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13件隸書作品,評委告訴你為什麼能獲獎?

2020-12-26 書法之海

全國第四屆隸書作品展

共收到13825件投稿作品

經過評委會嚴格評審

共有234位作者入展

其中提名作品13件

因中國書協國展及單項展

取消「獲獎作品」

所以能被評為提名的作品

從某種程度上相當於「獲獎作品」

應該有一些過人之處

全國第四屆隸書展

13件提名作品及評委提名理由

1

安徽 馬端兵

局部

劉文華提名評語

我所提名的這件不是個性化很強的作品,較符合古法,堅持、尊崇傳統。既借鑑古法,又不生搬硬套。作品技法嫻熟且恰到好處,對漢隸的理解較為深刻,充分運用技法表現了漢隸精神。

2

北京 李正良

何來勝提名評語

李正良隸書五言對聯取法漢碑,有《張遷碑》《石門頌》筆意,用筆輕重有序,剛柔相濟,體勢放蕩,線條挺勁。結構巧拙相生,縱斂有致。墨色亦有枯溼變化,故整幅作品顯得既樸拙靈動又富節奏感,落款小字也具一定功夫。惟上聯「與」字之兩點略有習氣,下聯「還」字之捺筆稍欠力道,但仍不失為一幅成功之作。

3

北京 欒金廣

李守銀提名評語

欒金廣隸書對聯,取法漢代摩崖,寫得古拙樸厚,氣勢開張。觀其隸書在字形的寫法上比「延」字再嚴謹規範些,以及用筆的剛柔、自然的書寫性上稍加感悟。大字隸書創作尤難,作為一位多次以行草書獲獎的作者,今以隸書大字為之,足見其於古人處用心頗多,取法甚廣。為自己寫,不只為入展獲獎而寫。徐渭說「出於己而不由於人」,這就是藝術的本旨。

4

河南 張永剛

張建會提名評語

張永剛(致柔)這幅作品取法漢碑,而以《張遷》為主,兼採其他,且有簡帛意味,因此融合出之,顯得整飭大度,而不乏生動自然之趣。其用筆簡樸,體勢方嚴。章法能於空間構成之中,將字內與字外之對比關係進行藝術強化,細微處頗見大小、鬆緊、疏密之匠心,而又能統一於整體之內,緊湊渾成,不滯不悶,可見視角之獨特,別開生面。然仍須留意者:外化形式不可過度,要在自然天成中尋得;用筆稍顯單調,要於沉雄遲澀裡錘鍊筆墨內韻。

5

江蘇 彭衷

張繼提名評語

彭衷先生此件隸書作品,整體感覺格調古拙,筆墨蒼渾。首先能明顯感受到其在漢代碑刻方面投入過一些精力,並能敏銳捕捉到其中樸質敦厚的審美元素,同時還能融入一些漢代民間書風的信息。其次,他在時代特徵的把握上,亦能自然表現出生動靈便的筆墨情趣。此外,在章法安排上,既具有傳統的形式,又能不受其約束,從而在其有序的構成中呈現出錯落有致、疏密多變的效果。可以說是一件較為成功的作品。如果從發展的眼光看,在諸藝貫通和個人風格的探索上還有很長的道路要走,期待再上層樓。

6

江蘇 汪洋舟

李有來提名評語

汪洋舟的這件隸書作品從整飭嚴謹的漢隸中走出,雜糅了漢簡和磚瓦銘文的松活意趣,在整個展廳裡越發特別。今人習隸不外乎兩類,一為取法東漢成熟的名碑,處處注意細節,失去了漢碑的氣象;另一類則追隨當代名家,越寫越新,泯滅了自我。其實,兩漢隸書傳統寶庫中尚存諸多「礦藏」有待開掘,只是在這方面動腦筋的人太少。竊以為,取法東漢成熟的隸書自然是正格,但,如若審美能力、認識水平跟不上,往往會陷在裡面,為法所縛,作繭結殼,既難以寫出格調,也難以寫出味道。而取法西漢則是另一番景象,在此階段,由篆向隸過渡,這過渡期裡最是意蘊豐富,樸素簡括中有一股勃鬱之氣,氣象博大且愈發有味道。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對汪洋舟的取法是肯定的。當然,他的這件作品雖不乏性情和味道,但也存在不少問題,譬如結字收放還不盡合理,點畫質量尚待提高,特別是「樓」「蹤」「象」「文」收筆過於簡單外露,有待日後逐步提升和完善。

