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利河是中越兩國的界河,河岸地勢陡峭,兩側茅草密集、灌木叢生。雨季時河流湍急,行人難以渡河,但旱季時河水平緩,很容易徒涉。從越南那一側渡過河口,就能抵達我國田蓬鎮,是兩國邊民做生意或者訪親友的重要通道。對越反擊戰爆發後,越南邊民依然會走這條秘密通道,到我國境內趕集。但是,這也為越南特工潛入我國提供了便利。(下圖:我軍偵察兵抓獲的越南俘虜)
南利河口處在兩國防禦間隙,防守相對薄弱,越南特工時常偽裝成老百姓,秘密潛入我國境內進行情報偵察,活動十分頻繁,嚴重威脅我國邊境和百姓生命財產安全。為了打擊越南特工的囂張氣焰,濟南軍區26軍76師偵察連(解放軍第6偵察大隊3連),於1985年8月10日奉命進駐田蓬鎮。
任務展開後,3連通過詢問邊民、邊境偵察、滲透偵察等手段,很快掌握了越南特工的活動規律,以及出入中越邊境的秘密通道。同年9月14日,偵察連接到報告,近期有可疑人員時常在南利河口附近活動,極有可能是越南的特工人員。政委梁俊生、偵察科長劉雲國對情報進行了分析,決定組織3連設伏,來個守株待兔。(下圖:隱藏於草木中的我軍偵察兵)
為了順利完成任務,3連安排了2個戰鬥編組:伏擊組12人,由副連長高洪巖帶領;接應組8人,由連長祝玉富帶領,並提前進行了模擬演練。9月15日晚9點,2個戰鬥小組從田蓬鎮出發,沿老寨、小河向伏擊位置接近,於次日凌晨3點,抵達預定位置。
16日早8點,5名越南邊民朝著伏擊位置走來,由於無法辨別身份,為了防止誤抓,過早暴露我軍行動企圖,伏擊小組決定暫緩行動,將他們放入我國境內。8點10分,伏擊小組接到情報人員報告,說在牛蓬村附近發現一名叫羅米達的可疑人員。
8點25分,羅米達離開牛蓬村,向公路方向走去。梁俊生命令伏擊小組繼續埋伏,讓祝玉富帶著兩名戰士進行尾隨,查明其身份;劉雲國帶著另外2人在田蓬方向截擊,視情況進行抓捕。
8點45分,羅米達來到公路小橋,2個化裝跟蹤的戰士將其一前一後夾在中間。10點鐘,羅米達來到木卓街,和當地百姓閒聊搭話,跟蹤的戰士也裝作買東西,在他周圍分散開來。
10點20分,羅米達向木央街方向走去,跟蹤組的戰士立刻詢問和羅米達搭話的老百姓,得知他曾詢問我軍近期是否往田蓬方向增兵、軍車裡有什麼貨物、有沒有運輸火炮等問題。至此,他的特工身份完全暴露,跟蹤小組沒有立即實施抓捕,而是繼續進行跟蹤。
中午12點,羅米達來到木央街,鑽進一家小飯店吃飯,邊吃便跟周圍的人談話。聽說他想要幾張軍報和政府文件時,一名戰士立刻上前搭話,說是可以給他提供材料,但是要回田蓬鎮拿。下午3點,跟蹤組的戰士與羅米達一同上車,返回田蓬鎮。
下午4點左右,汽車即將抵達公路小橋,羅米達突然產生警覺,聲稱自己有事,改天再去田蓬拿資料,要求下車。但戰士們早就跟司機打了招呼,司機藉口中途不能停車,拒絕了羅米達的要求。他無計可施,只好回到座位上。
下午4點半,客車抵達田蓬鎮,戰士引著羅米達向偵察3連的駐地走去。羅米達感覺上當,立刻轉身逃跑,被跟蹤組的戰士一把按倒抓獲。晚上8點,伏擊小組也順利返回駐地。
整個抓捕過程歷時一天,3連未開一槍,通過誘捕的方式抓獲敵特工一名,繳獲化妝物品 8件,以及一把匕首。通過審訊得知,羅米達為越南苗王縣縣大隊偵察班長,此次潛入我國境內,就是為了獲取我軍前線情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