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去掃街 街頭攝影的技巧與經驗談

2021-01-11 蜂鳥網

    說起攝影裡的「掃街」,不少影友非常熟悉,這句「黑話」可不是環衛工人天天工作的那種哦,而是特指在街頭的拍攝,講求畫面的真實性,多數不進行擺拍,而是在逛街中,捕捉日常生活中種種動人的細節和瞬間。

    掃街很容易,拿起相機走到街上去,開拍即可。但是同時掃街也是攝影裡最難的一個種類,街上人來人往,紛繁雜亂,要在其中捕捉到動人的瞬間,可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呢。


2008年,廣州西關老城區,多少塵封往事的質感。鏡頭拍攝往往難於避免雜亂,善於利用光的特性,簡化畫面,是常用的減法行為。

    不少中外攝影史上鼎鼎大名的攝影大師,比如紀實攝影之父創立「決定性瞬間」理論的亨利·卡蒂埃-布列松,無數次拍攝中國的馬克·呂布,日本著名自由攝影大師森山大道等等,無不將大量時間放在街頭攝影上,通過捕捉普通人的日常瞬間,留住了一個又一個經典瞬間,作品感動著無數的人們。甚至可以說,通常幫助人們記住那些歷史和時代的攝影作品,往往不是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件,而是記錄常人生活的細節、記錄時代特徵的街頭攝影作品。

街頭攝影的觀念和思路

    毋容置疑,街頭肯定是反映我們這個時代的文化和特徵的最重要場景。

    剛開始掃街的時候,往往會有找不著北的感覺,街上是如此豐富雜亂,許多事件在同時發生,轉瞬即逝,我們應該如何能尋找並在最恰當的時間記錄下哪些最精彩的瞬間呢?

    在這裡,有必要先轉述一下最基礎的理論,布列松提出的「決定性瞬間」,他認為,世界凡事都有其決定性瞬間,即被攝事物的形式和內容在這一時刻恰到好處地構成一幅和諧的畫面。他用極短的時間抓住事物的表象和內涵,並使其成為永恆。


浙江龍門古鎮,黃昏下班的時刻。這種司空見慣的場景,需要細心的感受和體驗,才能發現,因此,拍照也是訓練觀察力的一個好辦法。

    布列松的攝影終身都堅持抓拍,但他的作品裡面完美的構圖與傳統的繪畫美學相兼容,使這些瞬間令人驚嘆。「決定性瞬間」理論從五十年代被提出以來,雖然被不斷質疑和打破,但是直至今日,仍然是中外一代又一代紀實攝影師入門的必修一課。

    對於掃街,我們首先必須確認的是拍攝的意圖和主題,否則必然會流於浮光掠影和走馬觀花,有些攝影師會執著於拍攝即將消逝的歷史建築和人文瞬間,也有些攝影師專心記錄那些最有我們這個時代特點的人和事,還有些攝影師會在街頭尋覓展現人性光輝、感人的庸常生活細節、記錄突發事件、衝突和紛爭……等等。但是萬變不離其宗,只有記錄能感動自己的事物,才能夠使照片能感動別人。攝影作品裡東西方藝術共有的人道主義精神,平等、悲憫、同情等折現人性的感情永遠不會過時。

    但是,街頭攝影也必須具備自己獨特的視覺,儘量選擇別人沒有拍過的主題或場景或拍攝方法,通過照片闡述自己的觀點和立場,也是必不可少的。否則在影像爆炸的今天,沒有個性的照片必然會被淹沒,不會給觀眾留下太多印象。

街頭攝影器材的選擇

    由於街頭攝影的瞬息萬變和豐富多彩,快門時滯較短的單反或旁軸相機是掃街的首選,體積小不宜引人注意的旁軸相機是理想的選擇,當然數碼DC掃街也可以勝任,不過DC由於快門時滯較長,需要對相機有相當的熟悉程度和對事件發生準確的預測,才能留住最精確的瞬間,而且掃街往往要用到連拍,相機的連拍速度也應該被考慮。


2008年,廣州西關老城區,小巷深處快樂的童年生活。下意識的抓拍,在這種突然的抓拍裡,保持構圖的穩固乾淨和畫面的縱深感,是成功的要素。

    傳統的攝影理論裡,街頭攝影一般建議使用28mm-50mm焦段的鏡頭,因為這個焦段的鏡頭往往具備更立體的景深和符合人的視覺習慣,使得記錄的場面具備真實感和空間感。而太廣或長焦鏡頭不建議使用,廣角的鏡頭往往會帶來強烈變形和畫面內容過多雜亂,一般只適用於狹小的環境或追求廣角變形帶來的視覺衝擊力的場景。長焦鏡頭往往由於視角過窄,不利於交代環境,同時長焦的視角壓縮了景物間的透視感,容易使畫面喪失現場感和空間感。


