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什麼時候傳入中國?史料中的「土豆」,真是今天的馬鈴薯嗎?

2020-12-21 博士洛陽鏟

土豆什麼時候傳入中國?史料中的「土豆」,真是今天的馬鈴薯嗎?

土豆,也就是馬鈴薯,起源於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脈,距今已經有了7000多年的種植歷史,印第安人對其進行了長期的馴化和人工栽培,在加工食用上作出了具體的貢獻。土豆在明代傳入中國,但是具體的傳入時間上仍有爭論,有學者認為明代中期,也有人認為是明代晚期甚至末期,論證土豆的傳入時間,需要釐清幾個關鍵的問題。

1.在諸多史料中的「土豆」,真的是今天的馬鈴薯嗎?

土豆在明代傳入中國是確信無疑的,但在具體時間上的爭論卻很難有確切的說法,因為史料中的土豆,並不是以「土豆」這樣的專用詞彙出現,因此,涉及土豆傳入中國的時間有兩個重要的爭論:其一,便是史料中的土豆是否就是今天的馬鈴薯?其二,史料中出現的香芋、黃獨、土芋跟馬鈴薯的關係如何?

事實上,由於古代地域文化的差異,乃至史料著作者知識結構的不同,僅憑藉史料記載斷定土豆的確切傳入時間,難免會有諸多的爭論。以上幾種史料中被認為「土豆」的作物,如香芋、黃獨、土芋和馬鈴薯一樣,都是塊莖或者塊根都是球形,外觀上差異很小,都可以用各種方式食用,並且都富含澱粉,只有從生物學、栽培學角度分析其差異。

同時還需要注意的是,土豆在傳入中國的過程中,由於地域遼闊,在傳播過程中產生了諸多俗名,比如洋芋、山藥蛋、荷蘭薯、爪哇薯、洋番薯、地蛋等,這就更為加大了確定土豆具體傳入時間的難度。

2.在諸多的傳入路徑中,怎樣去確定最先的一條?

由於土豆的生物學特性,其在栽培過程中有衰退乃至無性繁殖中病蟲害累計出現的情形,會導致跟其他作物不一樣的特點,就是傳播鏈比較短,很容易中斷。由於我國幅員遼闊,南北之間的氣溫、海拔差異很大,土豆是在多條路徑之中,分多次傳入中國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通過考古發掘和史料的考證,可以發現,土豆至少有四條路徑傳入中國:其一,便是東南路徑,即荷蘭是世界上出產優質土豆的國家之一,其在盤踞臺灣期間荷蘭人在此推廣土豆種植,後來經過臺灣海峽傳入到廣東、福建一帶,並且經此向江浙一帶傳播,因此土豆的另外一個俗稱便是荷蘭薯。

其二,西北路徑,主要是晉商從俄國或者是哈薩克在貿易往來之中引入到中國,由於山西的氣候十分適宜土豆的生長,因此山西廣泛種植,在當地被稱為山藥蛋。

其三,南路,南路則是又南洋印尼,在荷蘭時期被稱為爪哇,在此經商的中國商人帶回到廣東、廣西等地,因此這些地方的土豆後來被稱為爪哇薯,通過此地土豆又向雲貴川發展。

最後一條路則是海路,明朝時期海上貿易發達,通過海路將土豆帶回的可能性也比較大。

3.逐步作為主糧的土豆,跟清代人口急劇膨脹有沒有關係?

土豆無論經過什麼路傳入到中國,但是在明朝中晚期是無疑的。可以發現,土豆在清代已經開始普遍,其對於清朝而言的經濟意義非常重要。中國擁有廣闊的疆域,但是人口一直不多,從未超過一億,但是清代人口卻翻了幾番,康熙年間的人口只有兩千多萬,康熙後期有五千多萬。乾隆時期就已經增加到了兩億幾千萬,嘉慶年間突破三億,道光年間突破四億,中國從一個地廣人稀的國家發展為一個人多地少的國家。

正是在這個過程中,南美洲的蔬菜糧食多用途作物比如玉米、甘薯、木薯和土豆一起在明後期和清初期慢慢傳入,適應了人口急劇增長的態勢。在這些作物中,土豆的表演是十分神勇的,其特點十分突出,可以在更冷、海拔更高、坡度更陡、更乾旱、更貧瘠、有鹽鹼的地區生長,且不像玉米一樣害怕鳥類偷食和野獸攻擊。

