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中國古詩「季語」書寫的開端

2020-12-13 天眼新聞

論及中國古詩季節書寫傳統,前人多以楚辭為其開端,同為先秦詩歌藝術高峰的《詩經》則被研究者重視不足。實際上,《詩經》中大量出現的自然現象、具體動植物常帶有或顯或隱的季節性,為中國詩史貢獻了最早的一批「季語」。更重要的是,在一些詩篇中,季節表現與詩人感情的抒發已能初步發生關聯,這正是中國詩歌特有的「心物交融」抒情方式在季節維度下的雛形。換言之,中國詩歌誕生之初,季節感就已經成為古典詩歌的感覺表達和結構形態的基本屬性之一。

錢鍾書先生曾指出:「《三百篇》有『物色』而無景色,涉筆所及,止乎一草、一木、一水、一石。」誠然,《詩經》中較少出現對季節景色的多重渲染,只點明自然場景的一端,或是某種植物動物、或是某種人類活動的孤立意象,依賴讀者以聯想與想像完成對整個場景由點及面的補充與還原。這與上古民歌如《麥秀歌》等作品的季節書寫很相似。囿於短小的篇幅與高度概括化的書寫,季節感的傳達是孤立的、零散的,同時又常常是暗含的、不容易甄別的。相比後代詩歌,《詩經》諸篇章中絕少出現「春」「夏」「秋」「冬」字眼,即使如「春花」「秋雨」「冬雪」一類帶季節字的複合詞都很少見,卻出現了大量動植物名稱或人類活動,抑或自然星象、歲時月份等專有名詞,《論語》即有「多識於草木鳥獸之名」的說法。對這類物象季節感的接受與還原依賴於讀者對彼時農業社會博物知識的積累,可能無形中阻礙與削弱了《詩經》季節感的傳達。

停留於「物色」層面的季節書寫與《詩經》的來源與性質不無關係。大部分作品原為民歌,是一種「我手寫我口」的真率表達與日常消遣,缺少文學創作典型化的有意追求,自然物的藝術化立足於其現實功用性之上,詩作的季節感是一種生產生活記錄的「副產品」。再者,「比興」表現手法中,自然物象與個人情感的連接,形成邏輯關係,具有符號屬性的自然物象必然要隨情志內涵的具體變化而變化,表現出多樣化、具體化,季節風物也不例外,所謂「凡禽魚草木、人物名數,萬象之中義類同者,盡入比興」。另一方面,三百篇非一時一地一人所作,實在無法形成《楚辭》中穩定的「香草美人」象徵系統。這一切都使《詩經》的季節書寫大多呈現出「物色」化傾向,至早要到漢魏詩歌中才能褪去具體性與細節性,轉變為帶有高度典型性的季節物象。

在《詩經》的具體篇目中,「物色」化的季節書寫一般出現在詩章開頭,簡單點明詩情發生發展的時空,但季節本身卻與情緒的激發與表達無關,因而作品的藝術性就打了折扣,如《周南·芣苢》《鄘風·定之方中》《邶風·靜女》諸篇,它們僅代表著《詩經》季節書寫的最低水平。以《豳風·七月》為代表的農事詩,包括《小雅》中《楚茨》《信南山》《甫田》《大田》諸篇,記敘農業社會一年四季的生產活動,在春種、夏耘、秋收、冬祭的描述中展現季節變遷。得益於較長篇幅,相比於點到即止的「物色」化書寫,農事詩藉助一組自然景觀變化或人類活動的場景從容地將季節鋪展開來,整首詩帶給讀者一種強烈的四季往復感。更有價值的是,另有部分優秀篇目已初步構築起季節書寫與詩歌抒情的紐帶關係。抒情性被公認為中國詩歌的本質,《詩經》用具體創作展示出,自誕生之初,古詩的抒情就與季節感密不可分。詩人因聞見的季節物色而湧動詩情,形諸文字,即朱熹詩評語「感時物之變」,又以觸發詩情的季節物象入詩,季節感與詩人意緒纏繞在一起,季節書寫中飽含個人情感。以《小雅·採薇》為例,詩人將戰鬥豪情與戍邊幽怨交織寫來,而在更深一層詩境中,又隱約表達了自我生命的流逝,生活的虛耗與戰爭對生命價值的否定。全詩具有極強的季節性與時間感,實屬季節表現方面的上乘之作。

