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天
2月6日,新區出臺指導意見,幫企業畫好安全復工復產「路線圖」。8個工作組分頭奔赴五個開發區和三大片區駐區指導服務。
100萬人返崗
從春節期間不到400家企業連續生產,到如今已有25000多家企業復工復產。截至3月18日,濱海新區「四上企業」已復工復產6393家,復工率達到99.4%以上。
41天,100萬人返崗……這是濱海新區自2月6日吹響復工復產衝鋒號以來,截至3月17日的數據。
穿行在濱海新區,廠房裡機器轟鳴、生產線流轉如梭……在科學有效的疫情防控下,越來越多企業從復工復產到穩產達產。忙碌的車流,經濟的脈動,在渤海灣畔奔湧出新的活力。
「危」中找「機」 下好「先手棋」
從春節期間不到400家企業連續生產,到25000多家企業復工復產、百萬人返崗,在這個不同尋常的開工季,濱海新區完成了一次快速重啟。
「疫情期間我們從未中斷交付。」2月末的一天,無塵車間內,諾和諾德全球公司副總裁兼天津生產廠總裁尼爾森帶記者參觀了一圈正在生產中的一次性胰島素注射裝置包裝線,「整個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過程中,公司得到了天津開發區、濱海新區和天津市的及時指導,為安全生產、保證供貨提供了強大支持。」
「疫」中復工,考驗的是統籌兼顧和「危」中找「機」的能力。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是同一份「考卷」中的兩道「必答題」。
濱海新區企業職工人數達百萬人以上,其中外地職工佔一半,在這場復工復產的大考中,如何交上一份經濟發展「排頭兵」的合格答卷?
由於前期疫情防控得當,騰出更多精力轉戰發展經濟「第二戰場」,濱海新區搶得「先手棋」。
2月6日,新區率先出臺復工復產指導意見,幫企業畫好安全復工復產「路線圖」。聞令而動,8個工作組分頭奔赴五個開發區和三大片區駐區指導服務。
如何把員工安全穩妥地接回來,怎樣讓企業儘快運轉起來?把疫情的影響降到最低,濱海新區非常時期有非常之舉。
復工復產的前提是精準高效的防疫保障,新區嚴格落實返崗人員必須隔離14天再上崗。單間隔離、定時消殺、餐廳改造、人員來訪、應急處理……復工復產全流程方方面面一紙規範列明,企業只需照單落實。
部分製造業企業用工量大,集體宿舍不具備一人一間隔離條件,更害怕因為「萬一」引發疫情造成損失。濱海新區馬上提出把公寓、酒店租下來,免費提供給企業使用……
多家企業反映,受疫情影響外地員工返津不暢,用工短缺情況突出。毫不猶豫,新區立即安排「點對點」返崗大巴,將外地員工從「家門口」直接送到「廠門口」,最大限度降低感染風險。享受到「免單」接送服務的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哈弗分公司兩天內迎回了677名員工返廠。出門上車、下車到崗,讓公司總經理張國欣鬆了口氣,「隨著這批員工返回,我們有信心到月底實現百分百開工。」
企業不跑腿、辦事不耽誤、爭搶每一秒,新區全面推行「不見面」審批。「我們逐項梳理並測試了天津網上辦事大廳、濱海新區在線幫辦平臺、各種條線的審批專網系統,共計340項行政許可和公共服務事項網上可辦。」濱海新區政務服務辦主任徐斐介紹說,濱海新區政府服務系統在疫情防控期間全面推行網上審批。其餘169個不能通過網上辦理的事項,採取電話和微信預約、分時限流的方式,開闢預約辦理專區。從2月3日到3月17日,新區本級政務服務中心共辦理業務17492件,網辦率92.3%。
在一項項精準有效的措施推動下,天天都有好消息,時時都有新變化,濱海新區用實招硬招為企業復工復產加速助力。
緊盯「重點」打通「堵點」 激活產業鏈
用工數量大、外來職工多的「四上企業」是一個地區經濟發展的骨幹力量,生產要恢復,重在產業鏈。按照市疫情防控指揮部「一企三人一組長兩專員」工作部署,濱海新區246個工作組、756名幹部「全覆蓋」下沉1170家規上工業企業,加快推進企業分區分級精準復工復產。抓龍頭、帶配套、區域協同、多企聯動,濱海新區為經濟復甦「開方抓藥」。
汽車製造是高度分工的行業,幾千個零部件有一個供應不到位,都會影響整車生產。作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內容,濱海新區大力發展智能製造,努力建設全國先進位造研發基地,已有一汽豐田、一汽—大眾、長城汽車三大汽車龍頭企業,上下遊企業遍布全國。針對各地在不同時間節點復工的情況,濱海新區工信局主動出面發函協調,經過工作組精心服務對接,相關部門及時跟進推動,截至2月27日,三大整車廠及區內配件製造企業已全部實現復工復產,帶動天津及外埠700多家汽車配套企業復工復產,這條產業鏈順利打通。