浙江諸葛村清晨的早點鋪,寒冷冬天裡的炊煙製造了溫暖的氣氛,煙霧的變化極快,這種場景可以使用連拍方式,以抓住不停變幻的煙氣,得到理想的畫面效果。

    不過鏡頭的選擇也要視乎個人風格,如果喜歡保持距離感或主體難以靠近的拍攝,長焦鏡頭也是不錯的選擇;如果喜歡廣角的視覺衝擊力,或者對畫面控制的好的話,廣角鏡頭掃街也是可以的。

街頭攝影的抓拍、偷拍與溝通

    一般來說,掃街的時候需要抓拍的時候特別的多,要求場景自然真實,不幹涉拍攝的對象。那些最自然、最生活的才是最有價值的。抓拍事先可以預測的,只要背著相機出了門看到什麼拍什麼。深入生活,是抓拍的靈魂和真諦。

    抓拍的時候必須眼明手快,該出手的時候毫不猶豫,抓住最精彩的瞬間。筆者為了練習快門的精確性,曾經多次在坐火車的時候拍窗外的電線桿,力求每下快門按下,電線桿正好位於畫面中心處才算及格,有興趣的朋友不妨試試這種練習方法。


北京後海的黃昏,一位模仿李小龍練雙截棍的年輕人。剛開始對方拒絕拍攝,在友善的致意和簡單溝通幾句之後,對方很高興的接受拍攝。在這種人物表情和動作都變化極快的場景裡,可以使用連拍功能,同時要對人物的下一步動作有比較準確的預測。

    抓拍也必須要求拍攝者要對事件的發展趨勢要熟悉,大概可以預測接下來要發生的事情,對該何時按下快門心中有數,才能胸有成竹,抓住想要的瞬間。

    當遇到合適的光影和場景,等待也是掃街常有的事情,選一個合適的場景,等待合適的人物出現或者合適的事件發生,再用抓拍拍下,是掃街是經常使用的拍攝方法。但是也不要在某個場景逗留過久,畢竟是掃街,多隨意走動,要拍到一張好片子往往是一種緣分,說不定更精彩的瞬間就會在下一個街角發生。


珠海外伶仃島的手工蝦米作坊,為了使得畫面靜中有動,使用了較慢十五分之一秒的快門,使得出現在畫面的兩隻手一靜一動。

    掃街的時候往往要拍攝陌生人,這個對於攝影者似乎是一個心理障礙,往往是倉促按下快門,拍下被攝者驚愕詫異的表情。在掃街的時候,筆者認為溝通的技巧往往是最重要的,有些有趣的場景,或者需要近距離拍攝陌生人的時候,一兩句簡單的問候和善意提問,充滿友善的笑容,常常可以縮近與被攝者的心理距離,對方如果不是在做非常規行為,一般會同意拍攝,對於在鏡頭前特別拘謹的人,可以在邊聊天時邊按下快門,多拍幾張就可以得到理想的表情和動作。如果堅決不同意拍照的,應該停止拍攝或者按被攝者要求刪除照片,這是對他人最基本的尊重。

    對於抓拍和偷拍中被發現時候的質問,也應該友善處之,適當的應對很重要,筆者往往是傻乎乎的微笑並自稱:「學拍照的,出來練習。」或「今天剛買相機,出來試下……」,往往會得到友善的回應,切記不要自抬身份為攝影師或記者,往往會弄巧成拙。咒罵不已窮追不捨的人筆者很少很少見到,人與人之間的壁壘往往是人的內心建造的,交流其實並不太困難。

街頭攝影的常用技巧

    掃街中,突發的場面處處可見,往往突發得往往連舉起相機和自動對焦都顯得太慢,因此盲拍的技術非常重要,所謂的盲拍,就是不看取景器也能大概預測某個角度能大致拍到什麼畫面和構圖,這項技能需要練習同時也需要對相機焦段非常熟悉,可以在沒事的時候拿相機先預測場景再盲拍,然後對照,如此反覆鍛鍊一段時間可以較熟悉的掌握。盲拍在街頭攝影中的應用非常廣泛,比如在很靠近被攝者又不希望幹涉對象的拍攝,還有對飛速瞬間的拍攝。還可以利用盲拍進行很低角度的拍攝,當角度足夠低的時候,可以使得被攝事物顯得高大,產生獨特的視角新鮮感,還能使用天空為背景從而避開周圍雜亂的環境。


