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非飲用水檢出新冠病毒!我們的飲用水還安全嗎

2020-12-17 騰訊網

◎ 科技日報記者 謝開飛

近日,據央視報導,法國巴黎一環保官員表示,在巴黎的非飲用水,如用於清潔街道、澆灌綠植等供水中,發現了微量的新冠病毒。但該官員強調,居民飲用水由「完全獨立」的供水網絡供應,「可以毫無風險地飲用」。

視覺中國供圖

這一報導引發廣泛關注,疾病的介水傳播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相關專家表示,水中存在微量的新冠病毒並不可怕,關鍵是落實好飲用水的各項淨化和消毒措施,確保飲用水安全。

汙水消毒處理能防介水傳播

病原微生物汙染飲用水可導致介水傳染病的發生。因此,各國把控制飲用水的生物風險作為飲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重中之重。

據福建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南方生物醫學研究中心歐陽松應教授介紹,水中病原微生物主要包括病原菌、病毒和原生動物(原蟲及蠕蟲)。病原菌主要包括大腸埃希氏菌、軍團菌、沙門氏菌等;病毒主要包括腸道病毒、A型肝炎病毒、諾如病毒等;原生動物主要包括隱孢子蟲、賈第鞭毛蟲、痢疾阿米巴蟲等。病原微生物對環境有一定的抵抗能力,可在自然環境中存活幾天、幾個月甚至更長時間。病原微生物經水傳播進入人體,達到致病劑量時,可導致胃腸炎、腹瀉、痢疾、肝炎、霍亂、傷寒等多種疾病。

歐陽松應教授說,病毒是一種個體微小,結構簡單,只含一種核酸(DNA或RNA),必須在活細胞內寄生,並以複製方式增殖的非細胞型生物。而冠狀病毒是具有外套膜的單股正鏈RNA病毒,直徑約80納米到120納米,在自然界中廣泛存在,可以感染人、豬、貓、犬、鼠、狼、雞、牛、蝙蝠與禽類脊椎動物。近些年發現的致病性較高的冠狀病毒包括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以及2019年的新型冠狀病毒。

回顧歷史上幾次大的介水傳播流行病事件,多跟當時下水道和飲用水沒有分開以及飲水汙染有關。「這是因為介水傳播的病毒能夠感染人的胃腸道,並通過被感染人群的糞便排出體外,帶來水汙染風險;呼吸道病毒通常經飛沫傳播,有些呼吸道病毒也存在於糞便中,也可能會帶來潛在的水汙染風險。」為此,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環境所水質安全監測室主任張嵐研究團隊在發表的論文中建議,新冠病毒通過呼吸道分泌物等方式排出體外,目前的研究表明主要是通過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在確診重症患者糞便中分離出活的冠狀病毒,提示應嚴控與患者相關的糞便、汙水的消毒處理,嚴防介水傳播。

正是基於上述考慮,2月1日,國家生態環境部發文對城鎮汙水監管提出要求,強化消毒殺菌,防止新冠病毒通過糞便和汙水擴散傳播。

病毒在水中會隨著時間而減少

不同病毒的結構、成分、核酸組成和形態不盡相同,在環境介質中的存活能力、對水淨化過程以及消毒劑的耐受力也不盡相同。張嵐研究團隊的研究顯示,由於病毒進入水體後不能增殖,因此在水環境中會隨著時間而減少。有研究指出,江河湖庫、地下水等均可檢出腸道病毒。病毒在水體中的存活情況受環境影響,呈現季節性差異。

2003年,北京軍事科學研究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研究顯示:SARS病毒在20攝氏度避光條件下的脫氯自來水中可存活48小時。但新冠病毒在水中存活的時間是多久,目前還沒有相關科學研究數據。

當前,飲用水安全保障措施主要包括水源防護、集中淨化和消毒處理、管網輸送等。據了解,傳統的常規處理工藝過程為混凝—沉澱—過濾—消毒,這仍是目前我國以地表水為水源的自來水廠的主流水處理工藝。實踐證明,混凝、沉澱、過濾工藝過程對水體中的病毒可起到一定的去除作用。消毒是殺滅微生物的重要環節。在消毒過程中,水廠通過控制CT值(消毒劑剩餘濃度和接觸時間的乘積)來實現對微生物的滅活。