這樣的產業鏈在京津冀三地間還有很多。疫情發生以來,天津市、區兩級連續出臺一系列援企穩崗政策。如何讓沉甸甸的政策儘快為企業實實在在「輸血」,助力區域產業協同聯動,成為完成「高分答卷」的拿分點。
我市出臺21條惠企措施後,天津開發區、保稅區、濱海高新區、東疆保稅港區、中新天津生態城也結合區域實際,紛紛加配惠企支持政策,用真金白銀為企業紓困解難。這些政策發布的同時,即已啟動申報。截至3月12日,僅東疆保稅港區就已為138家次企業兌付產業支持資金累積達1.4億元。
為加快惠企政策落實,新區人社局第一時間公布聯繫熱線和線上申報流程,一個月來,已受理近800家企業申報,發放穩崗返還金額3000萬元,惠及職工19萬人,減免養老、工傷、失業保費40億元,讓企業實實在在享受到政策紅利。
企業生產「火力全開」,訂單排滿趕工,各大建設工地也不甘落後,陸續熱鬧起來。截至3月18日,新區已有421個重點建設項目正在施工,100個區級重點建設項目實現100%復工。
區域經濟的強弱,用電量是標誌。復工復產以來,新區用電回升,從另一個角度,釋放了穩產達產的信號。截至3月15日,新區1000多家10千伏大工業用戶的用電量,對比去年12月企業日均用電量,呈現上升態勢,企業產能穩步恢復,復產率達到83.8%。
打好「智慧牌」 賦能新發展
越是面臨挑戰,越要練就本領、夯實內功。不僅要幫助企業解決眼前復工的「小困難」,更要助力企業長遠發展的「大信心」。濱海新區積極調動人才、資金、培訓等各方面資源,幫企業在這個特殊「假期」,完成蓄能「充電」。
受疫情影響,春節後一些大型招聘會取消。最近,一場以「網上春風 助企穩產」為主題的濱海新區「春季線上招聘服務月」活動正在火熱進行,免費面向企業和求職者提供職位線上發布、簡歷遠程投遞、材料在線審核、視頻隔空面試等無接觸、全流程招聘服務。截至3月12日,曙光信息、長城汽車、康希諾生物等550餘家企業,已通過「雲上招聘平臺」發布職位1.3萬個,收取簡歷28474份,線上總點擊量突破32萬次。
「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的核心評價指標包含哪些?」「企業研發後補助增量、補助額如何計算……」連日來,保稅區科工局的工作人員變身「主播」,通過線上直播方式,分別針對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研發後補助、雛鷹瞪羚等若干政策進行宣講。首次宣講會就吸引了1700多人在線觀看。直播中,企業通過彈幕積極提問,專家實時互動進行解答,足不出戶便將相關政策「一網打盡」。
中新天津生態城則主打智慧牌,以「雲資源」帶動「雲復工」。華為公司通過設立在生態城的濱海雲基地,以「不見面」方式為全市約800家企事業單位搭建遠程辦公系統,幫助企業遠程復工。「雲措施」還能助力「雲政務」,開通網上「政策直播間」,線上組織政策宣講、受理政策兌現、輔導企業復工。
從復工復產到穩產達產,腳步越走越穩,信心越來越強。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中國政府採取了前所未有的應對措施,良好的趨勢已經呈現。去年公司新投資的生產線已經到廠,接下來,我們將穩步推進新項目。諾和諾德對在中國、在天津濱海新區的發展充滿信心!」尼爾森如此評價。
越過疫情的「激流險灘」,濱海新區一家又一家企業正邁開大步,投入到火熱的生產中。截至3月18日,濱海新區「四上企業」已復工復產6393家,復工率達到99.4%以上,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限額以上批發零售企業、有資質的建築企業復工率均超過99.5%,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復工率99.3%,百強工業企業、百強服務業企業和房地產企業復工率均為100%。「四上企業」中,央企全部復工,國企、外資企業復工率均超過99.5%,民營企業復工率99.1%。(陳璠 孟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