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計算中心規劃建設指南》全文發布

2020-12-15 美通社

北京2020年12月11日 /美通社/ -- 2020年12月10日,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產業發展部聯合浪潮發布的《智能計算中心規劃建設指南》全文正式發布。這是今年4月發改委提出將智能計算中心納入新基建之後,首份對智能計算中心概念、內涵、技術架構、投建運模式等進行全面解讀的權威報告。

《指南》對智能計算中心進行明確定義:智能計算中心是基於最新人工智慧理論,採用領先的人工智慧計算架構,提供人工智慧應用所需算力服務、數據服務和算法服務的公共算力新型基礎設施,通過算力的生產、聚合、調度和釋放,高效支撐數據開放共享、智能生態建設、產業創新聚集,有力促進AI產業化、產業AI化及政府治理智能化。

智能計算中心,新型算力公共基礎設施

智能計算中心是符合中國當前社會經濟發展階段和轉型需求,促進AI產業化和產業AI化的重要引擎,現階段智能計算中心的建設目標和內涵主要包括:

  • 新型算力公共基礎設施,通過提供共性的算力、數據及算法服務,讓算力服務更易用,使得智慧計算像水電一樣成為基本公共服務
  • 技術領先、生態成熟,採用先進的人工智慧晶片,面向新型的人工智慧場景,基於AI模型,形成技術領先、生態成熟可持續迭代升級的智能計算平臺。
  • 算力、數據和算法有機融合,以強大算力驅動AI模型對數據進行深度加工,使算力、數據、算法三個基本要素有機融合,全面支撐各類人工智慧技術的應用和演進。
  • 驅動產業創新升級,全面匯聚並賦能各產業領域AI應用,助力加速孵化新業態,推進數字經濟與傳統產業深度融合,全面賦能產業創新升級。

領先架構實現AI算力生產調度全新模式

在技術實現上,智能計算中心基於最新人工智慧理論,採用領先的人工智慧計算架構,通過算力的生產、聚合、調度和釋放四大作業環節,支撐和引領數字經濟、智能產業、智慧城市和智慧社會應用與生態健康發展:

  • 生產算力:基於領先的AI伺服器為算力機組,支持先進多樣的AI晶片,支持成熟豐富的軟體生態,形成高性能、高吞吐的計算系統,為AI訓練和AI推理生產輸出強大、高效、易用的計算力。
  • 聚合算力:基於智能網絡和智能存儲技術,針對多任務、大規模、高並發、高吞吐的AI應用特點,為算力機組集群構建高帶寬、低延遲的通信系統和數據平臺,提供彈性、可伸縮擴展的算力聚合能力。
  • 調度算力:基於人工智慧應用對算力的需求特點,通過虛擬化、容器化等技術,將算力資源池化為標準算力單元,通過適應性策略及敏捷框架對算力進行精準調度配給,保障AI開發和AI業務的高效運行。
  • 釋放算力:基於主流人工智慧理論算法,採用全流程軟體工具,針對不同場景應用需求,通過機器學習自動化的先進方法,產出高質量的AI模型或AI服務,提升AI應用生產效率,促進算力高效釋放轉化為生產力。

「投-建-運」一體化建設運營模式

由於智能計算中心具有算力公共基礎設施的定位,其建設和運營模式建議採用政府主導、企業承建、聯合運營的政企合作建設運營的框架:

在投資層面,堅持政府主導,政府作為投資主體加快推進智能計算中心落地,以智能計算中心為牽引打造智能產業生態圈,帶動城市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增強城市創新服務能力。

在建設層面,應選擇政府主導下的政企合作模式,由企業具體承建智能計算中心,同時兼顧智能計算中心公共屬性、技術安全、投資規模巨大等特殊要求,承建企業應為行業頭部企業,在技術實力方面處於行業領先水平,技術應用方面有能力做出前瞻性研判。

在運營層面,考慮到智能計算中心項目的公共安全性、高技術門檻和資金門檻,目前更宜採取「投-建-運」一體化模式,即承建主體在項目建設驗收後按照合同進行運營服務。

加速產業升級 全面激發智能經濟活力

據工信部統計,今年上半年中國人工智慧核心產業規模達到770億元,人工智慧企業超過了260家,中國已成為全球AI獨角獸主要集中地之一。國務院印發的《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指出,到2025年中國人工智慧核心產業規模將超過40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將超過5萬億元。

智慧時代,計算力就是核心生產力。智能計算中心通過構建領先的AI算力基礎設施,在承載智能化技術創新,促進數據開放共享,加速智能生態建設,帶動智能產業的聚合等方面發揮巨大價值。

