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一些糖尿病患者發出這樣的疑問:「以前賣1塊多錢一片的二甲雙胍,現在七分錢一片,到底吃了有沒有效呢?」的確,近年來隨著國家政策的調整,醫院裡許多藥品的價格都有大幅度的下降,這對於老百姓來說肯定是件好事情。
但由於藥品不是普通的商品,價格是一方面,有效性才是關鍵,是老百姓首要關注的問題,所以大家提出這樣的疑問也在情理之中。
那麼到底七分錢一片和一元錢一片的二甲雙胍的區別有多大?今天藥師來分析給大家聽。
不同價格的二甲雙胍有什麼區別?
二甲雙胍是治療2型糖尿病的一線藥物和首選藥物,目前在國內市場上主要分進口的和國產的二甲雙胍兩種,通常進口的會比國產的二甲雙胍價格更高。其實影響藥品價格的因素較多,從藥品生產到流通環節都會對藥品價格產生影響,所以才會出現同一種藥物不同的廠家生產會有不同的價格。
從藥品生產上來說,影響藥效的發揮不僅僅在於有效成分,還包括了藥物的輔料、生產工藝和質量控制等,這些環節無不隱含著生產廠家的技術含量以及成本所在,也是導致價格出現差異的原因。為什麼進口藥會比較貴呢?
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大多數的藥物都是在國外發明的,這些進口藥我們稱之為「原研藥」,國外的藥廠投入了巨大的成本來研發和進行臨床試驗,上市後當然期望能獲得豐厚的利潤,另一個原因就是在上述這些生產環節上往往進口藥廠比國內藥廠做得更好,所以價格也會更高。從流通環節來看的話,簡單來說就是中間商賺差價的問題,中間商越多,藥品價格就越高。
貴的二甲雙胍就一定好嗎?如何選擇合適的?
如果這是在十幾年前,至少貴的二甲雙胍大概率會更好。因為那時為了滿足人民群眾的健康需求,國家藥監局批准了許多國產藥物上市,但同時國產藥物也出現了一些濫竽充數的現象,這些低質量的藥物主打價格便宜,但用於臨床其藥效卻微乎其微。
隨著近年來國家對藥品生產企業的嚴加監管,要求所有藥品生產企業都必須通過GMP(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範),所以現在的國產藥質量肯定是過關的。另外,近年來為了進一步提高國產藥的質量,國家藥監局又推出了一致性評價,要求國產藥各方面要與原研藥基本保持一致,這也包括了二甲雙胍。
所以通過一致性評價的二甲雙胍,雖然價格更便宜,但無論從藥效及安全性方面,都能接近進口的二甲雙胍。
而更重要的一點就是,這兩年國家為了減輕人民群眾負擔,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又實行了兩項非常重要的政策,一是醫院藥品零差價,就是醫院的藥品進價多少,售價就多少,醫院不得加價銷售;另外就是實施了藥品集中帶量採購,所以才有了七分錢一片的二甲雙胍。
如何選擇合適的二甲雙胍?首先劑型方面,二甲雙胍普通片劑大部分在食道、胃中分解吸收,所以胃腸道不良反應相對大,價格相對低廉,建議餐時或餐後服用,每天至少服用兩次。如果服藥過程中胃腸副作用持續,建議換緩釋片劑型。
二甲雙胍腸溶製劑是普通片劑的改良版,優點是不在胃中溶解,減少了藥品對胃黏膜的刺激,因此不需要飯後服藥,而是餐前服藥。
對於服藥依從性差的,可以選擇緩釋劑型,一天一次即可。
選擇價格低的還是價格貴的?建議對於血糖控制良好的,價格低廉的其實並未就效果差,如果一直服用,不必換成價格貴的。但對於部分血糖控制不佳、出現併發症的高風險糖尿病患者,無法達到滿意的療效情況下,可以換成價格貴的,看是否效果更好。
總之,大家完全不必擔心七分錢一片二甲雙胍沒有效果,這其實是國家惠民政策的結果,一方面解決了中間商賺差價的問題,另一方面藥品質量保證不會下降,真正讓老百姓人人都吃得起放心藥。
(文中部分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在此對圖片作者表示感謝,如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聯繫我,我將刪除。)