土豆傳入中國的時間可以從以下三點確認:

其一,從史料上判斷,土豆傳入中國的時間為明代,但在具體時間上因史料中土豆(馬鈴薯)和香芋、黃獨、土芋記述混亂而無法確定

其二,從路徑上判斷,土豆傳入中國的時間應為明代晚期,可以從東南、西北、南路、海路等各自的傳播途徑進行比較可以確定;

其三,從人口上判斷,土豆傳入中國並廣泛種植與人口增長趨勢有相關性,可確定為明崇禎年間,這與馬鈴薯傳入中國後主糧化趨勢有關。

相關焦點

  • 土豆什麼時候傳入中國?史料中的「土豆」,真是今天的馬鈴薯嗎?
    土豆什麼時候傳入中國?史料中的「土豆」,真是今天的馬鈴薯嗎?土豆,也就是馬鈴薯,起源於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脈,距今已經有了7000多年的種植歷史,印第安人對其進行了長期的馴化和人工栽培,在加工食用上作出了具體的貢獻。
  • 土豆什麼時候傳入中國 土豆什麼朝代傳入中國[多圖]
    螞蟻莊園宋朝人可以吃到土豆嗎?大家想要了解的就是土豆傳入中國的時間,今天的問題是宋朝人吃火鍋的時候能吃到什麼蔬菜,具體的下面小編會給大家帶來正確的答案解析,不懂的玩家直接參考攻略吧。土豆什麼時候傳入中國問題:宋朝人吃火鍋時,可以吃到以下哪種蔬菜?
  • 土豆什麼時候傳入中國 土豆什麼朝代傳入中國[多圖]
    螞蟻莊園宋朝人可以吃到土豆嗎?大家想要了解的就是土豆傳入中國的時間,今天的問題是宋朝人吃火鍋的時候能吃到什麼蔬菜,具體的下面小編會給大家帶來正確的答案解析,不懂的玩家直接參考攻略吧。土豆什麼時候傳入中國問題:宋朝人吃火鍋時,可以吃到以下哪種蔬菜?
  • 土豆什麼時候傳入中國
    土豆在16世紀時已傳入中國。 馬鈴薯原產於南美洲安第斯山區,人工栽培歷史最早可追溯到大約公元前8000年到5000年的秘魯南部地區,與另一原產作物玉米合稱為「並蒂開放的印第安古文明之花」。 16世紀中期,土豆被一個西班牙殖民者從南美洲帶到歐洲,而那時人們只是把它的花朵當作裝飾品。
  • 我們最喜歡的土豆是印第安人馴化的,是什麼時候傳入中國的呢?
    是土豆,那道菜叫醋土豆絲。馬鈴薯學名土豆,原產南美洲,最早為當地土著印第安人食用。他們不是一拿過來就吃的。它們最初也是在野外馴養,才有了成熟的好味道。至於土豆何時傳入中國,眾說紛紜。農學家推斷大概有三種情況:一是從絲綢之路傳入,最早在中國西北地區種植,逐漸在其他地區傳播;二是荷蘭人通過海路將其介紹到天津,並作為珍寶上交朝廷。慢慢在北京種植,然後推廣到全國各地。三是荷蘭人傳入臺灣,再由臺灣傳入沿海各省,最後傳入大陸。而中國在明朝以前,並沒有看到土豆的歷史記載。目前可考的最早記載出現在明朝萬曆年間。
  • 土豆為什麼叫馬鈴薯?圖片解開疑惑!第一個吃土豆的人長得……
    說到土豆,你們的第一印象是什麼?是「馬鈴薯」嗎?說到土豆為什麼叫馬鈴薯,好像已經無從考究了,但是如果你拿出一個古代馬鈴鐺的圖片一看,或許你就一清二楚了。土豆其實作為普通家庭都經常吃到的食物,它究竟有什麼特別之處嗎?你有沒有了解過?其實土豆並不是我們國家先有的食物,據說它最早是出現在跟我們國家隔開了一個太平洋的南美洲,就在靠近太平洋另一海岸的安第斯山區,那裡常年溫度都很低,也就是這樣的氣溫和氣候就適合了土豆的生長。