 杭州運河邊的清晨,邊看書邊推車走路的年輕人,這幅照片使用了200mm的長焦拍攝,既不幹擾人物的情緒,也使得背景適當虛化不至於幹擾主體。

    此外,你也可以採用舉高雙手跳起來盲拍得到俯拍的角度,這點要視乎你的體力狀況,哦,當然還要注意安全。

   相機的自動對焦如今是越來越快了,不過在很多場合還是沒有時間對焦,這時要視乎你對相機的熟悉程度,筆者的做法在街上走的時候,相機從來不關機,而且苦練西部牛仔的拔槍手法,以便飛速從相機包裡抽出相機。當然也有穩妥點的做法,就是使用每個焦段超焦距,比如50mm鏡頭的光圈為F8的時候,對焦在三米距離,那麼三米到無限遠的距離都是合焦範圍,使用這個特性可以使用手動對焦的方法,免去對焦的環節。


重慶最後的十八梯老城區,敢於使用大膽的構圖,往往可以使畫面生動而給人留下深刻印象,這張構圖裡故意把人物主體置於畫面最下方,產生較強的視覺衝擊力。

結語和題外話

    對於街頭攝影而言,最困難往往不是拍攝技巧的問題,而是你看待問題的角度。街頭的景觀如此豐富而且多變,你選取了什麼主體,你選擇了哪個瞬間,往往沒有規律可循,而是取決於你的學識、氣質、乃至人生閱歷和價值取向。其實功夫在攝影之外,街頭攝影某種意義上其實已經脫離了藝術的範疇,它與社會學、人類學、歷史、政治、經濟、哲學等等學科的相關更為緊密,一張照片往往承載的不僅僅是愉悅人們的美感,還承載了許多來自真實世界的信息,使人沉思,讓人關注,為之動容,產生共鳴。

