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醫君不是詹姆斯的粉絲,是因為他真的強大到了可以摧毀「競技」這個詞語;不關注籃球的朋友可能不知道NBA季後賽的對抗強度和常規賽的區別——天壤之別。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發現很多得分高手在季後賽竟然被摁在替補席上遲遲沒有機會,正是因為身體對抗難以承受,容易成為防守黑洞。
當然,今天我們不是來「吹」勒布朗詹姆斯的,而是來可觀的分析一下這位King為何能夠8年躋身總決賽,無論是在邁阿密還是在克利夫蘭,無論身邊是否有韋德、歐文、樂福們。
職業性:詹姆斯絕不會遭非議的一點
首先,作為領袖,他有著關鍵時刻的堅決和強大意志力,「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氣勢從一個人身上迸發出來,發於聲,顯於行,從而鼓舞著身邊的隊友。然而這是能在短短48分鐘就能源源不盡的迸發出來的嗎?非也。
一絲一毫的氣勢來源於生活中對於籃球的態度,這不單是熱愛這麼簡單,籃球是詹姆斯等一眾巨星的職業,有些巨星受到天賦的垂青,反而被內心蠱惑,漂浮空中。待到場上時,往往只能孤軍奮戰,陷入天賦噴湧但現實慘澹的矛盾和迷茫;但天才的天賦是有限的,在籃球這項運動,便體現在了被時光刺透、傷痕鏽跡的身體上,迷茫、起伏的內心裡;你可能覺得我暗有所指,其實怕是你心裡也早有答案吧。
勒布朗詹姆斯在生活中體現出的職業性是從運動員層面上的,因為更依賴身體,所以在休賽期,他比任何運動員都克制。比如在維持身體機能上的花銷,比如在飲食上的花銷;有人可能會說因為他薪酬不菲,但薪酬不菲的的確不止他一位。
看看他的飲食計劃:從每個休賽期、每周、每日
勒布朗有一個個人主廚(當然)。然而,他飲食的一個關鍵特徵是他向來不迴避碳水化合物。為了保持體力,他吃大米、麵包、麵包圈等食物,這些食物含有大量碳水化合物,但很少含有不健康脂肪。
為了額外的能量,勒布朗在他的麵包圈中加入花生醬,但他的身體在訓練時會將其燃燒;這裡快醫君多說一句,如果你是一個上班族,且不能保證持續一個強度進行減肥或者鍛鍊,花生醬也要控量。儘管有花生醬,但他也嘗試從其他來源獲取礦物質,比如從草莓、橘子、黑莓和香蕉等水果。香蕉尤其富含鉀,這對促進有效的水合作用有很大的幫助。
我們來看看勒布朗·詹姆斯一天怎麼吃,注意,為了配合訓練,他是一天7餐:
第一餐(6:25):
全麥麵包圈+1湯匙花生醬;
1/2杯草莓(120ml);
1/2杯脫脂奶酪(120ml);
第二餐(9:30):
1杯橙汁(240ml);
1根香蕉;
1勺蛋白粉(60ml);
1杯牛奶(36ml,低脂);
第三餐(12:00):
4盎司(約113g,二兩多一點)烤牛肉(瘦肉);
全麥麵包;
1杯生菜(240ml);
1個番茄;
2湯匙芥末;
低脂切達乾酪;
1杯牛奶(240ml,低脂)。
第四餐(14:00):
1根能量棒(類似士力架)
1/2杯藍莓;
1杯低脂天然酸奶;
1/2杯牛奶(120ml,低脂);
第五餐(17:00):
1杯草莓(240ml);
1杯低脂草莓酸奶(240ml);
2盎司蛋白粉(60ml,22g);
1/2勺蜂蜜(8ml);
1杯牛奶(240ml,低脂);
1杯橙汁(240ml)
第六餐(18:30):
3盎司雞胸肉(90g);
1/3杯橙汁(80ml);
1/3杯照燒醬(80ml);
1/2杯米飯(120ml);
4盎司荸薺(120g);
1杯半花椰菜(360ml);
1/2勺橄欖油(8ml);
1茶匙玉米粉(5ml);
1杯純淨水(240ml)。
這只不過是6餐,第7餐其實是每天早起2杯水(500ml),同時混入10gL-穀氨酸。
當然,這只是勒布朗一天的食譜,而他每天的食譜肯定會不同,這也就凸顯了他私人廚師(應該說是營養師)的本領。可見從早晨醒來,連水分攝入都進行嚴格控制,而且不是一朝一夕,而是貫穿他職業生涯的大部分時期,所以在他34歲的運動「高齡」,還能屢屢打破那個「神」的記錄,不可不稱為當今籃球第一人。
以上的核心便是:低碳水飲食。儘可能降低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配合訓練達到增加肌肉和減脂的目的;此舉為讓身體進入一種被稱為「酮症」的代謝狀態,即脂肪作為能量來源代替肝臟和血糖為人體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