7

陝西 羅小平

劉洪洋提名評語

小平同道於書壇久負盛名,此屆隸書展還能躬身以一件自作詩文送稿,且贏得眾評委點讚順利入展,真的令我欽佩。隸書的藝術風格、藝術個性、藝術元素是十分鮮明的,其風格是多元化的、個性是顯而易見的、藝術元素是豐富的,大致有書寫、刻石兩類。

「書寫類」:漢簡、帛書因歷史、地域、文字演變的不同而風格面目各異,需有文字學及臨習漢碑的基礎才能有效的進行取捨。「刻石類」:漢碑、摩崖眾人皆知其美,取法者眾,流於相似感的作品頗為常見。然小平同道深諳此理,他另闢蹊徑,於秦磚漢瓦和秦漢金文、詔版、權量等範圍推崇參會,取精用弘。篆摻隸勢,奇態生焉;隸摻篆勢,形質古矣。小平同道正是憑藉他深厚的書法功底、學識修養諸體通變,為使風格統一,將弧線變為方直,偶有帛書之意調節其中,通篇得金文之古厚靈異、磚瓦之寬博莊嚴,摩崖之曠達恣肆,嚴謹而不失靈動,其篆籀氣、廟堂氣躍然紙面,使閱讀者駐足,品後心清、心靜。

從中不難發現小平同道對「隸生於篆」的理解極為深刻,然書以「韻」為貴,「韻」由靜出,這裡的靜是「和平簡靜、遒勁天成」,是隸書審美的最高境界。他的努力探索與取法的拓寬是非常有意義的、必要的,其作品也是有新意的。此作為自作文詞,可見當今書壇像這樣有成就的青年書家還能孜孜矻矻的埋頭苦研是為數不多的。

《書法三昧》:「作字之要,下筆須沉著,雖一點一畫之間,皆須三過其筆,方為法書」。這句話的意思不單單指起筆、行筆、收筆三法,更重要的是強調線條審美上的變化,即「起伏」。小平同道若能於此再有尚佳的個性化的手法,其書會進大焉。

我翹首期盼……

8

四川 陳書

王亞洲提名評語

這次隸書展評審工作很規範,要求很高,切實表現出了中國書協和每位評委對作者認真負責的嚴謹的工作態度,參與其中著實倍感榮幸和欣慰。整個評審過程有不少亮點,其中一個亮點就是讓評委提名自認為有新意的一件作品並說明提名理由。這既是評委與作者之間一次沒有見面的藝術交流,也是一次相互批評的學術對話,我在闡述理由之後,作者也可以適時談談自己創作這件作品時的真實心境,這無疑會更加有力地激發作者的創作熱情,也在切實弘揚書法藝術的正能量。

我提名陳書的這件作品,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開合有度,蘊含有致。我始終關注書法創作過程中的一個問題——在較好地把握一種筆墨語言和筆墨技巧的前提下,能否充分展現出書寫性?因為書寫性表達和呈現的多少,是書家關乎藝術的內在積累和感知瞬間流淌在筆端的最真實「坦白」,稍有掩飾便是做作了。這件作品初看並不出奇,甚至談不上「新意」,但作者並沒有完全釋放《石門》《大開通》為主調的本應有的大氣磅礴的路數,而是在不失格調的前提下,保持住了瞭然、坦然且悠然的書寫狀態,由心而發,這恰恰又是值得更多年輕作者關注和借鑑的,這抑或就是我看中這件作品的「新意」吧。作品中,線條亦澀亦行,結字亦古亦拙,篇章亦松亦聚,墨色亦濃亦枯,都在情理之中,想見作者為藝心態是不激不厲的。當然,作品也有不足之處:少數字結字顯得侷促、個別字結構過於誇張、適當增加線條起伏、落款字大小與正文稍嫌不合等,但瑕不掩瑜。