    有人問某位攝影大師拍攝某張作品的光圈快門數據,大師回答:「這張照片的拍攝快門是五十年又二百五十分之一秒」。也許這個對答能給我們一些啟發。

相關焦點

  • 街頭攝影中的《三十六計》
    筆者每次外出掃街的時候,總是喜歡和影友一起出去,這樣能互相幫忙,怎麼幫呢?比如說要拍一個回民街路邊店裡的小商販,我就會對朋友說:「我給你在這來張合影吧?」,然後他就會站在要拍攝目標的前面,雖然我說的是要給他留張合影,但其實我只是藉助他來將鏡頭對準真正想要拍攝的目標,這樣拍攝出來的人物就不會顯得那麼不自然,反而會很真實。
  • 日本人口密度大於中國,但狹窄的城市街景如此驚豔:豎構圖攝影
    因而,日本街拍成為許多攝影愛好者所青睞的地方。我見過許多中國攝影師所拍攝的日本街頭,真的非常美。每當我自己前往日本時,也會進行街拍創作。因而,每當我一個人旅行的時候,一定會騰出時間去「掃街」。如果在旅途中進行「掃街」,最好是自由行,自由行令你時間充足,也更有時間去發現有趣的景觀。
  • [旅遊經驗談]美國西部國家公園自駕攝影攻略
    這是個與你分享旅行小技巧的時間,如果你熱衷搜尋旅遊攻略,或對於制定線路、選擇機票酒店總有小小煩惱,那麼這些驢友故事正適合推薦給你——他們遊遍世界各地,積極思考、認真行走,有成功、有教訓,經驗一籮。
  • 日本旅行,攝影小白如何拍出好看的旅行照:超簡單構圖分享
    相信每一個去過日本旅遊的人,都會日本的街道產生深刻的印象:要麼是極致的乾淨,要麼是特別的狹窄,要麼是被街道兩旁的小商鋪所吸引,要麼是沉醉在具有層次感的古風建築中。因而,日本街拍成為許多攝影愛好者所青睞的地方。我見過許多中國攝影師所拍攝的日本街頭,真的非常美。每當我自己前往日本時,也會進行街拍創作。
  • 江湖兒女口中的「掃街」,到底應該怎麼拍?
    正因為如此,江湖上有很多大師會經常拿著相機遊走於不同城市的街頭進行拍攝,大家把這種拍攝行為稱之為街頭攝影,也就是江湖兒女口中的——掃街!城市裡那些不斷變化的人事物,正在等待著每一個喜歡」掃街「的攝影愛好者「去探索,去發現,去記錄。」
  • 「隨手」拍出的大片——街頭攝影的內外功
    是基於英文中「Street Photography」的含義,在攝影圈裡它還有個專用名詞叫「掃街」,毫無疑問的是,攝影的本質就是紀實(記錄現實),這也是為什麼當攝影剛被發明出來時,很多人會擔心繪畫要被取代、畫家可能失業的原因,因為攝影能夠比繪畫更「客觀」地記錄現實。
  • 6歲娃娃澳門「掃街」:小鏡頭裡的大世界(圖)
    拿著照相機的小澤。 小澤的攝影作品。   如果你是攝影愛好者,相信你一定曾經試過「掃街」(沿著大街拍下讓自己感興趣的人和物)。如果是一個6歲多的小男孩,他的「掃街」又會是怎樣的呢?   上個月,愛好攝影的小澤媽帶著6歲多的小澤一起在澳門「掃街」。小澤矮小的身軀,加上孩子的視野,拍出的照片常常帶給小澤媽驚喜。而小澤媽自己也多了一個專職的攝影師。   非風景區:由小孩自由拍   小澤媽平時酷愛攝影,閒來沒事時喜歡拿著照相機「掃街」。此次澳門行之前,她曾帶小澤到東平新城「掃」過一次街。
  • 如何在街頭攝影中優雅地使用閃光燈 並且不被人打
    之前老是說要寫一篇關於閃光燈在街頭攝影中的運用的文章,現在我終於來兌現諾言了。雖然我並不是什麼閃光燈專家(肯定比不上 Bruce Gilden、Charlie Kirk 他們),但我這半年以來幾乎一直都在用閃光燈掃街(所以還是有一點經驗的)。
  • 金秋新疆禾木攝影最佳時間與金秋禾木攝影技巧經驗大分享
    金秋禾木攝影最佳時間與金秋禾木攝影技巧經驗大分享,禾木村位於新疆布爾津縣喀納斯湖畔,是圖瓦人的集中生活居住地。是僅存的3個圖瓦人村落(禾木村、喀納斯村和白哈巴村)中最遠和最大的村莊。禾木被譽為攝影天堂,只因這裡沒有喀納斯熙熙攘攘的人群,有的是平靜的小河、原始的木屋,還有民族氣息濃鬱的圖瓦人、哈薩克人……放眼之處,都是無盡的攝影素材。大家好!
  • 在俄羅斯的法國攝影師,街頭攝影拍攝了最美的聖彼得堡,技巧總結
    維克多·巴拉格爾(Viktor Balaguer)是一個專注於街頭影像創作的攝影師,他是一個法國人,常年生活在俄羅斯的聖彼得堡,用攝影拍攝記錄創作自己熟悉的異國城市。通過獨具風格的構圖形式,敏銳的觀察視角,在作品中顯現了一幅幅色調濃鬱,情節豐富,地域性明顯,具有電影般質感和敘事性的街頭攝影作品。那麼維克多·巴拉格爾(Viktor Balaguer)是通過那些觀察方法和拍攝製作技巧,創作出了這樣的街拍作品呢,從他的作品中分析,我們不難發現以下六個拍攝街頭攝影的技巧。
  • 盲拍掃街——油麻地篇
