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些天,家長群裡又聊起了樂高。
一個家長問了這麼一個問題:你們給孩子報樂高的目的是什麼?圈裡的家長們一時眾說紛紜,有的說要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有的提到了物理構建;有的純粹是因為孩子喜歡,還有個娃他爸打趣說:「你們別欺騙自己了,難道不是花錢找個地兒打發孩子時間麼?」聽到這個自嘲的論調,許多家長也是樂了。
樂高確是當下正流行的一種益智玩具,它比較受歡迎的原因大概有這麼三點:
1.它真的好玩,孩子真的喜歡;
2.它本身在搭造上有無限的可能性,能培養孩子的創造能力;
3. 玩樂高確實能培養孩子的結構能力和動手能力,甚至是抗挫能力。
話又說回來,樂高也確實不便宜。
對於絕大多數家長來說,為了孩子,這些錢不是不能花,而是要花在刀刃上。如果說只是跟風,隨緣的學一些東西的話,那這樂高課的成本可能就有些高昂了。
給孩子報興趣班,我覺得是要有規劃的。它應該是一套組合拳,而不是套王八拳。生活中總是能見到一些家長,給孩子報了兩年樂高課,學完之後就再也不接觸了,說他的錢打了水漂,有些危言聳聽,但這種報課的方法確實是有點盲目的,低效的。
其實,大多數孩子在學完樂高之後有兩條『深造』之路,一種是選擇繼續學樂高體系下的機器人編程,另外一種是選擇少兒編程從而培養孩子的程序思維。
無論是選擇機器人還是少兒編程,它們都是能讓孩子變「聰明」的課,也對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有所助益,只不過,在具體的學習過程中,家長必須要清楚這幾個問題:
目前的大趨勢01
學完樂高后再學機器人編程
學完樂高后繼續學下去,家長首先考慮得當然是機器人編程。
樂高到機器人編程是當下培訓機構比較普遍的模式,隨著孩子年齡增長,簡單的積木拼搭顯然已經不適合孩子了,那麼就需要一些複雜高階的機器人編程。
那麼,機器人編程到底是什麼呢?
其實,簡單來說,它就是讓孩子通過給定的零件進行組裝,搭建,然後通過編寫程序,實現對機器人的控制,並不是我們現在運用在生產中的機器人,而是生產機器人生產的產物。就好比我們電腦裡面的軟體已經做好了,只要拿來使用就好了,不需要知道它是如何用代碼完成的。
因此,它更多意義在於對孩子的動手能力,物理連接,工程思維、動作分解邏輯思維能力等綜合能力的提升。
另外一大趨勢01
少兒編程
難道學完樂高后,學習機器人編程是唯一的選擇嗎?
顯然不是。
在國外,少兒編程已經發展近10年,有超過24個國家將編程作為最基礎的學科——包括日本,韓國,以及歐洲多個國家。我們國家最近這幾年也開始逐步加大對少兒編程教育的支持,一二線城市的家長也越來越多地意識到,從小培養孩子編程思維對孩子的未來競爭力的重要性。
少兒編程,並非高等教育那樣學習如何寫代碼、編制應用程式,而是通過編程遊戲啟蒙、可視化圖形編程等課程,培養學生的計算思維和創新解難能力。例如學生在製作一個小動畫的過程中,自己拆分任務、拖拽模塊、控制進度,從而理解"並行"、"事件處理""目標實現"這樣的概念。
//兩者之間的區別?如何選擇?//
① 涵蓋範圍上
機器人教育:需要軟硬體結合,注重多學科的綜合運用,需要融匯貫通多門類知識,如科學、數學、技術、工程等,涉及的範圍廣,強調跨學科的綜合運用,對孩子的綜合素質提高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機器人教育在7歲之後,會加入編程教學。
編程教育:純軟體教學,注重編程的邏輯能力訓練,對於孩子的邏輯推理思維能力要有一定的要求。
② 培養孩子的側重點不同
機器人教育:機器人教育主要培養孩子的動手搭建能力、創造力,偏重於工程思維的學習與實踐,當然其中也會涉及到讓機器人動起來和完成指令的編程應用,對孩子綜合能力有了較全面的培養。
編程教育:編程教育可以通過可視化圖形編程、代碼編程和機器人編程。編程學習能夠幫助青少年掌握一門新的語言工具:代碼,它是計算機世界的核心語言,就像書寫文字一樣,是人類用以表達的媒介。編程教育就像是學習這門新的語言,幫助學生搭建起與機器溝通的橋梁,用新的思維方式分析、解決問題。
③ 建構的基礎不同
學前階段的機器人教育,主要是在理解物體結構與穩定性的基礎上,搭建出不同主題的作品。7歲後的機器人教育,主要是在 PicoBoard、Arduino等開源硬體平臺進行電子元件等部件的DIY拼搭以及對智能編程機器人套件的組裝搭建。
編程教育:編程教育是以程式語言的學習與計算思維的培養為目的,需要將模塊一層層剝開,學習核心的邏輯、算法、語法和結構。編程學習能夠幫助青少年培養計算思維和邏輯思維方式,計算思維是指,人們在理解事物、解決問題時,能夠以計算機科學概念、邏輯還有算法來理解、判斷的一種思維方式。
不論是把編程納入機器人中還是機器人納入編程中,這二者都不矛盾。相反,它們二者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無論孩子是在機器人教育中搭建什麼樣的作品,還是在編程教育中學習什麼樣的語言、指令,從根本上來說,都是讓孩子一步步跟著學習、操作,通過逐步引導的方法,讓孩子學會獨立思考、親身驗證,最後優化,這樣才能培養孩子人工智慧時代起跑線上的基礎。
科技的快速發展,解放了人類簡單重複的勞動力,但同時也對我們的創造力出了更高的要求,無論是機器人教育,還是編程教育,都不能僅停留在技能層面。
作為未來人工智慧時代的主人,軟硬結合才是王道,這就要求我們在對孩子進行人工智慧方面教育的同時,不但要懂得科學原理,更是要學會應用實踐,以更好的知識、能力和心態來適應即將到來的人工智慧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