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秋,一張「十字屋頂大教堂」的照片刷爆了朋友圈。 2019年初,因為一個「假裝在歐洲」的話題刷爆了小紅書,再次火了一把。
這就是坐落於廣州市中心的聖心大教堂,當地人都親切的稱呼它為「石室」,之所以這麼稱呼,是因為中國唯一一座全石結構的教堂。垂直航拍的視角讓各位新老廣州人眼前一亮,眾人紛紛驚嘆:「從未想過石室還有如此特別的一面」。
2017年秋天我去到廣州,從未進過教堂的我,儘管已經做了諸多準備,但還是被這座擁有100多年歷史的建築震撼到了。
走出地鐵站,在海鮮乾貨的攤販間穿行,如遊魚般竄到一個小廣場,往左一張望,就是大教堂了。外圍的鐵門處立有告示,教堂內不得喧譁、不得玩遊戲機、手機等電子設備、短衣短褲不得入內等等……但當你看到它時,一切的噪音都被自然屏蔽了。
聖心大教堂由數以十萬計的花崗巖搭建而成,擁有「遠東巴黎聖母院」的美譽。不僅是全國乃至全東南亞最宏偉的雙塔哥特教堂,也是全球四座全石結構哥特教堂之一。有多出名呢?就是那種你去考導遊證,它都是考點之一。
從鴉片戰爭時期,中法兩國籤署協議進行修建;到抗日戰爭時期和文化大革命時期,花窗和石柱均遭到很大程度的破壞,最嚴重的時候,聖心大教堂被當做了垃圾處理場;直至改革開放後,提倡宗教信仰自由,在各方人員的努力下,石室才得以陸續恢復原貌。
突然想起高中歷史課時歷史老師曾經說過,其實這座石室在1996年以前有過兩次要被拆遷的經歷。但很奇怪的是每一次施工隊過來拆遷時,工程都不似預期順利,兩次拆遷都出現有施工人員不幸傷亡。用地理老師的話說,因為花崗巖實在是太堅固了。
如今,當我們再次凝視聖心大教堂時,世界早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這座高聳瑰麗的建築,也已經成為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真實地記錄這中國近代跌宕起伏的歷史和百餘年來滄桑變化。
經歷了2004年~2006年的大修繕,「石室」已經煥然一新,每當陽光從彩色玻璃穿過,形成了絢麗奇幻的光線效果,濃烈的宗教氛圍令人恍若置身上帝之所。
戰時損毀的玻璃,全部換成了從菲律賓定製的彩繪玻璃,玻璃上繪製著一個個聖經故事,被人形象地稱為「不識字的人的聖經」。
定製的新時鐘已經到崗,老時鐘退休,入住博物館養老。
建築外部的階梯,人們隨處可依,那一瞬間,真的仿佛置身於歐洲。
去的那天下午,趕上了教堂當天最後一場彌撒。
在變化的生命裡,歲月原來是最大的小偷。以往的悲喜漸漸淡忘,但歲月留下的情懷依然在一次次的打動我們的內心。
廣州石室聖心大教堂
地址:廣州市區中心一德路56號
開放時間為:8:00-17:30(節假日不休息)
彌撒時間:周一到周五:6:30、7:00、15:30(普通話)、19:30(粵語)
周六:6:30、7:00
周日:6:30、8:30(粵語)、10:30(普通話)
點擊查看相關推送
武漢|崑山|重慶|三亞
亦可直接回復城市名查看更多推送
美食|旅行|爬樓
微博:@城市空巢女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