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帶著孩子去了房山周口店的北京直立人遺址公園。
這個地方早就聽說過,但是一直也沒有去看。大概是因為之前在各個博物館已經看過了很多相關的展品,在動物園對面的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也看過了比較完整的北京直立人化石。因此缺乏去現場的動力。這次正好走到了遺址附近,就順路去看看。
龍骨山在北京西南,海拔只有140多米,旁邊有條小河叫壩兒河,離山頂60多米,是個依山傍水的好地方。北京直立人住的山洞就在半山腰上,用水、打獵、採集、住宿都十分方便。可以算是最早的農家樂。
20世紀初的龍骨山
北京直立人的發現還是挺偶然的,從這座山的名字就能知道,這裡出產中藥:龍骨。所謂龍骨就是古代哺乳動物的骨骼化石。
70萬年前,北京直立人和很多其它動物生活在這裡,包括斑鬣狗、腫骨鹿、竹鼠、野豬、洞熊、原鼢鼠等等。而這些動物,最終變成了化石。
腫骨鹿的角
1918年3月,瑞典人安特生從他在京的朋友吉布那裡得到消息,在房山雞骨山有化石,於是他騎著驢來到了周口店。
在知道他們是來找龍骨的時候,熱情的老鄉說:「你們來找龍骨啊,雞骨山可沒多少,去龍骨山吧,那裡的龍骨又多又大。」給他們指向了龍骨山。
21年發掘地址
在21年和23年的幾次發掘中,安特生發現了很多動物化石和鋒利的石英碎片。這些碎片很可能是工具。他們還發現了一顆疑似人類的牙齒,為北京直立人的最終發現奠定了基礎。
1927年,發掘工作再次展開。但在兩年多的時間裡仍然一無所獲。就在大家感覺心灰意冷的時候,29年12月2日,一位名叫裴文中的年輕人在從洞中運上來的土石中,發現了一個人頭骨。
當時的照片
當時拍照的人太激動了,把裴文中的臉只拍了一半。
北京人頭蓋骨
根據頭蓋骨和後來發現的枕骨和其它部位的骨骼化石,我們復原出了北京直立人的大概面貌。
他們眉骨突出、額頭低平,腦容量大約1000毫升,比現代人要小1/3左右。但是頭骨很厚,抗擊打能力極強。身高150左右,站姿略微前傾,身體強壯。
一部關於北京直立人的話劇
在後繼的發掘中發現了北京直立人用火的證據。後來裴文中去法國留學,發掘任務交給賈蘭坡主持,1936年11月,他又發現了三個北京直立人的頭蓋骨。
呂遵諤(左)與裴文中(中)和賈蘭坡(右)
可惜的是,由於日本侵略者佔領了周口店地區,發掘工作被迫停止,已經發現的很多化石包括北京人頭蓋骨也在戰火中遺失了。
建國後這裡建起了北京直立人遺址公園和博物館,發掘工作也在裴文中先生的指導下繼續開展,1966年我們又發現了北京直立人的部分頭蓋骨。
北京直立人在這裡生活的年代從70萬年前一直到20萬年前,然後直到五萬年前的地層裡就沒有再發現人類化石的蹤跡。
現在的洞頂
北京直立人並不是在這裡唯一的人類居住者,距今五萬年左右的新洞人和距今3萬年左右的山頂洞人也是龍骨山的居民。
90年代興起的分子生物學表明,很多世界各地的人類都擁有來自非洲的基因。北京直立人所處的時代大致和歐洲的海德堡人和爪哇猿人相同。它們後來都被第二次走出非洲的早期智人所取代。包括後來滅絕的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在我國境內發現的有大荔人、馬壩人、丁村人、許家窯人。
隨後是智人第三次走出非洲,這時大約在7萬年前,印尼的一次火山爆發導致全球的氣溫明顯下降,除了非洲中部以外的地區環境都過於嚴酷,導致了很多生物的滅絕,也包括當時的人類。
其他人屬物種在距今兩萬五千年左右最終完全消失,地球上只剩下了現在的人類。
人類遷徙的路線圖
但是這種理論無法解釋,為什麼北京直立人和現在的東亞人一樣,有相同的枕骨頂骨間結構和鏟形門齒。
所以在研究人類演化歷史的時候,除了基因之外,化石證據也是很重要的環節。
走在北京直立人曾經居住過的洞中,看著他們曾經工作和生活過的地方,我不禁有一種穿越的感覺。
山洞的出口
多年以前,他們扛著獵物,提著採來的野果的時候,是不是也從這裡進來的呢?
就像我們現在下班回家一樣。
有時間的話,還會來看看的。
謝謝您的觀賞
《關於北京猿人用火的證據:研究歷史、爭議與新進展》
《周口店地質實習中北京猿人遺址的教學探討》
《北京猿人洞穴堆積氣候地層的重新劃分與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