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疫情,一次考驗!在新冠肺炎疫情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全省廣大家庭積極響應海南省委省政府號召,在一線防控、鄰裡關愛、守住家門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們用實際行動踐行了初心和使命,用責任和擔當扛起大家的安寧,用「疫」路逆行譜寫了感人的小家故事。為樹立榜樣、弘揚先進,海南省婦聯通過部門推薦、上下聯動,尋找發現海南省抗疫「最美家庭」,他們當中有夫妻檔、父子兵、姐妹花......讓我們和大家一起分享這些「最美家庭」的暖心力量,共同來感受他們的小家大愛!
1
逆風而行 攜手抗疫
——儋州市鄧冬梅、何嶽彥家庭抗疫事跡
鄧冬梅,女,1979年出生,中共黨員,現任海南西部中心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的護士長,該同志工作勤奮,業績突出,近年來獲得榮譽:2014年5月榮獲儋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十佳護士」稱號、2016年5月榮獲「2015-2016年度創新二等獎」、2016年6月榮獲海南西部中心醫院 「優秀共產黨員」稱號、2018年2月榮獲海南西部中心醫院「2017年度優秀護士長」稱號等。
2020年春節期間,一場悄無聲息的疫情突然來襲,擾亂了人們歡度春節的步伐,往日車水馬龍的街道空無一人,寂靜地讓人害怕。
武漢是疫情最嚴重的城市,新冠病毒肆無忌憚地襲擊那裡的人民,感染人數日日飆升。作為海南西部中心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的護士長鄧冬梅,時刻關注著疫情動態和防控要求,主動學習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相關知識,並督促家人、朋友嚴格執行國家疫情防控措施,並第一時間向醫院提交「請戰書」,時刻準備奔赴前線。一天晚上,她們一家正在收看「疫情」報導,她愛人突然來了一句「你是醫務人員、護士長,又是共產黨員,應該主動請戰支援武漢。」女兒也來了一句:「媽媽,我覺得爸爸說得對!我支持你去武漢。」鄧冬梅聽了很欣慰:「我早就遞交了請戰書,可是醫院沒有選中我,第一批主要選擇ICU、呼吸科、感染科人員,我不是那些科室的,所以沒有選中。但是有你們這麼支持,我一定會努力爭取。」2020年2月4日早上09:30,鄧冬梅突然接到護理部電話,要求她立即帶隊馳援武漢,並只給她5分鐘與家人告別的時間。當時只有女兒獨自在家,愛人在鄉鎮開展疫情防控任務,電話一時無法接通,她當機立斷,發一條簡訊告知愛人「我馬上出發去武漢,照顧好家庭,我也會照顧好自己,無須擔心!」隨即馬上返回家裡簡單收拾行李,11點多就踏上了援鄂的徵程。後來她愛人給她回了一條簡訊:「老婆,你放心去吧!家裡有我照顧,無須掛念,關鍵是你要做好防護,保護好自己,我和女兒在家等你安全回來!加油!」武漢是一個只有夏天和冬天的城市,早晨陽光明媚,下午陰暗無光,寒颼颼的冷風撲面而來,來自四面八方的醫護人員無所畏懼蜂擁而至。
2020年2月5日22:30海南援鄂護理管理微信群,發來緊急集合通知,不到5分鐘,她帶領的團隊緊急乘坐專車前往指定方艙醫院。方艙醫院當晚接收了800多名新冠肺炎患者。這時的方艙醫院條件還比較簡陋,抱怨聲、吵鬧聲、醫護人員安撫聲、警察解釋聲……各種聲音瀰漫著整個醫院。鄧冬梅帶領團隊立即開始安排床位、領取生活用品、登記病人信息、測體溫、測指脈氧、書寫護理記錄、開展病人心理疏導、解答病人疑問,並時不時地觀察一下隊員情況,詢問一下她們有無不適……整個晚上她一直來回穿梭在病區內做著各種看似瑣碎的事。不知不覺過了下班時間,隊員提醒她:護長我們出艙吧!她說:再堅持一會兒,這裡的患者需要我們。就這樣她所帶領的團隊一直加班到全部病人穩定下來才下班。
方艙醫院實行封閉式管理,病人整天躺在床上,很容易出現壓抑、煩悶等心理問題。作為組長,鄧冬梅充分發揮組員特長,合理分派任務,相繼開展了一系列減壓活動。儋州調聲、瑜伽、六步洗手法等等,充分調動病人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有病人說:感謝你們,讓我們找回笑容、讓武漢找回生機,是你們給予我們信心、給予我們力量!她們所開展的一系列活動,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各路記者紛紛致電採訪她,就連央視都有報導,她們向世界傳達了武漢人民疫情防控的樂觀心態與戰勝疫情的堅定信念。她所在的援鄂團隊因此獲得「全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進集體」,她個人也獲得省級嘉獎。
