個時候開始,陳坤的名字就在各種好片裡出現,《讓子彈飛》的胡萬,《龍門飛甲》的雨化田,小配角有大演技。陳坤還停工兩年組織《行走的力量》公益活動,讓自己的靈魂得到釋放。
胡歌,出道於《仙劍奇俠傳》,當年妥妥的小鮮肉一枚,和劉亦菲飾演的趙靈兒在劇中的一段生死戀,斬獲了不少仙劍粉的眼淚,兩人作為《仙劍奇俠傳》留守兒童,還被粉絲催婚。胡歌的轉型並不是主動為之,一場車禍讓胡歌從雲端一下跌進地獄,臉部由於撞擊嚴重損傷,而後再修復卻也無法像以前一樣帥,想重回娛樂圈,只能往演技上下功夫。剛剛開始,胡歌會用劉海遮擋傷疤,先後出演了《神話》和《射鵰英雄傳》,結果反響並不如《仙劍奇俠傳》,從仙俠片下手已經無路可走,而後他拒絕了《步步驚心》,接演了《辛亥革命》《生活啟示錄》,這是胡歌從未嘗試的角色,也為他的轉型奠定了基礎,才促成後來的《琅琊榜》的大火。生活的苦讓胡歌光速成長,自2006年的車禍,胡歌十幾年的探索,成就了選擇的他。
每個年代都需要小鮮肉,這是娛樂圈的選擇,相貌姣好的男生總是容易得到青睞,然而重複同樣的角色只會耗盡路人緣,以上說道的胡歌、唐國強、陳坤都是一步一步從青澀走向成熟,想要放下包袱,首先要擯棄原來的選角套路。小鮮肉偏愛言情、古裝這是總體趨勢,而能體現演技的卻在大男主戲中。再次要放下包袱,不少鮮肉演員的轉型第一步就是扮醜,張藝興在《一齣好戲》的形象是一個雞窩頭神經質,不說是張藝興根本認不出。最後要顛覆人設,涅槃重生,正所謂不破不立,小鮮肉如果一直在腦海裡對自己說,我要保持形象,那麼什麼角色都不適合你,除非你演的就是你自己。那些為角色拼盡全力的演員,值得我們喜歡,觀眾的眼睛從來都是雪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