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類科學技術的進步,人類活動對地球的影響越來越大,隨之帶來的是各種環境汙染問題。自然環境遭到了破壞,很多的物種也未能倖免於難。在若干年後,我們的子孫後代,只能從影視資料或書籍上了解已經滅絕了的物種,這無疑是一件可悲的事情。而值得慶幸的是人類已經認識到了這個問題,正在想盡辦法進行彌補。
今天我們要說的是這棵樹,被形象地稱為「地球獨子」,因為它是孤獨的,地球上再也找不到它的同伴了。目前它生長在普陀山的一座寺廟內,每年來看它的遊客絡繹不絕,可見人們對它的重視。這個幸運兒是有植物學家在1930年發現的,隨即科學家就將其命名為普陀鵝耳櫪。說來這棵樹也是頑強,它身邊的同伴都倒下的時候,只有它屹立不倒。
目前它被我國列為一級保護植物,也被稱為植物界的「大熊貓」,甚至它要比熊貓還要珍貴。目前植物學家不斷將這顆獨苗保護起來,植物學家一直研究如何才能將普陀鵝耳櫪繁殖起來。最近也傳出了好消息,經過幾代植物學家的努力,終於攻克了困擾專家半個多世紀的繁殖問題,其中艱辛是難以想像的。
普陀鵝耳櫪不用孤獨終老了,植物學家已經成功培育出了幼苗,只要悉心呵護這顆普陀鵝耳櫪幼苗就能長成大樹,到時植物學家就會將其放歸自然。我們的子孫後代就能見到漫山遍野的普陀鵝耳櫪樹了。想到這裡讓小編有種莫名的心酸,人類花幾年的時間,讓普陀鵝耳櫪瀕臨滅絕,現在卻要耗費幾十年的人力物力來挽留一個物種。
值得慶幸的是植物學家成功了,而那些已經瀕臨滅絕的物種,我們連挽回的餘地都沒有了。人類應該敬畏自然,不然類似普陀鵝耳櫪的問題絕不會是最後一個,勢必還會上演。保護自然是每個生活在地球上的人,都應該肩負起來的責任,必須重視起來才行。如果有機會去普陀山旅遊的話,你會不會去看望一下「獨子」普陀鵝耳櫪呢?歡迎大家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