我以為,藝術層面的「新意」仿佛走進自然時沒有絲毫掩飾的純淨的微笑、悠閒的腳步、和諧的甩臂、舒暢的呼吸……因為藝術的「新意」本也是一個鮮活的生命體。我期待著作者給大家帶來更多更精彩的作品。

10

四川 孫培嚴

耿自禮提名評語

此件作品在取法漢隸《石門頌》的基礎上,善於探索,取精用宏,大膽糅合大開通、楊淮表等摩崖刻石書法藝術風格,形成自然流暢,疏密得當,隨勢變化,寬博靈秀的特點。

作者敬畏傳統,取法乎上,別開生面。在整個章法布局上突出表現了:一是結體氣勢開張、意趣橫生,大氣豪宕、空靈自現,參差錯落、隨行就字,構成借稚拙而逞呈恣肆之勢。二是用筆入筆、回鋒較淺而穩健,調筆鋒以出錯落,越平整而追險絕,形成了狂而不野、開張有度,雄逸樸茂、豪放恣肆,酣暢淋漓之中蘊蓄著雅韻之格調。三是用墨大膽自然,與紙面形成較為融洽、天然古秀的關係。四是所書內容與創作有機統一,深厚的文學功底,加上嫻熟的創作技法,道技互通,相得益彰,渾然一體。此作觀後,給人帶來既有深厚的傳統功力又賦有鮮明的時代氣息。若作者在臨習和創作中,多注重貫穿一些秦至東漢早期刻石書風,稍避時人之習,今後創作會有新的收穫。

11

四川 唐龍

吳振鋒提名評語

20世紀甲骨學、簡牘學、敦煌學以及考古學為書法疆域的拓展開闢了新途徑,而簡牘的大量發現是我們這一時代的書法家大飽眼福以外獲取的最大的饋贈。此件古隸作品即是一例。在秦代,小篆應用於莊重場合如紀功、刻石、詔版、權量等,而隸書則是日常文書。這種由篆而隸的墨跡,既是隸變的細節呈現,又是書寫性的審美表達。古隸右向傾斜(左高右低)與人的生理動作及習慣有關,往往形成弧線筆勢,後來漢簡草書的筆勢即源於此。以青川木櫝、裡耶秦簡為代表的古隸,含蓄而質樸,意酣而姿豐,應該說是當代可以利用的寶貴的隸書資源。唐龍先生敏銳的捕捉到了這一點,巧妙地藉助現代裝飾材料,以熟練的古隸筆法和結字手段創作了這件作品,頗為難得。作品字法嫻熟,書寫自然,靈氣十足,說明作者在古文字方面下過功夫,同時也寫出了作者的才情,這在當下是值得稱道的。功力、才情與文字內容相融共生,自然渾成,然如何使自己的隸書道路越走越寬,則是值得思考的。

12

四川 肖剛

徐海提名評語

這件作品取法漢代摩崖刻石隸書。具有《石門頌》《西狹頌》等精典摩崖刻石的信息特徵。章法渾然天成,顧盼有致。疏密、收放、聚散等藝術處理手段運用自然。用筆樸實無華而具一定的內韻,行筆較輕鬆,輕重、疾徐亦有姿態。字形結構極具漢代摩崖刻石隸書形質,平實中見奇趣,可以達到單字與通篇章法的較好結合,且創作感強烈。

漢代摩崖刻石隸書不同於同時期的碑刻隸書。線條裝飾性不明顯,結體更加寬博 、樸實。單字及通幅皆生動而極具樸實之美。這件作品較好的表現了以上特徵,雖有小疵,亦可稱善。

13

天津 朱立

許雄志提名評語

此幅作品使用纖維粗糙的仿古麻紙來書寫,作品通篇採用有行無列的形式,字勢多釆取由橫變縱,落款以小字隸書完成,與主體創作渾然一體。注重作品的抒情性與書寫性,於高古樸拙中又不失書卷氣息,以表現追求漢代《楊淮表》《石門頌》等石壁摩崖天縱自然的率性,展廳視覺效果較好。細讀作品中每個單字,又可以覺察作者對《張遷》《鮮于璜》諸碑的學習積澱痕跡。對於隸書創作的審美而言,我認為筆下表現出那種蒼茫渾穆的氣象,要勝於精整甜熟的格局。「書如佳酒不宜甜」這句話用於篆隸書創作,再適合不過。