相關焦點

  • 扛起新基建算力設施大旗的智算中心是什麼?《指南》權威詮釋
    近日,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產業發展部聯合浪潮發布了《智能計算中心規劃建設指南》(以下簡稱《指南》),這是首份對「新基建」數字基礎設施的主力軍——智能計算中心(即智算中心)進行全面深入解讀的權威報告。今年4月20日,國家發展改革委首次明確新型基礎設施範圍,並將智能計算中心作為算力基礎設施的重要代表,納入信息基礎設施範疇。
  • 全文!《粵港澳大灣區氣象發展規劃(2020-2035年)》發布
    ,編制本規劃。按照統一規劃推動粵港澳三地氣象業務深度融合,共同拓展發展空間。建立並完善粵港澳三地災害會商、信息互通、協同處置機制,實現區域內防災減災先進技術裝備共享共用,協同開展應急服務。提升大灣區公眾對粵港澳三地預警信息的認知度,建立大灣區氣象網站,綜合發布預警信息,實現與國家預警信息發布系統的有效對接。
  • 中國建設醫院指南_2020年中國建設醫院指南資料下載_築龍學社
    引 言 近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技與產業化發展中心與中國醫學裝備協會聯合發布《工業建築改造為方艙醫院的建設運營技術指南(試行 新華社北京4月22日電 4月2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對《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綱要》(以下簡稱《雄安規劃綱要》)的批覆向社會公布
  • 阿迪達斯智能運營中心在蘇州工業園區開工建設;信達生物任命生物...
    來源:全球企業動態阿迪達斯全新智能運營中心於蘇州工業園區正式奠基。這一智能運營中心將全面採用尖端科技和自動化設備,旨在為品牌未來在大中華區長遠的業務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持與保障。阿迪達斯智能運營中心落戶蘇州工業園區,佔地面積13萬平方米。
  • 粵港澳大灣區首個先進智能計算平臺將在珠海橫琴落地
    央廣網珠海4月26日消息(記者郭翔宇)昨天,珠海橫琴新區管委會與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在廣州正式籤訂合作協議,雙方將在廣東省人民政府與中國科學院共同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背景下,合作實施橫琴先進智能計算中心項目,並以此為基礎共建粵港澳大灣區人工智慧協同創新平臺,探索人工智慧新經濟
  • 非建設區控制性詳細規劃_2020年非建設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資料下載...
    《雄安新區社區生活圈規劃建設指南2020年》 查看詳情
  • 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 北京中長期規劃發布
    來源:人民日報近日,北京發布了《關於新時代繁榮興盛首都文化的意見》以及《北京市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中長期規劃(2019年—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據介紹,《規劃》期限到2035年,展望到2050年。發展目標為到2035年時,北京將全面建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之都,全國文化中心功能更加系統完善,文化建設對首都經濟社會發展的驅動力更加強勁,大國之都文化國際影響力顯著提升,成為彰顯文化自信與多元包容魅力的世界歷史文化名城。
  • 蘇州(相城)中日智能製造創新產業園戰略規劃發布
    原標題:蘇州(相城)中日智能製造創新產業園戰略規劃發布    新華網南京2月24日電(記者劉巍巍)由中日兩國政府合作推動的蘇州(相城)中日智能製造創新產業園戰略規劃近日發布,未來該區域將促進中日企業嫁接資源,合力開拓市場,打造中日兩國產業創新合作、協同發展的服務平臺和示範區。
  • 韓國運營商KT為5G建設移動邊緣計算中心
    韓國電信運營商KT宣布,目前已完成在韓國8個主要城市建設移動邊緣計算(MEC)中心。移動邊緣計算中心將為運營商處理較近距離的終端數據,可以有效降低5G網絡的延遲。KT表示,那些居住在韓國南部島嶼與濟州島的用戶將看到網際網路接入速度比LTE高出44%,因為那裡將建設一個邊緣計算中心。該電信公司表示,它還將5G核心設備應用於控制和用戶平面分離(CUPS)架構,以及MEC中心的網絡虛擬化技術。CUPS將處理信號的設備與處理流量的設備分開,以便每個設備可以相互獨立地擴展。
  • 《寶業海綿城市建設指南》在上海發布,打造新一代綠建產品新標準
    《寶業海綿城市建設指南》揭幕並發布。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訊 記者鮑筱蘭上海報導12月23日,寶業集團聯手上海建科院在上海發布《寶業海綿城市建設指南》。發布會上,寶業集團上海研究院和上海建科院共同參與指南編制的專家,詳細闡述了「海綿城市」對緩解城市內澇、削減城市徑流汙染負荷、節約水資源、保護和改善城市生態環境的重要意義,通過寶業創新實施的「寶業活力天地項目」重點介紹了海綿技術做法,如綠色屋頂、透水鋪裝、下凹式綠地、管道調蓄、雨水溼地、生態駁岸等創新設計和產品應用。虹橋商務區管委會開發建設處劉華偉在發布會上講話。
