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你認識一個真實的香港
香港人愛行山,疫情期間港人足跡更是遍布全港郊野公園,然而行山之餘也留下了不少隨手扔的垃圾,之前橙子君在《亂扔口罩、哄搶廁紙…爬山避疫也要講點文明吧?》裡介紹過,而亂丟垃圾的後果,已經逐漸浮現……
4月12日傍晚,有網友經沙田坳道沙田㘭半島獅子花園時見到,即使掛著「自己垃圾自己帶走」的標語,垃圾桶仍然爆滿。
圖:山遊HKD Facebook
香港新冠肺炎疫情稍有緩和,不少市民趁小長假去踏青郊遊。不過,隨著郊外人流增多,山野間被遺下的垃圾也劇增……
比如,剛過去不久的復活節長假期,就有人選擇了去離島塔門露營。
郊區堆滿垃圾。
然而,有前往清理石灘的山友表示,遊人增加後,現場遺留大量垃圾,當中包括塑膠包裝及餐具,他批評此舉除了汙染地球外,更會令島上的牛等野生動物誤食塑膠致死,希望大眾從疫境中反思,「我不想這一代人康復到香港,但毀滅了地球環境」。
郊區堆滿垃圾。
該名山友在社交網站Facebook群組」Tai Po大埔」發文,指自己趁假期前往塔門獨自清灘,期間目睹遊人在大草地跑跑跳跳、遛狗放風箏吃吃喝喝拍照,過程中產生無數垃圾,「塑料瓶塑膠袋塑料飯盒塑料叉塑料調羹塑料吸管隨處可見(不過沒有見到外科口罩)」。
「但最關心這些垃圾的,反而是在這生活的野生動物,它們除了知道吃草,還會在人類棄置的垃圾堆中找廚餘維生,當然它們是不會聰明到分辨出什麼能吃,什麼吃了會長年堵塞胃,直至它消化不了,吃不到東西」。
他批評,人們隨意亂扔垃圾,變相令牛等野生動物慢性自殺,但目前社會關注的焦點抗疫大過天,「根本無人會管一隻新界牛的死活」。
牛在垃圾袋中覓食。
山友嘆說,「你不殺這隻牛,這隻牛卻因你而死」,人們想逃避一場災劫,尋找久違的自由,但同時竟為其他地方帶來災禍,」塔門只不過是整個地球村的縮影,難道到地球很危險的時候,我們就有能力可以快速到火星去避災嗎?」
他又說,現場被遺棄的垃圾中,有不少是可回收垃圾,但是人們卻經常以垃圾分類太複雜作藉口,「只可惜大城市鼓吹即食文化,卻令人類學習與大自然共存的行為不斷退步」。
他呼籲市民在疫境中反思,學會珍惜及守護美麗的大自然。
那對築巢的麻鷹,撿起了你丟棄的口罩
視頻來源:橙新聞
實際上,除了塔門島的一次性垃圾,還是有不少人在行山過程中隨手丟棄用過的口罩。
有海洋生態研究組織曾在海邊撿到近70個不同類型口罩。
香港市民Peter喜愛觀察麻鷹,更開設專頁」我的麻鷹手記」分享觀察麻鷹13年來的點滴。
最近他在例行觀察中,竟發現麻鷹試圖用口罩來築巢!
這個問題很嚴重 ,萬一口罩上的橡皮圈纏繞著親鳥或幼鳥,有機會令它們窒息!據Peter介紹,麻鷹會用樹枝、紙巾、報紙、毛巾、人類內衣褲、勞工手套等來築巢,但是用口罩還是第一次見到,發現時感到擔心又憤怒。
作為一個觀察者,Peter並不會主動去接觸麻鷹,只能在旁干著急。幸好,後來他發現那一對麻鷹最後把口罩拿到巢外丟棄。
但在事隔三周後,Peter再次發現鷹巢旁吊著一個口罩,所幸的是,可能麻鷹也不太喜歡口罩這材質,並沒有帶回巢中使用,令人鬆一口氣。
「口罩對大家來說是一個防護裝備,但大家用完後會怎樣處理呢?」早在上月,已經不少報導說在山上等郊野地方有大量遊人留下的口罩,儘管事後有義工上山清理,但是難免會有漏網之魚。
「在荒山野嶺棄置口罩,你以為沒什麼人會接觸得到,但其實除了清潔的人會撿起之外,還有野生動物,例如麻鷹會撿到。」
Peter除了擔心動物會被誤傷之外,更擔心在野生動物誤撿口罩的同時,是否有機會將不潔的口罩帶到其他地方,造成間接傳播。這事不單是人類或是動物的問題,而是兩者共同面對的危機。
那麼,發現口罩在巢上,不是應該把它取走嗎?Peter的答案是否定的,因為當大家不熟悉爬樹去做這件事,有機會跌落受傷;還可能被巢中的麻鷹,視作攻擊巢穴的敵人,因而作出自衛攻擊接近者。
想幫助這些動物,最好的方法一定是妥善處理好用過的口罩,從源頭解決事件。
受影響的動物又何止這些?早前有人擔心寵物會傳播病毒,竟將寵物拋棄!
最近橙子君也看到有新聞報導,遊人減少導致動物園沒辦法保證動物的食物供應,德國甚至有動物園聲言已定立「屠殺清單」,表示動物園將在不得已的情況下,以動物餵飼其他動物。
正如Peter所說,大自然是屬於大家的,疫情嚴峻,大家在關心人類健康之外,不妨關心一下在身邊的野生動物,愛護環境。
對於野生動物來說,即使未直接受這次新冠病毒的侵襲,還是會間接受到影響,更有可能不經意間成為傳播病毒的幫兇,甚至生命受到威脅,響起一段又一段悲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