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北京,長城是必打卡地,大家都知道八達嶺長城、慕田峪長城,但在北京二環內也有一座「長城」,連生活在北京的年輕一代都少有人知,更別提外地的觀光客了。
這座「長城」位於北京城地下,稱作「北京地下長城」,也叫「北京地下城」。
隨著這些年,逐漸向普通市民開放,大家才關注到這個特別的景點。
據說北京地下長城位於二環內8米深處的地下,總長度有30多公裡,四通八達,可以直通故宮、中南海、王府井、火車站等重要的地標,是一處始建於1969年的防空洞,現在北京年紀在五六十歲的市民基本都還記得,因為當時基本上是全員參與的一項人防工程,幾十萬人通過長達10年的純人工挖掘才最終建成。
當時建設背景是處於中蘇關係緊張時期,為了防止核戰爭爆發而準備的。當時不僅是北京城中心,整個北京都在挖防空洞,地面上一個北京城,地下也有一個北京城。
1982年,新影廠還專門拍攝過一部關於北京防空洞的電影紀錄片。通過影片可以看到,當時北京城的地下工事一應俱全,把地面上的城市設施基本都搬到了地下,餐廳、商店、電影院都有,儼然準備轉移到地下生存了,就像電影《流浪地球》裡描述的一樣。
不過當這處地下長城建成後,國際環境就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處人防景點在建成後的第二年即1980年就變成了專門接待外賓的旅遊景點,並且在國外遊客眼中還成為了熱門打卡的地點,到2008北京奧運會徹底關閉之前,已經超過有90多萬的外國人參觀。
至於說為什麼這裡變成只接待外賓的景點,也不知道出於什麼原因,有些人猜測是因為當時北京市民都參與過建設,沒什麼興趣去參觀,所以後來就變成了一處專門接待外賓的景點,裡面還設置了銷售工藝品的商店。
實際上當時這處景點是要收取參觀門票的,而且價格還不低,估計普通市民也很少有具備這種經濟能力,所以這裡就成為了一處專門賺取「外匯」的聚寶盆。
在北京奧運會舉辦之前,網絡上還專門有過北京地下城為什麼只接待外賓而不能一視同仁的討論,所以這處地下長城反而在國內變得越來越神秘。
2005年,在經過爭論後,北京地下長城才首次對普通市民開放,變身一處紅色教育基地,不過當時也不是你想去就能去的,還得憑街道介紹信團體參觀。
就在今年,這處神秘的「地下長城」終於在關閉多年後,全面向公眾開放。
不過,遺憾的是,現在只是在入口處闢了一塊展廳,做了個「洞見1969」的小型展覽,介紹了這處地下城的歷史背景和一些圖片資料,但依然還是有不少遊客帶著好奇心去參觀。
據說,地下城的防空洞還在施工維護中,兩年後會正式向公眾開放這處神秘的景點。
但小編猜測,即使兩年後最終向公眾開放,我們所能看到了的也將不過是這座地下長城的一小部分而已,這處地下長城仍然將保持著神秘為眾多遊客猜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