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發光的小昆蟲,流螢
夜靜天藍,白雲飄浮,星光閃耀。在夏秋露水沾溼的草地上,矮樹叢和田野間,點點螢火在一閃一閃地發光,有時還會穿堂入院哩。
唐代詩人杜牧的《秋文》詩:「銀燭秋光的繪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街夜色涼如牛織女星。」把秋夜的寂靜,撲流螢的喜悅寫得淋漓盡致。虞世南的《詠螢》詩:「的歷流光小,飄搖弱翅輕;恐畏無人識,獨自暗中明。」對這種發光小動物感到驚奇,寄興吟詠,抒發了自己遐想。南宋詩人陸遊詩:「老翁也學痴兒女,撲得流螢露溼衣。「說自己年老,流螢使他回到了童年的情趣中。
流螢這種小動物受到人們的喜愛,主要是由於它們會發光。日本還有個螢火節呢。節日那天,在京都附近的湖上蕩舟,許多人在歡笑聲中把籠中的螢放出來,飛舞在湖面上,同天空中的繁星爭輝。
人們對這種發光小動物一向感到迷惑不解,有過許多猜測。外國水變螢的傳說,我國有腐草化為螢的說法。其實,螢火蟲的一生要經過卵、幼蟲、蛹和成蟲幾個時期。
每年6~7月間,成蟲出現了,在潮溼的草叢中產下小圓卵。過了一個月,卵孵成幼蟲,它紡錘形,有6隻腳,很活躍,而且食量大,主要吃食蚯蚓、蝸牛、釘螺和小昆蟲。蝸牛躲藏在甲殼裡,這種幼蟲有一種特殊的本領,一口咬住蝸牛後,上顎向蝸牛注射一種麻醉劑,蝸牛從此癱瘓了,使肉變得軟爛,然後伸進去吞吃。冬天來了,肥胖的幼蟲就鑽進地裡越冬。春天到了,在土裡化為蛹。再過20天左右,變為成蟲。它長約1釐米,身上長有較軟的草質鞘翅,就能在低空飛舞了。
螢火蟲偶然也吃一點植物的葉片,便急急忙忙地求偶、產卵忙了20天左右,就結束了它們短暫的一生。
螢火蟲在低空飛舞,閃閃發光,是招引異性的絕妙本領,是一種「求愛」的表示。當雄螢在夜空迴蕩閃光時,躲在草和樹葉上的雌螢,跟著發出閃光,仿佛暗暗地說:「我在這裡。」雄螢得知這個信號後,就飛向那裡。它們繼續閃光,到相遇以後,雌螢的閃光就熄滅了。
常見的螢火蟲的雌蟲,沒有翅膀,不能飛,它發光為了招引雄蟲。美國的夜螢,只有雌的能發光;義大利的舞螢,雌少雄多,仿佛」女王」似的,當它發出閃光時,就很容易招得雄蟲的青睞啦。
你不妨試試。在夏夜的郊野,用手電筒一明一暗地發出閃光常常會出現有趣的事兒;雄螢得到了光的信號後,飛向你那裡,前來「赴約」啦!
近年來,科學家發現螢火蟲具有極為重要的科學價值。中國和日本螢對於控制血吸蟲病有一定作用,因為它們嗜食的蝸牛是血吸蟲傳入人體的媒介。紐西蘭曾經從英國運入夜光螢來消滅害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