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徐華林,是貴定縣公安交通管理局的民警。貴定縣昌明鎮白馬村是縣公安交通管理局的對口幫扶村,2018年5月,我被任命為白馬村八組大寨的網格員。 白馬村八組大寨共有常住人口303人,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5戶、55人。 找準「病根」才能「對症下藥」,到白馬村八組大寨開展幫扶工作後,我和駐村第一書記進行了大量的走訪調查。 那時,八組大寨道路崎嶇不平,部分道路沒有硬化且路面坑窪不平,一到雨天就汙水泥漿橫流,出行不便。
白馬村村民積極投工投勞修建通組路
要致富,先修路。2018年,經我積極爭取和對接協調,找來水泥,沙石,與村民共同建設下水水渠150米,為村民出行條件大為改善,徹底告別了「雨天一身泥」的窘境。 此外,白馬村八組大寨因為沒有娛樂廣場。2019年,經過和八組大寨村民商量娛樂廣場項目,村支兩委成員積極宣傳動員,多方聯繫推進立項,勘察選址,實地參觀。 終於。在大寨村民的積極投工投勞下,2020年3月,白馬村基礎建設已經全部完成並投入使用。
白馬村蔬菜種植基地讓村民實現就近就地就業
如今,白馬村將蔬菜產業作為推進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重點產業來培育和開發。通過不斷努力,目前已初步建成了一個有規模、效益好、助脫貧、能致富的百畝蔬菜種植基地。 蔬菜基地的建立,還為白馬村、黃土村等村民提供了就近就業的機會,村裡的不少村民都選擇在基地務工,不僅實現了「家門口」就業,村民的幸福感、獲得感也不斷攀升。 現在,看到村民的日子越過越好,我由衷地為大家感到高興。但我知道,白馬村八組大寨產業幫扶的道路依然任重道遠,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仍需不懈努力。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虞思滔 整理
編輯 何濤編審 田旻佳 楊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