據張嵐研究團隊的論文介紹,新冠病毒屬於有包膜的親脂類病毒,按照目前人類認知的微生物對消毒處理的抗力大小,有包膜的病毒相對容易被消毒劑殺滅。目前,雖然未見針對新冠病毒的消毒劑抵抗力研究。但已有相關專家採用病毒加標的方法開展了汙水中SARS冠狀病毒的滅活試驗。結果顯示,SARS冠狀病毒在汙水中對消毒劑的抵抗力比大腸桿菌8099和大腸桿菌f2噬菌體都低,汙水中游離氯餘量在0.4毫克/升以上(水溫為20攝氏度,消毒時間為30分鐘)時,SARS冠狀病毒可被完全滅活。

顯然,良好的水源是飲用水安全的基礎。只要通過相應的水質淨化處理,尤其是在消毒環節過程中有效殺滅病原微生物,可為降低水傳播疾病風險提供重要保障。

多舉措確保飲用水生物安全

「目前,可以明確病原微生物汙染飲用水有可能導致介水傳染病的發生,糞便汙染是飲用水微生物汙染的主要途徑。」相關專家說。

當前,我國飲用水衛生標準中雖然沒有病毒指標,但提出了生活飲用水應經消毒處理及對消毒的具體控制要求,同時規定了渾濁度的限值。為此,張嵐研究團隊建議,水廠應首先做好水源防護,並根據水源汙染特徵、環境條件及水處理工藝等情況,強化對渾濁度的控制,同時確保消毒措施有效運行,加強消毒劑餘量和微生物指標監測以及安全巡查,確保飲用水生物安全。同時,水廠應加強衛生管理和傳染病防控,供、管水人員應身體健康,禁止和病原攜帶者直接從事供、管水工作,必要時供、管水人員也應做好自身的健康防護。

家中的自來水可能含有餘氯、揮發性有機物、消毒副產物等,同時經過漫長的輸送管道以及高層建築儲水箱,可能會滲入鐵鏽、泥垢、微生物等,影響水質安全。為此,有專家也建議應該選擇「健康的水」,拒絕喝沒經過煮沸的自來水。另外,對於大自然中的溪水、湖水、泉水、雨雪水等「水質不明的水」,同樣不可飲用。同時,家庭成員或者朋友要「分杯飲水」,避免交叉感染。

不僅如此,桶裝水水桶反覆使用,存在交叉感染的風險,開封後放置時間過長,飲水機沒有定時清洗消毒,容易滋生細菌對水質造成新的汙染。專家建議一個月清洗一次飲水機,同理,對於接觸飲用水的杯子和水壺等物品也要定期清洗+煮沸消毒。所以,每個人都需做好個人衛生,避免到人群集中地,儘可能減少和陌生人近距離接觸的機會,並高度重視飲用水安全。

