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林植物養護管理--澆水篇--教你如何正確澆水
水是生命之源,植物的生長發育離不開水。澆水看似簡單,實際包含了很多科學在裡面,科學澆水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不會澆水,則會對植物產生較大的影響,導致衰弱甚至死亡。特別是新栽苗木的澆水,直接關乎到後期的成活率。
那麼如何澆水,澆多少,何時澆水?下面我們就走進科學澆水。
一、不同植物種類對水的依賴程度不同
不同的植物種類,比如草坪、花卉、綠籬、小喬木、大喬木。
澆水的頻率是草坪花卉>綠籬>小喬木>大喬木;耐水溼植物>耐旱植物;闊葉植物>針葉植物;新栽植物>原有植物;淺根系植物>深根性植物,草本植物>木本植物。大部分植物均基本符合這個規律,當然這也不是絕對的。所以了解植物的特性是會澆水的第一步。
二、季節不同對水的需求也不同
一般來講,夏季需水量大,春秋次之,冬季最少。主要由於夏季蒸發量大,植物對水的需求遠遠大於其他季節。
三、不同的生長階段對水的需求不同
植物在生長的不同時期對水的需求不同。一般生長旺盛期需水大,休眠期較少;開花、成熟期需水少,孕蕾、膨果期需水多。苗期需水少,成長期需水大。
如何判斷植物是否缺水、是否需要及時澆水?
1、看葉片:植物缺水時,葉片會發生萎蔫或耷拉葉,缺水嚴重導致葉片變黃甚至脫落。
2、測土壤:喬木類用鐵鍁往下挖20-30釐米深,看下面土壤,用手握住,是否成團,確定是否澆水。有潮溼感,能成團,一般不需要澆水;不能成團,手感乾燥,需要澆水。當然現在有儀器,可以直接測土壤含水量,比較簡單快捷。大部分客戶估計沒有儀器,可以採取用手摸土的方法檢測是否缺水。
澆水多少才算合適?
一般草坪花卉單次澆水少,30釐米土壤溼潤較為適宜,綠籬30-50釐米較好,喬木一般50-90釐米.澆水能否澆透的前提下是土壤疏鬆透氣,否則很難澆透,我們從表面上看是澆透水了,實際上下面還是幹的。所以建議喬木土球用大樹排氣筒埋在周圍,可以確保澆透水,或者使用禾林道土壤疏鬆劑,疏鬆土壤,打破板結,可以保證水分澆灌透徹。畢竟我們不能每一次都要去檢測是否澆透。工作的環節還是簡單化較好。
澆水時間:高溫時不要中午澆水,低溫時中午前後澆水。夏季草坪早上澆水,不可下午或晚上澆水。
水:不要用汙染的水、含重金屬離子的水,也不要用井水,特別是夏季,直接用井水澆灌,溫差大,造成葉片灼傷和根系損傷。切記。
新栽植物:澆水前幾次要頻繁一點,後期逐步減少澆水次數。長勢弱的植物一定不要多澆水,越澆越死。
正確澆水建議:
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合理的澆水,注意抗旱鍛鍊。也就是逐步拉長澆水時間,提高植物抗旱能力,讓植物根系下扎,根系發達,這樣的植物抗逆性強,一般不出問題。
如果老是按照自己的習慣或經驗去澆水,特別是澆水勤快的,容易造成根系在淺層發達聚集,抗旱能力弱,不利於植物長勢。澆水本身是一門學問,遵循科學,科學澆水。
現在很多都是領導看著地面幹了就讓澆水,管理者讓幹活的沒事就澆水,生怕缺水。還有幹活的往往是應付工作,對澆水的多少、時間不管,只負責澆。造成現在植物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增加了養護的成本。
目前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客戶反應養護面積大,很多往往是澆不過來,乾旱導致的衰弱和死亡。這種情況更需要抗旱鍛鍊,提高抗旱能力。科學的合理的澆水就很關鍵了。所以好的項目經理很重要,通過科學有效的管理,植物成活率高,成本降低,你就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