此時,她的愛人同樣堅守在鄉村第一線積極開展疫情防控工作。為了照顧年幼的女兒,他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準備早餐,家裡有困難,從不向組織提出,不給組織增添麻煩。一天下午,年邁的父親出現頭暈、胸悶等不適,需要到醫院檢查,可作為兒子的他又不能請假,只能讓親戚幫忙送來市區,並利用晚間休息時間,帶父親上醫院看病。女兒也很給力,自行在家學習,主動打掃衛生、洗衣做飯、起床疊被,樣樣在行。一家子人有空時會視頻聊天,各自講述各自的工作、學習、生活,互相鼓勵,相互支持。
這就是鄧冬梅一家,一個平凡的家庭卻有著不平凡的舉動。她們以自己的方式為疫情阻擊戰貢獻著她們微薄的力量。
白衣作徵衣,馳援武漢做最美家庭抗「疫」人
——白沙縣吳祖茂、謝玉如家庭抗疫事跡
何謂家?在吳祖茂心中,家是一個幸福的符號,是一個充滿溫暖的港灣,是一個累了有依靠、苦了有訴說、甜了能分享的搖籃。但2020的庚子年之春讓他做出了一個舍別溫暖的小家,奉獻在抗「疫」的大家的決定。2月19日,作為隊長的他帶領白沙縣17名隊員奔赴武漢一線支援抗「疫」。
執子之手,相依相助之美。吳祖茂是白沙縣一名基層醫生,父親去世的早,母親改嫁後一個人生活飄浮不定,大學靠自身努力和勤奮順利完成學業,也磨練了他堅韌的勇氣。在大學他也迎來了人生的轉折,與同是同學的妻子相識、相知、相愛。2010年,畢業後的兩人勵志紮根基層來到了白沙,將青春和所學奉獻給白沙的醫療事業。在白沙這10餘年來,兩人雖不在同一崗位,但仍堅守著來到白沙的初心,用自己的力量為白沙的衛生事業默默的奉獻著。吳祖茂從一名年輕普通的住院醫師兢兢業業逐漸成長到主治醫師、副主任醫師,他愛人成為一名為幼兒園裡家長孩子們信賴的園醫。吳祖茂不僅承擔著日常繁重的診療工作,還肩負著培養年輕醫生的責任和科室主任的業務工作。科室裡年輕的醫師他都悉心指導,盡心盡責地帶教本科醫師進修。吳祖茂對工作投入的時間和精力有多大,妻子對他的支持就有多堅定。無論是他沒能有一天按時回家陪孩子吃飯、學習,還是他半夜接到工作電話就立馬衝向醫院,他愛人都不曾抱怨過一句,依然堅持工作和生活兩手抓好,除了在上班時間要照看好幼兒園幾百名小寶寶健康工作外,還要忙碌著家裡兩個孩子的學習輔導和家庭的洗衣做飯,在吳祖茂拖著疲憊的身體到家時,準備好香噴噴的飯菜等著他,給他隨時加班的工作加上一道生活保障。
勤儉節約,孝敬雙親之美。在困苦環境下長大的吳祖茂,從來沒有忘記生活的艱辛和幸福的來之不易,雖然已經是副主任醫師,依然省吃儉用,心中時時惦記著自己和妻子年邁的父母。他嶽父和嶽母常年勞累落下了一身病,嶽父身患高血壓,且在前年夏天突然出現腦中風,而嶽母長年的關節風溼痛及腦積水頭痛。在嶽父、嶽母生病的時間裡他們夫妻兩不停在工作、孩子和老人間奔波著。吳祖茂為了不耽誤患者病情,只能趁著下班的時間帶著小孩一起回去看望嶽父嶽母,定時間為他們買藥,悉心照顧,每天不停地囑咐他們按時吃藥及起居運動等細節。無論多忙都給老人買好吃的、穿的,不忘作為子女應盡的孝心和贍養父母的責任。
「疫」往直前,舍小家為大家的大愛之美。庚子年之春,一場突如其來「新冠肺炎」把吳祖茂一家的喜慶的氣氛擊散了。大年初一接到返崗通知的他向妻子述說了情況。心裡揪了一下的妻子回過神來,笑著說:「疫情當頭,國家有難,當為一名醫務工作,不能退卻,應當接受組織和院部的按排,我會照顧好家和孩子,你就放心地回單位吧。」吳祖茂聽著這句暖心話及看著她們不舍的目光,寒喧過幾句連夜驅車回單位了,回到醫院後他接管感染科和發熱門診。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武漢疫情的嚴峻性揪著每一位醫務人員的心。2月19日,吳祖茂積極響應黨的號召,作為白沙縣第二批援鄂隊伍的隊長,帶領17名醫務人員舍別親人,告別朋友踏上了支援武漢抗疫的徵程。到達武漢後吳祖茂所在的醫療小組要負責2張ICU病床和23張重症病床,當時漢口醫院呼六病區(重症病區)每天都有將近60個病人。從2月24日至3月19日11時,他們支援武漢連續開展了近1個月的工作,每天要克服厚重防護服帶來的不適,不停地穿梭於病房患者間,爭分奪秒的救治著患者。他們負責的病區有病人109人,危重症9人,重症31人。經過治療有7人轉院,治癒出院79人,死亡0人,還有23人轉為普通病人繼續在院交接給了其他醫療小組負責。吳祖茂他們牢記使命,勇於擔當,出色地完成了支援任務!出徵的醫務人員保持」0」感染。在這場生與死的抗「疫」較量中,吳祖茂用實際行動踐行了「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於奉獻」的醫者本色,每當看到患者經過及時細緻的治療得到康復好轉,臉上洋溢著笑容揮淚道別醫務人員,說聲:「你辛苦了,謝謝!」吳祖茂眼裡也不自覺滾淌了兩行熱淚。近2個月沒回家的他,家裡的一切都是愛人獨自擔著。但無論多苦多累,在吳祖茂焦急萬分地擔擾時,他愛人總安慰著說:「放心吧,只要你在疫區把工作做好,健康平安就好!」
如今,春暖花開,英雄歸來!他們曾也是世間最平凡的兒女,最簡單的父母,最普通的丈夫。但在祖國需要時,在人民需要時,他們無所畏懼,「疫」往直前,用一顆平凡的愛心撐起「逆行」勇氣,他們是最美的「白衣逆行者」,從珍惜自己小家的愛去溫暖大家的愛,用最真誠方式,攜手愛走過人生的風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