處於中國詩歌史起點的《詩經》,也為後代詩人提供了一批可入詩的「季語」,它們再經數代詩人的錘鍊與沉澱,最終部分構成了一套固定的季節象徵語碼體系。中國古典詩歌有著極強的互文性,後代詩人極其重視對前代作品從形式到內容的吸收與繼承,在表現四季物色、傳達季節感時,詩人們也偏好使用前代名篇佳作的成詞、成句。《文心雕龍·物色》篇云:「故灼灼狀桃花之鮮,依依盡楊柳之貌,杲杲為出日之容,瀌瀌擬雨雪之狀,喈喈逐黃鳥之聲,喓喓學草蟲之韻。皎日嘒星,一言窮理;參差沃若,兩字窮形:並以少總多,情貌無遺矣。雖復思經千載,將何易奪?」「灼灼」「依依」「喈喈」等正是季節書寫的經典用語。對於這類成詞、成句,借用日本歌學概念,筆者稱其為「季語」。它們以經典作品為載體,是一代代作家不斷學習、重複、再創作的產物,「相當於動詞性的比喻,能夠將兩件事或兩種行為等同起來……彌合了人物活動的差異」,整合了近似的人生體驗,促使意義不斷被疊加又被定向。其明確性與高度濃縮性省卻描繪和粉飾,以一詞一句直指濃鬱而清晰的季節感。同時,它們又充分調動起讀者的聯想力與創造力,激發出頭腦中相關的詩歌認知與記憶,激活詩歌史資源,幫助構成完整的季節情境。

在中國詩歌龐大的「季語」庫中,有部分即源出《詩經》並在後代詩作中一再復現——春:遲日、燕、雁、黃鸝、桃花、卉木萋萋、楊柳、桑、採蘭、祓禊、懷春;夏:雷電、長日、雲漢、荷;秋:悽悽、白露、霜、蟋蟀、蟲鳴、落葉、草木枯死、螢火;冬:歲暮、烈烈、霏霏、北風、雪、冰、長夜……

《詩經》中的季節書寫潛移默化地影響到後人的創作。三百篇作品的藝術成就雖有高下,但整部詩集貢獻出一批審美化的季節標誌物——「季語」,不少詩篇還成功地展示出中國古詩在季節維度下初步達成的情景融合的境界。因此,在一定意義上,《詩經》奠定了中國古詩季節書寫的傳統。(作者:張曉青 東南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 本文系江蘇社科基金項目「古詩的江南『季語』研究」(19ZWB002)階段性成果)