來源:科技日報

編輯:陳小柒

審核:朱麗

終審:冷文生

相關焦點

  • 巴黎回應非飲用水檢出新冠病毒:飲用水供水網獨立,可放心喝
    巴黎回應非飲用水檢出新冠病毒:飲用水供水網獨立,可放心喝 據法新社報導
  • 外媒:巴黎非飲用水系統檢測出新冠病毒
    參考消息網4月20日報導 據美國廣播公司(ABC)4月19日報導,法國巴黎在用於清理街道和澆灌公園的非飲用水系統中發現了微量新冠病毒,隨後該市關閉了部分供水系統。巴黎市政廳在上周日的一份聲明中指出,該市的飲用水仍然安全。該市的飲用水系統和非飲用水系統彼此獨立。
  • 巴黎非飲用水系統發現新冠病毒
    但是禍不單行,疫情沒有得到控制不說,巴黎又在非飲用水系統中檢測到新冠病毒。這就意味著巴黎市民在日常生活中,很有可能已經與新冠病毒打過交道了!4月19日,巴黎水管局對27處非飲用水點進行取樣檢測,本應是例行監測,出乎意料的是,卻在四處水點的檢測結果中發現含有少量的新冠病毒。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巴黎政府隨機下令停止使用非飲用水系統。
  • 【巴黎非飲用水發現新冠病毒,解讀:嚴格消殺可保安全】近日,據報導...
    2020-04-27 07:38:31來源:FX168 【巴黎非飲用水發現新冠病毒,解讀:嚴格消殺可保安全】近日,據報導,法國巴黎一環保官員表示,在巴黎的非飲用水,如用於清潔街道、澆灌綠植等供水中,發現了微量的新冠病毒。
  • 巴黎非飲用水系統檢測出新冠病毒是怎麼回事 新冠病毒可以通過飲用...
    歐聯社援引法國國際廣播電臺(RFI)報導,巴黎非飲用水被發現有微量新冠肺炎病毒,巴黎市政府決定暫停使用非飲用水衝洗街道,澆灌公園。  據報導,巴黎水管局剛剛對27處非飲用水點取樣化驗,發現其中四處取樣含有極少量新冠病毒。巴黎市政府隨即下令停用該市擁有的非飲用水網絡。
  • 法國在非飲用水裡檢測到新冠病毒,這有哪些警示作用?
    4月19日,法國巴黎市政部門宣布在城市非飲用水系統中檢測出微量的新冠病毒,巴黎市政府隨即暫停使用非飲用水系統。巴黎的供水系統有兩條,非飲用水系統和飲用水系統,目前只在非飲用水系統中檢測出微量的新冠病毒,飲用水系統是經過處理的,目前未發現新冠病毒。巴黎的非飲用水系統中水源主要是從塞納河等河流中抽取,用來清潔道路、澆灌市政綠化植被等。在該系統中發現新冠病毒,很有可能是水源被汙染。
  • 巴黎非飲用自來水中測出新冠病毒!當地官員:別慌,飲用水還能喝
    巴黎非飲用自來水中測出新冠病毒!當地官員:別慌,飲用水還能喝  Winnie Lee • 2020-04-20 12:02:41 來源:前瞻網 E
  • 在法國在非飲用水裡檢測到病毒,具體什麼情況,怎麼看待這件事?
    看到這新聞,確實把人嚇了一跳,法國在飲用水裡檢測到病毒,人類還有救嗎,具體是什麼情況?查看了相關新聞報導,這個報導是屬實的,具體情況是這樣:「法國的巴黎水務部門的實驗室,在對27個非飲用自來水採樣檢測中,發現了4個水體存在新冠病毒。這是世界上第一次在非飲用水中發現新冠病毒」。
  • 法國首都巴黎市廢水中再次檢測出新冠病毒
    據法國媒體23日報導,繼本月初在巴黎6月底的廢水樣本中檢測出新冠病毒後,研究人員日前在當地7月份的廢水樣本中再次檢出微量新冠病毒,但尚不足以據此推斷疫情出現反彈。新華社援引法國商業調頻電視臺BFMTV的報導稱,巴黎市政衛生部門負責人於爾皮表示,因為有數條管道匯聚在樣品採集點,研究人員正在回溯廢水網絡,找出具體是哪個地區的廢水含有新冠病毒。 研究人員認為,此次發現病毒傳播的痕跡並不意外,除了廢水中的病毒含量,更需要考慮病毒的活躍度,當前病毒傳播速度相比疫情初期有所放緩。
  • ...水中檢出新冠病毒引發關注:病毒「潛水」不用怕,嚴格消殺可保安全
    來源:【科技日報】本報記者 謝開飛近日,據央視報導,法國巴黎一環保官員表示,在巴黎的非飲用水,如用於清潔街道、澆灌綠植等供水中,發現了微量的新冠病毒。但該官員強調,居民飲用水由「完全獨立」的供水網絡供應,「可以毫無風險地飲用」。
  • 塞納河水中發現新冠病毒
    儘管在塞納河水中檢出新冠病毒,巴黎市強調,民眾可放心喝水。據法國電視二臺19日報導,巴黎水管部門當天對27處非飲用水點取樣檢測,發現有4處取樣含有極少量新冠病毒,巴黎市隨即下令停用該市的非飲用水網絡。自19世紀起,巴黎市就擁有兩個獨立的水路系統,一個是長達2000公裡的飲用水網,另一個是長達1800公裡的非飲用水網。巴黎的非飲用水系統從塞納河、烏爾克運河等河流抽取,主要用於清潔街道、澆灌公園、人工湖循環和供應一些公園的裝飾性噴泉,但在封城期間,公園早已關閉。可飲用水系統為住戶提供自來水,以及街頭、公園供遊人飲用的「泉水」。
