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17 22:32 |浙江新聞客戶端記者 |林佳冰
在沉寂多年後,24小時便利店這種經營方式,又以一種全新面貌「回歸」海寧——在市區街頭,外資品牌「羅森」今年展開快速布局,連續開出3家加盟的24小時便利店。
店內提供熱食、服務員統一著裝和禮儀、裝修風格極具現代化、銷售主打精選商品……與普通副食店相比,「羅森」列出了自己的亮點和特色,迅速成為海寧「年輕一代」的朋友圈熱點話題。
幾年前,海寧曾迎來24小時便利店的快速發展期,而後逐漸黯淡。如今,從大城市來的「羅森」,能否化解水土不服的問題,成為海寧人喜愛的消費場所?
全天候營業 24小時便利店獲年輕人歡迎
「你好,請問飯糰需要加熱嗎?」1月14日晚10時許,市區街頭的商店大多早已閉門謝客,但海寧市文苑路上的「羅森」便利店仍是燈火通明,一名身穿藍色工作裝的服務員,正戴著專用口罩與顧客對話。
這天,剛結束夜班的「90後」女孩楊蓉在店裡買了飯糰、酸奶和一些零食。「其中一個飯糰幫我加熱,謝謝。」面對服務員的詢問,她一邊回復,一邊走到店裡的顧客休息區,慢慢品嘗美味。
記者注意到,在短短十多分鐘內,這家便利店陸續迎來了五撥客人,有的購買飯糰、飲料等食品,有的購買生活用品,而這些顧客幾乎都住在附近的居民小區。「晚上發現家裡牛奶沒了,要是沒這家便利店,就買不成咯!」家住百合新城小區的張先生笑著告訴記者。
「24小時不暗燈,溫暖夜歸人。這是我把『羅森』引入海寧的一大原因。」市民朱女士是一位「80後」創業者,也是這家便利店的店主。前段時期,她通過加盟方式在市區開出了兩家「羅森」便利店,分別緊靠百合新城小區和尚東小區,並於去年12月31日正式營業。
朱女士介紹,雖然目前便利店白天的營業額大於晚上的營業額,但深夜已經有了許多「回頭客」生意,「早晚高峰及下午茶時間,店裡顧客多,有時5點不到就有人來光顧了。」
記者了解到,便利店一般是指以滿足便利性需求為第一宗旨的小型零售店,「羅森」則是全球便利店巨頭之一。眼下,市區世紀花園小區旁又開出一家,使市區「羅森」便利店數量達到了3家。
「我單位附近就有兩家小超市,但我覺得還是這裡環境清爽,而且服務比較好。」楊蓉說,她在「羅森」便利店旁的一棟商務樓上班,自便利店開業後每天都會有同事前來購物。
挖掘「下半夜商機」 有市場也有挑戰
近日,記者走訪了市區部分人流集中地段,暫未發現其他品牌的24小時便利店,更多的是小超市或副食店,而且這些商戶通常在晚上就會選擇歇業。
「晚上9點以後,生意就會變得很冷淡。顧客就零零散散幾個人,還不如省下人力成本,回家睡覺呢!」在市區金融中心附近,市民朱美芬經營著一家副食店,經營輻射周圍小區及餐飲店。
除了夜間開店的人力成本高,海寧人作息時間較為規律,也可能是造成24小時便利店稀少的原因之一。在朱美芬眼裡,海寧人顧家,晚飯後最多出來散散步,過「夜生活」的人很少。「晚9點後,馬路上的汽車都看不見幾輛了,更別提做下半夜的生意了。」朱美芬認為,24小時便利店想要挖掘「下半夜商機」,難度不小。
確實,「24小時營業」的模式曾在海寧市場水土不服。多年前,海寧早就吹起過24小時便利店的風潮,比如「好德」24小時便利一度開出7家之多。可是,很多24小時便利店在2012年前後撤出了海寧市場。
不過,針對前車之鑑,目前開出兩家「羅森」便利店的朱女士卻有自己的看法。她覺得,24小時便利店的服務對象主要是住在便利店周邊,急需某些生活用品或臨時想要購物的人群,且以「80後」和「90後」的年輕人為主。
