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四川汶川發生特大地震災害,造成了嚴重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災情震撼著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心。全球華僑華人密切關注抗震救災的進展和受災群眾的生活,紛紛通過各種方式向災區奉獻愛心,全力支持中國的抗震救災和災後重建工作。有關全球華僑華人支持中國抗震救災情況如下:
一、全球華僑華人奉獻愛心的情況
地震發生後,全球華僑華人通過各種媒體時刻關注著災區的情況,他們踴躍向災區捐款捐物,自發組織搶險隊、醫療隊、志願者隊伍開赴災區,通過各種方式多種渠道向災區奉獻愛心。為順應華僑華人的心願,積極為他們奉獻愛心提供服務,國務院僑辦於5月13日緊急啟動了「僑愛工程——抗震救災溫暖行動」,並於第一時間成立了由李海峰主任任組長的抗震救災工作領導小組,迅速啟動應急工作機制。「僑愛工程——抗震救災溫暖行動」得到海外華僑華人、國內歸僑僑眷和僑辦系統幹部職工的熱烈響應,5月13日當天就收到捐贈款物6850萬元人民幣。
據不完全統計,截止到6月1日17時,全球華僑華人通過我涉僑部門、駐外機構、中國紅十字會、慈善總會等各種途徑為中國抗震救災捐贈款物約11.33億元人民幣。其中,由我辦直接接收的捐贈款物2.19億元人民幣(物資7500萬元)。
此次全球華僑華人支持中國抗震救災具有幾個鮮明的特點:
1、範圍廣、熱情高、捐贈數量大。幾乎世界各地的華僑華人、都積極行動起來,通過募捐、義演、義賣、餐會籌款等多種方式捐款捐物,捐款數額創歷史之最。一些國家僑社成立了賑災委員會;一些華人團體還通過非傳統方式籌集善款,如美國「矽谷清華聯網」等發起「2008四川地震海外華人募捐會」籌得100餘萬美元,捐贈者來自20多個國家和地區,人數超過5000人;波士頓四川同鄉會呼籲當地的每一位華人「少買一件美麗的夏裙,為災區送去擋風避雨的帳篷;少吃一頓美味的晚餐,為災區送去急需的藥品、麵包和飲用水」。國內的歸僑僑眷也無不牽掛著災區人民,紛紛出錢出力,支援災區;生活相對困難的華僑農場中的企業、幹部和職工也捐出2500萬元,向災區人民表達他們的關切之情。
2、血濃於水、眾志成城。地震發生後,來自五大洲的數百個華僑華人社團通過我辦或直接向四川災區發來慰問信或電報,表示「雖然我們遠隔千山萬水,但我們的心永遠和你們在一起」,相信在中國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災區人民一定能戰勝困難、重建家園。5月19-21日全國哀悼日,全球華僑華人紛紛前往我駐外使領館哀悼或舉行燭光祈願等悼念活動。在洛杉磯等北美城市,旅外臺胞舉行的慶祝臺灣地區新領導人當選晚會有的改為「四川賑災晚會」或專門增加了為四川賑災募捐的內容。菲律賓宿霧93歲的李女士將生日壽禮2.5萬美元全部捐給四川災區。比利時僑胞陳女士一家23人一天之內集體捐善款2.1萬歐元。不少僑胞只求奉獻,不求名利,有的捐款1000萬元而不作宣傳。
3、深入災區、共赴時艱。如,美東華人社團聯合總會共同主席梁冠軍一行於5月20日驅車56個小時從廣東赴災區,將8大卡車、價值380萬元人民幣的救災物資,包括帳篷、藥品、餅乾、水等送到災民手中;旅美僑胞陳女士將洛杉磯康復日間護理中心52位老人捐款共1555美元專程回四川轉交,表達這份沉重的愛心;印尼AG集團總裁郭先生赴四川向省政府捐贈款物500萬元,並派出醫療人員到災區救護;向四川省捐贈在日華人生命科學協會常務副理事長施教授赴川參加志願者救援隊,擔任四川省紅十字會抗災疫情預防小組負責人,深入救援、疫情控制的第一線,他說:「我不怕死,只要能救更多的人。」在四川投資的僑商更是走在救災前列,捐款捐物外,還儘量為災區群眾提供工作崗位。
4、中國僑商投資企業協會發揮了突出作用。中國僑商會是經民政部批准,今年1月成立的全國性僑商組織,國務院僑辦為業務主管部門。截止6月1日該商會會員響應「僑愛工程-抗震救災溫暖行動」倡議,捐贈款物共計4.5億元人民幣,其中捐贈1000萬以上的有11人。協會會長、泰國正大集團董事長謝國民,雖有六家企業在災區受損,仍一次性捐助款物1300萬元,旗下各地公司陸續捐款共約2000多萬元;常務副會長、金光集團董事長黃志源在第一時間捐款2100萬元;常務副會長、世茂集團董事局主席許榮茂在捐款1000萬元之後,近日再次出資1億元捐建百家「愛心醫院」。華夏董氏兄弟集團董事長董佩永一次性向災區捐贈款物2300萬元,還派出了一支具有礦難搶險經驗的救援小組趕赴災區。其他捐贈款物1000萬以上的中國僑商會領導有融僑集團董事長林文鏡、世紀金源集團董事長黃如論、東莞玖龍紙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張茵、美國成功集團董事長李玉玲、華僑鳳凰集團董事長成甦、完美(中國)日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長古潤金等,還有泰國TCC集團董事長蘇旭明、中信21世紀(香港)有限公司執行副主席陳曉穎等。