張曉青 來源 新華日報

編輯 周章龍

編審 王寧

相關焦點

  • 季語:來自時間的情書
    季語的源頭,還是在中國古詩。錢鍾書先生指出:「《三百篇》有『物色』而無景色。涉筆所及,止乎一草、一木、一水、一石。」孔子也曾說過:「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學習《詩經》可以使人了解大自然中的鳥獸蟲魚,人間草木。事實上,《詩經》是中國最早一批「季語」的來源。
  • 詩經楚辭唐詩宋詞取名,古詩取名字大全男孩版!
    父母們都會想給屬豬的寶寶取個吉祥又好聽的名字,針對大家為男寶寶取名需要,還沒給寶寶取好名字的父母想必也是非常急迫,為此小編在下面為大家分析了詩經楚辭唐詩宋詞取名,古詩取名字大全男孩版名字供大家選擇和參考,希望大家能挑選到一個滿意的名字。
  • 楚辭詩經中唯美的女孩名字,古詩女孩名字大全!
    如何應用楚辭詩經中的唯美的句子為女孩起名字,怎樣應用古詩中的經典名句為女孩起名呢?這也是我們大多數父母起名的母的。名字跟隨寶寶一生,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父母給孩子起名字就像是給孩子一個特殊的標記一樣,接下來就一起來了解下楚辭詩經中唯美的女孩名字,古詩中女孩的名字大全,希望以下內容對寶爸寶媽們起名有所幫助。
  • 文化尋根與古詩文審美的經典
    詩經是周代初中期的民歌記錄,古詩文審美的開端與集結,共311篇,其中6篇笙詩有題無實,作者佚名,傳為尹吉甫採集、孔子編訂,其在先秦時稱為詩,西漢始稱《詩經》。詩經內容分風雅頌三部分,《風》是民謠有160餘篇,反映情愛幽怨;《雅》分《小雅》《大雅》有105篇,小雅貴族自娛自樂,大雅天子見臣子之歌,總之服務於王庭貴族;《頌》是祭祀宗廟聲樂,分《周頌》《魯頌》《商頌》。
  • 中考語文古詩文背誦默寫複習:《詩經》專項練習
    作品簡介《詩經》,先秦時叫作《詩》或《詩三百》,到了漢代被奉為經典,尊稱為《詩經》,列為「五經」之一。《詩經》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也是我國詩歌現實主義傳統的源頭。它匯集了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約前1100年到前600年)的詩歌305篇。
  • 「背古詩贏餐券」多多益善
    近日,河南師範大學一餐廳發放開學福利,只要能抽籤正確背誦古詩、論語或者詩經,均可以得到一份9元免費霸王餐劵,學生很快排起了長隊參加。但是有很多同學拿到題目後望而卻步,連很簡單的小學古詩都忘了。(9月5日 《中國青年報》)從小學開始,我們學過的古詩詞有很多,但能記住的有多少?估計很多人就零零散散記得幾句,要想完整背誦幾首古詩詞,估計都會有壓力。河南師範大學食堂進行背古詩贏餐券活動,學生抽籤正確背誦古詩、論語或者詩經,就能得到免費霸王餐劵,實在讓人興奮,這次活動也吸引了很多學生的參與,效果極好。
  • 古詩《詩經·國風·唐風》曲調優美,好似歌唱的唐風,像是一首歌
    這句出自《詩經·國風·周南》的愛情名句,即便是小學生,也能脫口而出。還有「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等等。每次賭氣這些詩句,都會情不自禁地模仿古人搖頭晃腦,抑揚頓挫。《詩經》作為中國古代詩歌的開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可謂是家喻戶曉,如今連五歲孩童,都會吟誦幾句,可見其影響之深遠。
  • 中國詩經,西方史詩,那日本的詩歌叫什麼?美若夢幻!
    在中國古代漫長的封建史上,從詩經到唐詩宋詞,再到元曲,詩歌的發展從未斷絕。那麼,以中國為師,勤奮好學的古代日本人,也必定有屬於自己的詩歌文化。 今天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來自日本的風雅浪漫——和歌與俳句。
  • 詩經國風5:中國文學最早用花比喻姑娘美的詩篇,寫出最美新嫁娘
    在《詩經》當中,有一首古詩,是中國文學當中最早用花來比喻美人的詩篇。寫的是鮮豔的桃花,但是我們卻能看出充滿青春氣息的少女形象。且看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這首古詩的題目是《國風·周南·桃夭》,所表達的主旨內容是祝賀一位年輕姑娘的出嫁。尤其是第一小節中的「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最為我們所熟知。它所表達的意思是「桃花怒放千萬朵,色彩鮮豔紅似火」,以鮮豔的桃花比喻新娘的年輕嬌媚。「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 詩經《國風·衛風·木瓜》賞析
    ◆ 賞析《詩經·大雅·抑》有「投我以桃,報之以李」之句,後世「禮尚往來」便成了,成語,比方彼此贈答,禮尚往來。但是論傳誦程度還是 《木瓜》更高,它是現在傳誦最廣的《詩經》名篇之一。關於這麼一首知名度很高而語句並不雜亂的先秦古詩,古往今來解析其宗旨的說法居然也有七種之多(據張樹波《國風集說》計算)。按,成於漢代的《毛詩序》云:「《木瓜》,美齊桓公也。衛 國有狄人之敗,出處於漕,齊桓公救而封之,遺之車馬器物焉。衛人思之,欲厚報之,而作是詩也。」