  • 土豆為什麼又叫馬鈴薯?看完後保證你再也不想吃它了!
    土豆是世界範圍內比較常見的作物,同時也是世界第四大糧食作物。土豆有許多的別稱,諸如馬鈴薯、地蛋等。接下來就讓小編為您介紹一下土豆為什麼又被成為馬鈴薯吧!,但是日常生活中我們很容易將馬鈴薯這個詞當做海外泊來的產物。畢竟馬鈴薯這一個詞看起來稀奇古怪,讀起來又洋氣十足。這不就是妥妥的音譯詞彙嗎?其實馬鈴薯並不是外來詞彙,它可是土生土長的中國話啊!! 要說起土豆為什麼又叫馬鈴薯,還有從土豆傳入中國的歷史開始說起。土豆原產於南美洲安第斯山區,16世紀被西班牙殖民者從南美洲帶到歐洲,隨後逐漸傳入中亞、中南亞等地。
  • 明末的救命糧,土豆
    關於土豆傳入中國內有多種說法,而時間點基本鎖定在明末清初的那段歲月。 第一種說法:史書最早記錄 馬鈴薯最早傳入中國的時間是在明萬曆年間(1573至1619),因為在明萬曆年間蔣一葵撰著的《長安客話》卷二《黃都雜記》中,記述北京地區種植的馬鈴薯稱為土豆。這種史書記載應該是可信的,至少有模有樣讓你說不出他的漏洞。
  • 我們最喜歡的土豆是印第安人馴化的,是什麼時候傳入中國的呢?
    是土豆,那道菜叫醋土豆絲。馬鈴薯學名土豆,原產南美洲,最早為當地土著印第安人食用。他們不是一拿過來就吃的。它們最初也是在野外馴養,才有了成熟的好味道。至於土豆何時傳入中國,眾說紛紜。農學家推斷大概有三種情況:一是從絲綢之路傳入,最早在中國西北地區種植,逐漸在其他地區傳播;二是荷蘭人通過海路將其介紹到天津,並作為珍寶上交朝廷。慢慢在北京種植,然後推廣到全國各地。三是荷蘭人傳入臺灣,再由臺灣傳入沿海各省,最後傳入大陸。而中國在明朝以前,並沒有看到土豆的歷史記載。目前可考的最早記載出現在明朝萬曆年間。
  • 歐洲第一吃土豆的國家:愛爾蘭,在此之前土豆一直被視為觀賞植物
    大量食用馬鈴薯的較早記錄是在1576年,這年塞維亞的醫院定期購買馬鈴薯給病人吃。16世紀下半葉馬鈴薯傳入英國,德雷克、豪金斯、雷利等著名海盜是最早把馬鈴薯引入不列顛的人。1586年雷利(Walter Raleigh)把馬鈴薯帶回他在愛爾蘭的莊園栽培。1641年英國入侵者在愛爾蘭殺人放火搗毀莊稼,大多數農作物顆粒無收,惟有土豆在地下安然渡過了戰火和嚴冬,使愛爾蘭人得以渡荒抗災。
  • 土豆之所以被叫做「馬鈴薯」,是因為馬鈴,看到實物我才明白原因
    而我們這篇文章要介紹的土豆別名,是「馬鈴薯」。為什麼土豆進入中國之後,會被稱為馬鈴薯呢?彩色土豆根據山西省興平縣的書籍記載,土豆在16世紀末的時候就已經傳入中國。作為當時剛進入中國的新鮮玩意兒,大家自然要想一個名字來稱呼它,中國人在取名這方面特別有天分,一看土豆又大又黃又重,看起來和馬鈴有點相像,於是就把土豆叫成馬鈴薯。關於這個名字的最早記錄是康熙年間的《松谿縣志食貨》,稱「馬鈴薯掘取,形有大小,略如鈴子」。
  • 向土豆、向馬鈴薯致敬
    作者 | 庸閒散人來源 | 孔夫子舊書網動態作家王躍文在《愛曆元年》中寫了孫離和喜子幸福生活開始時的一段:喜子幸福起來,就變得傻乎乎的,孫離說什麼,她就信什麼。有回喜子上街買菜,孫離讓買些牛肉和土豆,牛肉燒土豆,他倆都愛吃。
  • 土豆,土豆和山藥是一樣的東西?那麼在中國