  • 繼義大利、西班牙、巴西之後,法國巴黎廢水中也檢出了新冠...
    值得注意的是,繼義大利、西班牙、巴西之後,法國的研究人員近日在巴黎的廢水中也檢測出了新冠病毒……圖片來源:中新網報導截圖此前,義大利、西班牙、巴西的研究人員先後在下水道的廢水中檢出新冠病毒,而樣本的採集時間均早於新冠在中國的爆發時間。
  • 新一波疫情預警?法國巴黎汙水系統再次檢出新冠病毒
    本文轉自【環球時報新媒體】;據路透社7月23日報導,法國巴黎的研究人員發現,自6月底以來,巴黎汙水系統的廢水樣本裡再次檢測出新冠病毒。而巴黎廢水樣本中的新冠病毒在法國實施封城措施時曾一度消失。據介紹,荷蘭、法國、澳大利亞等多地的科學家進行的早期研究表明,汙水中新冠病毒的數量能在一定程度上顯示該地區民眾的感染情況。巴黎自來水公司的研究實驗室此前就曾對汙水進行取樣,通過模型計算,分析病毒的發展情況。
  • 法國巴黎非飲用自來水中檢測到新冠病毒
    當地時間4月19日下午,巴黎市政府向媒體表示,過去24小時內巴黎水務部門的實驗室在27個非飲用自來水採樣點中,檢測到4個有新冠病毒存在。為預防起見,巴黎市政府已立即暫停使用這些水源。據介紹,當地非飲用水用於清洗街道、灌溉綠植以及為噴泉供水,其水源地為塞納河及烏爾克河,與飲用水屬兩個獨立系統。
  • 巴黎水裡檢出新冠病毒?國際油價跌破15美元/桶!這日子咋過好?
    今天,有兩則消息觸動了我敏感的神經:一、據美國廣播公司(ABC)4月19日報導,法國巴黎在用於清理街道和澆灌公園的非飲用水系統中發現了微量新冠病毒,隨後該市關閉了部分供水系統。二、新華社快訊:紐約商品交易所5月份交貨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19日晚間一度跌破每桶15美元。
  • 日本進口飲用水檢出三氯甲烷超標被退運
    慧聰淨水網   筆者從江蘇檢驗檢疫局獲悉,近日,上海口岸一批來自日本的「北海道大雪山天然飲用水」被檢出三氯甲烷超標,現已被退運。根據我國《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包裝飲用水》要求,包裝飲用水中對三氯甲烷含量的限量要求是≤0.02mg/L。     江蘇吳江驗檢疫局提醒消費者,一是儘量從自貿區直營店或其他正規渠道購買進口飲用水;二是仔細查看商品的中文標籤,重點查看原產國、生產日期、保質期、營養成分表等內容。
  • 廣西飲用水檢出三氯甲烷超標 該物質可能致癌
    批次,9批次飲用水被檢出不合格,其中,首次檢出飲用純淨水三氯甲烷超標,該物質有可能致癌。  9批次飲用水不合格  天氣炎熱,飲用水消耗量大。此次抽檢中發現,9批次飲用水不合格,不合格原因為檢出三氯甲烷、銅綠假單胞菌、亞硝酸鹽等超標。  這9批次飲用水均為桶裝水,來自廣西橫縣津每健礦泉水廠等8家公司。
  • 厄瓜多凍蝦,外包裝檢出新冠病毒!專家:海鮮本身「無罪」|來聽新聞
    結果顯示,從厄瓜多進口的凍蝦外包裝檢出新冠病毒。厄瓜多凍蝦外包裝檢出新冠病毒 在上述樣本中,7月3日,大連海關從裝在厄瓜多企業生產的凍南美白蝦貨櫃內壁一個樣品樣本中,從厄瓜多企業生產的凍南美白蝦的三個外包裝樣本中,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
  • 又一地海鮮檢出新冠病毒!秦皇島海鮮安全嗎?
    這兩天又有進口海鮮外包裝檢測出了新冠病毒這次是魷魚產品地點在吉林省9月20日,長春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出通知:9月18日,寬城區對某食品公司品名為紅太陽俄須的魷魚須外包裝樣本進行常規監測,其中1份樣本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結果為陽性。
  • 外國食品頻繁檢出新冠病毒 我們還能放心地吃肉嗎?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外國食品頻繁檢出新冠病毒,我們還能放心地吃肉嗎?進入冬天,新冠病毒似乎又活躍了起來。從11月開始,天津、上海、安徽、內蒙古和四川均出現了本土病例。而天津和上海已完成的溯源調查顯示,病毒分別源自進口北美豬頭和境外航空集裝器。新冠病毒的由物傳人,特別是能長期存活在冷鏈上,成為了這個冬天中國防疫的一大考驗。實際上,此前北京新發地、遼寧大連和山東青島出現的本地疫情源頭都將證據指向了冷鏈環節。而多地在進口冷鏈食品及其外包裝也檢出了新冠病毒核酸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