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身體可以減肥,但靈魂不能太瘦。
作家三毛說:心若沒有棲息的地方,在哪都是流浪。
在鄂爾多斯東勝有一個地方叫恩和,它就是一個可以「圈養心靈」的地方。
恩和書吧位於東勝區政府行政大樓東側(太陽城小區南門旁),若你是一個徒步愛好者,從東勝公園和青銅器廣場往北走500-800步就到了。
好多文友早已對這裡輕車熟路,可惜我們好多人只知道詩和遠方,卻不知道多少書和靜處。
古箏演奏家李煒 - 蕉窗夜雨
04:10來自東方奔兔
如今北國的冬天,寒風凜冽滴水成冰。
上星期六下午,奔兔冒著嚴寒,又一次走進恩和書吧,相約採訪這裡的店主段姐。
那天這裡正舉辦又一次文創小市集,顧客盈門,熱熱鬧鬧,也有許多熟客朋友前來光顧。段姐忙來忙去,不斷地招呼方方面面的客人,有時還要幫助一些攤主打理業務。難得坐下來與我喝杯熱茶,讓我感到她是一個人氣指數很高的人。
恩和,其實是蒙語,意思是「平安、寧靜、喜悅」之意。這個名字聽起來讓人特別我喜歡,有種沁入心底的禪意柔和,極具靜美之感。恩和書吧的主人段姐,是一個長期與書結緣的人,曾開過六年多仟村書屋,我曾經也常常光顧她的書店。
可以說她沐浴過文化的陽光,也浸染了半世的書香,是一個十足的文友,也是一個受人尊敬「有文藝包漿」的一姐。
憑著對文化的熱愛和執著,2015年10月段姐夫婦與朋友又成立鄂爾多斯市恩和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致力於宣傳和推廣鄂爾多斯本土文化,集文化休閒旅遊,民族文化產品設計定製,文化酒品創意、文創產品開發,文化活動策劃和文創博覽、書畫展覽、休閒書吧等業務。
段姐破繭化蝶,讓文化公司這一艘小船正式揚帆起航駛向文化領域。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她們的恩和文化傳播公司自創立以來,依託旗下的恩和書吧,已先後舉辦開展各種文化講座、沙龍50餘次,音樂歌會、新書發布、文創博覽小集市10多次。還邀請了國內乃至世界的各界著名人士前來鄂爾多斯進行文化講座,如著名作家比爾波特先生、著名經濟學家周其仁教授都曾經做客恩和,為鄂爾多斯的精神文化活動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自治區、市、區幾級領導也多次蒞臨書吧做文化產業調研。
自2016年開始,恩和書吧一直公益地為鄂爾多斯英語愛好者們提供無償的英語角,讓鄂爾多斯最大的英語角chatter-box得以堅持並生存下來,其中優秀成員們多次在鄂爾多斯的大型國際會議及賽事上承擔著翻譯志願者的重要工作。
恩和與鄂爾多斯青年創業園合作的「感知鄂爾多斯」,在華留學生鄂爾多斯行文化活動,也獲得了自治區和鄂爾多斯市委的高度評價,助力「一帶一路」文化交流活動在鄂爾多斯生根發芽。多年的對外合作交流活動的開展,讓恩和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的發展日益壯大,知名度越來越高,受到社會各界的認可。
沒想道吧,這裡還是一個文化人士交流、人才輸送的搖籃呢。
據了解恩和書吧,現在成了鄂爾多斯最大的私人書吧,藏書3000多冊,既有休閒吧、英語角、棋類、書畫室、文玩收藏等,還有咖啡茶飲服務。
每日來這裡讀書、習墨、畫畫、喝茶會友的顧客絡繹不絕。這裡還每月定時舉辦兩次文博小市集,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小孩和家長、文藝青年、文創青年,閱讀體驗、創作擺攤。
恩和網紅書吧,從此煉成!