這件作品如果在保持樸拙的氣息中再將野逸恣肆表現出來,則更佳。

14

浙江 徐江波

局部

王增軍提名評語

提純,即對經典的深度挖掘,在一碑一帖或一類風格的碑帖中萃取優質資源,直指審美特徵本體,是當下書法研習最需清醒的認知和著力點。

這件作品主要取法《張遷碑》《鮮于璜碑》,提取資源有取捨。這兩個碑筆畫比較緊實,筆法鋪裹絞轉多有呈現,作者卻直取鋪中帶裹筆法,逆鋒澀進。《張遷碑》《鮮于璜碑》結字中宮一般較緊,開始有主筆傾向,重心略微向上。作品淡化主筆意識,且讓字的重心下沉。松厚沉著的筆法,方整下沉橫向取勢的結構,抓住了《張遷碑》《鮮于璜碑》本質特徵。不僅如此,作者又輔之以《肥致碑》《爨寶子碑》意趣,使作品簡斂之際縱雄放。

雖然是一幅四尺小件,字更小不及寸,靜靜地對視,肅穆、渾厚、質樸的氣息撲面而來,耳畔似鐘鼎鳴響,眼前若山巒隱現。

如果,作者能拆除這些橫攔豎擋的界格藩籬,那麼,這件作品的藝術元素將更純,格局將得到極大地釋放。

—版權聲明—

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原創者所有

為傳播而發,若侵權請聯繫後臺刪除

文中觀點不代表本號立場

擴展閱讀:《張遷碑》稚拙古樸之美,極盡隸書之美!

