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上午,南苑村棚改將正式進入籤約階段。完成棚改後,將有4023名農民轉居,減少低級次產業從業人員及衍生流動人口4.5萬餘人,實現綠地約150公頃。隨著棚改的推進,南苑村將騰退55.5萬平方米集體企業建築,17.5萬平方米的產業用地也將使得南苑村產業得到升級。
提前一天自發排隊取號
儘管今天才是籤約的日子,但昨天一大早,籤約中心門前就陸續有村民自發來排隊了。到了上午九點半,幾百人的隊伍已經拐了好幾道彎。「先籤約先選房,我希望能早點兒挑房子,這可是以後的家啊。」幾位正在排隊的村民在交流著自己的目標,「三居室,倆衛生間,敞亮著呢!」一旁的105平方米的三居室、85平方米和70平方米的兩居室、50平方米的一居室,四種戶型圖清清楚楚地展示出來,它們承載的是村民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嚮往。
由於政策原因,1998年以後村裡就沒有新批過宅基地。三代同堂、四代同堂者不在少數,一個三分多地的院子裡擠了祖孫四代十二口人。60歲的張鳳玲是南苑村土生土長的農民,一家5口人擠在一個140平方米的宅基地上。「房子蓋了126平方米,你得有廚房、衛生間吧?只能蓋房子,院子裡蓋滿了房,就盼著棚改呢!」張鳳玲說,這次她們家準備選擇3套房,一套105平方米的三居室、一套85平方米的兩居室和一套70平方米的兩居室。
4000多名農民將轉居
北京晨報記者了解到,此次南苑村棚改涉及1200多戶,共需安置人員9000多人,其中農民4000多人。棚改將完成4000多名農民轉居工作,完成現有集體企業55.5萬平方米建築的騰退及17.5萬平方米產業用房的建設,促進區域產業升級,實現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全部就業,保障農民收入,確保南苑村城市化後農民收入水平在本地區不降低。實現減人、增綠、提質。完成區域非首都功能疏解的目標,將減少低級次產業從業人員及衍生流動人口4.5萬餘人,在南中軸路兩側建設綠地約150公頃,與北京市總體規劃相結合,實現地區教育、醫療、交通、市政等公共服務設施的全覆蓋。
南苑村位於南中軸路兩側,緊鄰南苑機場,受基礎設施落後、產業附加值低等因素的制約,經濟發展速度緩慢,村內低矮平房遍布,流動人口眾多,髒亂現象嚴重。南苑村周邊的新宮、槐房、大紅門等村村民已基本解決了上樓問題,而南苑村村民的生活現狀與周邊差異越來越大,對改善居住環境的意願特別強烈。
信息化系統五秒一刷新
「8月份公布了棚改方案後,天天有人來諮詢。」南苑村村主任王春梅介紹說,開始的時候許多村民不相信真的能「一把尺子量到底」,總覺得先走的會吃虧,等待觀望者不在少數。在認真耐心給村民做工作的同時,村裡率先公示認定了黨員幹部的宅基地情況,並當場籤下承諾書,給村民吃了一顆定心丸。「作為幹部,工作必須讓群眾滿意。」王春梅說,「就從這次棚改開始,讓百姓相信基層黨員是廉潔的、是公正的,基層黨員就是共產黨員的形象。」
北京晨報記者留意到,為了能夠確保棚改過程中「公開、公平、公正、透明」,南苑村棚改項目引進了棚改信息化系統,建成的信息收集分析中心於昨天開始啟用。該系統由前端人員操作,實時記錄操作信息、業務辦理狀態,自動生成各項單據,如認定單、籤約協議、排號叫號單據以及根據籤約時間自動生成選房順序號、補償款項自動計算等,每五秒就會更新,做到公平公正公開,用先進信息化系統減少人為失誤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