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能說什麼呢……儘管在葉門這個頻頻遭遇衝突的國家旅行,每天都處在小心警惕當中,但我們還是從葉門安全地回來了,而且帶回了全新的感受和認知。葉門旅行並非是傳統認知中那樣不可觸及……
我們這支由攝影師組成的旅遊團,沒有人被扣為人質,也沒有人被威脅,甚至友好的薩那(葉門首都)人還時不時地安慰我們——「葉門是純潔的,我們的首都是全國最安全的地方!」還讓我們不要有任何擔心……總體來說,我們感覺關於這個國家的新聞,大多數是被誇大了,至少葉門的法定首都薩還是比較安全的!另外,薩那當地的百姓對遊客非常友好。當你與他們接觸時,會發現當地人非常真誠,也常常對你微笑。
葉門是一個古老的阿拉伯國家,位於阿拉伯半島的最南部。其北部與沙烏地阿拉伯接壤,東部與阿曼接壤。其南部,是阿拉伯海亞丁灣,西部則是紅海的水域。在很長一段時間裡,葉門被分為兩個部分,南部葉門和北部葉門。南北之間的關係一直非常緊張。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南葉門仍然是英國的殖民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其影響力開始減弱。結果,在1967年,葉門人民民主共和國成立,並受到了前蘇聯的保護。但在前蘇聯解體之後,南北葉門隨即開始了漫長的內戰,後北葉門贏得了階段性的勝利。
當我們乘坐的越野車奔馳在薩那街頭的時候,並沒有感覺這裡和約旦、沙特、阿曼等其他阿拉伯國家有什麼不同,這只是一個典型的阿拉伯城市:街道兩旁的建築低矮,民房屋頂上的立著衛星天線,市民從容不迫地在大街上走過……但是當我們真正進入薩那的舊城區時,才感覺自己正身處在神秘的薩那:老城區裡一部分建有風貌獨特的房子,這種建築風格已有近年的歷史了,也是傳統阿拉伯國家特有的建築類型。大多數建築物都是用棕色的粘土建造,每棟房子3~5層高。導遊說,當地建築樓層越高,說明屋主越有威望。
第二天一早剛剛吃過早餐,我們的導遊——阿卜杜勒哈米德,已經開著他的豐田商務車在酒店門前等著我們了。我們也將隨著哈米德前往薩那周邊的景點參觀。我們的導遊是個為人博學多才,且性格開朗的傢伙,非常能聊,不僅英語講得過瓜爛熟,甚至還會「你好、謝謝、吃了嗎?不客氣,沒事兒沒事兒……」等一些簡單的漢語。更關鍵的是,哈米德還是個很厲害的旅行愛好者,據他自己說,他已經到過30多個國家旅遊了,並且還娶了一位日本女人為妻,生有一個女兒,他還在東京住過將近一年!
我們一路歡聲笑語,很快就到了第一個景點——位於舊城區的薩利赫大清真寺(Al-Saleh)。這是葉門規模最大的一處清真寺,外觀很新。據說,大清真寺的所有建設費用(約6千萬美元)都是葉門總統阿里·阿卜杜拉·薩利赫承擔的,所以這座清真寺的也是以他的名字來命名的。大清真寺總佔地面積8萬多平方米,停車位,圖書館,女性獨立部分,以及附屬教育機構的建築總面積約2.8萬多平方米,可以同時容納4.5萬人祈禱!清真寺的主體建築有6個宣禮塔,每個塔的高度都超過了百米,最高塔近200米。
在參觀了大清真寺後,我們被導遊哈米德帶去了薩那的郊區。那兒有一處被廢棄多年的猶太人住過的村莊,村莊本身沒有太多觀賞性,但從村子所在的懸崖上可以欣賞到薩那城市的全景。而且據說當地人也很喜歡來這裡過周末,有時是三五好友相約而來,有時是以家庭為單位過來野餐。
該村莊和葉門許多其他定居點一樣,事建在懸崖之上的,作用無非是用來抵禦敵人進攻時的具有地形優勢。
此地視野不錯,可以清楚地看到薩那市區。
村莊所在的大巖石下部呈現綠色,那是因為這塊山體含有豐富的銅。
沿著小路走,在入口處有一扇古老的石門。
進入村莊之後,可以看到一些破敗的建築和一些衣衫襤褸的孩子,他們對我們的到來,特別是對相機很感興趣!
很長一段時間,不僅猶太人住在這個小村裡,而且還有阿拉伯人。今天村莊基本沒人居住了,大部分房屋也被毀壞了。後來,在葉門旅行期間,我多次遇到猶太人過去居住的村莊。其中一些還有人居住,而大多數猶太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陸續離開了葉門,因為當時以色列國成立了。
在參觀了猶太人村莊之後,我們去了薩那老城裡的餐廳吃午餐。按照傳統,餐廳內是沒有桌子的,所有食客一律坐在地板上用餐:米飯,炸雞,皮塔餅,甜茶,除此之外,也沒有什麼太多可選擇的餘地。我看到很多外國遊客是不使用餐具的,而是用手直接抓著食物直接吃,這也是阿拉伯地區的風俗之一。
當天下午,我們的最後一個景點是伊瑪目宮,它位於蘇克·阿爾瓦迪村,距離薩那大約15公裡。建造年代無法考證,但據說它應該是建於伊斯蘭時代之前。今天,伊瑪目宮是葉門的象徵之一。
在宮殿的周圍,共有五座建在高山頂部的瞭望塔。
這些塔樓都處於破敗的狀態。
伊瑪目宮的宮殿建在瓦迪達爾山谷的一座高山上,位於伊瑪目的蘇克·阿爾瓦迪村。
在山頂部拍照之後,我們下到了村裡,把車停在村口,決定步行去宮殿看一看。
我們的到來,一下引起了當地孩子的注意,一群葉門小孩兒興奮地圍著我們跑來跑去!
當孩子們滿足了好奇心之後,很快就逃離了我們的視線。
儘管當地的村莊破敗不堪,但村裡幾乎所有房屋還都有人居住。
在土耳其人的統治下,宮殿於1786年被徹底摧毀,後又於1930年擴建成為了伊瑪目的夏宮。
伊瑪目宮的宮殿是一個七層高的建築,大約有35個房間,如今被闢為博物館。
從宮殿的平臺上可以看到周圍的村民房舍。
至此,我們在薩那的首日旅遊行程基本結束。晚飯,我們不打算再吃「阿拉伯餐」了,於是在導遊的帶領下去了當地一個魚市,買了些新鮮的海鮮,然後帶到了附近的一家餐館,終於吃上「正常」的一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