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命名由來

2020-12-16 騰訊網

颱風的命名都選取自第31屆颱風委員會通過的《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熱帶氣旋命名表》,共有140個名字。

分別由亞太地區的柬埔寨、朝鮮、中國、中國香港、中國澳門、日本、寮國、馬來西亞、密克羅尼西亞聯邦、菲律賓、韓國、泰國、美國和越南等14個成員提供(每個成員提供10個名字)。這140個名字分成10組,每組裡的14個名字,按每個成員的字母順序依次排列。命名表按順序、循環使用。

中國提供的這些名字,大都出自家喻戶曉的傳奇故事,分別是:「龍王」、「玉兔」、「風神」、「杜鵑」、「海馬」、「悟空」、「海燕」、「海神」、「電母」和「海棠」。

相關焦點

  • 颱風利奇馬名字由來:是用熱帶水果命名的,但不是隨意命名的
    今年第9號颱風「利奇馬」於8月10日1時45分在浙江溫嶺登陸,中心最大風力達到16級,成為今年以來登陸我國強度最強的颱風。部分地區會出現大風和大雨情況,大家在出行的時候要注意安全。大家在談「風」色變的同時,也充滿疑惑,颱風是怎麼命名的?
  • 颱風是怎樣命名的 颱風命名規則方法及命名一覽表(圖)
    颱風是怎樣命名的 颱風命名規則方法及命名一覽表  颱風是怎樣命名的?人們對颱風的命名始於20世紀初,據說,首次給颱風命名的是20世紀早期的一個澳大利亞預報員,他把熱帶氣旋取名為他不喜歡的政治人物,藉此,氣象員就可以公開地戲稱它。
  • 每一個颱風都有一個自己的名字,你對颱風的命名知道多少呢?
    在中國的沿海,每一年的夏天都會刮颱風,在2018年的最強颱風「山竹」的到來,讓地處深圳的人們感受到了高樓左右晃動是什麼感覺。   大家有沒有發現。每一個颱風都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名字,像「山竹」「玉兔」「飛燕」等等。這些颱風的名字是基於什麼取的呢。
  • 2018颱風命名表一覽在此!為你奉上颱風「摩羯」的命名由來
    每次來颱風,我們都能得知颱風的名字,往往是「多少號颱風某某」或者「颱風某某」這樣的格式,那颱風名字是怎麼命名的?1997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在香港舉行的世界氣象組織(英文縮寫:WMO)颱風委員會第30次年度會議決定,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熱帶氣旋採用具有亞洲風格的名字命名,並決定從2000年1月1日起開始使用新的命名方法,確立一張新的命名表,旨在幫助人們防臺抗災、加強國際區域合作。
  • 颱風都是誰命名、怎麼命名的?
    近半個月,颱風「巴威」、「美莎克」、「海神」先後進犯我國大東北地區,東北半個月內遭颱風「三連擊」…… 等等,你有沒有發現,這颱風的名字,是不是還怪好聽的? 颱風都是誰命名的?怎麼命名的? 今天小編就來滿足你的好奇心。
  • 颱風山竹命名怎麼來的_山竹颱風是哪個國家命名
    颱風山竹命名怎麼來的?最近超強颱風的影響備受關注,朋友圈幾乎被刷屏了,那麼山竹颱風是哪個國家命名,有小夥伴對這個問題就表示很好奇了,接下來一起來了解下吧! 西北18183和南海是世界上颱風活動最頻繁的區域,以往,有關國家和地區對出沒在這裡的熱帶風暴叫法不一,同一颱風往往有幾個稱呼,容易造成混亂。
  • 【趣談】為什麼「皮皮蝦」「哈士奇」不能給颱風命名?
    其實啊,想要完全弄清楚「颱風」這個名字的由來還真不是那麼容易,但有幾種流傳較廣的說法:一是由廣東話中的「大風」一詞演變而來;二是由閩南話中的「風臺」一詞演變而來;三是由荷蘭人根據希臘史詩《神權史》中的人物泰豐Typhoon所命名。
  • 颱風的命名和除名,原來是有規定的...
    再給大家科普颱風命名的由來前,先祝各方平安!
  • 颱風共有多少個名字——颱風命名一覽表
    颱風的名字不是有了颱風才取的,是事先確定了的。颱風委員會命名表共有140個名字,分別由亞太地區的柬埔寨、中國、朝鮮、中國香港、日本、寮國、中國澳門、馬來西亞、密克羅尼西亞聯邦、菲律賓、韓國、泰國、美國和越南提供。命名表按順序命名,循環使用。
  • 漲知識|颱風是如何命名的?曾經哪些颱風被「除名」?
    9月21日,為做好颱風命名工作,積極推廣普及防災減災知識,提升公眾對颱風的認知和預防能力,中央氣象臺開展「我給颱風起名字」活動,邀請公眾來給颱風取名字。最終選定的颱風名將於2021年2月召開的會議上公布。中央氣象臺將給最終選定名字的公眾頒發颱風命名專屬證書。
  • 颱風如何命名,2017年會出現哪些名字的颱風?