恩和書吧地處一樓,營業面積大概600-700平米左右。推門進去觀之,裝飾古樸簡潔,花叢掩映。收藏的老舊收音機、瓷器陶藝即是玄關屏風,也是一道獨特的風景。
幾張老榆木書桌散發著濃鬱沉香的味道,幾排書架嵌入土坯燒制的紅磚裡,古色古香。一些畫架隨意擺放,一些老照片刻意懸掛,處處彰顯著主人對待人生的態度和對中華博大精深文化的感悟。
室外雖然天寒地凍,但這裡溫暖如春。坐在書吧裡,你可以讀一本書,品一杯茶,充分享受一米陽光。你也可以約友會客,甚至發呆,沐浴冬日暖陽,享受自由時光。
南宋詩人翁森在《四時讀書樂》裡有佳句正應此景:
地爐茶鼎烹活火,一清足稱讀書者。
讀書之樂何處尋,數點梅花天地心。
我真佩服主人能在這紅塵滾滾、繁紛的世界裡找這麼一塊淨土,淡泊名利不畏艱辛,多少年能堅守著這一份事業,宛若一個文化苦旅者,為了那一個「文青夢」,不忘初心一直在「還願」。
樊登說:讀書是一輩子的事情。
也許一本書也能改變一個人的命運,也許一個書吧也能溫暖一座城市。但我相信那句話「知識總會改變命運」。
時代在快速更迭,你不跟上節奏,時代就淘汰你。我也想起那句話:當時代拋棄你時,連一聲招呼都不會打!
今年三月奔兔在公眾號上發布過一篇《戴著口罩去尋找那一份書香》,報告了中國與世界文明國家在文化領域裡的差距,令人十分唏噓。
大國崛起,世界都在刮中國風。在方方面面都有讓世界驚殊的中國貢獻和中國智慧,而唯獨中國閱讀讓國人汗顏,如國足般臉紅。
古人早就:三更燈火五更雞,誓言要讀書破萬卷的!而我們卻輸在了讀書上。
據權威機構調查,世界人均讀書量最多的國家排名是這樣的:以色列人均讀書量為64本、日本人均讀書量為40本、法國均讀書量為20本、韓國均讀書量為11本,後面的還有德國、匈牙利、俄羅斯、印度等等......《2019年中國數字閱讀市場研究報告》顯示,去年我國人均閱讀量達到7.99本,其中紙質書4.67本、電子書3.32本,數字閱讀增長趨勢顯著於紙書閱讀。
也就是說我們每個人每年平均都沒讀5本書!
我們知道,以色列和德意志這兩個歷史上的死對頭國家,在私下從來沒有放棄向對手學習。他們也許仇恨千萬條,但都愛讀書是頭條。人家早學會了文明互鑑,以色列和德國便出了好多影響世界的的巨人、哲學家、思想家、藝術大師。
有機構研究過,為什麼只佔世界0.25%人口的猶太人,自諾貝爾獎設立以來,卻包攬全球22%獎?
理由就是:他們都是愛學習愛讀書的民族。
在以色列14歲以上的人平均每月讀一本書, 當孩子稍稍懂事時,人家的媽咪就會教育他們:書裡藏著的都是智慧,要比金子或鑽石金貴,而且誰也偷不走!
據調查,僅450萬人口的以色列,有圖書館1000所,平均4500人就有一個圖書館,100萬人辦有借書證。在人均擁有圖書、出版社及讀書量上,以色列也是世界第一。
沒有比較,就還不知我們的差距。距文化強國、文化自信,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
好在權威機構調查說:
2019年中國書店總量有70000多家,印度為21800家,美國是13968家,德國6000家,而這意味著2019年中國應該是世界上書店總量最多的國家。中國書店最多的五個城市分別為成都、南京、瀋陽、西安、重慶。
記得我們的爺爺、老爸也說過:「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少打麻將多讀書,為了兒孫不放豬......」
我們誰聽了?又有多少人當回事兒?
有人調侃現代慢生活裡有兩種人:一種是閒逛商場的女人,一種是泡棋牌室的男人。我聽後像一口痰噎在喉嚨裡,有點嘔噎!#每日讀書筆記#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它不會因任何人的怠慢而放慢速度。
大潤發創始人黃明瑞一語成讖:
「我們戰勝了所有對手,卻輸給了時代」。
為了不輸給這個時代,我們別無選擇,只能多讀書,吸收更多的知識補鈣補腦,共同築夢文化強國,共建書香鄂爾多斯。
不要讓書荒荒廢了你的人生,不要讓手機汙染了你黑色的眼睛。
人間不是沒有歲月靜好,只是我們沒有找到養心的獨處。
感恩恩和書吧,給了我們一個溫暖靈魂、圈養心靈的地方!
東方奔兔《窩邊草窩邊景》、《點讚文旅/我們身邊的網紅打卡地》
2020.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