「現在與幾年前的市場經營狀況無法相比,因為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城市生活節奏的加快,忙於夜班的人會越來越多,『90後』的消費力也在猛漲,這給24小時便利店再一次發展帶來了基礎客源。」朱女士告訴記者,今天的24小時便利店,不僅是要運作好「24小時營業」這個模式,還要起到引導年輕顧客快速消費、精緻消費的作用。
時下,市區的3家「羅森」經營動作確實如朱女士所言,以居民區為服務中心,在銀泰、華聯等大型商場互相競爭的情況下,用足用好清晨和深夜的營業時間段,迎合年輕人群的消費習慣。
特色化服務成亮點 帶來大城市「風味」
在城市發展進程中,便利店的發達程度,在某種意義上代表著城市服務功能配套的先進程度。當人們選擇一座城市工作和生活,能不能隨時找到一家高質量的便利店,同樣關乎著大家的生活品質。
開辦「羅森」,對朱女士而言,也是找回了一種在大城市生活的感覺。9年前,朱女士在上海打拼。深夜下班時,她常常光顧「羅森」,買點美食犒勞自己,同時體驗一番高品質的服務態度。
以「羅森」便利店為例,與一般便利店不同的是,這類便利店既銷售普通商品又提供新鮮美食,並設有專門的顧客休息區,服務員更是身穿統一制服,上架商品全部經過精心挑選。所以,這類便利店通常在上海等大城市發展得較為成熟,而它們的顧客也大多是平時忙於工作,無暇去大商場、餐飲店消費的都市白領。
新居民李先生3年前來到海寧工作,之前在上海生活工作的他對「羅森」也十分熟悉。「以前在上海,單位附近、小區樓下都有這種便利店,每次路過都會進去買點東西,這已經成了生活習慣。」李先生笑言,到海寧工作後,他還曾為找不到24小時便利店而苦惱過。在李先生看來,為了買幾件零食特意跑一趟大商場,不光停車麻煩,還會耗費許多時間,購物便捷性不如便利店。
當前,我市年輕消費群體對購物體驗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包括裝修風格、環境衛生、服務質量、商品類別等等,這給「羅森」這類便利店創造了生存空間。
「雖然我是店主,但每次去店裡,自己就是消費者。買點吃的坐在裡面,就好像回到了以前在上海打拼時的感覺。」朱女士說,最近幾年海寧發展很快,很多年輕人選擇從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回到家鄉,把一些在大城市的生活態度也帶了回來,使得海寧的24小時便利店煥然新生。
記者手記:「24小時」是縣域邁向都市的折射
外資品牌的24小時便利店作為一種「新生事物」,反映著海寧這座城市的消費需求正向更高層次升級。
當前,海寧正處在一個新的歷史方位。建設品質生活,即推動城市發展由擴張型向內涵型轉變、粗放型向精細型轉變。以「羅森」為代表的便利店,就是對傳統副食店的精細型轉變。
便利店裡的商品琳琅滿目,滿足了人們的日常需求。如今的便利店,早已是城市生活中難以替代的一部分,並日漸成為一種新的文化景觀,受到年輕人的追捧。而在上海等大城市,小區周邊有沒有高品質的24小時便利店,已成為影響人們挑選、購買房屋的主因之一。
24小時便利店「回歸」海寧,可以說是現代人生活方式的變化。無論工作還是休息,夜晚不再是一天的結束,朝九晚五的傳統生活正在革新。24小時便利店的全天候服務,恰好滿足了現代人的需求。
今天,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大城市風生水起的「羅森」落戶海寧,也正說明著海寧經濟格局的新變化——縣域經濟向都市經濟轉型,生活方式向大城市看齊。
15161995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