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小寶貝,今天我們繼續分享《日有所誦》第十二單元——
高高山上一條藤
高高山上一條藤,
藤條頭上掛銅鈴,
風吹藤動銅鈴動,
風停藤停銅鈴停。
這首詩描繪了山上有風吹過,藤上的鈴鐺叮咚作響的美好場景。
藤上是真的鈴鐺嗎?
——據我所知,有些花就真的長成鈴鐺的模樣。比如,黨參一類,沙參一類也是,可漂亮了。
除了想像出這個畫面,小朋友們還發現這首其實是《繞口令》。我們早在語文書的《四和十》裡面遇到過。也在《日有所誦》第十一單元的《盆和瓶》遇到過。
《繞口令》多有意思呀,越讀越快,感覺自己口齒特別伶俐。
高高山上一條藤,
藤條頭上掛銅鈴,
風吹藤動銅鈴動,
風停藤停銅鈴停。
——好好玩呀!
記得學《盆和瓶》的時候,小林老師就說過,祖國的語言豐富多彩。今天,我就再請一些朋友,給大家介紹一下來自神州大地上各種方言的繞口令——
大家好,我是來自蘇州的吳欣怡,是小林老師的好朋友。這是一首蘇州話的《繞口令》
吃橘子,剝橘殼,
橘殼丟在碧角落。
很簡單的三句話,意思就是「吃橘子,剝橘皮」,蘇州話裡把「橘皮」說成是「橘殼」,所以叫剝橘殼,橘殼丟在角落裡,這個意思。它有趣的地方就是,你可以越說越快,大家來感覺一下。
吃橘子,剝橘殼,
橘殼丟在碧角落。
是不是後面是「咕嚕咕嚕」的感覺呀?很好玩吧?
大家好,我是子欣姐姐。粵語也有好玩的《繞口令》,你們聽過嗎?今天我跟你們分享的粵語《繞口令》我覺得挺有趣的。
一蚊一隻龜,
七蚊一隻雞,
佢話龜貴過雞,
我話雞貴過龜。
咁究竟龜貴過雞,
定系雞貴過龜呢?
嘻嘻,聽完以後是不是頭暈暈呢?好多小同學聽完以後會問:「你究竟在說雞還是龜啊?」
這個《繞口令》意思是說,一元一隻烏龜,七元一隻公雞,有人覺得七元一隻雞這麼大隻,而一元一隻烏龜才這麼小,烏龜肯定比雞貴呀。但是又有人認為,七元一隻雞,一元一隻烏龜,七元肯定比一元多,所以一定是公雞比烏龜貴呀。所以,不知道小朋友們覺得是七元一隻的雞貴,還是一元一隻的烏龜貴一點呢?
大家好,我是來自四川的雪莉老師,我是小林老師的好朋友。下面我用四川方言給大家念一句《繞口令》——
吃葡萄不吐葡萄皮兒,
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兒。
你是不是一聽就懂了呀?四川話屬於北方語系,和普通話差別不大,
只有個別的字音不一樣。比如,普通話裡的「吃葡萄」翹舌音,在四川方言就讀平舌音。
「吃葡萄不吐葡萄皮兒,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兒。」
你學會了嗎?
有意思吧,你想學那一條?
不僅我們的祖國,在英語裡也有《繞口令》。今天,我請來了一位漂亮的小姐姐,給大家教一首——
小朋友們,你們好!
我是來自喬治華盛頓大學的胡維寧姐姐,今天想要跟你們分享幾句《繞口令》,希望你們會喜歡——
1、A big black bear sat on a bigblack bug.
一隻大黑熊坐在一隻大黑臭蟲身上。
2、A big black bug bit a big blackbear and made the big black bear bleed blood.
一隻大黑臭蟲咬了一隻大黑熊,大黑熊流血了。
3、A big black bug bit a big blackdog on his big black nose!
一隻大黑臭蟲咬了一隻大黑狗的大黑鼻子。
前面三句都出現了幾個「b」的發音,是不是使得節奏感更加明顯了呀?
比如——
「big black bear」大黑熊
「big black bug」大黑臭蟲
「big black dog」大黑狗
「big black nose」大黑鼻子
最後我們來看看這一句也很有意思呢——
4、A noise annoys an oyster,but anoisy noise annoys an oyster more!
噪聲會使一隻牡蠣感到煩躁,但是嘈雜的噪音會使這隻牡蠣更加抓狂。
在這句裡面,大部分單詞都出現了「ɔi」的發音,從而使句子變得更加有節奏感。比如——
「noise」噪音
「annoys」煩躁
「oyster」牡蠣
「noisy noise」嘈雜的噪音
小朋友們,你們都學會了嗎?
——我也很想學吶!
