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詩人梅堯臣曾寫過一首膾炙人口的詩《陶者》「 陶盡門前土,屋上先片,十指不沾泥,鱗鱗居大廈。」,大概的意思是農民把門前的泥土都用來制陶了,可自己家的屋頂沒有半片瓦。而那些不勞動的人,卻能坐享高樓大廈。
當然這是封建社會的寫照,已經離我們很遙遠了,但也不乏個例!
近兩年,農村分布式光伏市場受到多方追捧,被視為撬動光伏行業的重要舉措。農村光伏市場推動起來真的是那麼順利嗎?
其實不然,今天我們就來說說農民在農村建光伏電站,存在哪些亂象?
一、農民對於光伏政策的認知不深
光伏發電對於一直從事這個行業的人來說,可謂是如同「家常便飯」,張口閉口行業宏觀大政策,八卦新聞也是圍繞光伏行業的那點事。但是對於農村,農民們接受政策渠道窄,政策傳達到農村及時性差。當一些昧心企業走進這些地方,東說說投資收益,西說說產品多麼好,再和相關人士喝喝酒吃吃飯,一宣講,農民就出現跟風去建電站,這就導致了農民的衝動性消費。花了高於市場的價格建了電站,本想著5-6年收回成本,可是「事與我而相違」!
花了高價不打緊,回本周期就稍微慢點,5年的我7年回本。但是假若用了偽劣假冒產品那才真是苦不堪言呢!
二、低端偽劣產品,在農村電站充斥,組件竟然用紙做
前段時間,某農村一用戶在屋頂裝了光伏電站,天氣好的時候發電就遠低於理論值,雨天發電量更是相差甚遠,多方查找原因,發現一塊電池板,竟然一半用紙做的。紙能發電的時代我想還要過不少年載吧!
三、農民申請屋頂光伏電站,全過程本是免費,卻被亂收費
電站申請好了,合適的價格建好,當去供電局申請裝雙向電錶的時候,卻被告知,這電錶要收費xx元,老百姓不懂,心想拿個電錶回去,肯定要收錢的,就傻乎乎的把錢奉上,殊不知被坑了!
國家電網明確規定:為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業主提供接入系統方案制定、電能計量裝置安裝、併網驗收和調試等全過程服務,不收取任何費用;支持分布式光伏發電分散接入低壓配電網,按照國家政策全額收購富餘電量;對所有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免收系統備用容量費。項目接入公共電網的部分也由電網買單,用戶僅需自己投資光伏發電設備以及自用部分少量電纜線路投入。
四、農民建電站易,併網難!
山東、安徽、江蘇等地區,做系統安裝施工的公司很多,他們在鄉下給老百姓裝電站的時候經常會遇到,不給併網的狀況,這是為什麼呢?不是他們公司沒有品牌,不是他們安裝師傅技術差,而是他們公關不到位。「請提供如下資料,如下證明,否則不予併網!」
當吃過飯,喝好酒,唱過歌,態度360度轉變,什麼組件CQC認證,逆變器CQC認證,出廠檢測報告,生產許可證···證件齊全,完全符合併網規範,準予併網!
總結下:今天說的這麼多不是小編瞎說亂造,這些亂象雖是個例,但卻切實存在。隨著光伏政策的更加完善,地方補充文件的豐富,我想未來這樣的個例會逐漸從我們的視野消失,光伏發電真正走入尋常百姓家,為百姓造福謀利,為環境出力,為社會造福!
光伏行業最新動態,請關注索比光伏網微信公眾號:solarbe2005
投稿與新聞線索聯繫:010-68027865 劉小姐:news@solarbe.com
掃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