相關焦點

  • 寫隸書咋入展獲獎?評委解析了13件作品
    全國第四屆隸書作品展 因中國書協國展及單項展 取消「獲獎作品」 所以能被評為提名的作品 從某種程度上相當於「獲獎作品」 應該有一些過人之處
  • 中國新聞獎評委:什麼樣的新聞作品能獲得一等獎?
    呈現中國新聞界在這一方面長期的努力及今後需要堅持不懈、發揚光大的職業精神,第26屆中國新聞獎推送參評及獲獎作品無論從數量還是從質量上看,都是值得關注和思考的。 本屆一等獎獲獎作品共40件,其中具有鮮明「問題意識」「問題指向」的作品多達15件,即: (1)五問中國經濟(深度報導,人民日報); (2)大國工匠(電視系列,央視) (3)漠視生命是最可怕的沉淪(文字評論,衡陽晚報); (4)為什麼2元錢的「救命藥」沒有人做?
  • 攝影大賽爆出黑幕 評委「親友團」竟成獲獎大戶
    參賽作品近1.8萬件,其中1.4萬多件通過網絡投稿,還有3000多件刻錄在光碟中郵寄參賽。僅江蘇省老年攝影家協會就組織了6000多人到高淳實地拍攝。溧水的攝影愛好者們還自費航拍作品參賽。  6月13日,大賽獲獎名單在騰訊網上公示後,激起了軒然大波。
  • 第六屆「華燦獎」珠海頒獎 6件(套)臺灣作品獲獎
    13日,第六屆「兩岸新銳設計競賽·華燦獎」活動頒獎儀式在廣東珠海舉辦。 鄧媛雯 攝中新網珠海12月13日電 (記者 鄧媛雯)13日,第六屆「兩岸新銳設計競賽·華燦獎」活動頒獎儀式在廣東珠海舉辦。本屆「華燦獎」共評出獲獎作品22件(套),包含6件(套)臺灣作品,16件(套)大陸作品,此外還評出了8家最佳組織單位,53位入圍設計師。本次活動是由中國高等教育學會、中華中山文化交流協會、北京歌華文化發展集團共同主辦。「華燦獎」是作品徵集覆蓋海峽兩岸及港澳地區的設計類大獎,取中華冉冉升起之燦爛新星之意。
  • 蘭亭獎作品見光死?醜書?代表中國書法?還最高水準?你自己看!
    第六屆中國書法蘭亭獎的獲獎作品終於揭開了神秘的面紗。是不是醜書?現在網民對中書協的要求越來越低了,只要不是醜書就行!究竟有多少水平?能不能代表中國書法?夠不夠中國書法的最高水平?這次展覽共展出了57人的書法作品171件,和13人的理論研究成果,還有44件評委、監委、審委的作品。排場有點大。被人詬病的中書協,只有中書協才有資格參加的第六屆蘭亭獎,卻在多達3萬多會員中評不出5個金獎而被推上輿論風口,儘管被幾個評論家美化為寧缺毋濫,是中國書法的希望!被網民呸了又呸!
  • 隸書書法作品欣賞(一)
    因為程邈是個徒隸,起初又專供隸役應用,所以把這一書體稱之為隸書。這個故事可能有很大附會的成分,實際上正像書法的產生一樣,隸書也是靠日積月累許多人共同創造的。下面,小編就帶你欣賞一下當代書法名家筆下的隸書書法作品。
  • 調侃第十二屆全國美展油畫展90件獲獎作品
    ……下面讓我們通過90件獲獎作品,邊看畫,邊學習,好好感受中國油畫藝術新成就,好好欣賞中國化油畫。因展覽現場的標籤和浙江美術館發布的獲獎名單以及中國美協官網公布的名單均有出入,不敢保證以下獲獎作品的名錄的正確性,只能按照國協官網公布的名單以及排序來呈現。當然,有一個微小的調整就是把序號為16的何紅舟的作品《橋上的風景》提拔到第一位來。
  • 當代誰寫的隸書最好 讓人賞心悅目的隸書書法作品欣賞
    隸書,是中國書法藝術中五大字體之一。欣賞隸書,我們能透過其四平八穩的筆法布局,感受到一種歷史感,莊重感。自古至今,隸書以三大特點而著稱:1、厚重,即氣勢渾厚,茂密凝重,雄健壯美;2、樸拙,即樸實率真,稚拙天趣,平中寓奇;3、高古,即取法高遠,古典味濃,金石味重。
  • 三門峽:170件文學藝術作品獲獎名單公示!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房琳 閭斌 日前,三門峽市第三屆文學藝術優秀成果獎於2020年1月評獎結束,共評出170件優秀作品。
  • 中國馬拉松攝影大賽獲獎作品公布 這張照片是怎麼獲獎的?
    可能站在藝術的角度來分析,這張照片在拍攝中運用了一些高超的技法,在照片的構圖、色彩的搭配等方面運用的非常完美;所以,站在評委的角度認為它應該是一幅獲獎作品。 畢竟,評委評選這事,具有一定的主觀性,選出什麼樣的作品獲獎都可以理解。畢竟,每個人的審美不一樣,一千個讀者裡還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呢。 但是,作為一名跑者,我非常的不理解!
  • 2012 Hiii Illustration插畫大賽獲獎作品