    器材:NIKON D610 TAMRON SP 85mm F1.8 Di VC USD F016N 關注 米拍攝影社區,每天都有新的攝影故事盲拍掃街——油麻地篇 赤字先森Mr_Gu@米拍 創作 油麻地是個極其適合掃街的地方,這個地方三教九流什麼類型的人都有,而且白天和晚上儼然是兩種不同的風景。
  • 街頭攝影——用視覺語言講述城市的詩意與魔幻
    作為街頭攝影重要賽事之一的Street Photography International(SPi)最近公布了2019年度的獲獎訊息。 其中,印度女性攝影師 Sarmistha Bera 憑藉自己對家鄉街頭的獨特感知視角,從139個國家參賽者中脫穎而出,贏得冠軍。
  • 何藩,他是演員,也是導演,還是開創香港街頭攝影的「一代宗師」
    他是街頭攝影的一代宗師, 他在世界不同之攝影比賽得到超過二百八十個獎項, 連續贏得八屆由美國攝影學會所舉辦之世界攝影十傑的榮銜.他是香港攝影界的傳奇.其實說到街頭攝影,何藩這個名字對大家來說一點也不陌生,他很多的作品在網絡上都有傳閱.平時拍攝他喜歡做獨行俠, 他鍾情於香港人來人往的市集眾生和大街小巷的風情, 他對光影的表達充滿戲劇性,他以新派攝影手法,打破墨守成規的傳統風格拍出來的照片都非常好看。更重要的是,他沒有試圖去記錄香港,而是用鏡頭捕捉人物,拍出一個個普通的香港人。
  • 理想的下午:相約好友一起「掃街」,隨時記錄你的精彩
    不管是在景區還是在街巷晃蕩,大家都免不了拍照,看到含苞待放的花朵拍一張合影,看到街頭有趣好玩的事物,匆匆抓拍一瞥。選擇一個美好的天氣,外出「掃街」是一件很愜意的事,不需要攜帶笨重的相機,給自己添加額外的負擔,只需要攜帶一部拍照功能強大的手機,這次我們出街選擇了攜帶最新的入手的自拍神器——華為nova 3e手機。
  • 手機攝影常見的構圖技巧,又簡單又高級
    獨立攝影師 手機攝影講師2016年麵包獵人 app 明星城市獵人,2016年國家地理攝影大賽手機組獲獎者,擅長手機攝影極簡主義風格 、城市街頭、暗黑膠片電影風格。玩轉手機攝影平臺合作授課講師 ,攝影貓不斬攝影平臺合作授課講師先來看下這張照片,人在畫面中可以看做一個點,橋可以看做三角形,遠處的船可以看做是一條線 。點線面都集合了,這也就是幾何對比,每個圖形都不重疊,都有留空間。照片好不好看,很大程度是取決你的前期構圖,看你如何利用 構圖去拍攝 。
  • 理論與實踐結合 夜間街頭攝影的10個建議
    下面這篇文章的作者James Maher分享了一些在夜裡街頭攝影的技巧及建議。每一段中間我加了一些自己在臺北拍攝的經驗。我自己的經驗:    就像作者說的,他會覺得用閃光燈對著人拍不舒服,我也是,在街頭攝影時我不喜歡被注意。因此不管白天晚上我都不會使用閃光燈。不過國外有些街頭攝影是運用閃光燈拍攝出了名的。
  • 十句必讀的街頭攝影名言
    剛開始接觸街頭攝影時如果沒拍到什麼好畫面,除了覺得自己的技術不夠好之外,也會怪環境不夠多元,給我的題材不夠多。但現在想想其實很可笑,當越了解街頭攝影,越發現問題不是出在相機、技術或環境,而是心態及看法。除了學會如何去觀察之外,聽聽前輩們怎麼說在拍攝時的心態上也有很大的幫助。下面整理了十位歐美著名街頭攝影師對街頭攝影的感悟,與大家分享。1.
  • 寧波街頭的手機攝影師
    喜歡黑色T恤的「笑眯眯」,站在街頭不像是個攝影師,他身上沒有攝影馬甲,也不見長槍大炮,最常用的是一套佳能相機和手機。  他對街頭有著不知疲倦的好奇心,照片裡能看到視覺語言的天賦和精準表達,有濃濃的煙火味,也有著沒事偷著樂的市井感。  徒步、街拍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十來年,風雨無阻。
  • 尋味港澳臺,帶著香港胃,掃街香港夜
    攝影/大餘聽說國慶黃金周前後共有25萬人乘高鐵去香港!你也在其中嗎?一座城的煙火氣盡在夜市到了香港,不去掃街怎麼對得起自己嚮往美食的心和長途跋涉的胃?攝影/大餘香港的夜市小吃,從供底層人士填飽肚子、攤主維持生計的路邊攤,發展為登上米其林推薦榜單的美食(米芝蓮街頭美食)、TVB港劇的必備元素,常常因明星的光臨而在娛樂新聞的世界裡佔有一席之地。
  • 如何用一部手機搞定旅遊攝影
    正好最近和友人們利用年假刷了一次日本大阪——京都之行,基本上全程使用iPhone 7 Plus拍攝,下面我們就邊看照片邊說話,聊聊旅遊攝影這點事。手機攝影裝備談目前的智慧型手機後置攝像頭的像素基本上都在1200萬像素以上,光圈F2.2左右,具備相位檢測對焦功能,並且光學防抖已經成為標準配置,這樣的性能滿足旅行拍攝完全沒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