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
人
飲
水
,
冷
暖
自
知
身似客舍,心似旅人
著名的《西藏度亡經》,是一部指導亡者靈魂再生的宗教文獻,曾轟動並持續影響整個西方世界。
死亡是生命中極為重要的剎那,狠多人相信這個剎那是有情生命精神覺醒的最佳時機。
另一些人相信人死如燈滅,在心臟停止跳動時,此生一切惡性皆會隨靈魂一起蕩然無存,於是可以及時行樂,讓食物有毒、讓水源汙染、讓天空充滿霧霾。
更多人相信入殮師裡一句話:「死可能是一道門,逝去不是終結,而是超越,走向下一程。」這也可翻譯為:不知來程究竟如何,且走好這一程,身似客舍,心似旅人。
文末附視頻《一個四十九天生死的故事》。並不知您如何看待來世今生,但讓我們一起來閱讀《西藏度亡經》——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PS. 達瓦居士推薦本篇靈魂旅遊指南。朋友家人去世時,他總是第一個站出來祈願祝福。掃描頁末二維碼可直入達瓦微信號《靜悅堂》,點擊頁末圖片可得《【臨終關懷】死亡的過程》,謝謝。
——美樹嘉文藝志
回複數字「01」可得微信目錄
回復「轉載」可得轉載說明
藝術之美 人文之思 美樹嘉文藝志
西 藏 度 亡 經
愛無界
-
死可能是一道門
逝去不是終結
而是超越
走向下一程
我們一向以為死亡和自己無關,但從我們誕生下來,死亡就開始了耐心的等待,儘管你覺得它何其遙遠,但這真是遲早的事情。每個人都渴望永生,但當我們失去了賴以存在的肉體,我們的靈魂將走向何方。
著名的《西藏度亡經》,是一部指導亡者靈魂再生的宗教文獻,曾轟動並持續影響著整個西方世界。
孔子曰,未知生焉知死?其大意是說既然不能了解活著的事情,為什麼還要去探究死後的事情呢。而生命從他的誕生開始,就要面對死亡,因為死是一種必然,生命僅僅是死亡的前奏,不管這個前奏有多麼長久。
但藏傳佛教認為,寂滅的是皮囊、軀殼,靈魂會在死後離開你這一世的軀體,去尋找新的生命體投胎轉世。這仿佛是每一個盼望著永生的靈魂都渴望的境界。但實際果真如此嗎?
公元八世紀,將印度佛教帶到西藏的蓮花生大師在《古印度度亡經》藍本的基礎上,向藏地傳述了這部神奇的關於人類死亡與轉世的寶典《西藏度亡經》,又名《中陰聞教得度經》。公元九世紀中葉,吐蕃的最後一任贊普朗達瑪滅佛時,為了保護這部傳世經典,它被埋藏於地下,成為最偉大的「伏藏」品。六百年後的十四世紀,西藏密宗行者、「掘藏」大師仁增噶瑪寧巴從色丹河畔的甘布達山掘出,《西藏度亡經》得以重現人間。
之後的歷代高僧大德,沒有人能繞開這部經文。今天,這些駐世的活佛、仁波切或格西,無論是格魯派的達賴、班禪、噶舉派十七世法王、寧瑪派宗薩蔣揚欽哲等,對眾生的「度亡」是他們重要的佛學思想。
從最直白的角度說,「度亡」就是超度亡靈,即幫助那些死亡的人或生命,尋找到靈魂的升天或轉世之路。
據傳,在那些臨終之人的遺體前,於其呼吸甫停之際,由一位曾是亡者之上師的喇嘛,或一位曾為亡者信賴的教中同修,或一位曾為亡者敬愛的好友,趨近耳畔,但不觸及身體,按照儀軌唱誦這部救度大法,使得身在中陰境中的亡靈,解除種種中陰險難的恐怖,乃至證不生不滅的法身境界,或得報身佛果,以了生死輪迴之苦。
死亡並不是一件哀傷的事情,而是可能在瞬間得到完全的解脫。死後會立刻進入中陰狀態,透過對這種經驗的學習和掌握,即使最不成熟的人,都可以重新擁有嶄新的生命。許多曾經面臨死亡的人都說看到光明從天而降,上世紀六十年代,美國科學家發現,生命體都有光芒。而《西藏度亡經》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已經表明,光芒就是生命的本質。