人類之所以要發明語言,就是為了在快樂的時候可以分享心中的愉悅;在悲傷的時候,我們可以去安慰那些親密的朋友和親人。
語言真是個好東西,學語言真是一件很妙的事情。
謝謝這些為我們帶來豐富語言的朋友們,你們的《繞口令》真有意思!
《日有所誦》第十二單元 058 《高高山上一條藤》
合成:小林 文稿:老張
——特別鳴謝——
蘇州方言:吳欣怡 粵語方言:子欣姐姐
四川方言:饒雪莉老師 英語:胡維寧姐姐
2019/11/28 小林
彩蛋:
出差的日子,我沒法錄課堂的現場,但是圍繞繞口令,我收到許多有效率有質量的錄音,他們對小孩子的幫助,溫馨又動人。
驚喜的彩蛋
——特別鳴謝——
粵語教學版:陳小魚
東北小劇場:冰冰倆口子
潮州話童謠:小昭老師
附:文字復盤(冰冰+邱老師)
1、東北版小劇場
親愛的小朋友,你好。我是小林老師的朋友,來自珠海的黑龍江人。今天,我和我的愛人,給你帶來一段東北方言版的對話。這是一段鑰匙找不到後,夫妻兩人的對話。
「我鑰匙好像沒了,把鎖別開吧。」
「到底沒沒沒?」
「我也不道沒沒沒?」
「要沒沒,你讓我別,別別了,別禿嚕了咋整?要別,你個個別。」
「我個個別,就個個別。」
結果鑰匙找到了,鎖壞了。
「我就說沒沒,你個個非得別別別別的」
「剛才我個個也不道沒沒沒,就別別,別別咋地啦?別壞了再買一個唄,你了了啥啊?」
「我了了啥了?我了了?「
「你了了了的還了了啥了你了了!別瞎了了啦!」
「下回,沒沒就沒沒,沒了就沒了,告訴你別別,就別別,就個個瞎別別壞了。」
你能聽懂這一段對話嗎?
這裡面的「別、別」,「別」(兩聲)是「不要」的意思,「別」(去聲)是東北方言裡的「撬開」(的意思)。「沒沒沒」是指鑰匙「到底丟了沒有」。「個個」就是「自己」的意思。「禿嚕」在這個語境裡,是指「壞掉」的意思。「了了」(意思是)絮叨,抱怨。「別瞎了了啦」意思「不要在說個沒完。」「別」這裡是「不要」的意思。
那,我在給你個升級版,你來感受一下「別、別、別」的意思?
例句:小林老師說,周一要別校徽,記得一定是在胸前別,別別別的地方哦。
這裡的幾個「別、別、別」分別是什麼意思?你來試試(說說)看。
今天的東北方言版的繞口令就到這裡,謝謝你的聆聽,再見。
2、潮州童謠
擁啊擁(搖啊搖)
擁金公(搖小孩)
金公做老爹(小孩做老爺)
阿七阿八來擔靴(傭人來抬舉你)
擔靴擔浮浮(抬舉舉得你很高)
飼豬大過牛(家裡養豬大過牛)
大牛生馬仔(大牛生小馬)
馬仔生珍珠(小馬生珍珠)
珍珠瓏瓏圓(珍珠玲瓏剔透圓溜溜)
阿舍讀書赴科期(人讀書上京參加科舉)
科期科期科(科舉啊科舉)
阿舍讀書中探花(人讀書中了探花)
去時書僮擔行李(去考試的時候只有書僮背著行李一起去)
來時高燈共彩旗(回來的時候就是眾人打著高燈拿著彩旗衣錦還鄉)
註:阿舍是指生活中很厲害,別人都需要去奉承他的人
擁,潮州話讀成「ong/(2聲)」,是一個懷抱小孩子輕輕晃動的動作。這首歌謠表現的是長輩對晚輩的期望,希望能努力讀書,長大能科舉出人頭地的寓意。可謂是潮州乃至潮汕地區家喻戶曉的「搖籃曲」。
彩蛋2:小林老師在今天上午的學習現場有緣遇到了我很尊敬且喜歡的作家畢淑敏老師,跟她簡單聊了幾句世間的美景,又聽她在現場的分享,想起她筆下的故事,感受到她對人性的關懷,對世情的體察,又激動又感動。
畢淑敏老師在現場分享故事
我拍到和老師的合照啦
下午還見到了我們現在使用的統編教材總主編溫儒敏教授。聊天的時候說起我們今天的有聲課是各地方言的繞口令分享,溫教授樂呵呵地說,這樣不是挺好玩嗎?是啊,學語言本來就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啊。
溫教授跟我們談詩的教學
在教授面前還是一個拘謹的小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