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潔張大姐每月工資3千4,只因沒敲門進男浴室碰見男領導正洗澡,被罰兩千。
張大姐表示自己只顧低頭取工具,啥也沒瞅著。物業回應誰要你碰見的是領導。
本月12日中午,杭州崑崙中心大廈的保潔張大姐因為著急取水桶,
見男浴室沒關門,以為裡邊沒人,於是她沒敲門就直接走了進去。
等她拿了桶準備往出走的時候,被在浴室裡間正洗澡的男士責問。
張大姐聞聲也是嚇了一跳,連忙向男子道歉,並急忙退出了浴室。
為這事被罰後張大姐感到很委屈,就跟物業經理申訴當時的情況。
物業經理跟她解釋,那天洗澡的男子是個領導,所以事情很嚴重。
人到中年,工作難找。想留下,就得接受處罰。
儘管一肚子委屈,張大姐卻也很無奈,這般歲數找個工作不易。
雖然工資不高,但卻也是家裡的一項重要收入,怎能輕易離職。
就這樣接受處罰張大姐卻感心裡很憋屈,自己明明啥都沒看見,
卻要接受處罰,更有些多事的同事拿這事當作茶餘飯後的笑料。
到底是硬著頭皮留下還是不接受處罰離職,讓張大姐很是糾結。
此事對於旁觀者也許只是笑談,但對於當事人來講確實很受傷。
贊同物業做法的人認為,規章制度必須落實,任何人都無例外,
不能因為張大姐只是在浴室外間拿工具,並未進入浴室的裡間,
也沒看見正洗澡的人就可以網開一面,畢竟沒有規矩難成方圓。
同情張大姐的人則認為,如果當時洗澡的那人是個普通人的話,
物業是否還會堅持如此重罰?如果洗澡的是普通人就處罰的輕,
那這規矩就值得推敲。只有一視同仁的規矩,才有廣泛約束力。
再說,張大姐並未實際看見洗澡的人,如此重罰有點不近人情。
不管洗澡的人是什麼身份,規矩不能破。張大姐應該慶幸,如果性別對換,可就攤上事了。
物業方面處理此事,不該特意強調洗澡男士的身份,規矩就是規矩,
不管洗澡的人是誰,保潔人員都該先敲門,在確認無人後才能進入。
這是服務業的最基本職業準則,只有在服務人員心中樹立這種意識,
物業才能更好地在激烈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要是這規矩可改,
可以根據身份而浮動標準,那麼這規矩難免不能服眾也不利於管理。
再從另一個角度看,假設當時保潔的人員是男性,而洗澡的是女性,
那麼這件事還會不會以內部罰款來解決還存疑。那麼是同樣的道理,
女性保潔人員擅闖男浴室,儘管沒有看見人也該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一般這種事情,闖入者如果是男性,受到的處罰一般都會重於女性。
前段時間,一名女子在搭乘網約車的過程中,因為醉酒而行為失控,
對男駕駛員動手動腳,百般騷擾,最後該女子被滴滴出行永久封號。
此事也就此打住,該女子並未受到什麼影響,也沒有受到責任追究。
要是司機是女性醉酒乘客是男性,恐怕同樣的行為就會兩樣的結果。
服務行業拼的就是服務水平。消費者應受同等尊重。
服務行業所依賴的就是消費者的信賴,服務人員的素質,
決定了消費者的消費體驗,只有儘可能的提供好的服務,
才能贏得美譽。
在外包的物業服務中,所提供的服務環節保潔最不容忽視。
近段時間,媒體就曾爆料某酒店保潔人員用浴巾擦馬桶。
還有某酒店保潔人員將監督工作的攝像設備遺漏在浴室,
造成住在該房間的一對夫婦共浴的場面被該攝像設備全程記錄。
這些問題暴漏了管理上的漏洞,必須要引起足夠的重視。
消費者的權益要放在經營理念的第一條,才能持久發展。
而不是根據客人的身份而區別對待,不能搞什麼三六九等。
你給客人分等級區別對待,那麼遲早丟光消費者的信賴。
那麼,您認為張大姐這兩千塊錢該不該罰?
評論區靜候您的高見。
用心觸摸生活,感悟人間真情。
相信人間值得,哪怕已成世上最後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