全球華僑華人的義善之舉充分表達了骨肉同胞血濃於水的赤子深情,彰顯了全球華僑華人扶危濟困、回饋社會的人文精神,體現了全球華僑華人情系災區、以人為本的愛心奉獻,弘揚了全球華僑華人關愛社會、造福桑梓的優良傳統,將永遠銘記在災區人民心裡。
二、全球華僑華人捐贈款物的使用及監管情況
黨中央和國務院對抗震救災資金物資管理使用問題高度重視,為切實管理好、使用好、監督好抗震救災捐贈款物,國務院僑辦將堅決貫徹中央紀委「關於加強對抗震救災資金物資監管的通知」和國務院「關於抗震救災捐贈款物管理使用的通知」要求,遵循「自願捐贈、不得攤派,尊重意願、專款專用,統一規劃、突出重點,公開透明、加強監督」的原則,切實保護捐贈人、受贈人和災區受益人的合法權益。嚴格按照國家和當地政府災後重建的規劃,並充分尊重和認真履行捐贈人的捐贈意願,確保救災款物及時足額撥付災區和受災群眾,真正把救災資金和物資用在抗震救災和災後重建的刀刃上。
(一)捐贈款物全部用於抗震救災和災後重建工作。第一批賑災款2000萬元和價值2000萬元的通訊設備,已由李海峰主任於震後第三天親自送往災區。馬儒沛副主任近日赴成都,實地考察了災區急需的災後重建項目。根據災區實際需要,國僑辦計劃在3—5年內按照「兩個100所」的目標,由華僑捐贈資助100所僑愛學校和100所僑愛衛生院的建設。第一期將在六個重災區分別啟動30所僑愛小學(100萬元/所),30所僑愛衛生院(50萬元/所)。隨後,我們將迅速選擇一批與受災群眾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項目投入災區,切實把全球華僑華人的愛心奉獻傳遞給災區人民,幫助災區人民渡過難關。對於災後重建的僑愛學校、僑愛衛生院項目,將按照《國務院僑辦關於海外僑胞捐贈公益事業資金服務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嚴格救災資金審批、籤訂項目承諾書、撥付救災資金、加強全過程監督管理。
(二)在監管方面,一是成立抗震救災捐贈款物管理使用領導小組,切實加強由國務院僑辦接收的抗震救災捐贈款物的管理、使用和監督;二是建立健全監管辦法,在嚴格執行現有的華僑捐贈法規基礎上,建立「國務院僑辦加強抗震救災捐贈款物管理使用辦法」,為加強抗震救災資金物資的監管做好制度保障;三是接受專項審計和組織專項檢查,確保抗震救災資金物資有效使用;四是堅持陽光操作,自覺接受社會各界的監督,設立諮詢、舉報電話,適時舉辦新聞發布會,主動公開抗震救災資金物資的去向和使用情況;五是嚴格紀律,嚴肅處理抗震救災資金物資管理使用中出現的違法違紀行為。
三、僑辦為華僑華人捐贈社會公益事業做好各項服務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益事業捐贈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及《實施辦法》等法律法規,依法為海外僑胞捐贈國內公益慈善事業提供服務,協助華僑華人開展捐贈工作,是法律賦予全國各級僑辦的職責,也是國務院賦予的工作職能。長期以來,各級僑辦積極與有關職能部門協調配合,通過實踐,逐步建立了協調、監管、反饋、激勵四個工作機製做好華僑捐贈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在此次抗震救災和災後重建工作中,各級僑辦將繼續履行為僑服務的宗旨,加強對捐贈救災款物管理使用的監督檢查和反饋,維護廣大華僑華人捐贈的合法權益,充分實現全球華僑華人支持中國抗震救災的愛心奉獻和意願。
我們堅信,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有全國人民和廣大海外僑胞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奪取抗震救災的最後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