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上海市西南、杭州灣北岸,近10艘「海上神器」在金山城市沙灘外側海域穿梭,上演一出「大片」。一艘航拖4001輪拖帶另一艘「新海鯉」輪駛向避風錨地時「突發」主拖纜斷裂,「新海鯉」輪處於失控漂移險情中,各船船員緊急配合「搶險」。
這是中國交建2019年工程船舶防臺應急演練現場。中交上海航道局有限公司(下稱「中交上航局」)旗下國內自動化程度最高的耙吸挖泥船「航浚6009」輪,大型絞吸挖泥船「新海鷺」輪、「新海鯉」輪,4000馬力遠洋拖輪航拖4001輪等近10艘工程船舶,以及來自上海海事局、金山海事局等單位近200人參加演練。
2018年,上海地區多次遭受颱風侵襲,地處上海西南角的金山海域更是颱風影響的重災區。去年8月,第12號颱風「雲雀」在上海金山沿海登陸,這對今年上海地區海上防臺工作敲響了警鐘。此次演練正是通過在颱風易發海域模擬防抗颱風應急撤離實戰,以提高應急指揮人員的指揮協調能力和應急隊伍的實戰能力。
演練分絞吸挖泥船停工撤離、拖航中斷纜拖船自救等兩個科目,通過模擬施工現場啟動防臺應急響應、船舶緊急撤離以及拖帶斷纜應急處置過程,檢驗一線安全管理工作成效。
上午9時10分,隨著所有船舶一聲鳴響,防臺演練開始。絞吸船「新海鷺」輪有條不紊展開停工撤離準備工作。按照操作規程,絞吸船停工撤離將完成斷管、倒樁、封艙、綁紮四道主要工序。其中,倒樁作業是絞吸船撤離準備工作中的關鍵操作,可滿足海上拖帶的規範要求,有效防止鋼樁及船體受損。
鋼樁開始傾斜
「新海鷺」輪是2009年由上海振華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振華重工」)建造的非自航絞吸式挖泥船,船舶總長104.8米,船寬18.2米,型深5.2米,總噸位2944噸。「新海鷺」輪鋼樁直徑1.6米、高42米、重約80噸,如定海神針般矗立在海上。在指揮人員的號令下,鋼樁平穩緩慢傾倒。
倒樁
鋼樁在船舶施工時起定位作用,施工前進或後退中起支撐作用,絞刀在施工時產生的力可由鋼樁傳回海床。過去,由於技術落後,絞吸船的倒樁作業工序繁雜,通常需耗時1天。如今,通過加大技術資金投入、增加人員培訓,倒樁已不再是老大難的問題。
對通風孔封艙
僅10分鐘後,一聲脆響,鋼樁穩穩躺在座駕上。隨後船員將其綁紮,確保固定,並對水密門、通風孔等進行封艙加固,以防止海水進入艙室造成船舶傾斜甚至沉沒。
綁紮
船員還需對機艙內可移動的重大物件進行綁紮。密實的綁紮固定有助於有效防止船舶在大風浪中由於物件移動造成船體設備損壞。
海上拖帶
絞吸挖泥船撤離前所有準備工作完成後,可進行調遣程序。隨即,航拖4001輪拖帶「新海鯉」輪行駛,完成「拖航中斷纜拖船自救演練」項目。然而, 當航拖4001輪拖帶「新海鯉」輪在離避風錨地約一海裡處時,突發主拖纜斷裂,「新海鯉」輪處於失控漂移險情中。
主拖纜斷裂
海上拖帶是一種特殊的海上運輸方式,拖帶斷纜往往造成被拖物失控,有時還會導致船舶碰撞、擱淺、漂失、沉沒,甚至人員傷亡及汙染海洋環境等嚴重後果。海上拖帶發生斷纜險情往往是考驗拖輪船長應急處置能力的關鍵時刻。船長根據氣象和海況條件,結合船舶性能和船員技能作出判斷,決定採取的應急處置方式一般為救助或附近守護。
水手甩出撇纜
此時,航拖4001輪從「新海鯉」輪左後側慢慢接近,準備旁靠「新海鯉」輪左舷。航拖4001輪大副帶領船員準備掮纜、首纜,二副帶領船員準備尾纜,水手甩出撇纜。
纜繩拋上「新海鯉」輪
當航拖4001輪靠妥「新海鯉」輪後,後者開始起錨。錨起後,航拖4001輪以旁拖的方式拖帶「新海鯉」輪繼續駛往避風錨地,40多分鐘的防臺演練結束。
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安全總監王建表示,此次演練針對性強、環節緊湊,防臺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風險展現出來,完成了對防臺組織工作、按級配合、船舶協作、突發情況應對處置的系統檢驗。
本次演練由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主辦,中交疏浚(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承辦,上海海事局、中交上航局、振華重工協辦。演練旨在積極響應全國第18個安全生產月「防風險、除隱患、遏事故」活動主題,通過實戰演練,驗證工程船舶面對颱風襲擊和突發事件時應對預案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鍛鍊一線隊伍,完善應急機制,增強企業自我防範意識和自主保安能力,也在社會層面廣泛形成「重安全、懂安全」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