    6位在國際上享有盛名的插畫師擔任了本屆大賽的國際評委,他們分別是:清水裕子(日本)、愛德華多•貝爾託(阿根廷)、沃爾特•巴斯孔塞洛斯(巴西)、馬科斯•金(美國)、格雷戈裡•薩維德拉(西班牙)和克裡昂•梅杜格拉克(德國)。經過3輪嚴格評審,本屆大賽最終評選出全場大獎1件、評審獎6件、最佳作品獎20件和優秀作品獎200件。
  • 上海書法篆刻大展開啟:獲獎入展者呈年輕化趨勢
    澎湃新聞在現場了解到,展覽分中華藝術宮與上海文聯兩個展區,共展出244件作品,反映了上海書法篆刻界的整體創作面貌。此次展覽80、90後作者共80名,佔總數的43%,比上一屆高11個百分點,大展獲獎入展作者呈現出年輕化的趨勢。
  • 日本東京字體指導俱樂部近200件獲獎作品在北京展出
    字體是設計的重要元素,合理的字體運用,能給設計作品帶來意想不到的衝擊力。方正電子董事長邵行表示,這次海報設計展邀請了國內外28位知名設計師參展作品,旨在通過這次活動,促進字體設計創新,弘揚漢字文化,推動中外設計交流與合作,為字體行業注入更多活力。據介紹,東京TDC選作展2017年引入北京,讓國內設計師和字體愛好者不出國門,即可欣賞東京TDC的優秀獲獎作品。
  • 古代書法名家隸書作品欣賞
    曹操傳世隸書作品有《袞雪》石刻。唐代隸書名家唐代是中華文化藝術發展鼎盛時代,擅長隸書的名家眾多,有李隆基、史惟澤、韓擇木、李潮、蔡有鄰、徐浩、席夔、韓秀弼、梁升卿等,其中史惟澤、韓擇木、李潮、蔡有鄰為唐代隸書四大家,有隸書作品傳世的有李隆基、徐浩、蔡有鄰、韓擇木、席夔、韓秀弼、梁升卿等名家。
  • 銀杏葉創意作品有多美?20件獲獎作品揭曉
    本報訊(記者 韓麗媛)黃色銀杏葉製成好看的手工花,身穿銀杏葉裙的女孩在紙上翩翩起舞……昨天,蘇州市會議中心第三屆「道前秋韻」銀杏創意創作大賽落幕,共20件作品獲獎,其中來自蘇州市滄浪實驗小學校的學生朱翊菱獲第一名。本次大賽負責人、蘇州市會議中心團委副書記李麗說,今年參賽熱情更高,評選期間訪問量突破20萬。
  • 上海書法篆刻大展:呈現當下創作,獲獎入展者趨年輕化
    同時展出獲獎作品與特邀作品據主辦方介紹,本次大展共收到作品1441件(書法1296件、篆刻117件、刻字28件),經過初評、複評、終評三輪評審及現場決賽,評選出入展作品共187件,其中優秀獎作品9件(書法7件、篆刻2件),提名獎作品10件(書法7件、篆刻2件、刻字1件)、入展作品168件。
  • 「百變落葉大賞」獲獎名單出爐!快看看有沒有你的作品
    秋去冬來這是慢慢欣賞歲月靜好的時日枯黃的落葉在被大家的創作賦予「新生」後便悄悄藏進了土裡...懷著春天的夢想等待下一次吐綠枝頭由四川觀察聯合四川廣播電視臺新聞頻道推出的「百變落葉大賞」的創作徵集活動圓滿結束啦>>戳此看最終投票結果根據網絡投票得票量和評委評分42件獲獎作品從106件參評作品中脫穎而出
  • 「我的溼地旅行手記」主題繪畫賽獲獎作品展開幕
    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記者 魯佳6月9日上午,2019「我的溼地旅行手記」溼地主題繪畫大賽獲獎作品展暨「小火柿」助學基金愛心捐贈活動在中國溼地博物館舉行。今年共收到來自全國各地的參賽作品18409件,有384個團隊集體選送作品參賽。參賽數量之多、作品質量之高,為歷年來之最。大賽邀請了多位美術教育界的專家教授擔任評委,經過公平公正的評選,最終評選出特等獎作品5件、金獎作品41件、銀獎作品86件、銅獎作品153件、優秀獎作品670件、組織獎38個、優秀指導教師獎36名。
  • 名家隸書書法作品欣賞 一起感受中國書法的獨特魅力
    今天咱們就來欣賞書法六大分類之——隸書書法欣賞。  隸書是人類文化史上專屬於東方文明的奇葩,它猶如遠古的圖騰那樣古老,但卻依然在每個書家的筆下日新月異。隸書這種抽象藝術內蘊極深。好的隸書會帶給人終生伴隨的一種審美的愉悅,本文為大家展示易從網籤約書法家的隸書書法作品欣賞。
  • 廉政書畫獲獎作品出爐!哪件作品得你所愛?
    錢塘郭裡看潮人,直至白頭看不足   錢塘美景,真是一輩子都看不完的   文人墨客筆下贊謄錢塘的文化藝術作品   百花齊放,則是另一道美景 ,共收到投稿作品數百件。   獲獎名單   日前,經專家老師評審,60件投稿作品成功獲獎,其中,書法作品42幅,美術作品18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