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晨楠
說起韓國古典小說《春香傳》,中國讀者的腦海裡最先浮現的應該是早年韓彩英主演的大熱韓劇《豪傑春香》。不過,雖說《豪傑春香》只是借用了《春香傳》故事外殼而演繹出來的現代故事,但是其故事根源,甚至大部分韓國愛情劇的母本,都可以說來源於《春香傳》。因此筆者以為,從這個角度來說,《春香傳》確實堪稱韓國三大古典小說(另外兩本是《沈清傳》與《興夫遊夫傳》)之首,畢竟它在當代影視劇中還在源源不斷地發揮著影響力嘛。
《春香傳》具體的創作者和創作年代均已不可考,其創作年代大致推測是李氏朝鮮晚期。其書以韓文(當時稱諺文)寫成,現存各種各樣的異本,其中最出名的是題為《烈女春香守節歌》的19世紀晚期板刻本;二是在當時漢陽貰冊房(即當時的租書鋪)裡實際大規模流行的、題為《南原古詞》的手抄本。《南原古詞》裡的某些描寫,在現代看來尺度也著實略大。筆者大膽推測,或許這也是《春香傳》流行的一大原因。除此之外,《春香傳》的流行大概也要歸功於韓國清唱(盤索裡),《春香傳》是其重要的劇目之一。
筆者稱《春香傳》是所有韓國愛情劇的母本,主要是因為在此書裡,韓劇萬年不變的三大設定都已深刻呈現:1.女主角的社會身份一定低於男主角,其通過男主角實現了社會階級的上升;2.必然要有個搞破壞的惡人阻攔男女主角的愛情,男女主角歷經磨難後而在一起(早年的韓劇也可能是掛一個);3.所有人都要為男女主角的愛情讓道,愛情大過天,哪怕國家制度法律,一切都是浮雲。
這三大設定落實在《春香傳》裡則是如下的橋段:首先,女主角春香是妓生(朝鮮官妓)月梅之女,其父親雖是兩班貴族,不過按李氏朝鮮身份制度的從母法,春香則須從其母親的身份,所以春香的身份也是
妓生。而男主角李夢龍則是兩班家的貴公子,後來春香和李夢龍成婚,成了官太太,實現了往兩班階級的身份上升。其次,《春香傳》裡的惡人角色——卞學道,他想霸佔春香,而春香不從,因此他把春香投入大獄而大加拷打。最後,春香的周圍人都因春香而被連累,在這危急時刻,李夢龍高中狀元,被國王任命為暗行御史派往南原暗訪。雖然卞學道確實是貪官,被李查也是理所應當,但是,仔細閱讀故事就會發現,卞真正惹惱李的並不是其貪汙腐敗,而是打算霸佔春香這一企圖。李清算卞,免不了公報私仇的嫌疑。
愛看韓國古裝劇的讀者一定常常被裡面頻繁出現的兩班、中人、庶孽等一系列詞語搞糊塗。其實這些詞語都跟李氏朝鮮特殊的身份等級制度緊密聯繫。李氏朝鮮時代身份等級制度的繼承,不得不提從母法。所謂從母法,也就是一個人的身份由其母親而非父親的身份決定的。所以儘管父親是兩班,但因母親是妓生,所以在法律上,春香的身份屬於居於最下層的賤民。
李氏朝鮮的身份制度簡單說來分為兩班(貴族)、中人、常民(平民)、賤民四大類。兩班原指文武兩班官員,後來意義擴展,成了整個貴族統治階層的身份代名詞。中人則是居於兩班和常民之間的身份,其構成主要是兩班家的庶子和地方上的一些胥吏。因為李氏朝鮮法律上不允許庶孽(庶:良妾所生,孽:賤妾所生)出身的人參加文科進士科等真正選拔實權官僚的考試(即所謂的庶孽禁錮法),而只允許其參加雜科,比如譯科、醫科等考試,所以譯員、醫生等技術性低層官僚中,庶子出身的人佔據了很大的比重。
另外,李氏朝鮮的庶孽身份並不只延續一代,而是擴展到子子孫孫。也就是說,庶孽出身的人的子孫永遠是庶孽,從這個人開始延續下去的家族永遠都要低人一等。這也就很好解釋了這種現象:如果一個兩班無嫡子,那麼他家寧可從宗族裡過繼其兄弟輩人的嫡子來繼承家業,也絕不願意讓庶子、孽子來繼承。在此插句題外話,雖然庶孽在身份上低人一等,不過他們中間,出了不少土豪。尤其是譯員,通過燕行與中國開展貿易,獲取了大量財富。既然有錢了,中人肯定不會滿足於這種不公平的身份禁錮制度,所以到了朝鮮晚期,庶孽中人為提高自己身份地位而開展的「庶孽通清」運動層出不窮。
常民(平民)即普通民眾。從當時國家層面來說,就是承擔賦役給國家納稅的一群人。李氏朝鮮的法律雖然允許常民參加科舉,不過,考慮到當時低下的生產力水平,普通人忙於溫飽都來不及,哪有時間和精力來準備科舉考試?所以在實際生活中,科舉考試的主要參考者就僅兩班而已。賤民在朝鮮時代大致分為七種,奴婢﹑僧(李氏朝鮮崇儒抑佛)﹑巫覡﹑倡優﹑社堂牌(雜耍藝人)﹑皮匠﹑白丁,即所謂的「七般賤人」。妓生作為倡優中的一類,顯然屬於賤民。
儘管李氏朝鮮的身份等級制度森嚴,國家在法律層面也儘量阻擋各階層之間的身份流動,但是到了李氏朝鮮晚期,這一身份等級制度也在逐漸走向瓦解。《春香傳》的產生,實際上也反映了當時民眾期待實現身份上升的這一訴求。比如春香面對卞學道拷打時,毅然高呼,「吾父乃兩班,吾非妓生也」,直斥從母法的不合理。然而就春香個人來說,其最終實現身份上升,還是通過其夫李夢龍。雖然故事沒有細說春香是如何從法律上擺脫賤民之籍成為兩班的,但考慮到李夢龍的身份地位,他完全可以通過一些途徑幫春香實現所謂的「贖賤」。
可以溯源到《春香傳》的韓國愛情劇,雖然因其各種老梗設定而廣為時人詬病,不過,除其愛情橋段外,事實上我們也可以從中看到很多當代韓國文化的印記。或許在幾百年前,《春香傳》就是當時的大熱韓劇也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