何謂中陰?我們可以把人的整個存在分成四個實相:1、此生和臨終;2、死亡;3、死後;4、再生。這就是四種中陰。人們通常把中陰與死亡聯想在一起。不錯, 在藏語中,中陰指死亡和再生之間的中間狀態,該經將人死亡以後到輪迴之前的這段時間又分為三個階段:初期中陰,中期中陰,及後期中陰。
初期——中陰
人從死亡的剎那,到約三天半或四天的時間起,能知的意識通常都屬於一種睡眠,或出神的狀態之中,不知已經脫離了人間的血肉之軀。對於遭逢意外事端而突然死亡的人,初期中陰的幻相最為嚴重。他們隱約知道自己好像死了,但是他們很迷惑已死的人為什麼可以這樣清楚地思考,一方面又迷戀原有的肉體,想要回去。初期中陰約持續七天,就是所謂的「頭七」。
中期——中陰
在中期中陰階段,除非亡靈已有所悟,否則他多少總會眷戀他在世時的血肉之軀。待一旦他明白實在已經沒有這樣一種肉身時,便生起強大的願望,想要擁有一個像以前的身軀。在發心尋求的同時,生死輪迴業力也就開始散動了,於是便進人尋求投生的後期中陰境界。
後期——中陰
死後約十五天,便進人後期中陰階段,如果在此之前亡靈尚末得到解脫的話,就要尋求再生或投生了,這完全取決於亡靈生前的修行功夫以及情緣業力的牽引。如果他傾向於重新回到人間的肉身生活,這個時候,他的生前生活情形便顯得越來越模糊了。
但它還有更廣、更深的涵意。在中陰教法中,比起任何其他教法,可能更可以讓我們看到佛陀釋迦牟尼的生死教義是多麼精深博大;如果能夠從覺悟的角度徹底了解我們所謂的「生」和「死」,就可以了悟兩者是多麼密不可分。
《西藏度亡經》是死後境界的旅行指南,通常要由上師或善知識對一個人在臨終時或死後宣讀。對於還在世的人來說,這本經典也可以時常讀誦,如同去往陌生之處時,首先熟悉地圖,若知曉路線,自然胸有成竹,不慌不忙。《西藏度亡經》就是一本中陰地圖,詳細解讀了沿途風景,一旦世壽已盡,按圖索驥即可順利到達目的地。
它揭示了死亡的真相,並引領亡靈邁向光明彼岸。
死亡並不是一切的終結,延續的力量從不會因為死亡戛然而止。相反,死亡是生命中極為重要的剎那,這個剎那也是有情生命精神覺醒的最佳時機。
譬如囚徒想要越獄,要從銅牆鐵壁中逃出去自然困難重重,但如果有機會轉獄,那在途中逃脫的機率則非常大。六道是個堅固的大牢籠,而死亡則是轉獄,在死亡的過程中,通過上師三寶的加持以及各種竅決,有機會瞬間得到完全的解脫,從此擺脫輪迴牢獄。
既然每一個人都免不了要拋開自己的皮囊去經歷死亡的過程,那麼最有利益的事情就是確知臨終時如何面對死亡。而本書,恰如其分的為我們揭秘了處於中陰身時會發生的種種狀態,好似一本中陰路途上的指南,已有無數人依靠這部修行指南而了知了因果輪迴的實相,並最終讓自己與整個法界融為了一體。
在此,我們推薦各位有時間不妨親自讀一讀,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此經利益,讀者自明。
《一個四十九天生死的故事》
❤
1)快速獲取文章索引請點:這裡
2)關鍵詞回復(回復以下關鍵詞可得對應文章):
目錄 ▏人文1 ▏人文2 ▏人文3 ▏藝術1 ▏藝術2 ▏攝影 ▏建築 ▏時尚 ▏設計 ▏電影 ▏TARA ▏鄭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