    有這樣一種蔬菜,他不僅是一道菜,也是一頓飯,他被稱為蔬菜中最像蔬菜的植物,是土豆,土豆對我們來說並不陌生,他起源於南美洲,並在晚清傳入中國,雖然他是一個外來物種,但他很快佔據了中國的味蕾,成為妥妥的「蔬菜一哥」。
  • 馬鈴薯(土豆)長了芽還能吃嗎?
    馬鈴薯屬茄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塊莖可供食用,是全球第四大重要的糧食作物,僅次於小麥、稻穀和玉米。 馬鈴薯又名山藥蛋、洋芋、洋山芋、洋芋頭、香山芋、洋番芋、山洋芋、地蛋、土豆等。
  • 馬鈴薯,土豆、洋芋、山藥蛋,它們之間有區別嗎?
    馬鈴薯,土豆,洋芋,山藥蛋蛋誰才是這種塊莖狀植物的真名,今天我們就來考證一下它們幾個的前世今生。首先我們要明確一點,這種一年生草本植物不是亞洲大陸的原生植物,而是來自於遙遠的南美洲,跟辣椒,蕃茄是正宗老鄉。
  • 黃河邊那些「吃土豆的人」:感謝馬鈴薯
    《感謝馬鈴薯》王可春 / 攝王可春二十多年來沿著黃河、渭河流域拍了無數照片,他看見黃土高原上許多貧苦的人們以土豆為生,於是萌生了拍攝「吃土豆的人」的想法。水是不缺的,這裡跟乾旱的肅北完全不同,那麼土豆呢,這裡的農民就靠著土豆生存嗎? 1 戰亂和災荒迫使人們選擇了土豆中國之所以能夠成為強大的國家並能夠養活龐大的十三億人口,讓他們繁衍生息,這與廣闊的領土和食物鏈密切相關。
  • 土豆你個馬鈴薯
    今天給大家介紹土豆的菜譜。土豆別名:馬鈴薯、洋芋、洋山芋、地豆土豆內的營養豐富,有「第二麵包」、 「地下蘋果」的美稱,而且據研究證明土豆是胃病和心臟病患者的優質保健品和良藥。土豆能提供給人體大量的的黏液蛋白,可以保持呼吸道、消化道、關節腔和黏膜腔的潤滑,可以預防心血管和系統的脂肪沉澱,保持血管的彈性,有一定美容、抗衰老的效果。
  • 土豆與馬鈴薯的愛情
    三毛說:「也有例外的時候」。荷西問「如果跟我呢?」三毛道「那只要有吃得飽的錢也算。」荷西思索說「你吃得多嗎?」三毛小心回答「不多,不多,以後還可以少吃點。」像極了你我的愛情故事!17年5月19日,馬鈴薯告知土豆老師,要從成都出差來看他。土豆既緊張又興奮。第一次給對方買了禮物。傻不愣登的還帶了櫻桃,不知土豆怎麼想的,尷尬時間可能可以吃點緩解尷尬。晚上,兩人見面了,馬鈴薯買了土豆愛吃的蛋糕。土豆也為馬鈴薯準備了人生當中的第一次禮物「香水」。
  • 吃不膩的土豆,那你知道小小的馬鈴薯養活了數十億人口?
    馬鈴薯作為全球第四大重要的糧食作物,僅次於小麥、稻穀和玉米。在清朝時期中國人口因為傳入的玉米而出現人口大規模爆發,從2億人口短時間爆發到4億,這是中國因為一種農作物而出現的人口大爆發,其實在歐洲也出現了人口大爆發,它的主要功勞就是馬鈴薯的大規模種植導致的。
  • 懷孕期間可以吃土豆嗎 孕婦吃土豆需要注意什麼
    土豆是我們生活中常會吃到的一種食物,它的營養價值是非常高的,那麼懷孕期間可以吃土豆嗎?孕婦吃土豆有什麼好處?吃土豆雖然會有很多的好處,但是並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吃土豆的,哪些人不能吃土豆呢?下面就帶大家了解一下吧。懷孕期間可以吃土豆嗎孕媽媽在懷孕期間的飲食要求不需要很高。只要做到均衡飲食就足以保證母嬰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