    颱風和颶風都是對於熱帶氣旋的不同說法,一般把出現在太平洋海域的熱帶氣旋,稱為颱風;出現在印度洋或者大西洋的熱帶氣旋,稱為颶風。全球熱帶氣旋分布圖西北太平洋海域是受到颱風影響最大的地區,我國的東南沿海地區每年都會有不少颱風登陸,有的甚至帶來巨大的危害,比如2006年的「桑美」颱風,嚴重影響中國東部沿海地區,共造成了25億美元的巨大損失。因此2006年12月4日至9日的第三十九屆世界氣象組織颱風委員會會議中決定把「桑美」這個名字退役,由「山神」替代。
  • 颱風是如何命名的?還有颱風曾被「除名」?
    其中,颱風「鸚鵡」、颱風「黑格比」、颱風「米克拉」和颱風「海高斯」等4個颱風在我國沿海地區登陸,較同期平均(5.8個)偏少1.8個。中國氣象局颱風與海洋氣象預報中心主任錢傳海介紹,今年7月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無颱風生成,是自1949年有氣象記錄以來首次出現7月「空臺」現象,創造新的歷史。
  • 「黑格比」怎麼來,給颱風命名是件正經事兒
    而在西北太平洋和我國南海的強烈熱帶氣旋則被稱為「颱風」。在早期,我國僅用編號來稱呼颱風,真正讓它們擁有姓名,還得從2000年使用新的命名方法說起。新的命名方法由世界氣象組織(WMO)下的颱風委員會機構提出,旨在加強國際間區域合作,幫助人們防範颱風、應對災害。
  • 科普:颱風和颶風如何區分 又如何命名
    只是通常將發生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這種熱帶氣旋稱為颱風,而將發生在東北太平洋和大西洋上的這種熱帶氣旋稱為颶風。全球海洋平均每年出現強熱帶氣旋40多個,多數在西北太平洋、孟加拉灣、東北太平洋、西北大西洋、阿拉伯海、南印度洋等海域,其中以西北太平洋最多,平均每年出現十幾個。因此,人們給它們命名,以便記憶和區分。
  • 颱風是怎樣命名的?
    它又是怎樣被命名的?  颱風如何命名的?  西北太平洋是颱風的高產地區,每年登錄我國的颱風就有6、7個之多。在國際統一的命名規則產生以前,西太平洋周邊的國家和地區對出沒在這裡的颱風叫法不一,同一個颱風,可能就有好幾個不同的名字。  例如,我國按其發生的區域和時間先後進行四碼編號,前兩位為年份,後兩位為順序號。
  • 經常看到很多奇葩的颱風名字,那你知道颱風名字的由來嗎?
    這裡是「小狐探世界,我探你來看」颱風每年都會在沿海地區登陸,颱風的名字有些也是很奇葩,讓人摸不著頭腦。比如:今年的黑格比,實在是想不出來該名字的是以什麼命名的。颱風通常會以動物,植物,水果名字命名,還有些國家是男女名字來命名。比如:百合、玉兔、山竹、婷婷。
  • 國考行測常識:千奇百怪的颱風名字是怎麼命名出來的?
    前一段時間,颱風「安比」來咱們山東轉了一下,給我省帶來了相當於4900個大明湖的降水量。這回,颱風「摩羯」又要發威了,受其影響,我省一些地區將有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在談論颱風的時候,大家對颱風的名字也很感興趣。它們有的聽起來有異域風情,但又不明其意,如「瑪莉亞」、「安比」;有的很中國,讓人感到親切,如「悟空」、「玉兔」。那麼,颱風的名字到底是誰起的?
  • 颱風命不命名是日本說了算嘛?
    2000年以前還沒有出臺統一的命名規則時,大家都是各叫各的,比如中國用編號來稱呼颱風,而歐美國家一般是用人名來稱呼它。這就混亂了不是?也不利於相互交流研判。因此1997年,在剛剛回歸祖國懷抱不久的香港,召開了世界氣象組織(WMO)颱風委員會第30次會議。
  • 10秒鐘帶你了解「星期的由來」與「命名」
    如何快速使用10秒鐘了解,星期的由來與歷史!如果你眼速夠快,我們就開始挑戰吧。如果你看過我前幾期的作品,那你對亞述帝國和新巴比倫時代,一定是頗有一番了解的。當時人們把一個月分為四周,每周七天,而且分別給七個新命名作為星期日-星期六七天的名稱。
  • 颱風竟用星座命名?這個科普貼告訴你,下次颱風可能叫「麗琵」
    為了應付颱風對船隻和飛行器的威脅,這次災難之後,美國海軍建立了颱風警報機構,開始為颱風編號、命名。1959年這些颱風警報機構整合為"聯合颱風警報中心"(英文縮寫為JTWC),繼續為颱風編號命名。早期的JTWC命名有兩大特點:第一,制訂了4個名字列表,每個列表中有21個名字,分別以A–W(Q,U除外)這21個字母開頭,並按字母順序排列;這些名字都是英語人名,早期全是女性名字,後來在女權組織的抗議下加入了男性名字。第二,所有編號颱風按這4個列表順次命名,後一年接續前一年,第4個列表中的名字用完了就再從第1個列表開始,如此周而復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