  • 香飄海外 音樂劇《詩經·採薇》希臘演出獲好評
    中國原創音樂劇《詩經·採薇》日前成功亮相希臘比雷埃夫斯市政劇院,一連演出3場,受到當地觀眾的熱烈歡迎。希臘《主題》報評價說:「該劇作為溝通兩國文化與和平之間的橋梁,為觀眾帶來了獨特的體驗。」被認為是「中國古代詩歌開端」的《詩經》因與《荷馬史詩》創作於同一時期,被譽為「東方的《荷馬史詩》」。
  • 古詩中適合女孩的名字大全
    語出古詩中的女寶寶名字大全怎麼用從古詩中給女孩起名字?古詩中適合女孩的名字晚蕭取自古詩《秋日赴闕題潼關驛樓》中的的句子:「紅葉晚蕭蕭,長亭酒一瓢。」佳期取自: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語出古詩中的女寶寶名字大全映葭取自古詩《青溪》中的句子:「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葦。」清露取自: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遊春意。
  • 有古詩韻味的男孩名字,個個都是意氣風發的翩翩少年
    故而,今天起名網就跟大家分享一些有古詩韻味的男孩名字。志寧「志寧」出自陸遊《讀書》:「歸志寧無五畝園,讀書本意在元元」中,意思是,歸鄉隱居的志向就算沒有那五畝田園也依然如故,讀書的本意原是為了黎明百姓。
  • 《詩經》的一些相關知識
    《詩經》為何又叫《詩三百》?《詩經》原來不叫《詩三百》,甚至原來也不叫《詩經》。不過《詩三百》的稱呼甚至要比《詩經》來得更早。詩最早存在的形式,就是歌詞,是人們在曲調附著之下的唱詞。即使在沒有文字的時候,這種帶有曲調的哼唱其實就是「詩」。
  • 《詩經》基本面貌解讀
    作為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的《詩經》,不僅是我國詩歌文化的起點,更是我國純文學的奠基之作。因此,它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基礎性地位,絕非其他著作可比擬。從中國古代歷史發展情況看,西周后期,周王室衰微,朝綱不振,社會動蕩,於是出現大量反映社會喪亂、針砭時弊的詩歌就成為必然。 怨刺詩主要出現在「國風」與「大小雅」中。
  • 女孩取名:《詩經》中國風字的女寶寶名,寓意深遠,小眾淡雅
    《詩經》一共收錄了305篇詩歌,只有七篇沒有押韻,其餘的全都是押韻的,這種韻律感是我國古詩的一個顯著特徵。凡詩文皆可吟誦,中國歷代詩歌均可吟誦。利用《詩經》取名,一直是中國人非常擅長和喜歡的一件事。《詩經》取名要唯美動聽《詩經》裡面的很多句子都唯美動聽,用來給女孩取名字在適合不過了,根據詩經取來的名字也不能隨便選取句子中的任意字,要選取有意蘊的,和姓氏組合起來唯美動聽的字作為女孩的名字,詩句的句子清麗悠揚,念起來仿佛身臨其境,給人一種夢幻的感覺。
  • 書寫平仄韻律,點綴《詩經》的旖旎
    學習《詩經》的這段時間,我懂得時光如河,浮生為魚,在暗流湍急裡相遇,總是命裡該遇;人生一世,選一條路,不退讓,不更改,一直走到盡頭,也是人之幸事;愛情的感覺,是突如其來的傾盆大雨,是措不及防遲到的檸檬,是手拿玫瑰握到的刺,也是陽春三月裡的風和日麗……愛,自由,正義,是《詩經》永恆的主題,這也是生命永恆的主題。
  • 《詩經》中國最早詩歌集 讀十句經典領略詩歌之美 子曰:令人神往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是中國古代詩歌開端,收集了許多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前11世紀至前6世紀)的詩歌,共311篇。孔子曾對《詩經》有過看法: 詩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其意思:是詩經三百篇,一句話來概括,就是「令人神往」(思無邪的意思是:沒有邪念,思想純正。 但這裡可以理解為令人沉醉、神往)。我覺得,詩歌之美,能讓人洗滌煩惱,忘卻生活的瑣碎,沉浸其中,更是心神皆醉。今天,推薦《詩經》的十句經典,送給大家。
  • 鼠年女孩取名起名字出自詩經
    詩經作為古代詩歌的開端,詩經算是一部很早的詩歌集,含有很長一段時間的詩歌類型,所以其中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文學知識。當然,也是現如今很多父母給孩子起名的參考詩集,從中選取寓意好的字詞作為孩子名字,尤其是女孩,唯美詩意感滿滿。因此,以下給各位父母整理了有關鼠年女孩取名出自詩經內容,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 「詩經」版「老鼠愛大米」網絡爆紅 專家叫絕
    ,盛讚「太有才」,並群起模仿古人做古詩,就連古典文學方面的教授稱也被逗笑了,贊網友娛樂精神可嘉。以《老鼠愛大米》《兩隻蝴蝶》為代表的一些網絡躥紅歌曲被稱為口水歌,日前,極具娛樂精神的網友居然創造出了《詩經》版《老鼠愛大米》,令網友為之驚豔,一呼百應,大家情緒激昂地開始當古人做古詩了。  流行歌竟被唱成古文版  有人說《老鼠愛大米》放到古代就是《詩經》,你有什麼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