  • 教育部發布《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全文)
    教育部發布《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全文) 指南提出,要珍視遊戲和生活的獨特價值,創設豐富的教育環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嚴禁「拔苗助長」式的超前教育和強化訓練。
  • 百度智能雲:雲智一體,推動智能計算融入新基建
    進一步夯實了百度智能雲,站在雲智一體的視角,驅動產業智能化的決心。 雲智原生,推動傳統行業從0到1 2021年將是中國新經濟周期開局之年,「十四五」規劃建議中多次提到「人工智慧」與「產業升級」,這意味著產業智能化升級已成趨勢。
  • 北京發布全國文化中心建設中長期規劃 重點打造「五都一城兩中心」
    央視網消息:近日北京正式發布《北京市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中長期規劃(2019年—2035年)》,圍繞「建設一個什麼樣的首都 怎樣建設首都」的時代命題,完善了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的總體框架和工作機制。《北京市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中長期規劃(2019年—2035年)》提出,全國文化中心建設將按照古都文化、紅色文化、京味文化、創新文化這「四個文化」的基本格局,以「一核一城三帶兩區」的總體框架謀篇布局,側重實操性和中微觀層面,細化了工作重點和政策措施,安排部署了一批重大項目和重要文化民生工程。
  • 外交部發布《中國領事證件服務指南》(全文)
    中新網12月28日電 外交部12月28日在其官方網站發布《中國領事證件服務指南》,該指南有利於公眾了解和掌握領事證件知識,提高涉證件安全意識和防範能力,促進領事證件工作更好地開展。  該指南分為「行前準備」、「出境入境」、「在外居留」、「申辦證件」、「安全使用」、「特別提示」六部分,根據各類證件的共性和特點,較全面地介紹了領事證件知識,並就出國人員易發生的證件問題做出安全提醒,內容簡潔實用。  《中國領事證件服務指南》與已發布的《中國領事保護和協助指南》相配套,基本涵蓋了涉中國公民領事事務。
  • 贛州市數字政府建設規劃(徵求意見稿)(2019-2023年)
    >政務服務」技術體系建設指南》等一系列重要的指導性文件。建設內容主要包括:AI智能諮詢,智能運營平臺。支持移動端訪問智能諮詢系統。 2、容量規劃和虛擬化執行。根據當前的資源使用和需求情況,計算虛擬化所需的容量。  3、規劃應用服務。
  • 文創知天下第30期|北京發布全國文化中心建設中長期規劃
    ● 近日發布的《北京市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中長期規劃(2019年—2035年)》顯示,北京要大幅提升文化產業的國際競爭力,不斷提升文化產業在國際市場中的比重,建設影視之都、設計之都、演藝之都、音樂之都、網路遊戲之都、世界旅遊名城、藝術品交易中心、會展中心。
  • 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發布┃四大中心城市PK,最被看好的完敗!
    2月18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布,全文27000餘字,共計1前言11章41節,全文詳見《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印發,11章41節完整版!》。  全文提及這四座城市的地方多達297處,其中,同時提及僅有7處,包括  前言中的城市名單;  第三章第二節完善城市群和城鎮發展體系中「以香港、澳門、廣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為區域發展的核心引擎,繼續發揮比較優勢做優做強,增強對周邊區域發展的輻射帶動作用。」
  • 鈑金衝壓企業智能車間建設經驗分享
    圖2 智能製造能力成熟度模型的等級 江蘇省級智能車間建設指南 為了鼓勵和引導企業積極進行智能化改造和轉型升級,江蘇省工信廳也從政策引導的角度,出臺了省級智能車間申請的建設指南和申報要求,企業也可以對照這個申報要求,來制定智能車間建設的目標。
  • 米易縣城鄉規劃建設中心
    米易縣城鄉規劃建設中心 www.panzhihua.gov.cn     發布時間:2015-05-20      選擇閱讀字號:[ 大 中 小 ]     閱讀次數:
  • 《建設項目危險廢物環境影響評價指南(徵求意見稿)》(全文)
    北極星固廢網訊:北極星節能環保網獲悉,為進一步進一步規範建設項目產生危險廢物的環境影響評價工作,指導各級環境保護主管部門開展相關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審批,環保部研究起草了《建設項目危險廢物環境影響評價指南(徵求意見稿)》。詳細內容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