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特斯邦威,不走尋常路」這句廣告與想必大家都聽過,但米安斯迪(Me&City)這個名字卻很少有人知道,其實米安斯迪是美特斯邦威08年夏季推出的一個新品牌。
為何兩者存在感差距這麼大?今天就來分析一下其中奧秘!
——科學分析
用PEST分析Meters/bonwe與Me&City面臨的宏觀環境及其本質有何不同?
Meters/bonwe是伴隨著中國80、90後年輕一代共同成長起來的品牌,國家經濟政策逐漸放開,扶植私營企業成長,國民經濟水平也快速提升,對服裝品牌愈加重視,社會消費意識逐漸抬頭
另外,一代又一代人對服裝的時尚感、個性感意識逐漸增強,同時信息資源整合技術快速提升,企業在生產銷售管理層面效率也在快速提升,由此帶來Meters/bonwe品牌的快速成長。
Me&City於2008年推出,中國居民生活消費水平已達到一定程度,尤其定位城市高端市場,消費市場對品牌有較高要求,注重時尚感、個性化和消費體驗,要求品牌對社會消費需求有較高敏感度,市場反應迅速,而不注重產品生產的技術性要求,更多追求手工製作的服裝產品。
——探尋問題,為何Meters/bonwe十分成功但Me&City卻遭遇困境
Meters/bonwe在成長過程中緊緊鎖定目標消費者,在品牌定位、產品設計、店面布置、代言人選擇、廣告投放渠道等都很好的匹配到80、90後目標人群,不僅很好的抓住了年輕一代特立獨行,追求時尚的心理需求,而且產品性價比高,在這部分人的承受範圍內。
Me&City品牌定位高端都市人群,和Meters/bonwe以校園為主的年輕人群本身就具有人群差異,Meters/bonwe一直以來的低價策略,也已給消費者帶來了價格低廉的品牌印象,由此,初期的品牌關聯性銷售嚴重影響了Me&City的高端形象,而先入為主的品牌印象在之後很難改變。
——捆綁導致「人設」建立失敗
周成建希望通過Me&City品牌來抓牢Meters/bonwe之前培育出的忠實年輕消費者,本身是一個很好的企業品牌營銷矩陣。
但曾經的校園人群步入職場後就是希望蛻變才選擇新的品牌,而Me&City和Meters/bonwe的關聯性銷售嚴重影響了Me&City的高端都市品牌形象,並沒有給年輕職場人士想要的品牌感受。
——錯過的戰略階段
當下國民經濟水平已達到一定水平,消費升級,輕奢、快時尚、品質追求已成為社會消費的新重點,Me&City的品牌定位也準確地捕捉到這一消費市場。
而且在2008年,市場當時還鮮有ZARA、MCM、MichaelKors等國外知名品牌,市場競爭相對有限,具有較好的品牌發展環境。
但由於以上種種原因,Me&City雖然定位精準,但是並沒有火熱的運營起來。
——解決方案
聊了這麼多,在筆者看來,Me&City需要快速進行品牌獨立運營,選擇形象契合的模特進行品牌形象打造,明顯區隔與Meters/bonwe的形象差異,才能打入高端時尚場所,建立起「高端大氣上檔次」的預想人設。
文章作者:王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