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有365天,比你們幸運,我不僅僅有365個故事。」
去想些無關緊要的事吧,去想想四月的風,六月的雨,十月的霜,冬月的雪,趕緊遠離喧鬧吧,去看看太陽落下的地平線,去嘗嘗酸甜苦辣的世間味。
來到澳大利亞北領地後,沒有了鋼筋水泥、高樓大廈,這一切,變得非常簡單。
澳大利亞艾爾斯巖石
澳大利亞
艾爾斯巖石,又名烏魯魯巨石,是世界上最大的整體巖石,佔地面積1300多平方公裡,大約能趕超一個香港,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為世界和文化雙遺產。
澳大利亞艾爾斯巖石
屹立於整片荒漠之上的艾爾斯巖石,像一個堅守崗位的士兵,幾千年如一日的守在這片紅色的土地上。其實,經科學家的研究,陸地上的巖石也只是冰山一角,地表之下還有6公裡之深,深藏不露。
澳大利亞艾爾斯巖石
乘坐直升機從艾爾斯巖石上空飛過,午後的這座巖石隨著光影的變化,從淺紅色慢慢加深,臨近傍晚,整塊巖石如同沾染了火的顏色,在大地上燃燒。最後,夜幕降臨,艾爾斯巖石收斂起它的鋒芒,徹底消失在夜空中。
澳大利亞艾爾斯巖石
僅僅幾個小時的時間,遠方艾爾斯巖石的風情萬種,讓我在深夜像一個喝了酒的醉漢,反覆念叨它的名字。
澳大利亞北領地
第二天一早,得知我們將要更近距離的接觸艾爾斯巖石,一路激動溢於言表,興奮十足。
澳大利亞北領地
清晨,駝鈴聲迴響在烏魯魯這片充滿神秘的土地上,我騎在駱駝背上,踏過赤紅色的土地,呼吸著一日中最新鮮的空氣,朝著我念念不能忘的艾爾斯巖石前行。
澳大利亞北領地
澳大利亞北領地
終於到達澳大利亞紅土中心的烏魯魯—卡塔丘塔國家公園中部,整座艾爾斯巖石就這樣毫無遮掩的出現在眼前。被風侵蝕過的條條溝壑,被難得一見的湖水映襯的巖石一角,所謂旅行的意義大概就是把地圖上的美景都收進囊中吧。
澳大利亞北領地艾爾斯巖石
澳大利亞北領地艾爾斯巖石
澳大利亞北領地艾爾斯巖石
澳大利亞北領地艾爾斯巖石
澳大利亞北領地艾爾斯巖石
澳大利亞北領地艾爾斯巖石
澳大利亞北領地
當然,作為當地原住民心中的聖石,無論你從上空飛過還是親臨山下,當地人都會告訴你聖石的某一部分是不可以拍照的,出於對原住民的尊重,我的鏡頭也在某些地方收了起來。
第三天,還沒從艾爾斯巖石的驚豔裡回過神來,就來到了澳大利亞北領地的愛麗斯泉袋鼠保護中心。
澳大利亞愛麗斯泉袋鼠保護中心
Brolga,是愛麗斯泉袋鼠保護區的經營人,當地人習慣稱他為「袋鼠之父」,而他自己也從17歲起就立志要做最棒的「袋鼠媽媽」。保護區的有近百隻袋鼠,都是他的孩子,甚至每一隻都有屬於自己的名字。
給袋鼠寶寶餵奶
Brolga,愛麗斯泉袋鼠保護中心的主人
這張圖中,Brolga正在親吻他的袋鼠寶寶,要不是親眼所見,很難想像一個身高近兩米的巨型大漢也會有這麼柔情似水的一面。
袋鼠寶寶
袋鼠寶寶
我懷中抱的這隻袋鼠寶寶是Brolga從馬路邊撿回來的,當時它的媽媽被汽車撞倒在路邊,已經失去了呼吸,Brolga在袋鼠媽媽的保育袋裡發現了它,那時,這隻袋鼠寶寶剛剛4個月大。被我抱在懷中的袋鼠寶寶很安靜,不會懼怕人類的觸摸和親吻,甚至會伸出舌頭舔舔你的手心,看來Brolga將它養育得很好。
袋鼠寶寶
我與袋鼠寶寶
澳大利亞北領地不同於雪梨或墨爾本,這裡紅色的沙漠覆蓋了每塊地皮,開闊、自由的大漠荒原,一切生物在這裡都更加靈動,這裡的袋鼠也與眾不同,「肌肉袋鼠」是這裡一條特殊的風景線。
澳大利亞愛麗斯泉袋鼠保護中心
澳大利亞愛麗斯泉袋鼠保護中心
比起我,它好像更喜歡我的相機。
肌肉袋鼠
網紅袋鼠Roger,曾因徒手碎鐵桶一舉成名,不過不用擔心,在每隻有攻擊性的肌肉袋鼠前面,都有一條防護線,不會太高,它們跳不出來,也不會太矮,它們自然也鑽不出來。
肌肉袋鼠
2018年12月,Roger因為年事已高去世,想到也曾遠距離看過它的強壯,難免有些遺憾。
在愛麗斯泉,除了呆萌可愛的袋鼠寶寶,還有一種非常特別的「食物」——蜂蜜螞蟻。因為儲存了蜂蜜的原因,在身子的前端鼓起一個大大的圓球,裡面就裝滿了蜂蜜。作為世界上唯一會採蜜的螞蟻,蜂蜜螞蟻在當地可是一種奢侈的甜點。一段時間才會產出一點,所以價格可想而知。
蜂蜜螞蟻
我吃了十隻,講真的,有點上頭兒......
當地人講究吃蜜蟻時,先用兩根手指捏起,然後用牙去咬它們圓鼓鼓的肚子,對他們來說再簡單不過的動作,對我來說卻是一次挑戰。
嘗試著拿一個,入口前還是有些糾結,猶豫再三咬了一口,入口之後,甜味兒在嘴巴裡蔓延開來,毫不誇張,真的非常非常甜。只是整隻吃下去,除了蜂蜜還有螞蟻的其他部位,想想還是多少有點不適。
從前,螞蟻吃了蜂蜜,現在,我吃了螞蟻,在愛麗斯泉小鎮,也算一次記憶猶新的體驗。
澳大利亞北領地
澳大利亞北領地
澳大利亞北領地
在澳大利亞北領地,赤色沙漠、自由袋鼠和蜂蜜螞蟻,遠離了喧囂,其他一切無關緊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